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沉原创的日志:談人像攝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52:49

诗人食指(肖全摄)
談人像攝影
◎蕭沉
毫無疑問,任何一幅人像照片都會反映被攝人物所處的時代與社會,而環境人像的信息量則更大些。任何一幅人像照片,也都會反映被攝人物自身的階段性狀況(包括物理年齡/客觀身份/生命狀態/氣質秉性/審美意趣等)。平庸的人像攝影師大都偏重於畫面構成-布景用光之類的技術,甚至也把對人物的“美化”看得太重。但你的對象並不需要你去美化,而需要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從裏到外都是他自己。羅蘭·巴特說得好:“相像產生的是像那個人‘本人的樣子’/而我想要的是----‘這就是他本人’”!他甚而又繼續說----“我照過無數次像/但是/如果為我拍照的攝影師都把我的神情錯過了/我的照片所保存的就將只是我的身份/而不是我的價值”……
人像攝影的關鍵所在,就是對“美”的認識與理解。構圖與用光不是美的本質,對人物的美化粉飾也不是美的本質,美的本質是“真”;“真”是基本底線。人像攝影的一切技藝皆是在“真”的基礎上才能談美,才有效。當然,你可以給被攝對象的外表進行化妝或修飾,可以使用服裝道具,可以擺拍,但這種“弄虛作假”如果是必要的,那一定也是對表現人物內在精神氣質的“真”有所幫助,否則就真成了弄虛作假了。日本人對人像攝影有個很恰當的詞,叫“寫真”。當然,這個詞也得益於中國古代對人物肖像畫的指稱。寫真寫真,如果不真,反映不出那人的真實狀態與消息,不是那個人,那還拍什麼!
對人物眼神-表情-姿態的精准捕捉,是人像攝影的靈魂。儘管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種眼神-表情-姿態,但總有一些是虛假的-做作的-不是他的,而是攝影師擺佈或調動出來強加給他的,亦或是他自己的裝腔作勢。當然,如果社會以及觀看者需要看到那人裝腔作勢的一面(尤其是公眾人物),則另當別論。因為我們的理由很明確----如果“需要”!
雖然人像攝影好像離不開它最終的目的與用途,但我以為最終能表現並升騰為時代精神的人像,才是出色的。奧古斯特·桑德的[時代面孔],告訴世人什麼才是真實的德國人,而非經過政治包裝後的假面。黛安·阿勃絲所拍攝的畸形人,就是要表現常態中的畸形與畸形中的常態。而李曉斌的[上訪者]讓你關心的並非是那個衣衫襤褸的具體的某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與人民相信真理的不屈信念。蕭全的[我們這一代]則準確凝固了八十年代中國文化精英們迥異而豐富的個人氣質與精神內核……優秀的人像從來就不是人物的皮相,而是魂魄;從來就不是具體的“小我”,而是升騰的“大我”!
2008年6月4日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