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7:05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008-06-26 10:34:37   来自: 薄暮下的歌声
激荡三十年(上)的评论         读完两大本厚厚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用“百感交集”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

   这是一个怎样的三十年?对于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这正是我从出生到成长的10950个日日夜夜。在这一万多个日子中,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每一次宏大的事件、每一次细微的脉动、每一次兴奋的呼叫、每一次沉重的叹息,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或重或轻的痕迹。如今,翻起这本编年体的中国企业史,那些湮没已久的人、事、词汇、甚至气息,又从记忆深处呼啸而来,让我不时陷入一种莫名的战栗之中——我竟然有机会窥见那些既属于这个国家、更属于自己的互相交融的成长片断。
   翻阅此书,激越时常充斥心中。短短三十年时间,我们看到了中国是如何从萎靡不振变成精神抖擞的?看到中国企业是如何从穷酸自卑变成强大自信的?看到中国企业家是如何从手慌脚乱变成镇定自若的?
   此书最可贵的是,作者不但敢于挑战宏大的叙事框架,更是凭着一份耐心和细腻,记述了滚滚洪流中那些真实跳动的闪亮水珠——曾经在单位游手好闲的柳传志、四十岁仍然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任正非、砸碎铁饭碗跑到乡下去喂鹌鹑的刘永行兄弟、怀揣《大卫·科波菲尔》去倒卖玉米的王石……三十年的波翻浪滚,他们仍然一直有幸站在时代的浪尖之上。
   历史不应该仅仅有成功者的欢呼声,更应该有失败者或失意者的喟然长叹。有诗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任正非、王石等人只是时代洪流中少数的留存者,数百倍、千倍他们一样的中国企业家们,已经被卷进了滚滚东去的浪潮之中。有谁还能记得这些悲情的名字:袁庚、年广久、陈春先、周冠五、步鑫生、马胜利、褚时健、潘宁、禹作敏、牟其中……
  不管是成王、还是败寇,他们在飙升或者剧跌时的尖叫声,都能够给后来者标识出暗礁和险阻所在,能够唤醒麻木者的麻木、坚定清醒者的清醒!
   作者紧抓细节的灵动笔触,让读者心情在激动与沉痛之间起伏之余,还常常发出一声会心的大笑。比如1980年代初期,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深圳和蛇口经济特区遭遇了诸多非难。有很多官员痛斥:“除了国旗是红色的以外,已经没有多少社会主义色彩了。”更有甚者,在参观完深圳特区后,回到家伏床痛哭:“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诸如此类的故事,在今天已经传为笑谈,但在当时却是真实的存在。可见三十年的改革,给了人们思想观念上多么大的冲击与改变!
  但对我来说,此书不仅是一本纪录改革开放的功劳册,更应该是一本对中国经济艰难前行的忧思录。
   在日本松下公司内,随处可见泰坦尼克号撞向冰山的图画,为的是让公司员工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其实,近年来蓬勃繁荣的中国经济,何尝不象这艘昂然奋进时的巨轮?有几个人会象松下幸之助、任正非一样会去警惕平静海面之下潜伏的那些要命的冰山?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可能造成致命威胁的冰山有哪几座?一座可能是能源巨耗;一座可能是环境污染;一座可能是缺乏创新;一座可能是国企垄断;一座可能是腐败特权;一座可能是社会不公;一座可能是价值道德观的沦丧……它们纷纷潜伏在中国这艘巨轮必经的道路上等着我们迎头撞上哩!
   第一个十年,我们压抑太久从而慌不择路;第二个十年,我们机会难逢从而快马加鞭;第三个十年,我们顺风顺水从而无所顾忌。这三十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停留过疾驰的脚步。“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些在当年切实可行的实用主义哲学,却养成了我们避重就轻的惰性、养成了我们只顾眼前不管长远的短视。我们拥有急躁和果断,却缺乏从容和谋定。下一个十年,我们会耐得下性子去解决这些日积月累的难题吗?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掩上此书,古人的忧虑击穿时空将我的脑海灌注——尽管我们一路上尝尽了苦痛艰辛,但只要我们稍一疏忽大意,那么三十年搏得的功名,将会顿时飞散如尘土!
  
   文/张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