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护谁?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1:50

谁拥护谁?

丁启阵

 

许多同行在撰写语言学论著的时候,喜欢使用“发展”一词指称一切语言变化现象。对此做法,我一直不敢苟同。我以为,语言变化,并非总是由低级向着高级迈进——上古时期有那么多今天人都未必写得出来的漂亮的散文诗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而常常只是无所谓高低的改变和替换。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堕落”、“沦丧”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喜欢用“演变”这个词指称语言变化现象。演变,因其不必厘清是往高处走还是往低处流,相对较为客观、中立,可以避免一上来就做主观判断的弊病。

举一个例子,“拥护”这个词(语),古代汉语中是“帮助,保护”的意思,一般用于大国对小国,造物者对苍生,官员对民众。请看例子:

 

1.《汉书·陈汤传》:(郅支)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因辱汉使者江廼始等。

2.汉代乐府诗《雁门太守行》:拥护百姓,子养万民。

3.韩愈《题炭谷湫祠堂》:鱼鳖蒙拥护,群嬉傲天顽。

 

而现代汉语中,则是“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的意思(摘自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显然,现代汉语中的“拥护”,必须用于平民百姓对领导,对领袖,个人对集体,对组织,人民对制约人民的种种规定。请看例子(均以“百度”搜索得来):

 

          1.群众的贴心人沈浩生前最在意的,也是毕生追求的,莫过于群众的拥护。

2.爱国就要拥护共产 党。

3.思想上能始终保持与党的方针的一致性,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可见,“主语+‘拥护'+宾语”的句式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正好发生了主宾语互换场地的有趣变化。汉朝,是洛阳县令王涣拥护百姓;今朝,是百姓拥护(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

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是进步还是退步?倘若您觉得,一时之间无法决定,或者虽然心中有数但不方便说出来,我认为,用“演变”一词加以指称,就是一种较为明智的办法。

                                                                                                                              20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