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农业发展概况及总结-A.农、林、牧、渔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04:12
2005年农业发展概况及‘十五’总结
2005-12-09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网、金光农业网、商务部]
一、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6%、3.5%、5.2%和5.1%。在种植业产品中,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谷物上涨0.6%,小麦下降3.4%,稻谷上涨4.6%,玉米下降1.1%,大豆下降4.1%,薯类上涨4.5%。棉花价格下降17.5%,油料价格下降6.9%,糖料价格上涨7%,蔬菜和水果价格分别上涨6.1%和6.6%,茶叶价格上涨8.3%,烟叶价格上涨0.9%。在林业产品中,木材生产价格上涨4.4%,竹材上涨4%,橡胶、树脂和果实类林产品上涨3.5%。在畜牧业产品中,生猪生产价格上涨6.3%,肉牛价格上涨2.2%,活羊价格上涨3.8%,家禽和禽蛋价格分别上涨7.7%和9%,奶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毛绒类产品价格上涨6.5%。在渔业产品中,海水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9%,海水鱼类上涨3.4%,海水贝类上涨1.8%;淡水产品上涨9.4%,淡水鱼类上涨9.3%,淡水虾蟹类上涨16.7%。
棉花: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分析,全国棉花总产量为545万吨,较上月预测数下降1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87万吨,减幅13.8 %。棉纺织工业仍将快速增长,纱、布产量持续增加,预计2005年度棉花总需求94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80万吨,增幅10%左右,产需缺口加大。但是,受美国设限的影响,纺织品出口形势不利,棉花需求面临不确定性。全球棉花市场产需基本平衡,资源供应充足。视国内产需缺口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将及时增加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组织棉花进口,弥补产需缺口。进入10月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但受棉纺织品销售不畅等因素影响,新棉销售价格同步上涨缺乏支撑,10月下旬收购价格有小幅回落。同时,撮合、期货价格处于波动状态。目前,棉区呈现棉农惜售、企业慎购的特点。
玉米: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预计达到1.28亿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供需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未来一年内我国将消耗玉米1.35亿吨,平均一个月将消耗掉1100多万吨的玉米,现在又是消费高峰时期,实际消耗将高于这个数据。目前新玉米推迟上市将使市场供应压力骤减,需求趋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达717万吨,同比增长281%。其中,2005年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55万吨。截至2005年9月份,我国2004/05年度我国累计出口玉米总量达752万吨,与2003/04年度玉米出口量755万吨基本持平。美国农业部在10月供需报告中预计,中国2004/05年度玉米出口量为730万吨,比9月份的预测值调高30万吨。
小麦:据海关统计,1-7月进口小麦292.6万吨,同比减少15.47%;出口15.3万吨,同比减少73.77%;净进口277.2万吨。从进出口国别看,1-7月我国分别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进口小麦127.3万吨、84.6万吨、56.1万吨、24.6万吨;同期我国主要向菲律宾、日本和越南分别出口小麦9.2万吨、2.7万吨和1.7万吨。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新增供给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度降低,但总供给仍然充裕。
二、“十五”总结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05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在4.4-4.8亿吨左右,比预计目标少0.5-1亿吨。统计显示,2004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十五”第一年的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幅仅为4.2%,而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达到6.8%,“十五”期间农民年收入增长平均为6.5%,高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特别让亿万农民高兴的是,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去年全国农民共减轻农业税负担约302亿元,农民人均税费下降30元,降幅达44.3%。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2.6%下降到2004年的1.3%。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农业税人均不足1元,同比下降87.2%。
此外,提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给农民建立社保;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合法权益,改善农业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尽快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执行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等政策措施,都是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
2004年农业发展概况
一、农业“十五”规划
1、主要目标
“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2005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扭转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趋势,力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把农村小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05年,全国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2亿千瓦。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积极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到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左右,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44%。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十五”期间农业发展任务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城镇化水平,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促进农垦改革和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示范。
2、发展目标
到2005年使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5.7%调整为50%。确保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以上。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来计算,2005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3.66亿,初步推算,2005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达到5.3 亿 -- 5.4亿吨左右,种植面积不低于1.07亿公顷;棉花450万吨,种植面积在466.67万公顷以内;油料3000万吨左右,种植面积在1666.67万公顷以内,糖料10500万吨,种植面积在200万公顷左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按照市场需求,着力提高品质,保证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
3、发展重点和布局
(1)粮食作物
――稻谷:全国稻谷总面积稳定在3066.67万公顷左右。原则是调减早稻,扩大中稻和再生稻,稳定晚稻面积。力争到2005年早稻优质品率由2000年的50%提高到70%以上。
――小麦:全国小麦面积控制在2866.67万公顷左右。稳定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调减南方地区小麦面积,压缩东北不宜地区。针对当前优质小麦紧缺的状况,重点是淘汰南方冬小麦、东北春小麦中的劣质品种,集中规模连片开发黄淮、华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面包、馒头、面条用小麦、江淮地区饼干和蛋糕用小麦、西北啤酒大麦生产,建立优质小麦商品生产基地。到2005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扩大到666.67万公顷左右,实现国内优质专用小麦的基本自给。
――玉米:全国玉米面积控制在2333.33万公顷左右。适应玉米加工业的发展,集中连片积极推广加工专用玉米品种,发展优质高营养、高淀粉、高油等专用玉米生产,促进玉米转化增值。
――大豆:全国大豆面积恢复到866.67万公顷以上。组织实施“东北大豆玉米轮作计划”,东北地区结合调减玉米面积和耕作制度改革,扩大大豆面积 66.67万公顷。改良品种,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满足不同用途对大豆质量的需求。
――薯类:全国薯类面积稳定在1066.67万公顷左右。重点是开发加工型品种,推广薯类脱毒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
――其他粮食作物: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积极发展传统名特优杂粮、杂豆生产,建立特种杂粮、杂豆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
(2)经济作物
――棉花:全国棉花面积稳定在433.33万公顷左右。重点优化棉田结构,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棉花质量等级,适应棉纺工业发展需要。
――油料:增加总产量,逐步减少油料和食用油的进口数量。到2005年,全国油料面积增加到1666.67万公顷左右。扩大长江流域油菜面积166.67万公顷左右,加强油菜籽综合利用开发,搞好出口花生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糖料:全国糖料面积稳定在180万公顷左右。在区域布局上,适应糖厂布局的调整。大力推广高产高糖优质品种,努力增加糖料生产效益。
――茶叶:茶园面积稳定在106.67万公顷,淘汰低产老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到2005年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名优茶生产上规模、上档次。高度重视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严禁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组织开发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
――蚕茧:桑园面积稳定在80万公顷,严格控制发种量,提高蚕种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积极扶持生产管理水平高、蚕种质量好的重点蚕种场的建设,淘汰蚕种质量低劣、微粒子病发生严重的蚕种场;压缩夏、早秋蚕茧的饲养量,稳定春蚕及中秋蚕的比例。
――麻类:适应麻纺工业发展,稳步扩大麻类面积,优化区域布局,稳定高产麻区,开发高效麻园,淘汰低产分散麻区,逐步实现规模种植;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开发新用途,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蔬菜: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333.33万公顷左右重点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提高蔬菜质量,增强国内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沿海、沿边地区要瞄准港、澳、台和国际市场,发挥区位、经济、技术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水果:全国水果面积控制在866.67万公顷左右,集中发展区域性名特优新水果生产,充分利用品种区域优势调整生产期。苹果要稳定西北黄土高原产区;柑橘要发展橙类,稳定柚类,橙类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梨要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以苹果、柑橘、梨为重点,组织实施果树“高接换种”计划,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例。
――花卉: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稳定花卉面积,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其他经济作物:继续严格按计划控制烟叶面积,发展优质烟叶生产。按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等作物生产。
4、重大措施
(1)增加农业投入,改善投资结构
――狠抓优质,鼓励出口,促进基地建设;
――突出加强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三大基础体系建设;
――重点实施种植业“种子、植保、沃土”三大工程建设;
――探索创新,积极实施“种植业示范项目”。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农产品质量优化技术;
――节本增效技术;
――可持续发展技术;
――抗灾减灾技术。
(3)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的方针不动摇
二、行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农业产品极大丰富,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这给新世纪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村不稳定因素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2004年2月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随着中央新“一号文件”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004年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获得丰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04年粮食总产量46947万吨,比上年增加3877万吨,同比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30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161万公顷,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220万公顷。
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569万公顷,增加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2万公顷,减少47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57万公顷,减少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7万公顷,减少29万公顷。
2004年棉花产量632万吨,增产30.1%;油料产量3057万吨,增产8.8%;糖料产量9528万吨,减产1.2%。蔬菜、水果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转变为逆差。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从海关数据来看,主要是由于粮食出口大幅度下降,进口大幅度地上升;同时,食用植物油、食用油料、棉花、食糖、畜产品的贸易逆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对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略增。
2005年我国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和完善对粮食生产的各种扶持政策,力争2005年粮食产量在2004年全面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今年中国将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同时,还将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2003年农业发展概况
20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高速的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水果、蔬菜、茶叶、桑蚕茧等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供求基本平衡,并且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2001年以来, 我国粮食产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过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为新世纪初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农业必将持续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到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到15亿亩以下,降到了建国以来最低水平;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降到8600亿斤,降到了14年来最低水平;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2004年2月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3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比上年减产2639万吨,下降5.8%。粮食种植面积994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48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5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11万公顷,扩大9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97万公顷,扩大20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91万公顷,扩大56万公顷。 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减产;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8.7%、33.8%,2003年我国水产品同比增长17%。
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03.6亿美元,创历史新纪录;增长率达31.9%,是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进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1%,是自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顺差较少的年份。此外,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仍将增长;还有,禽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畜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有待长期艰苦努力。
2004年上半年,中国粮食产量再现多年未有的增长势头。夏粮产量出现多年未有的增幅,今年夏粮产量将达10105万吨,比去年增产4.8%,扭转连续年减产的局面;粮食播种面积出现多年未有的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4000万亩左右,总面积将超15亿亩,结束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下半年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实现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2002年农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高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当前,中国农产品供给由过去长期短缺向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转变。在粮食供给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自给率为98.1%,进入90年代达到99.6%. 棉花供求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 扩大新疆棉区的种植面积, 产量也稳定增长。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也逐年增加,供求基本平衡,并且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引进和大面积应用了一批新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新品种,有效地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5年至2000年,粮食年均总产量49631万吨,棉花年均总产量431万吨,油料年均总产量2447万吨,糖料年均总产量8701万吨。水果、蔬菜、茶叶、桑蚕茧等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2年,中国粮食产量45711万吨,比上年增长1%;油料产量2900万吨,比上年增长1.2%; 棉花产量492万吨,比上年下降7.5%; 糖料产量10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7.3%; 烤烟产量213万吨,比上年增长3.9%; 茶叶产量74万吨,比上年增长5.7%;水果产量6809万吨,比上年增长2.3%。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1039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209万公顷和63万公顷;油料面积1487万公顷,增加24万公顷;糖料面积180万公顷,增加15万公顷;蔬菜面积1728万公顷,增加88万公顷。
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过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为新世纪初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农业必将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