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丢了敬畏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8:40
我们不能丢了敬畏心 张贤亮

 

  文化精神力量,对于造就一个大国有着重要作用。而我们现在,文化混沌,杂乱无章,还没有建立起人的终极目标。价值观失范,文化秩序混乱,用以感召人们的核心文化精神苍白无力,多数人心中除了钱之外似乎没有其它支撑,找不到精神家园。

  美国无家可归的人有300万,那么富的国家都有那么多穷人。印度穷人的窝棚就搭在富人豪宅旁边,每天看着富人坐着劳斯莱斯、宾利来回,穷人就盘腿坐在门口,眼神很平和,似乎没有“仇富”的眼光,为什么?因为他有信仰。他想这个富人可能是上辈子做了好事,我这辈子也要做好事,下辈子我也可以开劳斯莱斯,也可以潇洒。我们再看看阿富汗、伊拉克,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方,弄不好一出门就碰到人肉炸弹,可是却少有人去抢银行,巴基斯坦他们一天要做五次礼拜,小摊上有水果、布匹、电器什么的,到了礼拜时间小商小贩都趴下礼拜,摊子没人管。要在我们中国,可能早被偷光了。但在那里就是没人偷。是什么管着他们?是一种信仰。过去,我们相信不孝敬父母会“天打五雷轰”,害人会“遭报应”,现在这些“迷信”都被一扫而光,既不理睬死后投什么胎,又不管未来历史对他的评价;“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利己天诛地灭”。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什么都不怕!如果人们什么都不怕,法律意识又淡薄,人自身就变得可怕了。

  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学说是一种伦理学,是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儒家不讲神,没有所谓的“上帝”。当学生问到孔子:“人死后怎样?”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你连现在怎么活都不知道,哪能知道死了以后怎样?这就是高明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从周易、老子、孔孟、庄子、荀子等等都不讲神,只讲“天”。佛教讲“轮回”、“因果报应”:你这辈子活得好是因为上辈子积了德,你这辈子活得失败是上辈子没积德;你想下辈子幸福你就要行善,不准做坏事,做了坏事,这辈子没遭报应下辈子就要遭报应,没准下辈子就变成牲畜,被人宰着吃了。这当中虽有因果报应思想的糟粕,但也有一些合理的行为导向的元素,能使人产生一种敬畏心理。人有“报应观”,就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现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也可谓优厚,可是,用发展种植业来做比方:有了农田,水利设施也完善,气候也适宜,然而发展种植业最重要的还是种子。不论种小麦水稻高粱玉米,关键的是要有优良品种。把文化作为一门产业,生产出的产品要在全国全世界销售,不言而喻,先决条件是你的文化要“优良”,你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理念、价值观和信仰要有世界性的吸引力。你有独树一帜的文化,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成为商品,才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你的文化越独特,有超强的吸引力,你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大。种子,即文化本身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即使艺术提炼得再精致,加工得再精细,也调动不起文化消费者的多次消费欲。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构文化,要按照列宁说的“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在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中央号召我们努力建设国家的“软实力”,其实“软实力”并不“软”。你必须具备有普遍凝聚力、强烈感召力、无可置疑的说服力的文化价值体系,你的文化产品在世界面前才能“硬”得起来。我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还是充满信心的。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中,政治文化生态已逐渐改善,人们的自由度空前扩大,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已出现了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说话的知识分子,已具备了产生文化大师的土壤。历史上的任何变革和进步都是由精英分子带领的,我料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仅是一批、而是各个文化领域都有大量的精英涌现出来。

  (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