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穷凶极恶而又虚张声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47:43

8、穷凶极恶而又虚张声势

【原文】今赵欲聚兵士,卒1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曰:“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2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3戳,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4之声闻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译文】如今赵国想要聚集兵士,仓促以秦国为事端,派人来韩国借路,说是要攻打秦国,但他们必然是先消灭韩国然后再攻打秦国。我李斯听说有句话:“嘴唇没有了门牙就会感到寒冷。”秦、韩两国不能不有共同的忧患,这是显而易见的。魏国想出兵攻打韩国,秦国就派人将魏国使者送到韩国。如今秦王派使臣我李斯来韩国而得不到面见韩王,恐怕左右大臣会沿袭过去奸臣的计策,使韩国又发生亡地之患。我李斯如果见不到陛下,就请让我回去汇报,那么秦、韩两国的交往就要断绝了。我李斯这次出使,是为了讨秦王的欢心,愿意向陛下效劳献上方便之计,难道陛下就用这种方式对待我?我李斯愿意得见一面,向前就说出我愚计,退出来就接受碎尸的刑罚,希望陛下把我这个要求放在心上。现在如果杀我李斯于韩国,那么大王也不会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从我的计策,那么祸患必然就构成了。秦国如果发兵不停止脚步,那么韩国的社稷就值得担忧了。我李斯的死尸如果暴露在韩国市集上,那么您再想考虑我忠诚的计谋,也是得不到了。要是等到边境残破,国都固守,军队集合的鼓、铃声不绝于耳,才采用愚臣我李斯之计,就晚了。而且韩国的兵力之弱是天下都知道的事,况且如今又违背强大的秦国。如果您抛弃城镇又打了败仗,那么反对您的贼寇就会乘势袭击您的都城。城镇陷落那民众就会离散,民众离散军队也就没有了。如果都城固守,那么秦军就会围困大王的都城,道路不通,形势就会很艰难,再怎样计谋,形势都不可挽救,左右大臣再怎么计划都没用了,愿陛下深思熟虑。如果下臣我李斯所说的话有不应验事实的,愿大王让我有幸在您面前讲清楚,然后再交给狱吏斩杀我也不晚。秦王吃饭不香甜,游玩观赏不快乐,心思都用在图谋赵国上面,派遣李斯出使来传话,就是想见您一面,这是因为有很紧急之计献给陛下。如今使臣我李斯见不到您,那么韩国的信息秦国就不知道。秦国就一定会解除对赵国的围攻而转移兵力到韩国,愿陛下反复考虑定好图谋,再交给我回报而采取决策。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仍是李斯献给韩王的上书。这封文书,全部尽是威胁之言,又暴露出李斯极端怕死的心理,赵国借道怎么见得就是要灭韩呢?如果真要借道灭韩,不是正好消耗了赵国的兵力而让秦国有机可乘吗?韩王不见李斯,并不见得就要杀李斯,可这李斯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杀不得的,是很重要的,真的那么重要吗?秦王会为一个李斯而倾巢出动与诸侯们为敌吗?所以,从这封文书中可以看到李斯穷凶极恶而又虚张声势的小人嘴脸,韩王若是个聪明人,对此竟可置之一笑。

——————————————————

【注释】1.卒:(cù促)同“猝”。《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战国策·燕策》:“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汉书·食货志》:“行西逾陇卒。”这里用为仓促、急速之意。

2.曩:(nǎng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曩者,志人而已。”《尔雅》:“曩,久也。”《国语·晋语》:“曩而言戏乎。”《楚辞·惜诵》:“犹有曩之态也。”《礼记·檀弓》:“曩者,尔心或开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汉书·贾谊传》:“曩令樊郦绛灌。”这里用为以往、过去之意。

3.菹:(zu租)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汉书·刑法志》:“菹其骨肉于市。”

4.铎:(duó夺)《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周礼·小宰》:“徇以木铎。”《论语·八侑》:“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淮南子·泛论》:“告寡人以事者,击铎是也。”《说文》:“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本义是指木舌铜铃。是周朝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召集众人所用的一种作警惕用的响器,这里用为军队集合的响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