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东式地方保护喝彩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9:44
近日,全国地炼第一大省山东正在推进省炼油统一品牌和自建加油站,与中石油、中石化竞争。有人批评,山东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这究竟是地方保护,还是打破垄断?如何看待山东式的地方保护?
这个地方保护“不一般”

山东:绕开政策,保护民企
在面对不利于地方企业的政策时,山东是“见着红灯绕着走”的地方保护办法。等三五年之后,国家政策允许了,这些企业就重新浮出水面。
比如,1999年,国家出台了清理整顿小炼厂的38号和72号文件,要求关闭100万吨规模以下的地方炼油厂。山东省就成立了国有大公司,把20多家炼油厂聚集在一起,挂集体的牌子,规模达到了1000多万吨,这部分力量就由此保留了下来。
现在,山东省当前地方炼油能力已经达到每年6500万吨。这一规模已经占到了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5%以上,为全国地炼第一大省。

陕北:借助政策,全盘国有
1994年4月,陕北各县招商引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开采领域。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陕北的石油产量从当初的40万吨增长到600万吨,据榆林市靖边县统计,该县5年间财政收入,就从5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
1999年,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印发调查报告,要求清理整顿。2001年,陕北各地方政府发出文件,宣布民营油田收归国有。
在此基础上,陕西省成立了省属的国企延长石油集团。据该集团官方网站披露数据显示,2009年,集团加工原油1189万吨,不足山东地方炼化能力的六分之一。
山东:保护民企 甘冒风险
在2000年时,国家对地炼行业做过一次清理整顿,因为地炼是不少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而受到了当地的极力保护,最后清理得并不是很彻底。
当时山东省的高层曾表示,20多家的炼厂,几百亿的优良资产,这样就关掉了,肯定是国家的损失,为了让这几百亿的资产发挥作用,为了长远发展,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而有一些省份在国家的38号和72号文件上又加了几条,彻底把民营油企铲除了。
山西:温州投资者 哭着离开
山西境内一度有60%的中小煤矿由温州煤团承包,投资商一时达到500多人。2002年、2003年,煤炭市场回暖,温州投资者开始赚钱。
到了2006年,山西“地方保护”思维抬头。山西安全生产局拟定了一个1700多个矿井进行停产整顿的名单,温州煤商投资的矿井大都在停产整顿之列。
当时,撤离山西的温州煤商已经高达70%左右,剩下的也在陆续离开。“很多人都是哭着离开的。”
山东:山寨汽车 野蛮生长
近年来,山东各地山寨汽车发展迅猛,被众多汽车大型厂商嗤之以鼻。虽然,技术含量低,模仿痕迹严重,没有正规手续,但有着地方保护的强大力量,还是能打法律和政策的擦边球,野蛮生长。
另外,山东的山寨汽车有两个惊人的优点,一是山寨电动汽车的毛利率达到惊人的30%左右,相比之下,目前国产轿车的利润率平均不足8%。二是迎合了老百姓的需求,外形酷似奇瑞QQ的时风电动轿车最低售价仅需2.2万元,比市面上所有轿车售价都低,而且号称“真正省钱!开100公里才花几块钱!”
各地:新能源汽车 温室成长
在重庆,市民购买当地的长安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杰勋混合动力轿车补贴3.6万元,除了购置环节的补贴以外,在使用期间,免收三年的路桥费(价值约7000元),这样,单车的补贴额达到4.3万元。
有媒体计算,其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版的成本大约增加了4万元,而政府现金补贴比例达到了差价的9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标准。
目前,深圳之于比亚迪、武汉之于东风、安徽之于奇瑞都在推出大幅度的政府补贴计划,来培养“温室中的花朵”。
打响石油“淮海战役”

山东抱团抗衡央企
没有政策,没有名分,没有规模优势,在三大石油集团控制上下游咽喉命脉并在不断围追堵截的环境中,山东民营石油业能够迅速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山东正在积极推进省内地方炼油统一品牌建设,同时,鼓励当地地炼企业发展自己的加油站。
目前山东有加油站9000座左右,其中中石化2600座、中石油738座 、民营加油站5547座。民营加油站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日前,山东省经信委下发意见书,积极推进这一统一地方品牌建设。还先后为9家地方炼油企业申请办理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央企重兵集结山东
山东数量众多的炼化企业是国内外大型石油企业觊觎的重点,特别是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凭借对原油的垄断优势,逐渐渗透山东市场:中海油已经拿下了山东海化、中海化工两家地炼及部分加油站;中石油也已与山东地方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在油气管网、炼油、成品油销售网络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而对中石化来说,这里本就是其传统势力范围。自从“黄三角”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山东石化产业竞争进一步升级,除三大石油巨头外,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以及壳牌等外资油企也相继进入,进一步压缩地炼企业生存空间。
人均税收贡献是央企10倍 山东60万
据了解,在中国近4亿吨的石油消费量中,民营企业的1亿吨在为地方政府创收600至800亿。
民营油企集中的山东,给政府带来的税收收入也是可观的。目前山东省的地方炼油企业的炼化能力已经达到每年6500万吨,按每吨售价3000元,留给当地财政17%计算,则这些企业每年为当地贡献税收达300亿。
根据山东省炼油与化工协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山东地炼全产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照此计算,山东地炼人均税收贡献约为60万。
中石油中石化4.5万
据了解,在中国近4亿吨的石油消费量中,中石油、中石化的2亿吨为国家创收1500亿。按照中石油官方网站统计,2007年中石油员工总数为167.3万人。目前,中石化员工总数是66万人、用工人数高达106.4万,是壳牌石油的16倍。
照此数字计划,两大石油集团人均税收贡献4.5万。山地地炼企业则人均税收贡献60万,是13倍以上。
山东地炼:练就独特盈利之道
以地炼比较集中的山东东营为例,即使在中石化严重亏损的2008年,东营市的地炼企业,1到7月份实现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7%。
对地炼来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套独特的盈利之道。比如利润不高的时候,就低负荷运作,或安排检修,等到市场好了再生产。另外,地炼通过自己的渠道,即使在国际油价高涨时,也能够搞到一些便宜的油回来。
中石化:一手亏损,一手获政府补贴
2008年全年,中石化集团炼油板块实际亏损高达1144亿元,是2007年炼油亏损额的7.5倍。
而据财报显示,中石化高管薪酬比上一年略有增加,公司总裁王天普薪酬由2007年的82.5万增加到84.4万,职工费用同比增长2.4%达233亿元。
一手亏损,一手获得政府补贴。仅2008年上半年,中石化共获得政府补贴303.3亿元。
往前一步便是退步

钢企抗央企 省内“垄断”
为抵抗当年钢铁业央企老大宝钢对山东各钢厂各个击破的收编,山东省政府在2006年就开始“撮合”济钢与莱钢合并,最终成了山钢集团,兼并日钢之后的山钢在中国钢铁业的营收中排名第二。
伴随着钢铁业的省内垄断,其他行业纷纷开始走省级公司的道路。
在煤炭领域,山东6家煤炭企业重组整合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并将于年底前挂牌。按照规划,山东能源集团年底前将达产7500万吨,到2011年底,将达到1.5亿吨,将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综合效益及生产规模前五位。
另外,在焦炭等领域,山东都在强力推动整合。

私营钢厂被强力国有化
2009年9年,备受瞩目和关注的山钢重组民企日钢正式敲定,成为近年来经典的国进民退案例,山东的地方保护也由此从保护民企悄然转向了挤压民企。
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民企企业家,杜双华在国企四面包围的境地中干出了一千万吨的钢铁规模,时间是五年,而鞍钢武钢等大型国有钢企都是用了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才做到的。
在山东省政府的“动员”之下,杜双华最好出售了自己的企业。
目前日钢的效率都优于山钢旗下的济钢和莱钢,日钢现有职工约1万名,2007年利润超过50亿元;产能还不如日钢的济钢职工却高达3.8万人,利润只有30.1亿元。
山东的地方保护,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不但不是倒退,还是一种进步,他保护了民企,保护了市场经济的星星之火。但如果越雷池一步,走上国有化道路,地方保护就是巨大的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