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玮:方法决定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46:52
本报记者 高丽华
贝塔斯曼直接集团(中国)IT总监江玮曾经的理想是当哲学家,虽然“阴差阳错成了CIO”,但他所挚爱的哲学思维路径和方法论原则,却助他荣登“50China Top CIO 2005”光荣榜。 他说自己最痛恨的习惯是讲道理,最受益的习惯也是讲道理。因为“生活里太爱讲道理,会使人缺少感情与情趣,但工作中爱讲道理却是利大于弊”。 作为第一个获得“ISACA认证信息系统审计师”和“ISACA认证信息安全经理”的中国CIO,他说哲学方法带给他的最大益处,是让其CIO职业生涯“轻松并且快乐着”。 作为哲学读本里常常见到的一句话,“方法决定一切”并非贝塔斯曼直接集团(中国)IT总监江玮的原创,但在倾心领悟特别是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一信条方面,江玮的虔诚和用心在业内却是出了名的。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方法决定一切”听起来有点儿极端,它所蕴含的“玄机”却足以照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剩下的事情,就是看你如何去创造性地把握和应用其中的智慧了。 据说江玮的“哲学气质”在业内早有传闻,但被众多新闻记者“发现”,还是在今年3月上海浦东的CIO高峰论坛上。两天的会议有十几位CIO登台讲演,大屏幕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IT技术流程图,听多了未免枯燥乏味。好在也有让听众“眼亮”的演讲人,荣登2005年“中国优秀CIO”(50China Top CIO)光荣榜的江玮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第一个获得“ISACA认证信息系统审计师”和“ISACA认证信息安全经理”的中国CIO,江玮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系物理电子学专业,是位地地道道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他的讲演却避开了技术细节,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CIO的立身之道,有理论、有观点、有事例,嗓音洪亮,语言鲜活,还不时添加一点小幽默,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痛恨也是最受益的习惯 “我最痛恨的习惯是讲道理,最受益的习惯也是讲道理”。江玮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的这个开场白,怎么听怎么像狄更斯《双城记》里那段有名的句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 采访中,记者说起他在浦东CIO论坛上表现出来的“哲学家风采”时,江玮摆摆手:“不怕你笑话,我读高中时就有了当哲学家的理想。当时我对父亲说,我想找到一门‘能够指导一切科学的科学’,父亲告诉我是‘哲学’”。当时的江玮立刻找到了一套西方哲学译丛,刚开始看得很吃力,但也很激动,“仿佛在混沌中打开了一扇窗口”。 一鼓作气,江玮通读了从西方哲学译丛到中国古代哲学在内的多部哲学著作,直到现在,还有3本哲学论著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本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本是怀特的《整体论》,还有一本是反反复复读了20多遍、早已烂熟于心的恩格斯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江玮说他读这本书时“忍不住击节赞叹”,恩格斯的辩证思想对于他今后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他发现,伟大的科学发现无一不是好的世界观、方法论应用的经典。江玮也非常佩服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这两位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当时甚至不自量力地冒出一个“少年奇想”:对现存的科学知识进行理论总结,让自己也加入“集大成者”的行列。 “当然,现在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哲学家’没当上,阴差阳错地成了CIO。”江玮说。而且,按当代哲学的观点,哲学也并非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能够指导一切科学的科学”。但哲学的思维路径和方法论原则所给予江玮的启示,却在日后的CIO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场。 对哲学的喜爱和哲学思想的熏陶,让江玮养成了一种习惯:做事喜欢分析归纳,喜欢时不时地提炼一些东西,喜欢以辩证法的思路往回推,试图透过现象找到那个“最根本的东西”。譬如,“IT系统看上去一大套,但认真分析,最根本的东西无非就是三部分”,I/O(输入输出)、CPU、存储。 江玮说这种理性分析“比较累”,但他喜欢这个过程。“这个习惯能帮我很容易找到事情的关键点,碰到任何复杂的东西你都不会害怕。” 如同有爱就有恨,江玮对自己酷爱哲学道理的习惯也“爱恨交加”,因为“生活并不都是逻辑,还有感性和感情的东西”。但他强调,一个人不可能“既这样又那样”,有所得就必然有所失,“生活里太爱讲道理,会使人缺少感情与情趣; 但工作中爱讲道理却是利大于弊的”,江玮说。 “从CEO的视角切入” 具体谈及让自己“轻松并快乐着”的“CIO方法论”时,江玮列举的第一个“方法”,就是CIO对IT业务的谋划,不妨“从CEO的视角切入”。 他说当下不少CIO抱怨公司高层不重视IT,只把IT看成一种技术手段,“IT与业务”还是两张皮。另一方面,IT技术的变化太快,又让CIO们有一种时时面临迷局的困惑感。对此,他的想法是,处理这些事情,如果视角有问题,事情就会变得扑朔迷离,复杂起来。视角对头,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 譬如说,当感到事情太复杂,不知从何下手时,CIO可以问问自己: 公司为什么而存在?当然是为利润而存在。而要赢利就要增加销售、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几个问题是所有公司的大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了。找到了这个关键问题,就有了方向——如果一件事情影响到了销售,就必须要改变。 这就是“CEO的视角”。有了这样一个思维视角,“作为CIO就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譬如贝塔斯曼的核心业务是售书,而售书业务无非就是三件事,一是售书的渠道,二是订书的渠道,三是订单的处理。总之,要搞清任何一个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的环节,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卖书?影响利润?如果影响,影响有多大?在江玮看来,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无法帮助公司赢利——包括直接赢利和间接赢利,那就必须要停止,提都不要提。只要明白了这些,就会发现,所谓“业务、管理”并不难理解。 “CIO一定要培养商人的思维习惯。如果你事事都用这种方式来思维,那你对业务就已经懂了一半,接下来只是具体化的问题了。”江玮2004年进入贝塔斯曼,零售、物流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业务,但通过努力,很快熟悉了业务,开始致力于打造动态的IT系统,荣登“50China Top CIO 2005”光荣榜。 用别人的语言来交流 “用别人的语言来交流”,这是江玮从他的“CIO方法论”的“库存”里抽出的第二个“方法”。他说一个合格的CIO必须善于沟通,而与人沟通是要讲究方法的。 为说明“沟通”的重要性,江玮提出了一个堪称经典的“CIO图钉状知识结构”。在他看来,CIO的知识结构中,IT知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三根针”,而把这三根孤立的针变为一个用力的共同体(图钉)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圆形帽,这个圆形帽就是交流沟通能力,“做企业离不开与人交流,做企业信息化更离不开与方方面面的人员沟通,这是打破信息孤岛的关键。我的工作有一半的时间用在交流上。不能想像一个不善于沟通与交流的CIO能做好工作”。 江玮评价,很多CIO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埋头做事也很扎实,惟一让他们为难的事就是沟通。有效沟通不只是个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还有个方法问题,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 “用别人的语言交流”,亦即站在对方立场上,讲他们关心的事情,用他们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说事,不要动辄就是一套IT术语,以尽量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敌意”和其他心理障碍。 还要做好翻译。譬如CMO为了吸引客户搞促销,常常会有很多花里胡哨、稀奇古怪的创意,这个时候,CIO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把目标理出一个头绪来,然后把市场语言翻译成让所有人都能听得懂的基本语言——既让IT人员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也要让市场人员理清头绪。 做好复述也很重要。别人讲的东西,自己是不是理解了,最好的办法是再讲一遍给他听——“这是不是你的意思”。当然,不管用什么语言和表达方式,都要了解和理解对方最关心的事情,譬如CFO最关心支出与收入;CMO最关心销售与客户;人事经理最关心公司人员稳不稳定;公关经理最关心公司的形象问题,等等。总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问题——他为什么会提这个要求?他到底想干什么?有了这个前提,就很容易与别人交流。 善于沟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为CIO争取到应有的地位。 对上对下都要摆正位置 江玮的第三个方法是CIO对上对下都要摆正位置:对上不要“越位”,对下不要“包办”。 江玮说,作为CEO手下的“IT技术主管”,工作主动是很重要的。“很多IT人员会犯一种毛病,习惯于等待命令,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不会给他提升的机会。 但“工作主动”也要有个度——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越位。江玮江玮认为,有些媒体把CIO的作用高估了——好像CIO什么都懂,几乎可以指导CEO,这是一个误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CEO的事,市场是CMO的事,财务是CFO的事,作为CIO的任务是利用IT手段帮他们实现目标,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决定。虽然我们提倡CIO要学习了解业务,但并不是要把CIO变成CEO、CFO,“‘术业有专攻’,CIO不可能做到样样业务都精通,CIO的本职工作还是为企业提供最好的IT系统,在业务人员面前,你只是一个咨询者和建议者”。江玮说。如果什么都想做,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还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家会说你手伸得太长了”。 对下也有个摆正位置的问题,江玮称之为“充分授权”,不要“包办”。因为只有充分授权,让下属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CIO才有时间做属于自己的事。他说做技术的人喜欢“包办”,这对CIO不是个好习惯。“昨天有个CIO告诉我,‘这件事是我一点一点搞起来的,我绝不能放手’。这是我非常不赞成的观点。”CIO只有不断地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丢给别人做,才能腾出手来做那些事关方向和大局的事情。 还有人希望让老板看到自己很忙、很辛苦,总是把桌子堆得满满的,摆出一副老黄牛的样子,江玮认为这样不好,“工作需要老黄牛,如果我手下有这种老黄牛,我知道他的辛苦,也会给他加薪,但不会提拔他,因为他的能力已经封顶了。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一周能有一两天‘游手好闲’,就说明他还有潜力,就会得到提拔的机会”。 不想冲破职业天花板 在很多职业经理人眼中,“职业天花板”是一个跳槽离职的理由,所谓“人往高处走”,谁愿意被一个天花板长期压着动弹不得? 而CIO几乎被公认是压在天花板下的一个职业。“因为CIO冲破天花板就是CEO了,但我倒没有这个野心,恰恰相反,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职业的CIO,一个到任何企业,在任何环境下都称职的CIO。”江玮说。 江玮说他并不反对“人往高处走”,但高到什么程度要心中有数,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循环经济”说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都是废物,领导科学则称“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把这个道理用在职业生涯的设计上,就是要做那些“适合自己”的事情。 “我这样理解,如果你把IT系统做得很好,你已经是个很好的IT技术人员了;如果你做的事能为公司增加利润,你就是个很好的IT经理了;如果你运用你的IT知识提升了公司的应变能力,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了新的价值,那你就是个很称职的CIO了。我的目标就是做好第三个层次的工作。” 江玮说自己第一次做CIO时,曾想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作为,但那时的电子商务还不成气候,所幸6年的银行经理生涯让他对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所了解。后来到了做售书业务的贝塔斯曼,开始接触到物流,“这使我对电子商务的三个环节(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都有涉足”。如果说还有什么不熟悉的,那就是制造业。江玮认为,如果自己再到制造业有所锻炼,知道产品是怎么来的,电子商务的所有环节就都齐了。“这样,我到任何一个企业做CIO都不会有问题了。” 采访手记:“轻松并快乐着”的CIO “做IT难,做CIO更难,做中国的CIO难上加难”。这是一位CIO与笔者交谈时发出的感叹。他还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出现CIO这个职位开始,有关这个群体的话题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因而自己的这一“心声”在CIO 中“绝对有代表性”。 倘若此话当真,那么江玮就是个例外了。因为江玮接受采访时描绘,他的CIO职业生涯一直“轻松并快乐着”,以至于乐此不疲,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到任何企业,在任何环境下都称职的职业CIO”。 谈及“轻松并快乐着”的原因时,江玮把它归结为哲学方法的恩惠。江玮说自己其实和同行们一样,也要时时应对业务模式与IT技术多变带来的挑战,也会常常碰到与包括CEO在内的诸多领导和业务部门沟通的难题,好在自己“凡事喜欢用哲学方法分析归纳一番”,以“找到那个最根本的东西”。这样一种思路几乎屡试不爽,总能帮他找到对策,迈过各种坎儿。久而久之,破解种种“CIO难题”的过程已不再是“工作”,而是享受了。“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工作看待,那它就是一种负担;而如果你还把它当做一种享受来看待,就会变成一种快乐。” 据说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走进这块天空就会宛如鸟儿般任意地翱翔,过着轻松并快乐的生活,问题在于如何认定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走入这块天空。看来江玮已经进到了这块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所依赖的路径不是别的,就是自己倾心研习和实践的哲学方法。(文/高丽华) 人文链接:江玮回答《普鲁斯特问卷》 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不可能是个快乐的人,一个有着梦想但永远没有实现的人也不可能是个快乐的人。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没有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说明他/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方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还不让人恐惧吗? 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不讲道理!哈哈,虽然知道自己老是讲道理让人厌烦,虽然知道有些人比如女人和小孩天生有不讲道理的权利,但仍然不由自主地痛恨不讲道理的人! 你觉得最奢侈的是什么? 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睡觉是我最主要的爱好之一,但为了能让自己实现最理想的快乐,鱼和熊掌总是难以兼得啊! 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失去朋友,因为那是我最珍惜的财产。而且是自己“挣”来的“财产”。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始终喜欢跟别人讲道理,要知道生活除了逻辑的部分以外,感情和浪漫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自己仍是动不动就喜欢讲道理,荒废了本来还不错的直觉细胞,实在让人痛恨!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音乐,不能掌握这种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无法使用这种人类最智慧的沟通方式是我毕生的遗憾!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成就还有待于时日的证明。不过比较让自己欣慰的是一旦有了想法和希望,我都会去尝试和努力,而且大多数的结果都还是不错的。 你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乐观,在任何时候我都能保持乐观的心境。菩提本无树,有什么非要执著和沉迷的呢? (《普鲁斯特问卷》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该问卷名声大噪。) (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06月05日 第21期 A40、A41)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