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物质史与生活史(1978—20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7:07
新京报网 >文娱 >星期五周刊 > 正文
三十年物质史与生活史(1978—2008)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1-7 3:04:18 · 来源: 新京报

任何社会变革都会首先表现为人与物关系的变化。回顾三十年来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史,可以发现,在世俗化运动的进程中,“欲望之物”的出现和流行,是任何先验式理念和抽象的思想都无法抵挡的。“欲望号街车”奋勇向前,所有人都是它的乘客。
以前我们的痛苦主要来源于物质匮乏,今天,物的急剧繁殖又带来了新的焦虑。欲望取代需求,加速了物的生死周期,也将人拖入无休止的“升级游戏”。
为物质作传,就是为人与物的关系作传。 为人与物的关系作传
物质带给人肉体快乐和精神慰藉,在防止人类失去理智、谋杀国君或自杀方面,它可能比宗教教条、政治口号、警察和监狱的作用更大。物与人的关系,改写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任何社会变革都会首先表现为人与物关系的变化。人与物的关系模式,决定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根本差异。将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全部财产的清单,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日用物品清单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物与人的关系完全颠倒了的时代。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物比人活得更长,经久不衰的建筑、家具、器物等,目睹了一代代人的出生和死亡。而今天,人目睹了物的朝生暮死。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物的节奏和生死周期来确定自己的生命节奏,这就是消费时代的人与物关系的本质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试图压制人与物的亲密关系,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自然物质抽象化、神圣化(如将金木水火土变成“五行”,将祖先坟头的树当作“福荫”),二是将人造物质视为人与“道”之间的第三者(“玩物丧志”)。农业时代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一直在歌颂自然,歌颂农耕文明,等待“天人合一”的黄金时刻降临。农民们不会歌颂,他们对此保持沉默。
事实上,自然并非慈母,它对我们甚至比父亲更严厉,不断地榨取我们的身体能量,而且不给我们应有的待遇。我们以为坐在草地上很舒服,其实它潮湿又泥污。我们以为睡在稻草上很舒服,其实它是臭虫和虱子的巢穴。我们之所以依然发出舒服的叹息,那是因为我们太疲劳了,只好将就。尽管莫里斯(1834-1896,著名的拉斐尔前派画家和家具设计师)沙发圈椅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就出现了,但直到1970年代中期,普通的中国农工(上等人除外)从来也没有好好坐过和睡过。1980年代初,沙发椅和沙发床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件革命性的事件,我们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都对此记忆忧新。当时的沙发样子很难看,但舒适感却是空前的。它能让人在不躺下的情况下,腿、臀、腰、背、脖子等各个部位都有所依靠,既储存了体力,还保持了尊严,的确是功德无量。但是,它从此唤醒了身体的享乐欲望,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让我们从此踏上了享乐主义的不归路。今天越来越娇嫩的“沙发土豆”、宅男宅女,就是沙发与人体联姻所产下的婴儿。
以前,中国人的主要精力用于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进入现代时间之后,我们的“力比多”迅速转移到了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
回顾近三十年来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都是帮助人们摆脱自然状态的,都是支持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它们的出现和流行,是任何乌托邦式理念和抽象的思想都无法抵挡的。事实上,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物质传入中国,并非始于“改革开放”,而是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洋碱、洋油、洋火、洋布等成为先遣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来了蒸汽机、电灯、自行车、汽车,电报、电话、留声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基本前提,正是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现代文明成果脱轨的自然状态的不满。从“打土豪,分田地”的物权变革,到“土豆烧牛肉”的口腹想象,再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电子梦,都是变革的目标。变革的结果,就是将人从“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中分离出来,进入一个专为人体的舒适所设计的人工世界和物质天堂。
以前我们的痛苦主要来源于物质匮乏,今天,物的急剧繁殖又带来了新的焦虑乃至恐惧。欲望取代需求,以及制造业的日益发达,加速了物的生死周期,也将人拖入无休止的“升级游戏”。物的使用价值被交换价值和展示价值(符号价值)所取代,催生了物的功能错乱。功能错乱的结果是物丧失了纯功能,繁殖出了无限多的附加功能,这就是“物解放”的幻象。物的功能错乱症,导致了人的消费癫狂症。
今天,人与物的关系的最大悖论是,许多现代器物,本来都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是对人体功能的解放,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让人体器官闲置、退化。电子时代器物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但它的负面效应却是隐蔽的,我们的四肢、感官和神经中枢已经被它牢牢控制。电视把人封闭在客厅里,制造一种在全球自由移动的假相。电脑置换了人脑与神经中枢,最终变成了全球人脑的集成。电子产品变成人类身体的附件,或者说,我们的身体变成了电子产品的附件。就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交流、传播和表达的媒介而言,我们仿佛有了过剩的自由。与此同时,高科技产生的器物又日益成为禁锢身体自由的异化力量。
人与物之间空前紧密的关系,使得物变成了人,人变成了物,直至出现人物不分的“合成生物”(整容、义肢、试管婴儿、生物机器人、植入人体的芯片等)。人与物的关系的改变,也彻底改变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为物质作传,就是试图为人与物的关系作传。对此,物沉默不语,人喋喋不休,就像一对性情相异的兄弟。
□吕约
物质100词
安全套(c特15)
百家讲坛(c特07) 保龄球(c特09) 宝马车(c特10) 波鞋(c特04) 博客(c特13) 笔记本电脑(c特03) 比基尼(c特04) 变形金刚(c特03) 变性人(c特15) 别墅(c特10)
CK内裤(c特04) 超级女声(c特07) 传呼机(c特13) 春晚(c特07) 成人用品店(c特15) 成人小说(c特14)
大哥大(c特13) 大排档(c特09) 盗版碟(c特07) 电视广告(c特07)
E-mail(c特13)
方便面(c特12) 《废都》(c特05)
贵族学校(c特05)
蛤蟆镜(c特04) 韩剧(c特07) 《还珠格格》(c特07)
Iphone(c特13) Ipod(c特03)
吉他(c特03) 家庭影院(c特10) 健身房(c特08) 接吻剧照(c特15) 进口大片(c特07) 金庸武侠(c特05) 酒吧(c特09)
开心网(c特13) 可口可乐(c特12) 《渴望》(c特07) 空调(c特10) 矿泉水(c特12)
LV(c特04) 喇叭裤(c特04) 劳力士(c特04) 聊天室(c特13)  露天电影(c特09) 录像机(c特10) 录像厅(c特08) 裸女画(c特14)
MBA(c特05) MP3(c特03) 麦当劳(c特12) 美剧(c特07) 美女封面(c特15) 魔方(c特03) 摩托车(c特10) 名片(c特13)
牛奶(c特12)
PSP(c特03) 泡泡糖(c特12)
QQ(c特13) 旗袍(c特04) 情书(c特14) 琼瑶小说(c特05)
人头马(c特12) 人体写真(c特15) 任天堂(c特03) 日本动画片(c特07)
三毛的书(c特08) 三温暖(c特09) 商品房(c特10) 收费公厕(c特09) 双卡录音机(c特03) 水煮鱼(c特12) 四大件(c特10) 私房菜(c特12) 私家游艇(c特10) 手机(c特13) 市民广场(c特09)
踏脚裤(c特04) 天涯(c特13) 托福(c特05)
Walkman(c特03) 网吧(c特09) 伟哥(c特15) 文化衫(c特04) 王朔小说(c特05)
西服(c特04) 席慕容(c特05) 小龙虾(c特12) 小灵通(c特13)
游戏厅(c特08) 有机食品(c特12) 英语九百句(c特05) 浴缸(c特10) 月饼(c特12)
侦探小说(c特05) 整体厨房(c特10) 装修(c特10)
玩意儿    跟着感觉走

随身听

变形金刚

任天堂掌上游戏机

IPOD

“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是个恋物成癖的玩家,他的玩具店里搜罗了数不尽的铁皮玩具,他的MV中经常使用玩意儿作为某段历史的指代。
30年物质生活史
这些年我们有了一些钱。它导致了工作与业余生活的分离以及闲暇中的手足无措———是玩意儿拯救了我们。在过去的30年间,我们原来的玩具及其玩法被散发着硬塑味道的洋玩意儿驱逐到“土鳖”的语意覆盖范围之下。娱乐、益智、时兴———它们不只是小孩玩意儿,在一双双上下翻飞的大手中间,我们看见风潮的翻云覆雨。时代重新获得了童心?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集体丧志?无论如何,“拜物教”是从手边开始的……
1 双卡录音机
1980年前后,“双卡”带来的磁带翻录热潮宣布了自主式娱乐的开端,更是出国热(或者街头“不良青年”)必备道具。它为同时期流行的摇摆舞以及霹雳舞提供声音支持。作为一种模拟录音设备,双卡录音机的普及率在“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之后达到极致。
转世形式:想感受它的八十年代摩登气息,可以去潘家园的旧电器商店;它最近一次在影视中出现是在新裤子乐队的MV中。
2 吉他
发源于欧洲六弦琴(和它带动的交往方式———喳琴)在中国的风行源于邓丽君的流传,以及再也按捺不住的民间狂欢潜流。对于非样板音乐(港台歌曲、电影主题曲以及重新演绎的民歌)的吟唱欲望正是在木吉他的伴奏声中悠悠醒转的。吉他和它的(流浪歌手或者游吟诗人一样的)主人在九十年代初期被KARAOKE招安,花哨的贝斯成为新宠。
转世形式:21世纪初,有歌者在酒馆中呼吁不插电,企图以木吉他恢复音乐的非表演性,惜乎应者寥寥。想聆听箱琴的华美与落寞,请关注歌手王娟的伙伴刘秩亦的弹拨。
3 魔方
匈牙利雕塑家在1974年发明了CUBE(方块),中文的这一移译充分表达了对这一舶来玩具的震惊感受。魔方从未被贬作“奇技淫巧”,也极少受到家长的抵制,。与中国传统益智玩具相比,它是三维的、绚丽的;与电玩相比,它具有无比的“游戏正确性”,它所提供的玩法(内省的、宁静的)更符合东方文明对游戏的想象。
转世形式:从一面到六面、从俩钟头到三十秒,从改锥的使用到蒙上双眼,魔方正由于炫技类电视节目的宣扬而重获青睐。
4 变形金刚
1984年,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某公司合作开发了该系列玩具和动画片。大黄蜂和威震天迅速取代林冲和曹操成为八十年代初中国儿童耳熟能详的古怪名号。有人性的机车搭救了地球危机中的人类———变形金刚在中国的风行与国人迟滞的工业满足感有关。正是变形金刚开掘了当时父子之间的代沟,并成为一代儿童立志收集占有的目标(奥特曼是它的当代变体)。
转世形式:2007年,好莱坞推出同名电影,成功地将当年的小粉丝和他们的孩子双双俘获。
5 任天堂
“游戏小子(game boy)”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创制,游戏内容以“俄罗斯方块”为杀手锏。与别的学习机声称具备学习和娱乐的双重功能不同,任天堂提倡的是一种“纯游戏精神”,虽然“俄罗斯方块”无法与今天的情景式游戏相比,但是也让无数孩子在一行一行消灭的方块中得到了童年最真切的满足。
转世形式:小小孩儿在爸爸的旧物箱里见到它,误以为就是传说中的天外来物!
6 MP3
◎十年前一家韩国公司推出了mp3,时至今日它在年轻人中几乎是人手一个或几个。它的便携属性不单表现在它的体量上,还有网络上触手可得的免费音乐。它给听者带来方便,也给音像发行公司带来莫大痛苦。
7 walkman
◎最早专指sony公司生产的播放磁带的随身听,后来泛指所有的播放磁带和CD的便携播放设备。这个词还活着,成为某手机生产商为新产品系列的命名,也符合移动电话走着听走着说的用途。
8 IPOD
◎Ipod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大容量mp3播放器的爱称,它不过是2000年以后才诞生的,但是现在已然经历了五代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玩ipod会上瘾,不仅指迷恋于它带来的纯质的音乐体验,也在于将它彻底人格化,为它添置各式行头,比如说一个LV的小外套。
9 笔记本电脑
◎1985年日本东芝推出的T1000被认为是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个头、体重和功能越来越成反比。它也正成为用户个人品位的象征,在笔记本大小的方寸之地上,进行的是新工业设计对话语权的争夺。
10 PSP
◎2004年12月,sony推出的多功能掌机,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对之产生迷恋。电子大国日本,通过PSP,再次证明了它实力的不俗。
时差 TIME DIFF  玩儿与年龄无关与生命力有关
●于丹 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我为什么怀念八十年代,因为我们需要最小的金钱成本的投入,更多的是青春成本,它豪奢,它狂纵,它是那样一种浪漫无极的玩法。玩儿这件事情里的核心价值,是你的愿望和你的能力。
人的快乐分为两种:创造性快乐和消费性快乐。电子类的产品你可以消费,但是不要让它们剥夺了你创造的能力。其实我对电子类的娱乐工具也很熟悉,但是我对它们的喜爱远远不像我对破吉他和破自行车的喜爱,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坏了,我还可以自己去修。
玩儿与你的年龄无关,更与你所配备的装备无关,它是一种高级的事情,不要认为它是一种浪掷时光的事情。它可以让你体验到生命的蓬勃和巨大的愿望。只有在玩的时候,你才能贴近一个自然的自己,远离你的社会身份,远离你的年龄。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郭佳 实习生 肖茜
小样儿  潇洒走一回

牛仔裤、波鞋早已成为今日街头最普通装扮,比基尼也不再遮遮掩掩,不管内在精神是否真正“潇洒”,时尚做到了真正“潇洒”。    出镜人:李重阳

喇叭裤

CK内裤

蛤蟆镜

LV经典款
30年物质生活史
中国女性对体形意识的觉醒,恐怕是从上世纪90年代踏脚裤的风行开始的,“潇洒走一回”成为了对这种风潮最恰当的阐述,以潇洒的心态展示凸显的体形,以潇洒的心态穿着“不良青年”的喇叭裤,甚至把这句口号印上文化衫标榜自己,正是在这种“潇洒”的觉醒中,中国人自己的时尚物质史开始萌芽、成长、壮大。
时至今日“时尚”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些“恶俗”的词汇,然而与时尚相关的一件件物品却清晰地记录下30年来中国人的时尚历程:从盲从、跟风到自主和引领,也许今天的中国人才真正有权利说自己“潇洒走一回”。
11 喇叭裤
上世纪80年代的奢侈品,“价格昂贵”(冯裤子语),以黑色、牛仔布、方格图案最为流行,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的性格,曾作为奇装异服被主流人士抵制,详细遭遇参见牛仔裤词条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80年代后期从时尚舞台消失,1996年重新回归。
转世形式:作为经典款式广受欢迎,已不再是身体解放的喇叭。
12 踏脚裤
又称健美裤,黑色,弹力面料,紧箍腿形,下部环带可以踩在脚下。1990年前后随着健美操传入中国,出现在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身上。风靡了七八年后,终于被时尚先觉者斥为恶俗,但那毕竟是中国广大女性们首次有勇气展示自己的腿形,包括向来妄自菲薄的妈妈辈。
转世形式:2007年在国际时尚界复活,摇身变为时尚女郎的新标签,但中国女性似乎已不想再见到它。
13 文化衫
文化衫其实就是白T恤上印有特别含义的图案和文字,1995年前后与王朔文学、痞子文化一起成为街头潮流。文化衫的文字是流行文化、生活琐细以及小人物内心感受的宣泄,亦庄亦谐,如“别理我,烦着呢,”,“跟着感觉走”等。文化衫的出现是一次民众的集体创意和表达。
转世形式:更多地成为了广告的根据地,不再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14 比基尼
比基尼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港台电影来到国内,却并未引起道德和社会舆论方面的轩然大波。这得归功于2003年前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选美赛事,比基尼女郎们以青春、健康、阳光的名义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老百姓在电视上早已习惯这种挑战视觉的服装。
转世形式:穿比基尼进酒吧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15 CK内裤
有人说,20世纪的时尚对CK内裤的关心远甚于对地球环保的关注,1999年随着卫慧《上海宝贝》的风靡,CK内裤更成为“小资七件事”之一。在低腰裤长时间流行风潮中,避免露出内裤边是基本的社会礼仪常识,而露出CK内裤的边儿则一度成为时尚的最高境界。
转世形式:如今,露出CK内裤边已经只能赢得“恶俗”的评价了。
16 旗袍
旗袍始终没在中国主流时尚领域流行起来,倒是最频繁地出现在礼仪小姐以及宾馆餐厅女服务员身上。不过旗袍也在都市女性中间搅起过两次涟漪:陈逸飞笔下的旗袍美女和《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魅影,尤其后者更曾引发上海旗袍定制热。
转世形式:李安的《色,戒》,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到旗袍令人不安的性感。
17 蛤蟆镜
◎1981年由“大西洋底来的”麦克“戴”到中国,成为当时街头青年的前卫配饰,不撕商标是最具时代标志的佩戴方式。今天蛤蟆镜依然时髦,成为打扮成“明星范儿”的最简单装备。
18 西服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服代表着国际化流行趋势重新涌入中国。化纤面料的廉价西服出现在各种场合,一度成为“民工”标志。近年来,西服的本意重新被引用,并趋于高端和量身定制。
19 劳力士
◎30年来最被严重误读的奢侈品牌,因上世纪80年代获得暴发户的宠幸,不幸被贴上恶俗标签,为众多“品位”人士所不齿。今天,劳力士在中国宣传颇为低调,但销量仍居第一,并深受专业钟表收藏家和土大款们的青睐。
20 LV
◎一边是高贵的体现,另一边又是恶俗的象征;一边帆布限量版万金难求,另一边劣质A货又铺天盖地,从来没有哪个品牌得到如此天壤之别的对待。无论如何,在大众语汇里“LV”始终都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21 波鞋
◎香港对球鞋的称谓,源于英语“ball”,于本世纪初传进内地,取代运动鞋或者球鞋。波鞋代表老大是CROSSOVER,与球鞋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脱离运动本意,成为表达个性的时尚标签。
时差 TIME DIFF  大陆流行喇叭裤时香港流行瘦腿裤
●邓达智 香港著名时装设计师
我上世纪80年代就来过内地,30年来经常内地香港两头跑。那时时尚流行的方向大概是欧美到日本再到香港再到广州,广州再拓展到北方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流行风格就被当地文化改造一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地人接触的香港时尚往往是70年代的,比如那时香港流行的是瘦腿裤,而内地还是喇叭裤,时尚差几年就会觉得土。广州因为离香港近,更时髦一些,而北方城市单就国际流行趋势来说,是落伍的。但是,就当时内地城市的现状而言,那些流行元素却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再过30年,人们可能对今天的流行元素没有太多感觉,但是,今天的一些人回忆起30年前的喇叭裤、蛤蟆镜,不仅仅是怀旧,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那时的时尚力量远比现在的要强大。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曲筱艺
翻篇儿  少年壮志不言愁

80年代以后,任何新生文化都能掀起国内一窝蜂似的学习热潮。出镜人物:钟童茜。

琼瑶《梦的衣裳》。

王朔《我是你爸爸》。

金庸《射雕英雄传》。

三毛《温柔的夜》。
经历了70年代的封闭和80年代的所谓文化启蒙,开始觉醒的中国人尝尽精神饥渴的苦头,一有机会便以一无所知的急切心情扑向各种新鲜文化消费品,管它是舶来的还是异族的,一时间,金庸武侠小说、三毛散文、琼瑶言情小说,甚至英语学习书籍,任何新生文化都能掀起一股学习的热潮。人们在贪婪汲取其中养分的同时,开始认真思考遗忘良久的理想和未来。
本版采写 Creep 潘波
22 英语900句
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12月第一版,定价0.46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偷听敌台”让一小撮中国人率先从“美国之音”里接触到“英语九百句”。随后,由乔冠华钦点,这本蓝色封皮小书被引入国内,成为第一部以听说为基础的英语教材。当时的英语学习者几乎人手一册。
转世形式:《新概念英语》等后来取而代之,如今英语学习软件又取代后者。
23 琼瑶小说
1982年,《我是一片云》在大陆杂志刊载,琼瑶小说“登陆”。甫一走出“爱情缺席”的革命时代,言情立刻成为大众阅读的主题。三十多年来,从婉君到小燕子,琼瑶爱情至上、轰轰烈烈的爱情观影响一代新女性。
转世形式:从林青霞到赵薇,琼瑶小说的生命力还表现为反复造星的成功,琼瑶女绝不亚于谋女郎或星女郎。
24 金庸武侠
30年间,如果算上盗版,金庸小说的出版量可与《毛选》媲美。在数字化娱乐手段尚未普及的年代,一部83版《射雕英雄传》让金大侠家喻户晓。人们在他创造的梦境中满足着对暴力和征服的渴望,最终在想像中完成向传统价值的回归。
转世形式:黄晓明版《鹿鼎记》正在热播,张纪中又让《倚天屠龙记》开机了,人们在比较邓超与马锦涛谁更适合演张无忌时反倒忽略了金庸。
25 王朔小说
自打《浮出海面》,王朔就《一点正经也没有》,反正《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你还《千万别把我当人》……他在口水的浪尖上一路嚣张。在人们刚开始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年头,王式“调侃”不仅让人知道小说还可以这么写,更让人惊讶于日子还可以这么过。
转世形式:2007年,王朔在最新小说《致女儿书》等中明确表示对男性世界绝望,所以只和“女儿”谈话。
26 托福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主办的对非英语国家学生进行的英语水平考试,1981年进入中国后,立刻成为“出国”代名词,报考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托福热”和“出国热”相互作用,刺激着无数颗不安分的心。
转世形式: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国热终于有些降温了。这使托福等考试也遇到了3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坎儿。
27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即工商管理硕士。1984年引入中国,但90年代中后期突然被趋之若鹜,虽然学费一涨再涨,报考人数却一翻再翻,门槛也从企管精英降低到一般管理人员甚至职场新人。读MBA,除了获取知识和文凭,更是积累资源、拓展人脉的有效平台。
转世形式:MBA平民了,EMBA又来了,精英总是昂贵的。
28 贵族学校
◎提供高昂的食宿和学杂费及独家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了富起来的国人望子成龙又急于显富的心态,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从少数一线城市覆盖到全国各地。
29 侦探小说
◎开放后外文著作被大量译介,福尔摩斯、波洛等神探形象开始深入人心,缜密的逻辑推理在中国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阅读乐趣。
30 三毛作品
◎浪迹天涯、自由叛逆、对爱情的执着、温情并独立,无论作为一名作者还是一个女人,三毛都让那个时代的国人着迷。这一切都定格于她1991年的神秘离去。
31 席慕容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论战只是小众对话,那么席慕容散文诗则从一开始就走了群众路线。长在台湾的蒙古族女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诗句收获了普罗大众近乎疯狂的热爱。直至现在,有些输入法还能联想出“席慕容”三字。
32 《废都》
◎贾平凹创作于上世纪最后一次“文化热”降温阶段的都市题材小说。或许是因其大量装饰为方格的性描写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关注。随后几年,“此处删去××字”的手段被不断效尤。
时差 TIME DIFF  三地各有优良文化的DNA
●陈冠中,香港学者,《波希米亚中国》等书作者
香港读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读琼瑶。大陆在80年代接受琼瑶小说后,对港台文化并没有进一步了解。在改革开放前,大陆人普遍以为香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1981年,北京电影《夕照街》里有个香港人,说的粤语不是粤语,穿着奶白色西装,后来被揭穿是北京小混混冒充香港人,但反映出当时大陆对香港的印象停留在“香港马照跑,舞照跳”上。
但2000年以后的大陆见多识广了,更能用平常心去理解外界,这是文化成熟的标志。其实三地各有自己优良的文化DNA,但有些没有被对方欣赏到,比如台湾出版业全面引进了很多西方著作,体系完善,香港小众文化多为深水静流不被关注,大陆藏龙卧虎……现在在三地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大陆,不能只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大陆拥有比香港、台湾更辽阔的物质空间和文化潜力。了解别人基础上对自我的发掘,意味着一种新的潮流。
看片儿  半梦半醒之间


1996年赵丽蓉在春晚

1990年《渴望》海报

2005年的超女前三名

1992年《我爱我家》剧照
30年物质生活史
“半梦半醒之间”这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很多人看电影电视时的状态,在那个虚拟的光影世界里,寄托着我们的爱恨喜怒情愁。孩子们从广告中学习遣词造句,大人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笑自己的笑流自己的泪。30年间,我们也从被动地“万人空巷”,到达了选择的“百花齐放”。
现在,有人说这两个用电的家伙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学校,有人说他们满足了我们对其他人的窥探欲,有人说他们就是消费文化的最大帮凶,但无论什么说法,都无法避免这样的事实:对电视和电影,我们无路可逃,也不想逃。
33 春晚
从1983年开始,每年的除夕夜在中央一套播出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是中国内地造星运动的鼻祖和流行歌曲、流行词汇的发源地。20多年来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固定的年夜饭,虽然如今已味成鸡肋,却决不会被喜热闹的中国人所舍弃。
转世形式:2009年央视春晚导演已经落定,官方节目单尚未出台。
34 《渴望》
1990年年底,五十集电视连续剧《渴望》为中国电视史制造了第一次“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时至今日仍没能被打破。剧中人物刘慧芳成为举国公认的完美女性化身,也是国产电视剧制造的第一个大众偶像。
转世形式:最近上海还在重播《渴望》,与当年感动了无数观众相比,现在不少观众都觉得它有点假。
35 进口大片
即进口的国外大制作影片。1994年,以《亡命天涯》为首的外国大片开始以分账式进入中国市场,几乎与全球同步。这些大片让中国人对异域的想象从纸面上,电台里上升到更为感性的视觉领域。
转世形式:反抗“好莱坞霸权”的声浪一直未停息过,某艺术家发起对《功夫熊猫》的抵制是民族主义情感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
36 盗版碟
靠电影院偷拍、碟片翻录等形式获得非授权的影音作品,并制作成光碟。上世纪90年代起,盗版碟就以价格上的绝对优势占据影音市场。盗版碟推出速度之快、涉猎范围之广、盗版产业链之完善发达令人瞠目结舌。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整治力度,但似乎杯水车薪。
转世形式:网络下载无版权的影视作品,成为无形的“盗版碟”。
37 超级女声
2004年湖南卫视开办的一档选秀节目,影响势力于2005年达到巅峰。平民参与者的一夜成名激起了全民的星梦热,“海选”、“PK”等词汇随之大肆流行。其后各类选秀节目在中国大地全面开花。2007年,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不可播放选秀类节目。
转世形式:2008年适逢奥运会,整个一年选秀类活动都没有声息。
百家讲坛
2001年7月,《百家讲坛》以专家讲座形式出现在央视,与以往科普类节目不同,它强调通俗性、现场性与煽动力,造就了一批于丹、易中天这样的学术明星。软学术、学术泛娱乐化等形容词纷纷指向这个节目。
转世形式:前不久发生的阎崇年被读者掌掴事件,是受众暴力反抗“学术泛商业娱乐化”的极端体现。
39 电视广告
◎1979年3月的两个晚上,“幸福可乐”和“雷达手表”的广告在中央台播出的时候,很多观众甚至以为央视播错了节目。今天,电视广告已经成为所有电视节目前后的“必修课”。没有了它,消费时代就缺少了最大的帮凶。
40 日本动画片
◎1963年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最先被引入中国,《聪明的一休》、《花仙子》等也都曾作为八十年代生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相比于国产动画片的制作粗糙和善恶二元论,日本动画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老少咸宜。
41 《还珠格格》
◎1997年、1999年、2003年连续出品的《还珠格格》1、2、3再次证明了“琼瑶+宫廷”模式的成功。至今这仍是重播率最高的电视连续剧之一。赵薇、范冰冰等靠此剧一夜成名,民众也在笑声中找到最轻松的娱乐寄托。
42 韩剧
◎几乎成为“爱情剧”的代名词,复制的生产模式和雷同的“灰姑娘”情节令无数现实中的“灰姑娘”想入非非,并同时流下激动的泪水。韩剧中的帅哥美女装束也带来了时尚的“哈韩”。
43 美剧
◎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剧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西洋底来的人》。近年来美剧卷土重来,《越狱》、《绝望主妇》、《24小时》等都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网络下载是目前人们观看美剧的主要途径。
时差 TIME DIFF  中国电视剧与美国差距明显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这30年里,国产电视剧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电影的日渐提高态势基本呈相反趋势,它的整体水平在下滑。中国电影我们有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国际大导演,可我们的电视剧制作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电视剧作为一个产业的升级至今没有完成。
与美国的电视剧制作相比,我们的电视剧生产看重速度,忽视质量。而美国的电视剧是一种稀缺品,整个一年只播出二十几集,这就给了他们的演员和编剧充分的锤炼时间。我们的电视剧往往是很小的公司也可以投资摄制,美国的电视剧的制作多是由ABC、HBO、NBC等大公司制作完成的,制作成本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出来的电视剧质量自然高。
找乐儿  一场游戏一场梦

30年来,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娱乐生活的丰富性。



30年物质生活史
80年代开始,“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刚刚从温饱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娱乐生活的丰富。电影院和公园显然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南边沿海城市源自港澳的新鲜玩乐方式和玩乐手段为时髦青年所追捧。于是,移民的录像厅、娱乐城们风靡一时,由广州、深圳一路北上,所到之处纷纷融入当地特色。在今天看来,这些追求精神释放的过程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80年代流行的呼拉圈。
跑步机等的出现使运动由室外转入室内。
霹雳舞风靡一时,类似今天的街舞。
44 游戏厅
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以电子游戏为主的娱乐场所。它体现了80年代的娱乐高科技。一人高的机器上画满艳丽的图案,屏幕上飞舞着闪烁的光影,并可和玩家神奇互动。这里曾是70后、80后的乐园和家长的仇敌。如今已成长为社会中坚的一代人提起“街霸”、“拳皇”、“合金弹头”、“三国志”仍然热血沸腾。在中国,游戏厅是所有电子游戏的滥觞,它让中国人迅速追上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娱乐形式。同时,它又提供了友谊的纽带和坚实的共同记忆。
转世形式:电脑游戏已成为电子游戏的主流,“游戏厅”只能小儿科地出现在某些影院或商场一隅。
45 录像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收费放映录像的场所。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的娱乐空间,相对便宜且低级,很多人挤在一个黑暗空间里,费力地盯着正前方的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来自无数次翻录和播放录像带,不乏涉及“黑”“黄”的故事片,最受学生和无业游民追捧。录像厅能给人一种“忘掉时间的感觉”。在个人娱乐未萌,电影处在计划经济的大伞下,海外资讯却已慢慢渗入的时代,录像厅像楔子一样插入,体现了中国人集体影像娱乐的需求。在“十部大片”引进前,中国很多影院改做录像厅;而“十部大片”后很多录像厅又改回影院。
转世形式:VCD、DVD取代录像机并进入家庭后,录像厅在大城市几乎销声匿迹。
46 健身房
配备各类健身器材的室内健身场所,90年代出现。和学校或某些单位配备杠铃等器材的操场相比,健身房绝对新鲜。第一,它给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提供了消费场所;其二,它体现了“精致生活”的精神,越来越“事儿”的器材让锻炼更“傻瓜化”,越来越“事儿”的教练让锻炼更“复杂化”;其三,它是享乐场所,可以洗澡、桑拿、喝咖啡、接受按摩。但健身房只是把锻炼场所挪到了室内,却不能把运动白痴变成健将。很多人总是因为花了许多钱而不得不硬着头皮锻炼,往回捞本。
转世形式:遍地开花,健身形式更是名目繁多,已成为现代人时尚生活内容之一。
47 酒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混和消费音乐、酒等的黑灯瞎火的快乐场所。其实中国人从来没把酒吧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买”什么,因人而异。这里可以是大款们的生意场,用几千块钱的洋酒“摆谱”;或是排遣寂寞的地方,心中时时排练“我可以请你喝一杯吗”;也可以是生活品质提升的标志象征,一周进三次酒吧显得小资。酒吧给了我们“夜生活”的主体。“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这种享乐的事只是“梦回唐朝”。
转世形式:中国酒吧方兴未艾,并衍生出迪吧、派对吧、慢摇吧、交友吧甚至床吧。
48 露天电影
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谷场放映,多为免费观看。很多人对它记忆温馨。在一片空地上,悬着一块大银幕,下面人影攒动观看银幕上闪动的故事。由于影视资讯的匮乏,人们观影前无从知道电影内容,所以每次看都能获得未知的体验和快乐。它是计划经济下以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结果,但随着“十部大片”的兴起,人们观影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也成为一种商品,免费电影越来越少,而保护版权更成了这种娱乐形式的终结者。
转世形式:北京出现了在停车场看露天电影的另类夜生活方式。而在农村,它则像堂会一样出现在办喜事的农家。
49 网吧
使用计算机局域网的公共场所,兴起于上世纪末。
很多人坐在一个小空间里,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称之为上网或“上机”。出现在个人电脑、个人上网不太发达的时代,但CS之类游戏的发达,以前网聊的兴起,使目前仍然相当茁壮,成为没有电脑,没条件上网的“北漂”最便宜的娱乐场所和外界的联络渠道,从而也滋生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人物的各种事件和故事。而网吧也因其“安全问题”成为众矢之地。
转世形式:恋网、网瘾等问题使网吧常出新闻。近期干脆规定“进网吧先拍照”。
50 三温暖
◎别琢磨这“三温暖”是哪三个温暖了,它就是“桑拿”的另一种译法。听起来有点暧昧,其实暧昧的是场所里的“马杀鸡”(Massage)。上世纪80年代以“高档”身份进入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浴室和健身中心都有了。
51 保龄球
◎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项运动,需以优雅的动作持一只大球击倒10个摆成三角的木瓶。因其具备娱乐性、技巧性与抗争性,且为环境安静的室内运动,从而成为早年的一种社交时尚。
52 市民广场
◎老革命焕发新生机,原本为人民群众修建的市民广场为人民提供了新服务。从交际舞到霹雳舞,青年人的肢体动作曾引发争议,而后来的滑板、呼拉圈也“见怪不怪”。在城市扩建中产生出了一大批新市民广场,景观设计确实争奇斗艳,但松动的地砖也很说明一些问题。
53 大排档
◎在广东出现了N年,上世纪80年代传入北京,指低档饮食摊位聚集的地方。但往往集中了最新鲜的食材和最有特色的吃法,味道往往不逊于高档餐厅,唤三两好友,在这里喝啤酒聊天,成为北京一景。
54 收费公厕
◎顾名思义,上厕所要交费。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以改变厕所脏乱差问题和“上厕所难”的问题。90年代末政府开始逐渐取消厕所收费,改为国家给看厕所的人发工资。
时差 TIME DIFF    游戏才是人类的归宿
●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作者,社会学家
在传统中国社会,消费被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但不能将一切归为物质。我们吃多少穿多少是有限的,而看多少书、听多少音乐、欣赏多少诗歌是有无限可能的,不能将非物质的消费,如文化消费也搁到物质史的大讨论、大包装下,那是对精神生活独立性的无视,是一种赤裸裸的唯物主义,也是对时代趋势的无视。
三十年来流行过的不一定代表进步。商人造就了消费世界的影响和氛围,由此有了游戏厅、KTV、酒吧。我一点也不想否认物质进展积极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游戏,本身不属于物质王国,它只是和物质擦边。我认为,工作不再是未来生活中的最主要内容,失业和半失业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多数人的常态,温饱解决后,物质不再是满足炫耀与刺激的有力手段,游戏才是人类的归宿。
本版采写/实习生 肖茜
过家家儿

30年前,家是个草窝;30年后,家走向金窝、银窝。 出镜人:李羽
30年物质生活史
8 号车厢
1989年,台湾歌手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风靡一时,冷酷的声线唱出了温暖的语意。
每个人都想有个家。家,是自己居住的环境,但也事关家庭成员的面子。因此不管家是个“多大的地方”,家庭建设都与时尚紧密相连。
四大件、录像机、家轿,甚至房屋都在兼具实用和时尚功能。改革开放之初,实用功能无疑占据主导地位。但在30年后,这两种功能的比例出现了较大变化,时尚、品位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蒋理赵子云
55四大件
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四种“大型”家用电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的总称。作为贵重的稀罕物儿,四大件在那个时代成为时尚标签、幸福指数和财富象征,并迅速实现与婚姻的捆绑销售,成为“指定嫁妆”。此后历经“淘汰”和“重组”,终回归其家用的本来面目。
转世形式:逢年过节时,被集中到电器城里挥泪大甩卖。
四大件后的新秀,通过录像带进行录制和播放影片。长期稳坐家庭娱乐的头把交椅,上街租盘录像带成为时尚、牛叉的表现,促进了录像带租赁和录像厅放映业务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到来,“憨厚”的卡带式录像机终不敌“轻薄”的VCD 、DVD 、刻录DVD 及家用DV. 转世形式:数字化变身后,走上专业化道路。
56录像机
使用内燃机的两轮或三轮车,也称“肉包铁”。它首先是时尚道具,以吸引眼球和让后座女生贴得更紧,其次才是交通工具。这让其曾成为不良少年的御用座驾,尤其是美国哈雷摩托风靡全球后。因运输能力难超电动自行车,作秀不及小轮车,时速快却不安全,渐驶离城市主干道。
转世形式:城里混不下去了,下乡务农去也。
58宝马车
德国著名豪华轿车品牌,以驾驭性能出色著名。“汗血宝马非等闲之辈可以驾驭”的品牌释义让其成为新贵代名词。在《疯狂的石头》中,它像“别摸我”
(BMW )的“阶层霸道”;在美女的择偶标准中,它等同于开着Z 系(两门跑车)
BMW 的白马王子(BMWZ)。但“宝马撞人”等频发的负面事件,让宝马变得过于“扎眼”。
转世形式:系数递减,“二三十万”也宝马,顺应“金融危机”下的需求。
59商品房
商品房中的奢侈品,一种物业费快赶上其他住宅房价的豪宅。它坐拥风景,是对“天人合一”居住理想的诗意回归;它售价高昂,成为富贵阶层和特权阶层的专属;它豪华先进,是居家装修的学习榜样;它私密安全,安保人数甚至超过居住人数,如今成众多名流的藏身地。
转世形式:原本独栋才叫别墅,现在“联排”等都想沾别墅的光。
60别墅
具有上市交易资格的住宅。从福利房到商品房的转变,不但催生了“售楼小姐”这个新新职业,其超前的房贷消费,也让全国众多“房奴”哀声一片。重压之下,集资建房、三年不买房、万人大团购,你方唱罢我登场;经适房、两限房,使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看到了曙光。
转世形式: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楼市开始“跳水”,民众多观望少买账。
61浴缸
◎一口用来释放压力、按摩身体、品味红酒、交汇激情、展示暧昧最后才是清洁身体的椭圆形或圆形的多功能水缸,同时也是国人小资家庭的必备之物。
62空调
◎一种人为划分室内四季的家用电器,可满足人们“夏天盖被子,冬天穿衬衣”的非分要求。
63整体厨房
◎将锅碗瓢盆各种厨房用品进行整体布局,改变了中国蜂窝煤时代厨房的“脏乱差”,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中国主妇的红颜早衰。
64家庭影院
◎在家中就能享受电影院般视听效果的一套电子设备,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电影院的票房,还催生了一大批追求极致影音的“发烧友”。
65装修
◎对建筑房屋的一次个性化诠释,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和提高居住品质。同时也是房屋设计师和房主、房屋男主人和女主人的一次博弈,以争夺房屋个性的主导权。
66私家游艇
◎富豪对于“个人领海”进行拓展的专用工具,是有钱有闲的象征。
它的出现将富豪群体划分为两类人:富豪和有游艇的富豪,前者因这种划分而罕见地出现自卑。
时差 生存-炫耀-节约
●刘兵,文化研究学者、廊坊师范学院教师
30年家庭消费的变革,反映了人们从生存性消费朝着精神性消费过度与转变。生存性消费是指维护生命的存续而进行的消费,这是人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消费,当年的“四大件”就是一种生存性消费。而接受教育和培训、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出外旅游观光、扩大社会交往等而产生的消费,属于精神性消费范畴。满足了基本生存要求后,人们势必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是人的本能。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明显浪费”成为一项消费道德准则,“因为这是金钱力量的证明;金钱力量是有荣誉性的或光荣的,因为归根到底它是胜利或优势力量的证明”。
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建成,绝大多数商品从短缺转为过剩。这就需要国人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于是消费主义盛行,炫耀性消费开始出现,别墅、宝马、游艇等奢侈词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这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关系链条的变化。所以倡导节约型社会,在家庭消费上,也同样适用。
饿狼传说

大大泡泡糖

麦当劳

牛奶

水煮鱼

30年间,食物从匮乏到丰富,对“饿狼”来说仍是从“果腹”到“果腹”。 出镜人:caca
《饿狼传说》,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张学友的歌,煽情浑厚,充满欲望。而对于食物,人也从来都以“饿狼”形象出现。果腹与享受是一种递进,也是一种轮回。
当国人每天为果腹而奔波时,味蕾便开始休眠与退化;当温饱不再是负担,美味便成“饿狼”寻求的目标。而当飞速的工作机器不等待“歇脚”的人时,很多人又不得不回到麦当劳、方便面等快餐中。“饿狼”再次开始为了“果腹”……
67 方便面
可迅速用开水“烫了头”食用的面条。与卡拉OK同称“日本两个最大发明”,中国大陆1980年从日本引进第一条袋装油炸方便面生产线。如今已成白领加班熬夜、游客旅行、民工过年回家的必备食品,同时也因添加剂和营养不良,备受争议。
转世形式:不在超市,就在去火车站的路上。
68 麦当劳
全球最大快餐连锁企业之一,以汉堡、薯条、炸鸡为代表。1990年中国深圳开设首家麦当劳,之后它迅速以出色的促销方式“俘获”儿童的芳心,成为定点饭店;24小时营业成情侣夜晚的取暖根据地。因“营养不良”,难逃“垃圾食品”之名。
转世形式:营养早餐,从它做起。
69 可口可乐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一种碳酸饮料。据说由一名美国医生发明的疗效平庸、口感独特的感冒药整容包装而来,并衍生出可乐鸡翅、可乐煲姜等秘方。进入中国后,迅速成为碳酸饮料界“盟主”,并与麦当劳等“垃圾家族”结成盟军。
转世形式:意外发现“杀精”能力,喜获另类诺贝尔奖。
70  牛奶
一种牛吃进去的草,然后挤出来的东西。虽为中国孩子成长和老人补钙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但也一直“绯闻”缠身。从乳糖不耐受、林博士“牛奶有害论”到现在被更猛烈的三聚氰胺拖了后腿,牛奶一度大量“下岗”,不但株连奶牛生存,毒奶倒入河水的不当处理法,也殃及了池鱼的安全。
转世形式:刚逐鹿中原,就卷奶重来。
71  有机食品
纯天然食品的别称,食品安全宝塔中“塔尖级人物”,采取有机耕作和加工方式,不靠化肥、饲料、农药来“壮阳”。因产量低、售价高导致“亲民”指数低,多成“贵人”口中餐。普通市民多以购买虫眼蔬菜来表达对有机食品的诉求。
转世形式:郊区租块地,自给自足最有机。
72 私房菜
私人开设,不属于任何流派的口味独特、环境个性的饭馆。它是人们对大流派菜系的一种背叛和再生,以谭家菜在北京的兴盛为典型。随着私家餐馆遍地开花,私房菜终究自成一派,开始了新一波大众化、平民化的进程。
转世形式:泛滥之下,无名小菜皆私房。
73  人头马
◎法国特优香槟干邑。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迅速以高昂的价格和“吉利”的口号(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成为新贵们炫耀性消费的首选。相当长时间里,以人头马为代表的洋酒被大众“口水”淹没在“奢侈”的饭桌上。
74 水煮鱼
◎一道应叫油煮鱼更适宜的川菜,以麻辣鲜嫩的口感成为川菜横扫全国的先锋队员。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风靡全国,常可见被水煮鱼麻辣得涕泪四流,仍大呼过瘾的痴情粉丝。
75 泡泡糖
◎流行于一二十年前,一种用来嚼、用来吹就是不用来吃的小零食。1989年,大大泡泡糖在中国面世。泡泡糖丰富了诸多“祖国花朵”的课间生活,而如何用泡泡糖吹泡泡,曾是小学生们课外必备的技能之一。
76 月饼
◎深受国人喜欢的中秋传统食品。现已化身为“中秋公关大使”,它作为吃的本能在逐渐丧失,但身价却逐年飙升,直至天价月饼、黄金月饼。
77 小龙虾
◎身披红色盔甲、出生于污水中的一种水产品。它依靠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殖力,“打破”自己出生低贱的命运,不但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饭桌明星”,还打造出全国连锁的“小龙虾一条街”。
78 矿泉水
◎通常为自然涌出、含有一定矿物质的地下水。自打引入流水线,灌进塑料瓶、取了名字,便取代了城市人外出时携带的水杯,并诞生依云等诸多享誉全球的家族贵人。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蒋理 赵子云
时差 从果腹到享受美食趣味
●董振祥,北京大董烤鸭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
我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在一家叫燕桥餐厅的饭馆里当厨师。我记得餐厅里最好的一道菜是锅塌里脊,售价一块八毛五,几年后我去了另一家餐厅,里面有上好的渤海对虾,每只售价3.5元。从物质匮乏,到美食丰富,我们用了30年。
许多人都有排队买肉、买冬储大白菜的经历,而今在北京可以吃到你能想到的所有美食。中国菜讲究选料丰富,但只有到现在,才能真正做到选料的极大丰富。
30年来,人们的吃喝观念也发生着很大变化。最早是果腹,20多年前,摆酒席总会有几道“硬菜”撑门面,如整鱼,大虾;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炫耀性消费开始出现,所以一段时间很流行燕鲍翅,奢华成为许多人对美食的向往;如今人们更关注健康,不用味精,不能太咸,胆固醇含量多少,是不是有机蔬菜;还有人开始关注美食中的趣味性,美食是不是有创意、有文化、有品位。
吃饭是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随着人们工作忙碌,出现了快餐;过年开始到饭店里吃年夜饭,可是人们的观念正在慢慢回归家庭,情感维系着食文化的脉搏。
最近两年,出现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我认为这是好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只是以前透明度不够,人们的关注度不够,以后还会有很多食品安全事故被曝光,这说明人们关注食品安全。
以后人们会越来越关注膳食合理搭配,并衍生出许多新行业,如专业配餐师、私人饮食顾问等,人们对吃的日益挑剔,便是在促进美食进步。
铃儿响叮当

大哥大

传呼机

QQ


社会联系网络的极度扩张,让人们的各种身份称谓满天飞。 出镜人:吴庆庆
“嘀嘀”、“啾啾”、彩铃、音乐下载……变着花样叮当响的各种铃声让新旧世纪交替时的人们生活在短信、电话粥和聊天室的虚拟空间里,一个铃声就是一个朋友,一个铃声就是一段心情。
30年时间里,我们不用再惜字如金般在电报里打出“速归”,而是可以拿着手机煲电话粥;不用再担心种种情绪无处倾吐,不用害怕与陌生人说话时的紧张,反正隔着电脑,谁也不知聊着QQ的人是青蛙还是恐龙。各种方兴未艾的即时套磁儿方式到底是让人类之间靠得更近,还是离得更远呢?
79 名片
成人世界初次见面递上的例牌菜,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是“有身份”的象征,据说普通人想要印个名片还得申请单位的介绍信。进入了大众化消费时代的小纸片,时不时地担当起称谓制造的功能。折射了改革开放后国人的身份焦虑。
转世形式:电子名片,其实是一个名片形状的光盘,里面能存储海量文件。
80 传呼机
比火柴盒略大,用于接收呼叫或者信息发出“嘀嘀”响的机器。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有事call我”是当时的时髦话语。BP机既延伸了通讯需求,也是青年男女传情之宝盒,无数暧昧的数字暗语借此产生。然而2000年后,随着手机网络逐步成熟,传呼机“末日来临”。
转世形式:如今是通信设备发烧友的收藏宝贝。
81 手机
为让别人随时随地找到自己,花钱置办的命令接收机。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没几年工夫,手机从大块头的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当然,手机里也隐藏着秘密,电影《手机》告诉人们:撒谎不易、遁处难寻。手机的出现,是人类通讯历史的新纪元。
转世形式:山寨手机,叫不上名字但功能强大,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山寨机有望“咸鱼翻身”。
82 E-mail
以互联网为邮递员的超速信件,昵称伊妹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普及化。信手拈来的CC(抄送)让伊妹儿成了一个私下传播小道消息的重要工具,外企“秘书门”里的“中国最牛秘书”就是个例证。使用E-mail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转世形式:蓝莓掌上邮件机(blackberry)让伊妹儿的传播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
83 QQ
1999年后,输入一个号码和密码就能和世界上任一角落的人聊天的网络工具。国人对企鹅的好感估计大部分来源于此。QQ带来网恋的异军突起和网络语言的兴盛。如今,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样以即时通讯著称的msn。QQ所构筑的庞大虚拟空间,释放了人们潜意识里的倾诉欲望。
转世形式:下载QQ软件可用手机聊天。
84 博客
大名Weblog———网络日志,2002被正式冠以中文名称并由此揭开中国热闹的博客时代。博主们不定期地张贴新文章、图片等。对于名人博客,人们纷纷争当“沙发”(回复的首发帖),徐静蕾曾以新浪博客千万点击量成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博”。这块空间让每个人都可成为社会历史的记录者。
转世形式:名人博客渐次成为发布信息的载体,不过小心别再因为系统升级闹出个“博客门”。
85 大哥大
◎进入国内的模拟机,以贵族身份亮相,个大如砖,价格昂贵,非一般大众所能拥有。如今掌上流行“复古风”,多年前的“大哥大”卷土重来,在二手市场、淘宝网店等成为收藏新宠,被“发烧友”苦苦寻觅。
86 开心网
◎现今正火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据说是美国Facebook网站的忠实克隆者。上班族们在“当奴隶”和“买名车”的过程中享受虚拟的被虐与奢侈。
87 天涯
◎人气极高的各类话题集散地。卖身救母、竹影青瞳、山西黑窑事件等从天涯演绎为著名的网络事件,慕容雪村、宁财神等也是这里的知名用户。
88 小灵通
◎著名的“非手机”,由于信号的不稳定得了个“喂喂,×”的别称。号称绿色环保,资费便宜。但随着手机资费的不断降价,小灵通的优势日益消失殆尽。
89 聊天室
◎一种人们可以在线交谈的网络论坛,在同一聊天室的人们通过广播消息进行实时交谈。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也有嘉宾聊天室等,让网友能就某些领域的问题与嘉宾实现及时互动。
90 Iphone
◎苹果公司在2007年对手机市场扔进的一个重磅炸弹,其威力至今依旧不减,无可争议地成为消费电子行业和时尚行业的热门关键词。通过非正规渠道或托人从国外带回成为与时尚保持同步的方式。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缪晨霞
时差 互联网解放了人的嘴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同质化程度很高,人与人之间隐私很少。改革开放后,社会层次、阶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通讯方式也是如此。任何一种通讯的需要、联系的需要,都是社会关系扩张,社会平台、社会联系的扩张所生产出来的外在需求。
就名片而言,在传统体制下是不需要的,而在现代社会中名片是标志身份差异的中介物,目的是为了解决沟通的障碍。
而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方面,地域、血缘关系的静止状态被打破后,人们要想保持社会关系的接续,组织间的联系,就需要一种通讯手段的支持,呼机就应运而生。它的流行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社会空间。手机则是呼机的延续。“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语实际表明的是人联系的复杂性。
网络的出现促成了人们从个性化消费,到个性化输出,再到构建个性化生活方式。网络带来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表达。按照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传统媒介解放了人的眼睛和耳朵,网络则解放了人的嘴,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参与表达,而不像在传统媒介下所谓的表达都经过了筛选。
可以说,芙蓉姐姐的出现是一个时代到来的象征,表明多元化被接受。多元化一开始只存在于虚拟空间,现在则与现实世界越来越重合、接轨,表现出不同于现实的物流交换、情感交换的特点,显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开始确立。与此同时,社会议程也越来越多由网络自发推动,而非过去的官方或传统媒体。
让我欢喜让我忧

现代社会随处充满性的诱惑,人们慢慢学会在道德与性情之间找到平衡。出镜人 干露露
随着生活的富足,人们对性的态度与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革。在以前,“性”总是和难以启齿、龌龊、伤风化、下流、邪恶联系在一起,但是性的多元化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直面性也是直面自我的一部分。
当“流氓罪”退出法律文本,“同居”不再非法,同性恋得到理解,人性才算获得尊重。不过如今整个社会对“性道德”判断标准的宽泛,也成了一把“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双刃剑。
91 情书
经过修饰与堆砌的文字,向恋爱对象抒发情感的书信。上世纪80年代,情侣终于可以挽着手压马路,而不必遮遮掩掩。情书成了腼腆的情侣间最好的交流工具,内容之委婉,情绪之流露,古今一辙。校园里的学生们用“传纸条”完成着一代人的爱情练习,怀春与初恋都在字间流露,不少人都有替别人写情书的经历。
转世形式:随着通信工具和网络的发达,短信与电子邮件,上网聊天已经取代了写情书的形式。
92 裸女画
以裸体女性为表达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1988年底举行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叫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了人体艺术,经历过文革精神禁锢之后,精神的“性饥渴”在一次人体艺术展览中得到慰藉。依旧有许多人把裸体和淫秽、性、伤风败俗联系起来,伴随着诋毁、嬉笑、争辩和怂恿,人体艺术一度成为大众艺术的“显学”,一本《裸体艺术论》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转世形式:随着AV的“普及”,特别是“艳照门”事件之后,裸女画成了“小儿科”。
93 成人小说
含有性描写的成人读物,最早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一批成人小说曾经撩拨得许多年轻人夜不能寐。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引起公众的争论,“此处删去××字”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末,“身体写作”的女作家们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转世形式:在网络时代,成人小说在各大论坛流行,每个人都能成为成人小说的作者。
94 成人用品店
1993年,第一家成人用品商店在北京开业,由此一个全新的行业应运而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二十多万家性用品专卖店,中国性用品产业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亿人民币。现有性用品生产企业一千多家,性用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全球使用的性用品,包括欧美发达国家成人商店的许多产品,超过一半是中国制造的。
转世形式:而今,成人用品商店许多都以网店销售的形式存在,网络购物成为许多人购买成人用品的固定途径。
95 伟哥
Viagra作为治疗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在内地被称作“伟哥”,它带有强烈的暧昧与暗示,在许多人看来,它就是春药。这种蓝色小药丸最终在中国的名字是“万艾可”,它的到来激活了中国的壮阳药市场,一时间,各种冠以露骨而诱惑的名字,标榜最新科技和神秘中药配方的壮阳药、保健品充斥市场,伟哥的影响已超越医学领域,给中国的性观念和性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世形式:一些传统的中药以及食物也因为媒体上报道具有伟哥功效而受到追捧。
96 安全套
以前被叫做“避孕套”,被计生部门免费大量发放,也曾被不少小孩当成“气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安全套”的称谓取代了“避孕套”,人们也习惯了在超市的收银台顺手购买。2000年前后,在大学校园放置安全套售货机还成为争论的焦点,而今“安全套”与预防艾滋病紧密相连。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套也花样纷呈,不仅弥补了男性的不足,也是基于为女性考虑的重大发明。
转世形式:在无畏的“90后”眼中,安全套也成为一种装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用安全套制作的耳环,手机链,钥匙扣。
97 美女封面
◎以美女作为招揽读者的常规形式。如果把几十年来的杂志美女封面集中放在一起,就能从中体会到时尚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变迁,生活如何在时尚中改变,也能看到,一代代美女如何变老。
98 接吻剧照
◎1979年,《大众电影》在第五期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引起了许多读者的愤怒。而今,接吻剧照比比皆是,它们被当成噱头印在电影海报上,宣传画上,报刊杂志上。“吻戏”成为爱情剧中的“必选动作”,观众早已麻木。
99 变性人
◎1983年1月,张克莎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了变性手术,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此事曾经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易性癖尚不了解,把易性癖的人看成另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变性人”越来越宽容。如今中国最有名的变性人是舞蹈家金星,而在中国最有名的国外变性人是韩国的河莉秀。
100 人体写真
◎2002年,汤加丽出版了国内首部个人人体艺术写真集《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引起了很大争论。许多网友一边欣赏美丽人体,一边口出污秽攻击。几年之后,拍摄人体写真的张筱雨又一次成为网络红人,在百度风云榜上,长时间居美女排行榜首位。张筱雨的拍摄风格更为大胆。人体写真与色情图片之间,愈发模糊。
1989年北京婚前性与日本70年代相当


从左至右:《废都》封面;接吻剧照;变性人河莉秀;美女封面。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性文化的变迁是我国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现代性文化变迁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性革命,通过广播、录像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性革命,那么其中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婚前性行为的增加。我在1989年所做的一项北京市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有过婚前性关系的占15.5%。这一数据与日本70年代的情况接近。根据最新调查,婚前性行为在上海达到69%,在广州更高达86%。
性的多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有愈演愈烈之势。它正在建构一种创造性的自我,它允许个人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C特14-C特15版采写 本报记者 赵子云
沧海一声笑
无奖问答 编者按
赶上了,也多少迷恋过,现在旧事重提,总有古怪的优越感。亲历者从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懵懂无知(忒二了)!耳闻者会诧异这个时代是那个时代演化出来的吗(真牛掰)!三十年的时间是皮、三十年的物质是毛?还是反之?无论如何,下一个三十年就在拐角处,你我正被裹挟……
下列问题是对此前各版部分词条的别解,这个版正是个一笑了之的意思,是个都付笑谈中的意思。
答案提示:正确答案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句式如下:除了(某题答案为?)之外,其他都选(?)。实在猜不出哪道题的答案与众不同,就拨67106730。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您试试———哼,物质的迷底你永远不懂!
《我爱我家》
A.使得歌曲《常回家看看》在全国范围内传唱;
B.击败美剧《成长的烦恼》荣获诺贝尔电视剧奖;
C.中国室内剧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D.记录了某房产中介公司的商业传奇。
如何理解“比基尼”?
A.一种尼龙布料,曾与花达尼、将校尼一同占据了八十年代中国民用布料市场;
B.国际大国基尼指数的对比;
C.三点式泳装的音译;
D.南海神尼还俗后以种荸荠为生,人们称她为“荸荠尼”。
情书就是
A.春宫图的别称;
B.结婚证;
C.男女之间起腻的书信;
D.男向女提供的聘礼清单。
大哥大
A.一位口吃小兄弟在呼唤他的兄长,全文是:大哥大哥大哥大;
B.已经失传的古籍《发神经》的开篇语:大哥大,非常大,小弟小,非常小;
C.砖头式手机的别名;
D.“大姐大”的丈夫。
牛仔裤是
A.织女送给恋人的定情信物;
B.元朝蒙古族官员的下身着装;
C.英文JEANS的中文译名;
D.步瀛斋的荣誉产品。
没参与电视剧《渴望》制作的是
A.李雪健; B.王朔;
C.戴自更; D.孙松。
关于席慕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周杰伦的某歌词直接取自她的诗集《七里香》;
B.她对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着隐秘的乡愁;
C.“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她的诗句;
D.慕容是她的姓,将姓置于名后表明她有着抵制传统命名法则的女权主义思维。
在观看盗版碟的过程中,非常罕见的是
A.画面上有黑影起身上厕所;
B.字幕与声音不同步;
C.国产碟机无法播放该VCD或DVD碟片;
D.封套中标明的导演访谈并未出现。
“装修”一词来源于:
A.前苏联特工经常假装修车以蒙蔽敌人耳目;
B.很多姓欧阳的人假装是欧阳修或者欧阳锋的后人;
C.装潢、修饰房屋;
D.“谁装孙子就修理谁”的缩略语。
《英语九百句》不包含下列哪种表述
A. WHAT’S YOUR NAME?
B.MAY I HELP YOU?
C.LOVE WHO WHO!
D.HOLD ON, PLEASE.
超级女声比赛是
A.选手胸围大小与名次成反比;
B.唱不出海豚音者无权报名;
C.湖南卫视的一档选秀节目;
D.艾薇儿在海选中即遭淘汰。
在87版《射雕》中
A.周润发出演了重要角色;
B.周笔畅首次荧屏献声;
C.周星驰出演了一个龙套角色;
D.周迅题写了片名。
《跟我学》是
A.是厨师培训课程;
B.是二人转入门讲解;
C.英语教材;
D.和《跟他学》《跟你学》合称老三篇。
“变性人”的定义是
A.指时而狂躁时而温柔的人;
B.卡夫卡《变形记》的姊妹篇;
C.通过手术改变自身性别者;
D.一个暗语,应该从后往前读,是大学问家乾隆针对人性恶和人性善提出的全新命题。
下列哪个人物出现在琼瑶的小说中?
A.阎婆惜; B.豌豆公主;
C.王雪琴; D.LOLITA。
对“安全套”比较正确的理解是
A.姓安的投资者在股市中全面套牢;
B.劳动保护用品,防止高空坠物造成的损伤;
C.硅胶制品,防病、避孕、时滞……功能多多,也是中国为数不多免费发放的物品之一;
D.一种处事哲学,指用利益将一个团队捆绑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体风险。
 
人体写真可以理解成
A.在人体上进行彩绘以及刺青等活动;
B.一种书画技艺,书写者以人做毛笔,始作俑者为周星驰饰演的唐寅;
C.原为日本词汇,个人摄影的一种,经常需要拍摄对象宽衣解带;
D.新创作理论,认为唯有用下半身写作才能逼近书写的本质。
符合金庸原著的是
A.韦小宝与皇帝撂跤时经常把衣服都撕破了,因此可以推断他们之间有过断袖之谊;
B.段誉的亲爹是段延庆,因此段誉的祖籍应该是北京郊区;
C.成吉思汗曾经在草原上将来使敬献的盛满珍宝的盘子踢翻;
D.葵花宝典是农业部门指定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的科学种田指南。
哪句不是王朔的话?
A.北京冷了,一年又拿了下来;
B.满族是个很强悍很电视剧的民族。
C.夜像蓝孔雀开屏;
D.墙和墙怎么道别?———拐弯的地方见;
何为成人用品店?
A.出售成年人的商店,有机社会中借此缓解成人世界与青少年之间的紧张关系;
B.卖酒的商店,成年顾客可以在购买前品尝一下,小孩儿不能尝;
C.性用品商店;
D.婚姻介绍所。
讲述《论语心得》的是?
A.宋丹丹;
B.于丹丹;
C.于丹;
D.于不丹。
MBA是
A.门头沟篮球协会的缩写,与NBA齐名;
B.门头沟垒球协会的缩写;
C.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
D.门头沟羽毛球协会的缩写。
下列作品中属于侦探小说的是
A.钢铁是咋炼成的;
B.往事并不如雾;
C.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D.牛未都说马未都。
《废都》的争议缘于?
A.错字连篇,如将罗马写成骡马、将伦敦写成轮蹲;
B.书名被指蔑视“肥嘟嘟”人群;
C.文中老是删去多少多少字;
D.作者涉嫌抄袭并拒不道歉。
“文化衫”是指
A.对于社会生活史的粗浅解读:没文化的人都光腚;
B.旗袍等传统中式衣着;
C.有图案或文字的(自制)T恤;
D.上世纪九十年代诗人们专用的衬衫,在领口和袖口都写有“文化”字样。
对于易中天先生描述正确的是?
A.他是《易经》研修专家;
B.他参与了神州七号的发射;
C.他的三国解读深入浅出;
D.他长相貌似《越狱》男主角。
咀嚼“大大泡泡糖”可以:
A.大大提高泡妞的成功率;
B.免费泡澡;
C.吐出很大的泡泡;
D.体会人生如梦幻泡影。
啥是“小灵通”?
A.一个著名的卡通形象,他经常动用公款四处旅游;
B.指某人特别擅长捕捉、传递各种消息;
C.北京人称之为“喂喂考”的通讯器材;
D.可以通灵的小孩儿。
对于“劳力士”一词的正确解释是:
A.高力士的同僚,二人一同伺候杨贵妃;
B.指虽然从事体力劳动,但是关注人类命运、宇宙前途的人士;
C.一种便携式计时器的品牌;
D.麦当劳生产的一种香皂。
《哈利·波特》系列包括?
A.哈利·波特与Happy Peter;
B.走下神坛的哈利·波特;
C.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D.哈利·波特与福娃。
出题人/郭佳
相关新闻
·一日三十年——11月7日 [08-11-07]
·一日三十年——11月6日 [08-11-06]
·一日三十年——11月5日 [08-11-05]
·国人出游三十年“行踪” [08-11-05]
·一日三十年——11月4日 [08-11-04]
·学·问30年 [08-11-03]
·一日三十年——11月3日 [08-11-03]
·中国汽车业三十年 [08-11-03]
·[汽车杂志]回望中国汽车业改革三十年 [08-11-03]
·三十年“神奇”教育路 [08-11-03]

报社介绍 |发行站点 |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增值业务|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报社邮箱
综合热线: 010-67106666  网络实名:新京报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新京报社网站部
CopyRight © 2003-2007 thebeiji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10496号 国新网备2006007
北京蓝太平洋科技提供网站决策支持
新京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