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for fun. - 非正式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2:16
非正式学习 
  主题:[基础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  | 浏览数(71) | 评论数(0) | 05-27 17:55
引子
非正式学习进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关注,最近拜读了Jay Cross关于非正式学习的著作,了解了一些国内学者对于非正式学习的论述,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冷思考,提出自己对非正式学习本质的新认识,同时把非正式学习的思考方式向其他方向延伸一下,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扩展。
非正式学习
正式学习的定义是以课程、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否是在教室中进行还是在线进行)例如:“自成一体的教学为练习和测试提供了一个结构完整的、全面广泛的、合乎逻辑的处理途径。”
非正式学习被认为是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会议、书籍、网站等等,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例如交谈、讨论、会议等等。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你都在任何地方向任何东西学习。
“还认为学习意味着学校?拓展你对学习的定义吧,把你与同伴和孩子们的对话、你从书本、文章、非正式网络、因特网搜索、电视学到的,及你通过尝试和错误学到的包容进来。现在,利用你的世界中发生的一切,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学习更多。”摘自“Learn More Now, Informally”,玛茜亚 L. 康娜,2005年5月。
Jay Cross指出,非正式学习中的投入和产出是极不协调的。如今它已经被广泛的认同:75%~80%的学习是发生在非正式的组织活动中的,但是大部分培训部门把精力集中在只有20%(正式学习)的部分。
(如下图所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投入与产出反差。引自:http://internettime.com/Learning/The%20Other%2080%25.htm)
我们可以通过与正式学习对比,来弄清楚什么是非正式学习。下表罗列了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
自成一体的系统/以教学事件为条件;以专题方式提供全面的、合乎逻辑的练习与应用 信息内容或在需要时与人们展开的非正式的交流
外在的(客观的) 内在的(本质的) 内在的(本质的) 外在的(客观的)
一般的教育和培训机构 明确的培训课程和方案 明确的学习团体 一般的/其他的
由专家创造和实现(学者、导师、领导、中小企业) 由专家和其他人创造和实现(使用者产生)
课程班级讲习班研讨会 内容 参与者
半正式活动 报告 帮助中心,同事,(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聊天室,论坛,网络会议)专业协会社团,社会网络
教程个别指导 演示,文件,博客,播客,新闻推送,维基,会议,书籍,网站
关于非正式学习的冷思考
学习本来就是无处不在的。延续非正式学习的思考方式,实质是广义学习的进一步解释。我们出生不会吃饭,我们也不是在课堂中学习如何吃饭的;同样,算术并不是上学以后才接触,实际上妈妈带我们去买菜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学会和农民伯伯砍价了。如此这般说来,我们学的绝大多数技能和知识,是以非正式的形式习得的,这就是非正式学习。对于非正式学习的理解,我们并不简单的理解为在放学路上等车的时候利用过往的车牌号算24诸如此类简单的节约时间技巧。Jay Cross更多地认为非正式学习的关键是日常交流。TOM老师也认为非正式学习不是技术或者认识,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状态。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花了全部精力的80%得到了习得知识中的20%。明知道全部精力的20%却得到了学到知识的80%,我们为什么还要正式学习。
1、非正式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分类
当讨论到这里,非正式学习的提出似乎只是对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类。狭义地通俗地说,上课属于正式学习,日常生活属于非正式学习。追本朔源,这是“生活即学习”的进一步阐述。
这种分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把我们所忽视的,习以为常而未曾重视的学习提到大家注意的高度,并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样有意识地开展非正式学习,进而促进我们的学习,提高绩效。最有价值的学习常常是偶然发生的。的确,我们在正式学习时往往发出“以前好像看到过”之类的感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非正式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创意与有价值的思考,等到我们要用到时,闪光和价值已经很难找回了。这就是非正式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当然这样的分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比如,老师留了一个作业,为了完成作业,我自己读了一些材料,和一些朋友聊了一些有关内容,这一过程哪些是非正式学习哪些又是正式学习?但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可以涵盖所有学习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认识学习可以现实地解决很多问题。
2、盲目推崇非正式学习忽略了时间与效率因素
这里有一个大家没有提及的要素:时间与效率。之所以正式学习在我们的学习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正式学习能在最短时间内习得最多的知识。而非正式学习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过度推崇非正式学习只是看到了其投入与产出的极大反差,而忽视了时间与效率。我们可能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灵感,但是这一过程则是以大量时间的耗费为代价的(相对于正式学习所耗费的时间)。
这一点很容易证明:举个例子,烹调学校的学员可以在经过半年的培训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厨师(正式学习),但是一个家庭主妇从开始接触烹调到酒店厨师的水平可能需要三至四年。家庭主妇学习烹调是典型的非正式学习,通过与同事邻居拉家常以及其他的交流与自我探索习得技能,但达到目标需要长时间的非正式学习。
很明显,习得单位知识所需要的时间,正式学习比非正式学习要短的多。这也正是为什么正式学习之所以为“正式”的原因——高效率。非正式学习不能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此。
非正式学习的本质:长尾效应
我们注意到非正式学习的二八法则。同时我主持的课题正在研究无尺度网络与教育资源挖掘,其中就有长尾效应,也是遵循二八法则。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必然上有绝对的联系。先说什么是长尾效应吧:
1、长尾效应
“头”(head)和“尾”(tail)是两个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的效应。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问的风险投资家KevinLaws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个xy的坐标系里面,y对应销售收入,x对应同一产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服务。一般会出现名列前茅的几个品牌占据大部分的部分,其他无数的小品牌占据小部分。于是,几个主导市场的品牌占据了图中大面积的红色部分,其余的品牌占据了长长的“蓝尾”。这也就是二八法则说的,20%的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
2、非正式学习的本质: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本是经济学的东西,但是和非正式学习密切相关。从这方面来说,非正式学习不过是长尾效应在学习这一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头”即正式学习;“尾”即非正式学习。20%的习得知识占据了我们80%的投入精力(正式学习),而我们投入精力20%的耗费却习得了80%的知识(非正式学习)。这就是非正式学习的“长尾”。
不是吗?再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我的理解绝对是正确的。我们注重的20%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就是非正式学习在自然规律上的根本反映。非正式学习是一个典型的长尾。然而我们也应该知道,学习和商品交换还是不一样的,若加入时间因素考虑,事情就不是这样了。正式学习耗费的时间相对少,而正是学习多是基于概念的良构问题,非正式学习多是基于实际情景的非良构问题。正式学习的效用非常高,非正式学习则似乎是一种散漫与无意间的学习。
这也解释了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花80%学习的20%知识是高效用的,即使我们知道道用20%的精力可以学80%的东西,但是正式学习不可取代,因为时间上的效益不允许。
PS:当然,非正式学习,也算是一种学习方式。延伸到其他的地方,比如说有个非正式出名方式,已经有人用过了:
http://hi.baidu.com/eduation/blog/item/a2c63bd7011571dfa044df5c.html这是让Google主动捕捉到“最有水平的老师是”的方法。最终在Google里搜索到的无非只是他自己的博客上的这段话而已。
当然,我也可以非正式成名一下:
最有水平的教育技术学者是胡艺文,
最牛的教育技术专家是胡艺文。
几个星期后,当你以关键词搜索“最有水平的教育技术学者是”,谷歌和百度将告诉你:最有水平的教育技术学者是胡艺文。
最后,欢迎大家共同探讨非正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