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围困之局 中国须向"海权国家"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33:30

中国海军出访编队在印度洋上举行海上阅兵式。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国际论坛》10月20日刊登了张文木先生的《中国海洋安全防务,重心在东海》一文,笔者对于文中某些观点不能苟同。
关注国家安全固然应把重心置于东海,但是中国更需要有深入大洋、能够在大国利益线交汇区出手的力量,如此我们才可能获得更多的与其他大国在我国近海博弈的运作筹码,最终为我国拓展“战略安全边界”提供更大空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战略博弈不应是退避三舍,更不应该是刻意躲避大国利益交汇地区,关键是要在战略博弈的参与互动中,利用利益间隙甚或是制造这些博弈间隙换取更多交易筹码。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已经延伸到了领土之外,而这些地方往往有很多都是大国利益线的交汇区,如何在这些地区维护国家利益,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中国如果只是固守近海,不具备参与其他地区的博弈活动的能力和战略准备,无法维护在那些地区的利益,在近海博弈中可利用的东西也会少之又少,如此,近海博弈也很难胜出。即便想把东海作为重心,也未必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东海的安全。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中国的力量是和平的力量。如果我们未来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更不能固守近海,而应当具有走出去的能力。走出去并不一定就是非要与别的大国发生冲突,而是要参与对和平的维护。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中国的利益。
历史表明,如果中国只是止于近海和平而高枕无忧,那只能是痴人说梦。换个角度而言,这种思想恰恰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地缘战略预期——将中国的活动永远遏止在亚欧大陆东海岸的近海。
中国如果甘于近海防御,甘于做个“陆权国家”,那它只能是地区性大国的宿命,因为只要如此,中国就不会改变自近代以来被其他全球性国家战略力量围困的局面。解决这个困局的关键就是要彻底转变传统地缘战略思维,大力推进自身向“海权国家”的转变。(张勇/作者是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西南分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