在职最烦五件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37:31
我在职时最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一件:参加活动要签名。
升旗、集会、科组活动、上课辅导等等,凡是不应缺席的活动都必须签名示到(简称“签到” );请人代签,视为无效;实到而无签名者,视为未到;签到与个人收入、考评等级等项目掛钩。附带要求:签名笔迹还要一致,以便核查。
最叫人难堪的就是升旗了。学生不必签名(实在是时间有限),由班长和上级派员检查即可。所以,我常常在签名之后叹曰:“老师的觉悟没有学生高啊!”
至于签到和个人名利挂钩,显然是一种胁迫。因为没有这一项作为制度保障,自觉签名者恐怕就不多了。而且,事实上就有极个别的同志,常常在签名后不久就悄然失踪,也未见受到追究。原来同“实到而无签名者,视为未到”一样,领导的管理风格是只认签名不认人的。
在以集体双边活动为基本形式,并且特别突出自觉和正面教育的学校,用这种对付雇佣者的办法来保证老师日常工作的秩序,实在是一种自我讽刺。现在,象食品、医药产品都有信得过的“免检”品。象我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旷工的人,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同我一样的,为什么就不能“免签”?信不过啊,领导也不便于以硬碰硬啊,就只有拿全体的人格去换取极个别暂不自觉者的纪律性了。这叫做“一人生病,大家都得吃药”,有点象防治非典、禽流感。实在不爽得很啊。
第二件:考评等级靠投票。
考评(包括职称评定)等级是有相应的比例限制的。有一段最高指示叫“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个数学函数叫“正态分布”,还有个不知是谁发明的“两头小、中间大”原则。于是,优秀者和“最差先生”就只能是少数了。只要不出大事,一般是没有不合格的,即使不合格,也只由领导才能决定。现在就看那极少数的优秀分子(我们单位是全国名校,一般定为15%)该谁当了。
投票!在自述的过场走完后(有时连这过场都不必走),依照评比的性质类别,给你一张白纸自己按规定人数写上名字;或者有印好的候选人名单,你只须打勾勾,象选举人大代表和国家领导人那样。最后就看计票结果了。
于是,就有事前拉票的,有凭个人印象或私人情谊写名打勾的,有看到谁写谁的(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就更对不起了),有从第一个开始按顺序完成数量任务的(有一次推荐各级优秀,我这个在校内没有多大影响力的普通老头的名字在候选人票单上被排在第一位,得票果然就最多啊)。另外,还有弃权而去的。每次“选举”下来,人们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等到平静下来,新一轮的评比又要开始了。
我到老都想不明白,这种从领导到百姓都心知肚明的、最不公平公正的“名额限定法”、“投票选举法”,该不该也改革一下呢?
至于究竟怎样才好,我也说不清楚。也许,这种“限额制度”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种永远没有公平标准和可比机制的评优活动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领导没有勇气和能力承担公平公正的责任,只能企图用这种貌似民主的方式掩盖他们害怕民主的心理。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现行方法去推动“追名逐利,恶性竞争,离间人际和谐,弱化群体效应”,眼睁睁看着教职工本来就嫌不太高的思想业务素质一次接着一次地被磨损。
第三件:学生评议属机密。
作为一种民意调查,作为师生沟通的一种形式,学生作为学校主人的主体部分,学生参加对老师的评议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座谈或是问卷调查。开始,学生评议情况是完全公开的。由于涉及领导,老师对学生的评语和反映的情况又多有微词且不断向领导申诉,等等,评议就由公开转向机密,只有相关领导人知其内幕和原始记录了。事后,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领导会泛泛地高谈阔论一番,让大家自己去对号入座。不知底细的老师们哪里听得进去?除了被点名表扬的少数人之外,多数人只能猜:学生说我什么啦?
对每一位接受评议的老师公开评议结果和具体意见,并允许申辩和沟通,对不实之辞还要做相应的处理;确保学生和老师的各种法定权益是进行这种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这才是理想的民主程序。但这种民主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包括匿名)发表意见,甚至对老师实行人身攻击,部分老师不喜欢学生提意见,个别的甚至对学生实施报复,等等。更为普遍的是,同一位老师在同一个班,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班,出于种种原因(包括班主任的引导方式和复杂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评价往往形形色色、莫衷一是。我就是其中之一。一位“经验不太丰富”的班主任把该班的调查问卷给我看了:有学生说“老头你真棒,听你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还有不少学生说“一句都听不懂”。我该怎么说,怎么做?我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
这样的评议,好似一把高悬在老师头顶上的利剑,它是作为对老师们的一种威慑力量在起作用的;老师的人格和法定权益没有得到尊重;它在不太正常的现实人际关系中,会把老师引向圆滑世故、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管理;它使老师们在一种莫名的精神压力下工作和生活,它对提高老师思想业务素质的影响主要不是正面的,而是负面的。第四件:总结工作填报表。
一个阶段的的工作(如一个学期)结束之际,要进行总结和汇报。有关处室印好一份表单,定好一些项目,你照填就是了。例如教务部门的教学总结,其总结项目就是诸如任课班级,每周节数,备课听课、布置作业、参加教研活动次数,发表文章、获得奖励情况,考试成绩等等,以上只须填入数字。有文字叙述要求的,便是简略的考试分析了。据说是为了简便和易于统计,还有领导说是为了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领导制定的表单,均为常规工作和基本项目。这些东西需要总结、而且用填报数据的方式总结吗?这些东西(除对本人任职对象的具体分外)在其它管理环节不是都有明明白白的记载或考核吗?要本人亲自填写一次,除了用于“测谎”,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没有多少老师是认真填写的(如果不和个人收入、个人和科组评比挂钩,恐怕就没人做了);这张表格上交后,领导也不会认真看的。大家都在走过场。这分明是浪费时间,是八股教条,再轻也是负担。
在保证日常工作各环节有即时统计或考核的前提下,阶段性的个人总结应该主要体现个人工作的特色。总结的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项性的;可以是讲成绩的,也可以是讲问题的,还可以是谈感觉、或自我评议的……;再或者,常规工作都做了,不信可核查,现在没什么特色好总结的,这次暂不总结。不可以吗?给老师自我总结的自由权利吧,为什么一定要用定好项目的表格,用它逼着老师说“我是听领导的话的,领导要求做的我都做了”呢?
第五件:上级检查凑材料。
现在上级部门管理下级单位最通用的方式就是“大检查”了。事先发个通知,把检查时间、项目、要求写得清清楚楚。受检单位当然先要对照自查、查漏补缺。或者为了取得好成绩,还需增加某些材料。于是,为了迎接检查而临时补充材料就不可避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造假”(其实,有些是平时做了,但没有形成可供检查的资料,应视为“半真半假”)。有关部门还要想出办法教大家怎样“造假”。真可谓上下一心,不亦乐乎。
我理解的检查,就是看看你们过去做得怎么样。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做了而没留下可查证据,应视为日常工作有缺陷。为了检查达到合格、取得荣誉而“造假”,违背“实事求是”的作风原则,是不讲诚信的表现,作为教育人的单位,这种做法尤其可恶。
对上级而言,这样的检查则是地地道道的串通。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搞检查,扎扎实实走过场”,这样做,非但不能提高下级单位的管理水平,反而毒害了人的品德素质,有百害而无一利。我是主张突击检查或微服私访的。
还有这样的笑话。现在, 单位给老师配有电脑,教室也已有齐全的硬件设备, 许多老师都用课件上课,传统的备课本基本上可以废弃不用了。为了迎接检查,硬是要老师们把课件打印成纸质的材料,以便装进档案盒,整整齐齐放在展览架上,QIE!
简短的结论
1、管理不仅仅是管“你”。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体现在日常的管理之中。老师也是(国办)学校的主人。管理就是服务,领导不是私家老板而是师生员工们的”公仆”。老师不是领导的雇工,更不是奴才。动不动以扣收入、降等级相威胁,这是没有摆正各自的地位和管理水平不够高,管理能力不够强的表现。
2、现在搞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个人潜力得以发掘并充分发挥出来。老师适应教学改革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前提应该是领导的管理水平更需提高。用传统的“奴化”管理的办法,只能造就出对学生实行“奴化”管理的教师。因为是领导在不断地用奴化的方式强化着老师们奴化别人的理念、心态和手段。我们的许多管理者可能并不明白,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对老师的培养目标应该与上述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同步,相一致,才能让老师们自觉地去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譬如,对一个自己都很少得到人文关怀甚至失去人格尊严的人,是很难指望他能自觉地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的。
3、目前人们对教育的议论批评很多。最后都得由一线的老师们兜着,因为受到批评就要加强管理。殊不知素质教育下的管理对每个人(上自教育部长,下到普通老师)都是全新的课题。就象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一定要有质的转变一样,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也要求学校管理有一个质的转变。现在看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学校管理的变革好象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就鄙人所见所闻,在那些地方,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少了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领导方式多了些,民主协商、不耻下问的领导方式少了些;强迫命令多了些,以理导人、以德(情)服人少了些;暗箱操作多了些,公开公平少了些;缺少底气的空洞说教多了些,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少了些;人性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即使在软件硬件条件都已具备的地方,还有许多领导不会(或不想)用,因为老办法毕竟轻车熟路,过去很有效
在职最烦五件事(1)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1(题型+答案)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1 人在职场 智对流言1 在职一座山,离职一座碑(转) 【经验帖】 回忆在职考研的日子(跨校跨专业考上北大) - 在职考研 - 考研论坛 口袋职场播报--人在职场1 世界上唯一在职的女中将(组图) 世界上唯一在职的女中将(组图) 2011年考研大纲西医综合详解:生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职研究生报名交流平台1 在职读研后能继续在职读博吗? 在职博士招生对象 在职教育博士 对比在职考研 - 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人在职场幸福工作有9招,第1页 - SOHU社区 北京大学情报学专业(市场战略与情报研究方向)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经验帖】 回忆在职考研的日子(跨校跨专业考上北大) 北京大学情报学专业(市场战略与情报研究方向)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0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000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 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 一个男人在上海的五年打拼(值得一看)--人在职场 9从1000名在职公务员身上挖掘出来的公务员面试题(题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