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涨”声之下的民生百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2:20
前不久,百度数据中心发布的一组搜索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上涨”已经成为2010年民生领域的搜索热门词汇,日均搜索量一度高达20万次;而在排名前20的关键词中,与“涨”字相关的关键词多达17个,从房价到油价、从食品价格到交通费用,无所不包。

  继2007年当选年度汉字之后,“涨”字在今年再度高票当选中国年度汉字。但与3年前相比,今年的通胀预期压力空前加剧、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也更为明显,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物价上涨在2010年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现实影响。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物价上涨就像是一部无休无止的肥皂剧,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剧终。从年初的“蒜你狠”“姜你军”到年中的“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在这一部冗长的“涨价连续剧”中,我们很难猜到下一个登场的主角将是茄子还是辣椒。相比之下,过去几年间价格尚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商品则让人颇感滑稽,因为那些都是诸如泡泡糖、打火机、彩票之类的非生活必需品。

  站在2010年的尾巴上,让我们来一起重温这样一个苦中作乐的网络段子:“方便面涨价了,鸡蛋涨价了,面粉涨价了,汽油涨价了,羽绒服涨价了……除了工资,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涨价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墓地现在也涨价了!”虽是段子,但每一句都是你我共同见证的现实——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涨”时代。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物价上涨的现实直接引爆了一场杀伤力巨大的“厨房革命”,家庭主妇们被迫变得精明万分。在海南,聪明的主妇们将街边的绿化带开垦出来,种上了萝卜和白菜;在合肥,许多市民纷纷在自家阳台利用花盆、泡沫箱等种植蔬菜;在深圳,不少主妇们只要有空便会过境香港去“淘”低价的食物、奶粉、洗发水,甚至还有卫生纸。在省钱这件事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犹记得,《人民日报》在前不久发文号召大家“过穷日子”;犹记得,各种五花八门的“省钱秘笈”在网上疯传。迫于现实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海囤族”的队伍当中,凡所能囤,无所不囤;就连那些惯于以超低折扣揽客的团购网站,都因为备受追捧而赚得盆满钵满。

  在过去一年中,最让公众感到“悲催”的对照,是多数人的工资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今年10月,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增长4.4%,创下过去27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CPI数据继续攀高,同比涨幅达5.1%,再度刷新年内最高纪录。我们不敢奢望工资增幅能跑赢GDP,但跑赢CPI的要求显然并不过分。但现实是,在通胀预期和物价上涨的现实语境中,原地踏步的工资意味着更低的购买力和更低的生活水平。

  本月15日,央行公布的全国储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降至过去11年以来的最低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指数升至81.7%。所有这些数据都在不断释放急迫的预警信号,值得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让物价能够尽快回归理性区间。显然,中央已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但无论是发改委的三令五申也好,还是国务院的16项措施构成的“组合拳”也罢,如何能够在不伤及经济基本面的前提下缓解民生窘境、降低公众的生活成本,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良心、责任心和执政能力。

  2010年就要过去了,但我们每个人油盐柴米酱醋茶的生活还将继续,我们吃穿住行的基本诉求仍需得到满足。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曾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很显然,“幸福”和“尊严”都必须依赖具体的生活细节来支撑,而“涨”声显然是通往幸福和尊严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