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巴顿:誓言战死沙场 却死于离奇车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6:54
他身佩象牙柄手枪,嘴里叼着粗大的雪茄,口吐指挥坦克向前冲锋时的污言秽语,这样的画面像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的每个角落;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然而,命运却让他倒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他,就是二战时横扫欧洲战场,被称为“战神”的乔治·S·巴顿将军。


  探访巴顿将军墓


  今年4月,记者专程赶往欧洲小国卢森堡,为的是去哈姆美军公墓瞻仰铁血将军巴顿的墓地。二战后,巴顿在德国死于车祸,可他早已立下遗嘱:生与将士同在,死与将士同存。于是,他被特地移葬到了战友们长眠的这块地方。


  美军公墓位于卢森堡市郊区,建于1944年12月29日,占地近7万平方米,埋葬着5076名美军将士,这是美国在国外14座公墓之一。1944年9月10日,巴顿指挥的美国第五装甲部队,把卢森堡市从德国的占领下解放出来,当年12月29日,就建成了这个美军阵亡将士的临时墓地。后来,卢森堡大公将这片墓地的永久使用权捐献给美国。


  记者推开公墓入口那两扇大铁门,只见卢森堡哈姆美军公墓的钟楼矗立其间。从钟楼所在地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由高到低的山坡墓地,雪白的十字架一行行伸展开去,蔚为壮观。基督教徒的墓碑为十字架,犹太教徒为六角星,环绕墓地则是12万平方米的常青树林。巴顿将军的墓碑就立在公墓的最高处。


  令人动容的是,巴顿的墓碑只有约50厘米高、35厘米宽,与其他将士的规格大小一模一样,上面没有关于他一生创下辉煌的片言只字,只刻着:


  乔治·S·巴顿 第三集团军上将  加利福尼亚  1945年12月21日


  站在巴顿将军墓前,记者感到这种朴实对灵魂的震撼。世人一致公认,巴顿是二战中美军最有作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战绩已被载入史册,可他的墓碑却如此平凡,只是他仍面对着将士们,就像他生前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一样,依然与将士们战斗在一起。“美军第一个坦克兵”


  二战曾使许多美国将军声名显赫,而一句“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血”的名言,让巴顿赢得了“铁血将军”的美名。在很多人眼里,巴顿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岁时,巴顿进入西点军校。从步入军界起,他就把南北战争著名战将杰克逊的一句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1917年11月9日,巴顿接到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坦克营的命令。为此,他先后赴英法等国的坦克学校见习,回国后即建立坦克训练中心。他在领导坦克兵训练时十分严酷,士兵和军官每天从天亮到天黑都要完成一套固定的训练计划,晚上则听军官训话。巴顿向军官们传达的信息只有“前进,再前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年9月12日到15日,巴顿率领他的坦克部队参加美军第一集团军进攻凡尔登西南地区以及阿尔贡地区的战斗。他也因此获得十字勋章,被马歇尔将军称为“美军真正的第一个坦克兵”。


  一战结束后,巴顿奉调回国,开始为组建独立的坦克部队鸣锣开道。二战初,他一边关注德军运用坦克部队实施“闪击战”的战况,一边潜心研究坦克战术。1940年7月10日,美国宣布成立装甲兵司令部,组建两个坦克师,巴顿应召出任第一装甲军第二装甲师旅长。次年4月,巴顿升任师长,晋升为少将。1942年初,巴顿升任军长,并率部赴沙漠训练中心训练,为参战作准备。这一年11月,巴顿率部在北非成功登陆。


  1943年5月,他调任美国第七集团军司令,配合英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作战。然而,这一年,英美盟军在北非遭到“沙漠之狐”隆美尔率领的德军反击,陷入困境。为了扭转战局,美军再次将巴顿调回北非战场,任第二特种部队司令官。年逾50的巴顿,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把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麾下的官兵,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个个斗志昂扬、骁勇善战……


  巴顿极为自信,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后,巴顿率第三集团军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他的任务本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巴顿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挺进塞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后突破齐格菲防线,抢渡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国,与苏军会师。此后德军全面崩溃,巴顿终于抢在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之前,为美国人赢得了战场上的荣誉。他也因此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这样一位在战场上功勋卓绝的将军,却暴躁自大,出言粗俗,甚至险些因此断送他的高级指挥生涯。二战期间,当一卡车德国战俘被送到时,他下令重机枪扫射;另一批60名意大利战俘也以同样的方式被射杀。像这样嗜杀成性的指令,共导致了5次屠杀事件。而当巴顿在美军医院里发现并未受伤的士兵(其实患有炮弹休克症)时,他大发雷霆,伸手就给那个士兵一记耳光,扬言要枪毙他。此事传开后,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责令巴顿公开道歉才算了事。
  当然,巴顿也善于用他那极富个性的粗俗语言激发士兵的斗志。在二战的一次战前动员会上,巴顿对士兵们说:“20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二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S·巴顿并肩作战’!”铁血将军的三次落泪


  尽管巴顿一生言谈粗鲁,性情暴躁,但他曾有3次落泪令人难忘。


  1943年7月9日午夜,美国第七集团军的参谋人员在指挥舰的甲板上一字排开,巴顿下达了进攻西西里岛的动员令:“诸位,现在的时间是7月10日0时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七集团军。它是午夜投入战斗、天亮前接受战斗洗礼的历史上第一个集团军。”接着,仪仗队走过来,把新军旗献给了巴顿。士兵们发现,巴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他第一次带领部队到敌国的领土上去战斗。1945年6月7日,巴顿生前最后一次回到美国。在波士顿,100多万人排成了40公里的长队,夹道欢迎他。面对热情的群众,巴顿指着胸前的绶带动情地说:“是勇士们赢得了勋章,只不过由我们佩戴罢了。”他讲到不久前严酷的战斗生活时,再也说不下去了,不得不坐下来擦泪水。
  1945年6月14日,巴顿将军到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医院看望负伤的士兵。在医院里,他同伤员们一一握手。当看到了一个正在等待安装假手、假脚的伤员时,巴顿满脸泪水地说:“士兵们,我真该死!如果我能做得更好一些,你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到这个地方来。”一场密谋的车祸


  也许造化弄人,誓言战死沙场的巴顿并未如愿,等待他的却是一场离奇的车祸。


  1945年12月9日,调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仅一个月的巴顿,在去德国曼海姆打猎途中突遭车祸。他的脊柱严重错位,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很快,他被送往德国海德堡的医院急救。在他受伤住院一周后,医生们认为他已脱离危险。然而,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发生了,巴顿的情况急转直下,12月21日5时55分,铁血将军巴顿停止了呼吸。


  巴顿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不少部下、亲属听到噩耗,第一个反应就是“他被害了!”而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关于巴顿车祸和去世的记录也异常离奇。


  首先,遭遇车祸时同在车上的3个人,其他两人皆毫发未损,为何偏偏只有巴顿一人重伤?其次,肇事司机怎么能在案发后顺利溜掉?此外,美国当局对此次车祸的调查也十分草率,没有留下任何现场调查的官方材料,唯有一份巴顿车上司机的证明材料,上面还有明显被改动的痕迹,种种迹象让巴顿的死变得迷雾重重……


  2008年年底,美国二战历史学家罗伯特·威尔考克斯披露:巴顿是遭暗杀身亡的,原因是他威胁要披露盟军领导人的失误,因而惨遭灭口。据此,有人认为巴顿之死跟他与艾森豪威尔的矛盾有关。艾森豪威尔感到了威胁,欲除之而后快。也有人认为,巴顿之死与“奥吉的黄金”谜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纳粹在二战中埋藏的一批黄金,后来,它被美军某些将领发现后窃为己有。巴顿将军受命调查此案,就在真相即将大白之际,巴顿遇上了车祸。这或许是某些人担心劣迹败露而先下手为强。


  而二战期间曾给盟军当过间谍的著名画家道格拉斯·巴扎塔则称,当时美国间谍头子、中情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局长比尔·多诺凡要他刺杀巴顿将军,但是他没干。那起车祸由他的一个“熟人”干的。巴扎塔称,计划中并不打算让将军丧生于车祸,他听说是在医院里用“可以引起血栓、心脏衰竭之类的氰化物提炼药剂”送了巴顿的命。但1995年,85岁的巴扎塔在接受威尔考克斯采访时,又称他之前所说的“熟人”其实就是他本人,是他实施了暗杀计划。巴扎塔称:“我们遇到了一个可怕的情况,那位伟大的爱国者(巴顿)已失控,我们必须挽救他,避免他毁掉盟军所取得的一切成果。” 因战争而生的巴顿,具有荷马史诗式的英雄本色,以为军人的天职永远在战场。而不懂政治的他,一俟战争硝烟散尽,便恍觉无用武之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为我悲者,不知我也。和平是我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