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规定的法度来衡量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57:11

2用规定的法度来衡量人才

【原文】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1;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壹至主之廷;百利私家之便,不壹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2,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3法则可也。

【译文】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去除以权谋私而追求公道法则的国家,人民安定而国家得到治理;能去除私利行为而行为于公道法则的国家,就会兵强而使敌人衰弱。所以审查得失有法度的君主能凌驾在群臣之上,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用狡诈虚伪的手段欺骗;审查得失有权衡的君主听取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用天下的轻重来欺骗了。如今如果根据声誉来提拔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以朋党关系来推举官吏,那么臣民就会致力于勾结拉拢而不根据法度求得任用。所以官吏们失去能力国家就会混乱。以声誉来奖赏,以毁誉来惩罚,那么喜好奖赏厌恶惩罚的人,就会抛弃公正的法度,玩弄阴谋手段,结党营私互相吹捧。他们不顾君主的利益在外私交,进用他们的党羽,那么下级为上级着想和尽力的地方也就少了。交结广泛、党羽众多,在朝廷内外结成朋党,虽然他们犯了大错,但为他们掩蔽罪责的人也多。所以忠臣在无罪的情况下也遭受危难与死亡,而奸臣却在无功的情况下得到利益。忠臣之所以遭受到危难与死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有罪,那么贤良的臣子就会潜伏退隐了;奸邪的臣子得到利益并不是因为有功劳,那么奸臣就会得到进取。这就是灭亡的根本。像这样,那么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行私权,轻视公正法度了。屡次登门拜访能臣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上;百般考虑私家利益,一点也不为君主国家图谋。这样的下属虽然多,他们并不尊重君主;各种官员虽然都具备了,也不是能担当国家大事的人。虽然君主有君主的名义,而实际上却是托附于群臣私门。所以我说:丧失了国家政权的朝廷上没有臣子。朝廷上没有臣子,并不是说朝廷衰落;而是指臣下致力于互相发家致富,不致力于国家富裕;大臣致力于互相推崇,而不致力于尊重君主;小臣拿着俸禄去供养私下结交的党徒,而不把官职当回事。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君主在上不能以法为决断,而是任由臣下去处理事情。所以明智的君主使用法度来选择人才,不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选拔;使用法度来衡量功劳,不凭自己的感觉来估量。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失败的人不能得到粉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得到进取,被非议者不会被降职和罢官,那么群臣之间就能明白辨别而且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使用法度就可以了。

【说明】本节韩非继续论述法度问题,确实,在选拔任用人才的问题上,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而要用一定的法度。用规定的法度来衡量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平地使用人才,才能使各级官员各司其职,为国家着想。

——————————————————

【注释】1.比周:《管子·立政》:“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荀子·儒效》:“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荀子·臣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左右因相与比周而恶之。”这里用为结党营私之意。

2.弊:通“蔽”。《周礼·大宰》:“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司寇》:“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管子·戒》:“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老子·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韩非子·难一》:“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这里用为遮盖、遮挡之意。

3.雠:《韩非子·有度》陈奇猷集释:“雠,犹用也……雠法,谓用法也。”《吕氏春秋·义赏》:“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高诱注:“雠,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