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民生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4:37
2010年给北京带来的第一份“厚礼”,是连绵不断的雪。从1日夜里开始,小小的雪花飘到隔日中午;3日子夜时分,雪复来,这次是大雪。午后到大街上看,很多地方铺满了一片白,又一片白;一些比较安静的马路路面甚至铺上了雪,分不清人行步道与马路的界限。昨夜的街景市容,一时被白雪所修饰与覆盖。
全球金融危机深化的2009年,也在过去几天里,随着年份数目字09到10的转换,正式成为去年光景。
对于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几次强调它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最困难的一年、关键的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速遭受出口骤降的打击,连绵不断的敏感纪念日,基层社会频频亮起的不安稳信号,风起云涌的泄愤式群体性事件,网络言论对时政弊端更锐利的批评与揭发,这些经济、政治与社会压力的交叠,是当局认为这一年“最困难”的症结。但是在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乘风破浪,如今俨然已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
2009年终于还是顺利过去,但经济迅猛反弹之余也留下许多未竟之业。过了耳顺之年,2010年中国可能在什么领域里有较大发展变化?最近三天里,最高领导人对外传递的印象是:民生、民生、民生。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申,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又叮嘱下级维持农村发展好势头,让农民收入不徘徊;中共政治局常委、总理温家宝表明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改善农民工待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所谓“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当局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到。在2009年金融危机阴影最重的时候,中央与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大派惠民利是,像北京让中小学免教科书费、教师加薪、退休养老金调高等等。今年与过去不同的地方,是去年初惠民政策里“救急”、“破财消灾”的意味明显些,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对经济危机加剧社会不满情绪、激化矛盾的担忧。
到了今年,领导人提出的目标是提高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其背后是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其实符合温家宝去年9月在演讲中表明的:“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在2010年,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之中,医改可能还会有所推进。2009年发布的新医疗保障方案,据说是经过几上几下的公众讨论修改,在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基础上达成。这个正在推进的新方案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希望在三年内使城镇居民职工与居民医保及农民参保都提高到90%以上。
此外,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表明,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的问题,也有利于使公共服务的分配更公平、更均等化。
将民生工程当成经济任务来完成,政府行动的力度与决心应该会大些。只不过,缩小贫富、城乡差距,建立现代医疗体系,都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与复杂的利益博弈;而在另一方面,着力改善居民收入分配,调结构,也表明政府改革的着力点将在公共政策的完善方面,而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或者说,是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来代替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近年来,一个清楚的趋势。
不久前,官方低调宣布争取在三年内推动所有中央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也属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例子。
中国正处于异常激烈的转型期,领导人放缓政治改革,从经济与公共政策入手去推进社会健康发展,促进公平正义,这是它基于对时局的判断所做的选择。这是谨慎的做法,也能达到纾解社会矛盾的效果,但是在民权无法充分表达的环境下,公共政策修改后能很大程度的造福弱势群体,恐怕不是必然的。
显然,公民将继续与原体制的弊端,以及体制内日益牢固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与抗争。其中一些抗争可能成为局部性政治改革的诱发因素;而另一些博弈,会推进良治建立,这些不同力量的相互作用,都是中国接下来一段时期里值得关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