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与咖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7:22
     在《笑侃三十年》专场表演中,周立波说到有演出机构想促成他与郭德刚同台表演,他婉拒了。原因是一个吃大蒜头的,一个喝咖啡的,怎么能站到一起。周立波一再表示此言无揶揄之意,其实我们从他的做派上完全听得出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舞台上的周立波犟得够可以的,陈设几乎不变,一个乐谱夹子(用来夹表演提纲)、两把椅子(从来没人坐)、一杯纯净水。所以灯光的焦点不可能在这些事物上,而只能在周立波的身上。永远挺刮的西服、永远条分缕析的头型、永远的对观众的谦恭、永远的有着上海人心态的骄傲……
    可能除了北京,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的文化,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能像上海那样多元、复杂与动荡,并一直成为焦点,甚至一直是时尚时髦的代名词。这个城市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记忆,太多太丰富,它所形成的独特的物质与文化气质,让人们欲罢不能。这就是周立波笑傲舞台的底气。
    在某种程度上,周立波是为上海人正名的人,也是为上海的诸多市民文化与表现正名的人。不过他证明的过程很有技巧,既有主动放下身段的自嘲与诙谐,也有梗着脖子陈述的昂然。所谓“海派清口”的意思,更不单单指向上海的滑稽戏与北方相声等曲艺形式的趣味融合,从周立波的打扮谈吐,以及他的表演内容,你就能看出,他在高调与流俗乃至泛滥的庸俗文化对抗,而他的表演形式是曲艺,这就意味着表演的成功与否,不单单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说得是否痛快,以及是否有内容有质量,更重要的是台下的观众是否开心,掌声的次数代表受欢迎的程度。
    所以周立波的平衡点体现了他的聪明劲,矜持与洋派让他获得最初的好感,同时也决定了表演内容的走向,它不可能是“苏格兰调情”的那种故意的老土,也不可能是穿着跑偏的红裙子翘着兰花指,凭借市侩与狡黠卖弄语言技巧。它必须有着较为严肃的指向性,所以对于上海三十年的衣食住行,他摆出了上海人当年的无奈、窘迫、算计与种种难堪,这种自曝其短本来不受上海人的欢迎,但周立波的立意改变了这一点,他的出发点里是有骄傲的,为上海人而骄傲。他表现的每一种世象背后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上海人的做派,以及骨子里的矜持。这一点,他表露无疑,所以他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当然,周立波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上海人心态的进步与宽容。
    有一个细节体现了周立波表演的定位,那就是观众的掌声与笑声。每说到会心处,抖出一个包袱,场下观众付以热烈掌声和欢快的笑声,周立波照例深深鞠一躬。这个笑声远远有别于央视小品的笑声,那是大笑爆笑,甚至是无节制的嚎叫,是摆明了有人领衔的掌声与口哨声,所以笑声散乱无章。上海人不一样,上海人给周立波的掌声和笑声是含蓄的,是礼貌的,甚至有点相知的味道。
    周立波不愿意南北同台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当庸俗成为流行获得市场,无数的表演者则开始全面地趋向于庸俗,以展现庸俗为能为乐;周立波的表演中,即便有近乎庸俗的表现,也从来没有成为他的表演重点。在庸俗的表象背后是他的批判,而通过他身在其中的表演与夸张,还起到了唤醒记忆的作用。无数的上海观众在周立波的诙谐与幽默里看见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自己和朋友和社会!即有不堪,现在也当一笑了之。这依然是底气所在,因为上海这个城市越来越现代,还是时尚与时髦的代名词,所以她羽翼下的芸芸众生依然有骄傲下去的理由。
    动机是如此的泾渭分明,说出大蒜与咖啡的比较,也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