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中央重拳出击 货币政策松绑(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25:37
文章提供 于 2008-11-9 22:9:16 (北京时间: 2008-11-10 11:9:16) 阅读时出现乱码?解决办法
[新闻热评 首页 ] [加入博客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中央11月9日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并计划在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狠、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此举意味着,现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组合,将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10项措施中,除了重点提到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亦倍受瞩目。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中央在年终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宣布10项措施,为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定调和进行部署,实为罕见,显示出当前宏观经济下滑的危急性和推行刺激经济措施的紧迫性。
实体经济重挫 力拯四大领域
对于明年宏观经济政策,预计“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将成为宏调的主基调。而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此次中央出手更早、经验更丰富,积极财政的力度更大、货币政策亦更加灵活,因此这一政策组合料能有效防止中国经济过快下滑。
消息人士透露,近期中央领导人和部委高层频频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一些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发现,此次金融危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正呈现恶化趋势,其冲击程度甚至超过97金融风暴。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外部需求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增速大大放慢,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制约消费增长。
目前,金融危机正加剧并向实体经济扩散蔓延,房地产、钢铁、电力、汽车、有色化肥等重要行业均出现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在此背景下,中央第一时间重拳出击,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会议确定要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四大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灾区建设等。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会议还决定,明年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关注落后地区 支持节能减排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此指出,与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当前政策转变更为及时、果断,力度更大。还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将通过努力稳定出口和刺激国内需求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良好的财政收支状况将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而最近出台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无疑将提升农村消费需求,从而为全社会消费需求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而10项措施中,大部分都与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人群有关,同时重点提到了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显示中国政府把积极应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当作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难得机遇。
信贷控制取消 货币政策松绑
另外,对于10项措施之一提到的“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 ’、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宽货币政策的气候已成,但央行仍会掌控松动的节奏,目前中国不宜急于大幅度地放松货币政策。
今年至今,中国经济由过热转向趋冷,中国货币政策同时从“从紧”转为“适度从紧”再到目前的“适度宽松”。种种迹象表明,宽货币政策气候已成,央行已开始通过放宽信贷要求和减少央行票据发行量来实现流动性管理。
央行之前曾明确表示,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此外还缩减了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一年期央票从10月27日起改为隔周发行,三月期和三年期央票迄今也已经停发了2个月和4个月。
专家吁警惕通胀反弹
对于适度宽松,梅新育认为,“各国救市所注入的资金动辄数千亿美元、上万亿美元,再加上普遍的大幅度降息和降低准备金率,宽松的货币政策蕴藏着通胀强力反弹的风险,而且中国目前的一些政策取向,如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等,有可能产生成本推动通胀压力。不仅如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房地产救市政策有可能重蹈前几年格林斯潘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引爆今日次贷危机的覆辙,不可不警惕”。
另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政府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把CPI从8%以上调控到5%以下,相信随着更加积极宽松的财政货币措施的陆续出台,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矛盾和问题将会逐步化解,中国经济仍能够在平稳较快的通道内运行。
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五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推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经济工程,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匡算,实施十项促经济增长工程,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
会议强调,尽管中国政府面临不少困难,但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中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只要及时果断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附:中国经济政策大调整七大新信息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新华社报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始终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回落到9%,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政府投资将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市场信心将会进一步恢复,中国经济完全能够保证平稳较快增长。”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
事实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在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于1998年宣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于2005年转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9日公布的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中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998年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出现重大转变。
其实,在今年年中货币政策已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透露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重点。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力度,进而带动社会投资,最直接、见效最快。初步汇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中国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3.7万亿元,而这次仅两年多时间新安排的投资就达到约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这次中央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将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受益
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国家将通过增加中央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等;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准则会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准。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后劲
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未来中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与世界先进水准依然有较大差距,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2007年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6公里,而美国达到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就是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按照部署,要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
增值税改革在企业界已成为共识,这项改革此时出台也正是应时之需。目前,中国已经在东北等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认为,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也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