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的瓷香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9:54
         香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香炉主要有三大用途:一为薰衣之用,主要盛行于汉晋时期,上层贵族、官员、士大夫入朝觐见或拜谒贵族都要用一种香料薰衣,以示身份和礼貌,这种薰香之习也为平民社交所接受,成为一种礼仪之举;二为书房驱臭提神之用,古人读书必焚香,起到驱臭香溢房的作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起到提神的作用,故有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三为供祀神佛之用,以表敬仰崇拜之心,祈祷神灵保佑。东汉后期,随着道教的盛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自然论的出现,以及后来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已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此后香炉的这种功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祀神佛的必备之器。 

  随着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特别是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仿铜式瓷香炉纷纷问世,有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等等。元代瓷香炉基本上继承了宋代香炉的造型,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为多见。明代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香炉也较常见。瓷香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今天人们收藏的一个极富文化特色的专题。笔者经过多年收藏,收藏了10多件不同历史时代的瓷香炉,其中以明清青花香炉为主,今择数件颇有代表性的香炉与同好们共赏。
 
    南宋龙泉窑旋纹三足筒炉 图1 。高10.5厘米,口径12.9厘米,圆筒式器身,外器底中心有一圆形圈足,器身下承三个兽形足,器壁刻有旋纹装饰。旋纹三足筒炉,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香炉,它是仿制汉晋时期的铜器而为。此器造型古朴、简约,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温润如玉,制作小巧精美,当为宋人书房焚香之器。三足筒炉,从南宋始便一直延续至元明时期,但不同时代均稍有变化,南宋晚期为平底微凸,三足着地,元代早期三足逐渐提高,底足同时着地,元代中晚期,三足更短,仅炉底着地,三足悬空,明代又恢复到三足落地,晚期三足与底同高,仅为装饰。从此器特征看应为南宋晚期之作。 

    元代龙泉窑立耳鬲式炉 图2 。高6.8厘米 不含耳 ,口径11.7厘米。宽口沿,口沿上置两只长方形扁耳,束颈,鼓腹,下设三兽足。腹部印刻蕉叶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鬲式炉是宋式仿青铜器的造型,以龙泉窑制作最佳,此器在宋代鬲式炉的基础上已稍有变化,口沿比宋器宽,并在口沿上竖立耳,颈部比宋代短,三足比宋代往里收,宋代鬲式炉一般都为素面,此器采用了印刻的装饰方法,已体现出元代的风格,此器造型端庄,制作精良,不失为元代龙泉窑香炉之精品。
 
    明代青花高士图三足筒炉 图3 。高10.9厘米,口径13厘米,筒形炉身,器沿下有一道凸纹,器底下置三兽足,口沿下绘花卉纹,器身绘三组高士图,分别为“携琴访友”、“相伴同游”、“相敬如宾”,画面简洁,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从造型、纹饰和青花呈色等方面看,此器为明代中期弘治至正德时期之器,青花多有晕散,为国产石青料,内外满釉,器外底中部露胎,见旋纹,釉色白中显青,莹润,釉面有细开片。是一件颇为典型而精美的明中期民窑青花香炉。
 
    明代青花锦地开光凤纹三足筒炉图4 。高14.8厘米,口径16.6厘米,平口内折沿,筒形炉身,底置三兽足,悬足。口面绘花卉纹、炉身绘3层纹饰,依次为“山”字纹、锦地开光折枝桃纹、锦地开光双凤纹,器内底和外底无釉,青花呈色蓝中闪灰,釉色白中显青,滋润。此器在造型上已具有明代晚期的特征,三足已失去支撑的作用,而成为一种装饰形式,从纹饰风格看,采用锦地开光,纹样勾勒渲染,具有万历的时代风格,亦是一件明代晚期的典型之器。
    清代青花花卉纹钵式炉 图5 。器高7.5厘米,口径15.9厘米,足径8.9厘米。口外撇,束颈,垂鼓腹,圈足。器口沿施酱釉,炉身绘菊花、莲花、松石,纹饰布局合理,描绘生动,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仿佛闻到了花的芳香,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此器青花蓝中闪灰,渲染浓淡相间,釉色白中显青,制作规整。钵式炉是清代早期十分盛行的一种香炉,从整体看此器具有清顺治的风格,是清初民窑的一件佳作。 

    清代青花山水纹钵式炉 图6 。器高9.8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8.1厘米。撇口,束颈,鼓腹,圈足。此器在腹部以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远山起伏,江水环山而去,近处山石错落,古树茂盛,民居坐落于水之旁、山之间,山间小道两位老人相见如宾,水上有小船,天空有飞雁,一幅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令人向往不已。青花色泽明艳,渲染浓淡层次分明,描绘精美,釉色粉白、滋润,制作规整,器底落青花双圈款。此器与顺治钵式炉相比已有变化,颈部收束较大,腹部明显升高,造型更为典雅,从此器纹饰看具有康熙的风格,为康熙时期一件民窑精品。 

    清代青花山水纹钵式炉 图7 。高15.8厘米,口径24.4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微撇,直壁弧腹,圈足。器口沿施酱釉,腹部上部绘“山”字形城垛纹和回纹,腹中下部绘山水纹,纹样借鉴了传统国画的布局结构和章法,以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远处山峦起伏,中处江水与云雾融为一体,近处逶迤的峰峦间,林木葱翠,民居错落,江水环流,小舟渔夫,在这逍遥避世的幽境中,两位高士结伴同游。青花纹饰描绘细腻,渲染得法,层次分明,青花呈色艳丽,釉色白中充青,滋润。此器炉身高深,为炉之大器,加上精美的山水人物纹,不失为康熙时期一件精美之作。

    清代青花人物纹钵式炉 图8 。高16.5厘米,口径27.8厘米,足径13.1厘米。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器底落款青花双圈款。颈部绘云纹,腹部绘人物纹,描绘了一组反映民间农家生活的场景,画面中人物多形象生动,活动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青花色泽纯正、艳丽,釉色粉白、莹润。此器造型线条坚挺有力,具有康熙刚柔相济的风格,形制硕大,制作规整,胎质坚密,为康熙中期一件民窑精品,反映了康熙中期民窑高质量的制作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