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 昨日重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4:13
有一道伤疤,我们不愿再提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忘记。
有一道伤疤,可能已经愈合,但重新揭开,我们还是一样会疼。
它就是2000年那场给予全球互联网产业以重创的网络泡沫的破灭。在那次浩劫中,破灭的不仅仅是无数的“.COM”,还有无数人创业的激情和对互联网的梦想。
如今,经过数年漫长的蛰伏和等待,我们重拾信心,创业的激情在心中再次燃烧,曾经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炙热,越来越触手可及。
在这个时候,我们小心翼翼地重新触摸这道伤疤,不是想煞风景,而是希望这些许的疼痛能稍微冷却我们正逐渐狂热的大脑,好冷静地面对即将来临的风险。
无论如何,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昨天的灾难不能再现!
本刊记者 胡坤
不要告诉我互联网泡沫的危害有多大!5年前那场破灭的网络泡沫足以让所有人刻骨铭心。尽管,我们大都只看到了泡沫破灭的结果,而没有留意泡沫产生的过程。
不要问我中国互联网有没有泡沫!在这个大家叫嚷的所谓“互联网第二春”,泡沫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这些泡沫有多大?什么时候破灭?破灭后会不会像5年前那样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更“热”的互联网
海啸来临之前,大海会变得无比平静;火山爆发之前,动物会变得格外烦躁,这些都是征兆。其实任何事情会有征兆,包括网络泡沫的产生,只是在当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
王兴是新成立的一家校内网站的CEO,为了寻找一名合适的网站后台编辑,他在一个Web2.0相关的QQ群里发了一条招聘信息,开价7000元/每月,包三险和一顿午餐。但是,王兴的满心期待换来的只是应者寥寥。“你这工资也忒低点!”群里的一位同行这样说。这让王兴很尴尬,他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我只是想找一个初级的网站编辑,会点编程就行。”
7000块的月工资,还只是初级编辑,即使是在2000年互联网烧钱最疯狂的日子里,网站编辑们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身价。这也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互联网相关的人才正变得越来越紧缺。
登录51job.com,选择“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输入“编辑”这一关键字点击搜索,你会发现,最近一个月以来相关的招聘信息达761条。把行业换成“媒体/出版”,得到的结果也有783条,但仔细甄别,你会发现其中一半以上仍是网络编辑。把关键词换成“软件开发”、“管理”等词,你仍然会得到类似的结果。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吞噬”人才的怪兽,而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无数新兴网站的诞生。截至2006年1月,我国域名注册总数达到1100480个,其中“.com.cn”的总数为391189个,分别比2005年1月的462450个和178089个增加了2倍多。
数字只是一个参考,也许我们亲身的感受更有说服力: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的一个同事去杭州,一个同行去了上海,都是开网站创业;3位公关公司的朋友跳到了互联网创业公司,一个做市场总监,两个做公关部经理。此外,周围还有许多人在谈论互联网创业的构想,每个人的眼神都是那么地热烈。
热烈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巴菲特,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曾经对互联网不屑一顾。但如今,连他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错了。默多克,这位媒体大亨,同样在迟暮之年迸发出对互联网前所未有的热情,成立专门的互联网投资战略部门,在以30亿美元收购Skype.com失败后毫不气馁,最终以5.8亿美金买下了交友网站MySpace.com,正式进军互联网。
我不敢说今天的互联网泡沫就一定比2000年的时候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互联网要比当年的互联网更加炙手可热。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VC的追捧无疑是在这堆熊熊燃烧的大火上又添了一桶油。
更“疯”的风投
这是一群隐形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知道VC在那里,但就是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直到2003年底,携程悄悄登陆纳斯达克,随后盛大流血上市,接着分众高调登台,最后是百度在纳斯达克的石破天惊,这一切使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互联网,而这些上市企业背后的VC也渐渐浮出了水面。我们突然惊讶地发现,软银通过投资盛大,获利超过10亿美元,而且还不包括盛大上市后的套现获利。凯雷集团投到携程网的800万美元也得到了15倍的回报。此外,百度、分众传媒背后的德丰杰、IDG风险投资商也无不赚得钵满盘满。
软银等VC在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无疑深深刺激了整个VC产业。从2005年开始,大量的国外风险资金涌入中国。除了软银、IDG、德丰杰这些熟悉的名字外,富达、高盛、华登、麦顿、TDF等一些新的VC名字也不断进入我们的视线。VC的增加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而更具有质的飞跃。据悉,国际上排名前十位的VC都已经在中国设立了投资机构或代表处,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来自硅谷的红杉基金。这家曾投资过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的全球顶级VC已经在北京和香港设立了办公室,并组织了中国的基金和团队。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来者,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尝到甜头的VC们自然不甘落后,纷纷募得更多资金,准备做更大的动作。仅软银一家,目前就已经完成了10多项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VC也迅速崛起,联想投资、鼎辉、清科等纷纷登台,同洋大哥们同场献艺。VC的大红大紫也吸引了雅虎中国前CEO周鸿礻韦 、新浪前COO林欣禾、金融界前CEO宁君等一大批中国互联网重量级的成功创业者投入其中。
VC的火爆直接导致获得VC投资的网站越来越多。眼下,千橡国际刚刚宣布完成2800万美元的融资,奇虎也声称获得2000万美元的投资,在这之前,还有滚石移动、A8、亿友、博客网、碰碰网、MySee等等一长串的名字。据统计,在2005年里,在中国的中外投资机构已经募集到了4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在这40亿美元的背后,还有超过100亿美元的风险资金等待落地。猛然间,我国已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继美国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三大风险资金聚集地。互联网,无疑是这些资金首选的目标,这是一个真正的流金岁月。
当然,VC们绝对不认为自己正在变得“疯狂”。“同整个中国互联网一样,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IDG投资人陈洪武这样说。是的,同2000年相比,今天的VC的确有了很多变化,比如投资更加谨慎,审核更加严格,更加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团队,并更加务实地帮助企业制定公司战略、理顺组织结构等等。但是,游戏的规则虽然略有调整,游戏的本质没有变,仍然是投机性的快钱交易。
也许VC真的是清醒的,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VC数量之多、资金之雄厚,是5年前的中国互联网所远远不能迄及的。
都是2.0惹的祸?
如果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话,我们很难说这是谁的错。
创业者们没有错,这个不到10岁的年轻产业需要创业的精神,需要众多的创业者不断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VC们也没有错,眼下稚弱的中国互联网也的确需要VC资金的扶持。它更不是眼下如日中天的Web2.0的错。企业通过Web2.0技术和理念能以更少的成本在互联网上搭建更多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大的价值,帮助这个产业产生更多让人目眩神驰的创新,何罪之有?
但是,当创业者和VC遇到Web2.0时,情况就变得严重了。目前,90%以上的创业网站为Web2.0网站,VC的10笔投资中也有9笔是投向了Web2.0——理性的个体和理性的行为最终却产生了不理性的后果!
VC追逐的永远是利益,这些利益最终只能靠退出来实现。VC投资的周期一般是3年左右,超过了3年,大多数VC都会选择退出。VC退出的机制只有两种,一是企业上市,二是企业再融资。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通道主要是纳斯达克。在过去的24个月里,纳斯达克消化了20家中国企业。在未来的两年里,这一数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目前成百上千家Web2.0网站中,最终能够笑到纳斯达克的,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零头,大部分的网站只得另谋出路。
再融资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这需要网站具有吸引第二轮融资的闪光点,其中核心是盈利。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Web2.0网站都没有找到自己清晰的盈利模式。留给这些网站的时间还有两年多,如果网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还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不能给投资者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那谁能指望第二波VC前来接盘呢?
如果一旦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一部分VC资金会选择离场或者观望。在这段时期,一些经营状况最差的网站会迅速死掉,这会进一步打击VC的投资信心,从而会引发恐慌性的抛盘,然后是大批Web2.0网站难以为继。最终,灾难性的后果蔓延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一如2000年下半年的互联网。
一幕悲剧正上演?
要避免这幕悲剧上演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在今后的两年里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可以了。
第一种情况:Web2.0不再火热,创业网站不再大规模涌现,VC资金不再大规模进场。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至少在两年时间里,Web2.0不会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可能指望创业者和VC自发地停下脚步。最现实的是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进行限制,但这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实际上,中国政府对VC的态度已经从怀疑变为支持和鼓励。2005年11月14日,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十个部委联合签发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使VC面临的环境变得更加宽松。从长远来看,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在政策制定上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和国际接轨,用行政命令来干涉一个产业的情况将逐渐成为历史。
第二种情况:替代资金大规模进场。这里的替代资金包括3个部分,一是中国本土VC的资金,二是新浪、网易等其他企业的收购资金,三是来自中国股市的资金。
关于中国本土VC,虽然目前出现了联想投资、清科等一批优秀投资机构,但要指望他们在两年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从国外VC手中接过这一棒,恐怕也不太现实。新浪、搜狐、网易、TOM等几大门户的手中倒是握有超过100亿人民币的现金流,但这些门户本能地把自己归类为Web1.0,视这些Web2.0为竞争对手,宁愿自己再做博客、书签等Web2.0项目,也不愿意去收购那些已有的网站。就算他们最终愿意去收购,也只能视为个别案例,很难产生规模效应。中国股市倒是能大规模地解决这些网站的资金问题,连纳斯达克总裁罗伯特·格雷费尔德也表示中国互联网企业应首先考虑在中国股市上市。但是,中国股市对企业的上市条件要求特别严格,比如要求企业之前3年必须持续保持盈利,这对很多网站来说是难以达到的目标,很多网站的成立时间连3年都不到,更不要说3年盈利了。就是企业达到了这些要求,长达近一年的漫长排队等候也是网站无法忍受的。
第三种情况:中国Web2.0网站大范围地实现盈利。
这是一幅很美好的前景,但实现的难度仍然很大。其实这些Web2.0网站们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不过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们曾经从2000年的网络泡沫中吸取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那就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只是工具,他们必须同传统产业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显然已经忘掉了这个教训。这些Web2.0网站大都只是基于互联网本身提供娱乐内容方面的服务,这使得网站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先天受到了局限:移动增值已是昨日黄花,互联网增值又遥不可及;在一波一波免费浪潮冲击下,会员收费已经渐行渐远;而随着搜索引擎的兴起,Google、百度等新兴的搜索厂商必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广告市场份额,传统的网站Banner横幅广告必将日渐萎缩。
也许我是危言耸听,说不定最终事实证明Web2.0网站盈利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也许我是言之过早,因为我们毕竟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在一日千里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两年的时间出现什么情况都有可能。也许我还是杞人忧天,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就算两年后的互联网泡沫再次破灭,它不一定就是灾难,至少不会像上次那样影响深远。也许,再一次经过泡沫破灭的洗礼,中国互联网会更加成熟。
但是,如果这些也许不是也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