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满人学三国 反间计使得呱呱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22:01

赵炎:满人学三国 反间计使得呱呱叫

文/赵炎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韦小宝是个不学无术的小无赖,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全,肚子里的“学问”都是从说书的那儿听来的,却在莫斯科摇着羽毛扇做了一回狗头军师。金庸先生评价说:“韦小宝所知只是一些皮毛,就扬威于异域,助人谋朝篡位、安邦定国,可见,《三国演义》等小说、评书、戏剧之功,确殊不可没。”

    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就拿反间计来说,《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周瑜通过蒋干巧施反间计,令曹操杀了两个水军都督。满人对此计非常喜爱,学得有滋有味,而且颇有心得,前后多次运用,均取得不俗的效果。

    计杀袁崇焕

    关于袁崇焕之冤案,《明史》上记载说:“满人设反间计,造谣说和袁崇焕之间有约定,并捉了两个明朝的太监,让他们知悉这个谣言后,偷偷放他们回去告诉崇祯皇帝。崇祯于是深信不疑,召回袁崇焕,下了大狱。”不过,《明史》是清朝人编撰的,难免有为当局涂脂抹粉之嫌,有些不可信。笔者宁愿相信民间文人写的野史《明季北略》的记载。

    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说满人皇太极喜欢读《三国演义》,乃设反间之计。第一步,借打猎之机,俘虏了许多汉人,以便让他们与明朝互通消息。不巧的是,其中居然真的有两个明朝的间谍,是崇祯皇帝派来监视袁崇焕的,皇太极高兴极了。第二步,造了两个谣言。一个是关于“己巳之变”的,说皇太极的兵马之所以能够顺利打到北京城下,是因为有袁崇焕做向导;另一个就是“书约犯边”,伪造袁崇焕的亲笔信。第三步,做戏。故意让两个间谍听到谣言的内容,还煞有其事地说:“知道了,多谢袁爷。”审案子的人演戏更为逼真,假装惊讶说:“原来你二人是间谍,推出去斩了。”私底下却故意叫人偷偷放了间谍。崇祯听到第一个谣言,虽然很震惊,却并未全信。待听到第二个谣言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马上下诏,令袁崇焕回京,逮捕归案。

    这个记载虽说是民间野史,却有头有尾,故事情节叙述得十分生动,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架空史可法

    顺治二年三月(公元1645年),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将领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南明弘光政权。可是,多尔衮面对的是一个劲敌--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他督率江北四镇数十万人马,手底下还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悍将,与驻守湖广的左良玉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显然是个烫手的山芋,小觑不得。

    多尔衮此时又想起了反间计。据全祖望写的《梅花岭记》介绍,多尔衮此前已经使用过反间计,加深了史可法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史可法受到排挤后,自请回江北专门搞防务,固守扬州。多尔衮的计策是,先派细作潜入左良玉的军中,散布马士英排挤史可法的信息,激起了左良玉对马士英的仇恨,引发了一次致命的兵变,彻底瓦解了扬州史可法的外援。然后派人分赴江北四镇,鼓噪说:“你们有‘策立’大功,却得不到朝廷的封赏,都怪史可法没有向朝廷奏明。”

    此计果然有效,《方望溪先生全集》里说,四月十七日,清军前锋进抵扬州城郊的时候,扬州几乎成了孤城,史可法原先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十八日,多铎率主力兵临扬州城下,先派明降将李遇春等劝降,遭史可法拒绝。二十四日清军准备就绪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

    孤立吴三桂

    康熙十二年(1673年)满清朝廷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闻讯后,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大诗人吴伟业曾写诗讥讽:“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说吴三桂为了美女陈圆圆而做了满清的走狗,到头来却把责任推给一个女人,确是不该。满清朝廷总结吴三桂的特点:“爱江山甚于爱美人,残暴与贪婪,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这些特点为后来实施反间计提供了巨大的成功率。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满清朝廷的反间计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据无名氏所撰的《吴三桂纪略》里说,康熙发布讨吴诏书,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临阵倒戈反吴的人,都是忠义之士,朝廷非但不追求,还有额外的封赏。这一条很厉害,对于瓦解吴三桂的军心,效果显著。另外,带兵的将领则重点离间除吴三桂之外的其他叛乱势力。如奏请朝廷加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任国安都统;游说尚之信脱离吴三桂,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等等。

    满清的反间计,使吴三桂的军力得到了很大的削弱,前线战事越来越吃紧,吴三桂又急又气之下,于同年秋天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

    肢解郑家军

    满清在台湾有一个著名的卧底,名叫傅为霖,是康熙皇帝授意福建总督姚启圣安插在台湾的内应,在历次反间计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惜后来事败被杀。

    正是这个傅为霖,制造了郑氏集团的多次内讧。第一次,郑成功一死,傅为霖先暗中提议让郑成功之五弟郑袭继位,然后再去厦门鼓动将士推郑成功之长子郑经继位,双方兵戎相见,内部陷于混乱。第二次,郑经出兵大陆参与三藩之乱失败后,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台湾。在开总结会的时候,傅为霖乘机挑拨名将刘国轩和冯锡范之间的关系得以成功,导致后来二将各自为战,冯锡范被迫投降。第三次,是在郑经死后,傅为霖故伎重演,说服郑经次子郑克塽和权臣冯锡范等人,杀害了继承人郑克臧,形成“文武解体,主幼国疑”的混乱局面。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刘国轩居然识破了傅为霖的卧底身份,立马砍了他的头。

    满清对台湾,除了使用反间计之外,还采用了军事进攻和招降纳叛两手抓的政策。比如,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满清朝廷就展开过大规模的招降活动,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郑军人心浮动,自承天府南北总督周全斌、前提督黄廷、水师统帅忠靖伯陈辉以下数十员镇将、总兵、都督相继率部降清,郑军损失兵力10余万人,战船900余艘,宿将精锐十去七八。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郑克塽投降,台湾重归中华版图。

 

0上一篇 << 赵炎:古典文学里丈母娘和婆婆谁形…      下一篇 >> 赵炎:西夏200年为何无独立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