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盘虚张声势应保持警惕-时寒冰-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29:10

对大盘虚张声势仍应保持警惕
      时寒冰

 
    国庆节前,解冻资金、基金做净值等因素,大盘上涨。节后,10月8日,股市跳空连越5600、5700两道关口,表现神勇。
    但是,10月8日,大部分股民的感觉是,赚了指数却很难赚钱,不少人还在亏钱。原因是:六成股票在下跌。沪深两市,上涨个股共535只,下跌个股共800只。在上涨的股票中,涨幅超过2%的共253只;在下跌的股票中,跌幅超过2%的共361只。
    在整个上涨过程中,成交量配合不足。
    在指数大涨的情况下,出现这些情况值得重视。这说明,上涨动力并不真实。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认沽权证在大盘指数大涨的同时,却全线上涨,涨幅都超过5%。而且,在此之前,券商发了疯似的创设认沽权证。南航认沽权证的盘子竟然达到百亿元左右。这在给出一种暗示。
    另外,基金减仓迹象明显。《上海证券报》今天刊发的报道指出:“数据显示,截至上个交易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由8月末的87.29%变为82.96%;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84.69%变为78.71%;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75.29%变为68.97%。”短短一个月减仓如此明显,是值得重视的。

    10月8日的上涨是工商银行等金融股直接拉动的结果,关于工商银行的情况,我在《权重股大涨隐藏着多少秘密!》一文中有详细介绍,这也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为数不多的个股之一。
    众所周知,在指数过5000点后,监管层就开始通过停止批新基金,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为股市降温,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主力只能通过让工商银行等庞然大物趴在地板上来换取调仓空间,以时间换空间,让保守官员逐渐适应5000点,消除恐高心理。
    在这种敏感时期,工商银行等权重股却突然集体站起来,高调直立行走,工商银行还以涨停板创下新高。根据我在《权重股大涨隐藏着多少秘密!》一文中的分析,如果这次大涨是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缘故,那么,与股指期货相关个股也应该同步上涨,而事实却是,与期货相关的个股表现平平——上次就是受股指期货即将推出消息的影响,工商银行与股指期货相关个股同步上涨的,但当时,我根据利益分析法判断,“十七大以前不会推出(股指期货)”。
    在排除上述原因之后,权重股的上涨就有制造虚假涨势之嫌。
    由于大盘前期累积的风险始终未能充分释放出来,在指数拉升过程中又累积了新的风险,散户最好对此保持警惕。
    对于国家队而言,直线上涨它获利更方便,但是,它只有走“复合路线”才能满足更大的掠夺欲望,5·30大跌后,散户一片哀嚎,而谁在偷着乐?5·30大跌后,我劝几位朋友趁低点进入,大都惧怕,还开玩笑称我为“托儿”。在6·20大跌后,我在7月6日公开撰文称“政策底”到了,被不少网友骂是庄家的“托儿”。正是从7月6日起,走出了这波强势上涨。我当初之所以如此肯定,就是因为风险经过了充分释放的结果!
    如今,当一片火红,股市在危险边缘的时候,这些低点时惧怕不敢入场的人却无一例外地成了死硬的跟多者。
    我不是死空头。读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在5300点之前是强硬的唱多派,并且,从大势上依然看多,至少奥运会前如此。但目前,在大盘未经充分调整,强势既得利益者的“复合路线”未走出,累积的风险未能充分释放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小心一下为好。因为,该调整不调整,往往预示着更深更恐怖的调整。
    实际上,主力一直在通过调仓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持仓成本。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拉高指数,在虚张声势中把某个行业或某只重仓股高位减仓,逐渐步入漫长的调整态势。因为主力逼迫散户砍仓一般是两种做法:一是熬时间,二是下跌。散户对前者的承受能力有时候甚至会弱于后者,尤其是在大盘上涨的过程中。而散户不断砍仓的过程,也正是主力不断压低持仓成本的过程。有些股票在大盘上涨过程中,调整幅度超过20%,乃至接近30%,经过这种调整,即使发生下跌,主力的损失也不大,它们反而能够趁火打劫。更何况一旦步入下跌轨道呢?所以,在感觉大盘即将调整之时,空仓、减仓是不错的规避风险的办法。
    目前阶段是最难操作的阶段,除了我之前提到的几种情况,空仓仍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时候是最考验人的阶段。人往往能够忍受住被套牢的折磨,却经不起虚涨的诱惑,哪怕亏钱也感觉比空仓踏实。战争年代,一些人不怕严刑拷打,遇到美女上门就叛变投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空仓等待不是空等,应该有目标。目前是选股的好机会,选好股票,然后,等最佳机会进入,而不是每天空等。如果选股,必须知道一些基本的数据。比如,提到央企,许多刚入市的散户不知道哪些上市公司属于央企体系;提到业绩,许多刚入市的散户不知道哪些股票未来的业绩看好。如此等等的问题,我在这里陆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以供参考。
          写于2007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