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损失究竟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23:38
“8451.4亿”难以承载我们全部的痛,然而——
中国坚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赵亚辉

“经济损失是最难确定的数据,地方报上来的总数超过1万亿,我们经过仔细的再三核实,最终确定了这个数字——8451.4亿元。”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著名灾害评估专家史培军教授对我说,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这只是直接经济损失,是地震直接毁坏的、有形的、物质财产的损失,不包括不可计价的损失和间接的损失。”
其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确实很大,占到了总损失的7成。
死亡和失踪共8.7万多人
失踪者生还希望渺茫
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表示,汶川地震遇难者人数已超过8万人。史培军教授解释说,温家宝总理说的数据是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加起来。
“根据国家标准,对任何一次灾害后,人员的伤亡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遇难的人数,第二类是现在确定不了他是不是遇难了,把它定义为失踪人数。”史培军说,因为地震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我们认为,因地震造成的那些现在还失踪的人数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把死亡的6.9万多人和失踪的1.8万多人,加在一起是8.7万多人。
史培军说,评估鉴定的时间是7月中旬,直接的遇难人数是69,197人,失踪的人数是18,341人。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一直都在很快地更新这些数据,还会持续公布最新的结果。
他还特别指出,其他灾害和汶川地震的伤亡一定要分开,比如说这次公布攀枝花地震遇难人数已经达到了38人,这就不是汶川地震的事。
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占总损失七成
“经济损失是最难确定的数据,地方报上来的总数超过1万亿,我们经过仔细的再三核实,最终确定了这个数字——8451.4亿元。”专家委员会中负责灾情评估的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说。
“关于地震灾情的评估,我们经过长时期的调查,并利用了遥感资料,以及地方政府的统计资料,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表格,分成了13大类、25个指标、229项统计要素进行统计。
最终获得了直接经济损失的数据是8451.4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的损失是最严重的,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其他各省的损失之和不到20亿元。
“在这些损失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确实很大,占到了总损失的7成。”史培军说,按照比例排序,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最大,占总损失的27.4%。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为其次,占到总损失的21.9%,包括学校、医院在内的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为第三,占总损失的20.4%。
这三项之后,损失排序依次为工业占7.7%,服务业4.9%,农业4.5%,居民财产4。4%,土地资源3.3%,社会事业3.2%,文化遗产1.1%,矿山资源0.7%,自然保护区0.6%等。
不可计价和间接损失不计其数
文物损失、档案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未入统计
“这次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地震直接毁坏的、有形的、物质财产的损失,不包括不可计价的损失和间接的损失。”史培军告诉记者。
比如,损失的文物,有很多是无形的价值,就是没法计算的,很难进行准确经济损失评估,所以没有列入直接经济损失;再比如失去的档案、文件,地震生态环境的破坏,灾区人民的心灵伤害等等方面,都属于不可计价的损失,没法进行评估,也不能列入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中。
对于那些地震造成的间接损失,比如工厂停产、道路停运,等等,都不再统计之列。
有专家告诉我,如果算上这部分未统计的损失,可能会是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地质灾害发生1.2万多处
北川老县城西最大滑坡致死1600人
介绍地质灾害评估时董树文研究员指出,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我国有史以来一次性灾变事件爆发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经过初步判断,整个汶川地震的损失中约有三分之一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次生地质灾害引起的损失。
马宗晋院士说,根据初步统计,地质灾害多达12,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700处,有危险的堰塞湖30多座。地震发生之后,地震、地质、水利等多学科专家对此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灾害的防治以及堰塞湖的治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董树文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引发如此多的地质灾害和危害,主要是由于龙门山脉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地势梯度带上,在50-70km直线距离内高程落差达到3500-4000m,山高壑深,峡窄坡陡,在8级地震引发下发生世界罕见的地质灾害。
与其它地震灾害明显不同的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惨重,至今仍难以获得完整确切的数据,可以推断目前大部分失踪人员多数被滑坡等地质灾害所掩埋。根据部分现场调查,死亡人数大于30人的地震滑坡、崩塌灾害约22处,其中,死亡人数最高的为北川老县城的城西滑坡,高达1600人,直接摧毁了近半数老县城建筑;从映秀到汶川的20公里路段为成都—九寨沟的环线要道,由于被340多处滑坡、崩塌严重毁坏。
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初步弄清
主要是“印度板块惹的祸”
搞清楚汶川地震发生的机理也是此次调查评估的重要内容。马宗晋院士介绍说,这次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的主断裂上,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从区域构造背景上看,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两侧边缘带构造应力长期积累。初步推断,在印度板块总体向北东方向的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并受到四川盆地的推挡,促使巨大的能量在龙门山映秀-北川地带突然释放,暴发了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的主震发生在具有右旋性质的仰冲型断层带上,震源深度为15公里左右。通过现场地震地质构造的考察及多种观测资料的分析,现已初步认定,于中生代早期已开始逐步形成的北东向龙门山已伴生了三条近于平行的断裂,位于龙门山的映秀-北川断裂即是汶川地震的发震主断裂。从龙门山及其外围地区多年连续观测的地球物理资料来看,此次地震之前尚未能认定有显著的异常,因此也未能给出短期和临震预报。
董树文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说,有人说汶川地震是青藏高原惹的祸,表面如此,实际上是印度板块惹的祸。根据全球大地变形测量(GPS),印度板块每年向北运动量达到40-50mm,因为板块是刚性体,所以向北运动的量须分配到不同的断裂的位移中去达到平衡,根据这种理论,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分配在龙门山的年运动量有4mm,而过了四川盆地测出的向东运动量为2mm,就是说龙门山吸收或积累了2mm的运动量,从而成为地震的动力源。汶川地震给科学家上了一课,过去往往关注那些位移量大的地区,如鲜水河断裂等,每年位移量是龙门山的好几倍,地震也频繁,可是位移量由大变小的地区,即使位移量不大,应当高度关注,因为应力和应变正在聚集之中,可能爆发大地震,汶川就是如此。所以,大自然永远是科学家的老师。
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
再发生6.5级以上余震可能性很小
对于余震发展的趋势,马宗晋院士说,回顾100多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10次7.8级及以上的地震,震后的余震多数未超过7级。
截至9月1日12时,也就是大震后112天内,我国地震台网记录到2万7千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最大的余震是5月25日下午发生在青川的6.4级地震;5级以上余震39次。余震的数量和强度仍有较大的起伏。
7月24日,青川一带又发生了5.6、6.0和6.1级较强余震,造成十余人伤亡。可见,对于强余震还需较长时间加强研究。目前,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资料的多方分析,基本上仍确认512汶川地震偏于是主余震型,震区再发生6.5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根据对全球大震及其余震序列的分析结果,初步认定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为安全起见,地震部门还须对汶川震情再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加密监视和会商研究。
然而,众专家表示,只要勇敢面对,向光明的未来前进,付出必定会以巨大的进步作为补偿。
http://bbs.club.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32&subid=0&fid=52135&tbid=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