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之引领产业向高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51:27
http://www.ccipen.com 2010年10月11日08:48 成都日报
如今在成都,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直奔“微笑曲线”两端,力争在全域成都范围内实现产业发展单位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贡献最大,尽快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和支撑作用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
直奔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
中国制鞋业素有“三州一都”之说,“三州”是指沿海的广州、温州和泉州,“一都”就是成都了。在全市制鞋业最集中的武侯区,2009年鞋类销售额达350多亿元,是2003年的7倍,其中又以女鞋居多,武侯区因此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授予“中国女鞋之都”的称号。
然而,记者来到武侯区采访时发现,这里的鞋厂正在逐步外迁。原来留给制鞋企业盖厂房的160亩园区,刚刚建成一片26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楼群,这就是集鞋业贸易、产品研发、人才培训、信息发布和原材料供应为一体的“武侯国际鞋都”。其中,仅“武侯直销鞋城”就有42000多平方米,入驻厂商已有135家,未来这里将成为西部最大的中高档成品鞋展示贸易中心。目前,鞋城正积极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设计机构联系,商谈在此设点,帮助本地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训设计人员。
武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里介绍,武侯区鞋业规模虽然不小,但过去多为贴牌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一双高档女鞋最低只能挣2%的加工费。为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区里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引导企业在提高设计能力、培育自有品牌、建立营销渠道和专卖店上下功夫,向产业高端进军。经过努力,武侯区制鞋企业已经有了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如卡美多、艾民儿等。
近年来,为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都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来自成都市经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技改投资完成931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3.3%,占四川省技改投资的37%。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聚集了攀成钢、天马、巨石等2200余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60余家。
从2008年开始,青白江区对新引进项目严把投资立项审批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节能减排评估关,严格控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新项目进入。如今,青白江区“产业与生态城市相融,城市化与生态工业互动”,1700亩工业区森林公园掩映着现代化厂房,工业厂区和生活区之间,1200亩生态绿化隔离带已绿树成荫……
记者在青白江区巨石集团成都公司生产厂区看到,一个巨大的氧气罐正在建造。这是全国最先进的窑炉纯氧燃烧系统,将彻底解决锅炉燃烧不充分造成的能源消耗大、废气排放多的技术难题。“项目近期就将投入使用,不仅每天可节约5万立方米天然气,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硫的零排放!”技术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3月2日,青白江区内最大的企业攀成钢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的105烧结烟气脱硫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500吨左右,年消减烟尘排放200余吨。
在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高端发展的同时,成都还加快打造新能源、电子商务、3G等新兴产业的重大基地。该市双流县就在短短几年间把新能源培育成了高端产业。负责此项工作的县委常委兼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维忠告诉记者,从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双流县先后与天威新能源、中光电阿波罗、汉能控股、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企业和机构签订协议,引进以光伏、光热、核能、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重大项目28项,协议总投资640.8亿元。随着项目的逐步投产,全县新能源产业正呈高速发展之势,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
传统鞋业、传统重工业的脱胎换骨,新能源产业的迅速腾飞,反映出成都产业结构调整的清晰路径: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一区一主业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成都市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直奔“两个高端”是在去年底,但相关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进之中。
和其他城市一样,成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较为混乱的现象。全市9区4市(县级市)6县,一度出现过120多个“工业园”,各家相互争项目、争资金,造成严重内耗和产业趋同。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3年起,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明确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并进而做出“一区一主业”的严格规定,即每个区县只保留一个工业园区,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主导产业。不符合本地产业规划的招商项目,一律不许落户,但可以转让给发展此类产业的其他区县,并分享招商成果。本市企业的搬迁转移,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定。武侯区的制鞋企业外迁时,就全部进入了远郊区的崇州市,因为当地将鞋类箱包制造列为主导产业,以便就近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