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心向背决定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9:24

5、民心向背决定一切

【原文】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1,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2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3,右饮于洹谿4,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5为难。武王将素甲6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7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8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9于晋阳10,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及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舆天下,可兼而有也。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11,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译文】而且,臣下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战战兢兢,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慎重对待所走的道路,天下就可以占有。”怎么样知道这个道理呢?从前商纣王为天子,率领有天下士兵百万,东边在淇溪喝水,西边在洹溪喝水,使得淇溪水干洹溪水不流动,他用这样的军队来与周武王为敌。而周武王只有穿丧服装甲的士兵三千人,只战斗一天,就打破纣王国都,战胜了商纣王,占据了他的土地并拥有了他的人民,而整个天下没有受到损伤。智伯率领智氏、韩氏、魏氏三国的军队围攻赵襄主在晋阳城,决开晋水河堤灌水入城达三月之久,就在晋阳城将被攻克时,赵襄主钻龟壳算八卦,来预测凶吉,看看可以投降哪一国。于是就派遣出他的使臣张孟谈。张孟谈偷偷摸出晋阳城,使韩、魏两家背叛了与智伯缔结的盟约,用两国合起来的军队攻打智伯,战胜了智伯军队,恢复了赵襄子原来的地位。如今秦国土地截长补短,方圆也有几千里,还有名震天下的军队数千万。秦国的号令赏罚、地形便利,天下没有哪一国能比得上。凭这些去攻取天下,天下各国就可以兼并而占有了。我冒着死罪请求面见大王,陈说一下破除各国纵横联盟、拿下赵国、灭掉韩国、让荆国、魏国俯首称臣、使齐国、燕国前来亲附、从而成就称霸王之名、使四方诸侯都来朝贺的谋略。大王如果真的听说后,一开始如果各国纵横联盟不破,赵国拿不下来,韩国不灭亡,荆国、魏国不称臣,齐国、燕国不来亲附,霸王之名没有享誉天下,四方诸侯不来朝拜,大王您就杀死我以告全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为大王忠心谋划的臣子。

【说明】韩非子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说服秦王抓紧时机进军中原地区,因为韩非子也看透了所谓六国合纵其实是很脆弱的,根本不堪一击。再加上当时连年战乱,人民百姓已苦不堪言。所以他首先举了周武王克商的例子,当时周国只是商王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方圆不过百里,但周武王能一举攻克殷商王朝,并不是依靠士兵奋勇杀敌的精神,而是他抓住了民心;商纣王百万军队中,人人反殷,所以在周国军队行进中,商纣王军队纷纷弃戈反向,加入到周国军队中来,周国军队实际上并没有遇到战斗抵抗,一路顺畅到达殷商王都,商纣王在看到这种形式后,便自杀了。然后韩非子又举了赵襄子拼死抵抗的例子来说明,只要得到人民拥护,即使被围困三月之久,赵襄子的人民也决不会向智伯投降。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民心向背决定着一切,而在人民都不愿意再有战争的战国末期,如果某国能允诺平定天下,安抚百姓,那么,他就会得到所有人民的拥护。因为人民都已经厌恶了战争,厌恶了你争我夺。所以韩非认为,现在的秦国比起当年的周国,形势还要有利,关键就要看领导人的决策。

本篇是韩非子劝说秦王的一篇议论文,韩非子纵观天下之势,提出了民心向背的问题,确实是切中要害,其实这是韩非子接受他老师荀子的儒家的爱民思想的体现。韩非子号称法家,可惜他没有将这个思想贯穿到底,因为法律法规的建立,也有一个民心向背的问题。违背了大多数民众意愿的法律法规,同样也是不被人民认可的。

——————————————————

【注释】1.栗:《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书·皋谟》:“宽而栗。”《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大学·四章》:“‘瑟兮僩兮’者,恂慄也;”《庄子·人间世》:“吾甚栗之。”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2.纣:殷商王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名帝辛。传说其荒淫无度,酒池肉林,使得很多中下层官僚仿而效之,自己的财产不够,于是便向人民横征暴敛,拼命收刮,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于公元前1044年被周武王推翻。

3.淇溪:今河南省东北部之淇水,流入卫河。左:东边。饮:饮马。

4.洹溪:今河南省北部之安阳河,卫河支流之一。右:西边。

5.周武王:周文王之子,周国的开国君主。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兴师东至孟津伐商,但因时机不够成熟,只得暂时还师。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又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作誓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进至商郊,与纣兵于牧野决战。牧野之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

6.素甲:《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小尔雅·广服》:“缟之簏者曰素。”《礼记·杂记下》:“纯以素,训以五彩。”孔颖达疏:“素,谓生帛。”《说文·素部》:“素,白致缯也。”这里用指为“本色的布帛”之意。周武王当时在丧服,故作白甲。

7.禽:《易·师·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新序·善谋》:“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这里用为战胜、克服之意。

8.知伯:人名。“知”古通“智”,智伯,荀氏,名瑶,私谥智襄子,所以史称“智氏”、“智伯”,是智文子荀跞的孙子,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势力最大。公元前458年,他与韩、赵、魏三家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前455年,他又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前453年失败而国灭身亡。

9.赵襄主:即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大夫,因其封邑之主,故称赵襄主。

10.晋阳:地名。周代诸侯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11.从:(zong纵)古通“纵”。《楚辞·沈江》:“不别横之与纵。”《韩非子·五蠹》:“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古人认为,南北为纵向,东西为横向,这里用为合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