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信仰决定人的幸福指数//筷子兄弟:信仰帮我们找到悲伤的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8:30:51
王石:信仰决定人的幸福指数//

2010-12-24 17:44:03 筷子兄弟:信仰帮我们找到悲伤的答案

浏览 315 次 | 评论 2 条< 李医生:我的信仰是凭良心做事      下一篇 >> 夏业良:自由选择是信仰的基础

 
我赞成孔子关于追求真理的热烈情怀: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石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   

【精彩语录】
我认为有两个是代表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第一,权势。很多人奔着权势去的,当然权势后面是利益;第二,财富。我觉得权势和财富是今天很多人的信仰,不能说我们没有信仰,我们太有信仰了。

在我看来所谓的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或者你赞成什么,或者你依仗什么。

【访谈实录】
    凤凰网:有专家就说,中国大陆在未来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仰的缺乏。您对于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石:我理解这样的说法的合理性,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笼统的说信仰,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在我看来可能信仰基本上应该分成若干层面,比如说政治的,它是一种信仰;宗教的,它是另外一个向度,方向的考虑,也许还有伦理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哲学的,比如说,我信仰无神论,我是信奉精神第一性等等,也可能是哲学的,但是我觉得加起来,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因为它是一个精神现象,一切精神的东西,我觉得都可以归结为,思想的、政治的、宗教的、伦理的,都可以归到文化的范畴。在我看来所谓的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或者你赞成什么,或者你依仗什么。
   
   凤凰网:您觉得信仰在中国来说,将来会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吗,我们会缺乏信仰吗?
   
    王石:不缺乏,现在这么信钱就是信仰嘛。
   
    凤凰网:您觉得钱反而是一种信仰。
   
    王石:现在,我觉得大家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没有信仰,而是觉得这个信仰有问题,现在信什么,很现实的说,我认为有两个是代表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第一,权势。很多人奔着权势去的,当然权势后面是利益;第二,财富。我觉得权势和财富是今天很多人的信仰,不能说我们没有信仰,我们太有信仰了。
   
    凤凰网:也有人会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所以造成了信仰的丧失或者说因为我们经济的发展对这个思想和价值造成这样的冲击,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王石:有这个因素,可是我想在经济发展和精神、和社会信仰的方面,也许不应该把它说的那么绝对或者那么简单,在这些方面,我想很难说出一个规律来,比如说,经济发展的高潮一定会带来一个文化的高潮,我看不到这种迹象,起码在咱们国家人们可能看到的是相反。
   
   美国它的历史很短,它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面,经济高度发展,这是谁都看得见的,但是你能说美国在高度发展的一个经济的时间中间,信仰和道德倒退吗,不能这么说。我有一次去美国,有一个很特别的经历,就是那一天在地下铁里面,一个18、19岁年轻的孩子,可能精神有点问题,在这个地铁开过来的时候,他忽然跳进去了。我们都觉得他肯定完了,但是有一个人下去把他给救了。就是两个铁轨中间凹的地方,那个人就把这个孩子给摁到那,他自己就爬在他身上了,这也来不及了,车就过去了,我们都觉得他没有了,可是过去后,居然没有伤到他,他们俩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在为他们鼓掌。后来不久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就授给那个人一个英雄的奖章,并且奖给他2万美元,当然一个例子不能说什么,可是你不能说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必然会带来信仰的一种道德沦丧,我没看到,但是目前中国的这种情况值得忧虑,我认为这倒是的这确实是这样。

    凤凰网:很多人就认为说,我们现在中国这个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一定要有信仰吗,或者说,我们提出这个信仰的必要性在哪里?
   
    王石:人,我想应该是要有信仰的。我想这是人不同于远离动物或者是最后脱离动物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个人只要是受过教育的,如果他有一种文化知识的,他有精神生活的,他就不能免去这一点。 你有时候坐在一个火车上,你会看到一个老人家坐在那个地方,连续几个小时,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一句话没说,他可能在精神上没有这个需要,他只是说,要吃饭的时候,那老头才说,吃点东西吧,他才觉得是需要了,我觉得这是文化造成的。就是他的文化是属于比较低的这种文化,可是你要看到一个大学生坐在火车上,你让他坐在那,四个小时,一天一句话不跟旁边说,而且他也不看报纸,也不看书,我觉得那不太可能,我是说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人总是会想他是谁,他要做什么,他要做什么,他想怎么样等等的,所以这必然要牵扯到信仰的问题。
   
    凤凰网:所以您觉得这个必要性还是非常存在的。
   
    王石:联合国现在也讲幸福指数,这个幸福指数,我认为指的就是这个。
   
    凤凰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
   
    王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自我感觉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等等,这我觉得就牵涉到信仰问题了。

 

0上一篇 << 王征:信仰支持我穿越古今寻找精神…      下一篇 >> 郑云峰:亲近自然 天人合一  筷子兄弟:信仰帮我们找到悲伤的答案

2010-12-22 15:48:11

浏览 315 次 | 评论 0 条

 
2010年11月,公司的内部通讯工具上,有人“隆重推荐”一部叫做《老男孩》的短片,主创是肖央、王太利,完全名不见经传。
第二天,一群人涌上聊天群,争先恐后介绍《老男孩》,他们都说,很好看。
打开页面,看到两个在装嫩的中年男子扮成高中生,以为是郭德纲再现,但情绪渐渐不对,《老男孩》歌声骤然响起在舞台,泪流满面的网络民工正在吃加班餐方便面,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个短片并不精致,细节把握也不够准确,而我们为什么都会哭,究竟是比前人更容易感受辛酸,还是这个世界真的太锐利?一直埋藏在心里有一只柔软的铁锤,会钝重击溃这双眼?
我们很了解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历的岁月:读过的课本、爱过的小芳、运动服式样的校服、尖锐女声的广播体操、野心勃勃的梦想……
我们更了解故事里主人公后来的岁月:梦想破灭转而做自己从未看上眼的工作、娶了此前从未看上眼的女人、爱过的女孩变成富豪笼中鸟……
《老男孩》成功了。当然也有很多人没看过,它不过是一个短片,没有国际导演,没有强大演员阵容,没有很多宣传,但它是满目枯燥中的一点湿润,让人突然发现,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它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让我们短促绽放。
我们迅速找到并采访了这两个原创者。
在整个专访过程中,肖央远比王太利健谈,显得意气风发,而也许是年纪原因,王太利老成持重。
 “我们就是草根,就是普通人,我们的调性决定了电影的调性。”生于80后的该片导演肖央说。
这不是肖央拍的第一部短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肖央导演专业科班出身,以职业广告导演为生,拍了不少广告作品,此前以《男艺伎回忆录》搞笑短片曾在2007年为人知,但并没有《老男孩》这么火热。“那时候该干吗干吗。”后来,因为那首《老男孩》的原唱日本曲打动了他们,王太利和肖央决定填词,在填词的同时也编排了整个短片的情节。于是《老男孩》短片和歌曲新鲜出炉。
成了王太利剧中老婆的胖女孩、烧烤店老板全部都是群众演员,整部片子里只有女主角一人是专业派,“好几个群众演员都没多少工资,都是冲着爱好来的。”当我们询问是否故事打动了这些小角色时,肖央说,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只是作为一部分被导演调动。”
但我想肖央的下一句话也许是,他们就如同我们一样,受生活调度,参演着自己的小角色,不自觉中汇聚成大人生。

筷子兄弟专访:

短片与歌来自青春与岁月交织的复杂情感
凤凰网:怎么理解片子表达的核心词汇——“梦想”?
 
肖央:梦想是一种很难得到的东西。有人觉得每天吃饱饭就是一个梦想;可是每天吃饱了饭的人可能觉得,我要从容生活、平和的心态才是一个梦想;而当你真做到每天有平和心态去从容生活时,他可能又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梦想。
    我觉得每天忙就像在出卖自己的青春,我应该去旅行……这些都没时间去弄,有时候就不知道为什么忙,去寻求一个寄托。
   
王太利:填词之前,我说这歌挺精的,一定要挖掘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梦想跟青春、岁月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创作时我热泪满面,很委屈,非常委屈,也不知道从哪来,然后就把这首歌给写出来了。
   
肖央:关于这种委屈,我觉得是这样:王太利40岁了,青春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他对青春充满回忆。此外,40岁还没有去干自己想做的事,这种遗憾也突然迸发。他立足于一个小人物的基础,能够做到完全掏心掏肺。写这歌词时,我不断从故事的角度给他意见,需要修改哪些,最终把我也感动了。尤其他写完歌词最后一次发给我时,我说老王牛逼!这个靠谱! 
去创作故事时,更多加入了我的一些感触,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出生于一个特别普通的家庭,我们这种出身调性决定了我们未来作品的调性。
   
当下青年需承担更大压力令他们更怀念梦想
凤凰网:短片中的小人物是如何折射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当他们从舞台回归日常生活,嘴角露出的微笑代表了什么?
  
肖央:演包小白的、老王的,他们就是群众演员,其中只有女主角是专业演员。
能够从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身上得到感触的,更多是80年代初、70年代末的人。这些人
小时候很幸福,天马行空,整天做梦,觉得每天生活要比前几代人幸福得多。可是长大以后,社会所给予的物质压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学费、医疗费、买房子……现实压力压得我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怀念梦想。
老王的感受是年龄到40岁,来不及怀念梦想;而我是觉得,这个社会不给你机会让你去想一些好玩的事。
我们拍这个短片,唯一目的就是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在这样一个时代充满了各种变相
:房价高涨,大学生就业,拆迁等等。其实我们仍然可以保持积极心态,短片的最后有所显现。他们从舞台上回归生活,就是承认现实承认压力,并安于自己小人物的角色。
   
王太利:积极、希望就是我们要传达的东西。

迈克尔是一个群体偶像成为青春符号
   凤凰网:短片中男主人公从学生时代模仿杰克逊,再到惊闻他的娈童案以及离奇死亡,最后走上舞台表演他的舞蹈,从始至终迈克•杰克逊这个形象就在贯穿全文,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导火索,怎么会想到使用这么一个人物符号?
  
肖央:迈克尔是美国人的精神偶像,也是群体偶像,他不属于某一个国家。对于更多大众而言,他的意义在于伴随着一代人的青春,他红得如此持久,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神的符号。
在我们内心,他是如此遥不可及而完美,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像普通人一样去世,去世时,这些从小听他歌长大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去世;不光迈克尔去世了,也带着我们的青春走了。

    凤凰网:现在你们的梦想实现了吗?还需要祭奠吗?
   
王太利:我觉得梦想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它就是个过程。
   
    肖央:我们接下来的梦想就是在表达自己,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去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意义。
梦想是非常难得到的东西,对很贫困地区的人来说,每天吃饱饭就是一个梦想;可能每天吃饱了饭的人,又觉得我要从容的生活,平和的心态;而当你真正做到每天有平和的心态去从容生活时,可能又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梦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上帝
凤凰网:《老男孩》让我想起唱《春天里》的农民工,没有耀眼的舞台,没有华丽的歌喉,方寸蜗居,满桌剩酒,却能吼出关于生命的豪放。从这两个作品里可读出一种共同的气息,它可以叫做怀旧,也可以叫做梦想;也可以叫做信念,也可以叫做信仰。你们的信仰是什么?

肖央:人肯定需要信仰。但信仰是什么,可能存在很多争议。我认为信仰分两种:有一种不能叫信仰,而是“有所求”。一种是求你内心的平安,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境界;另外一种是我想求东西:我想求儿子,我想求发财,我想高考顺利……
当然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都是一种寄托,但是这不能叫做信仰。当我在教会里看到大家祷告时,我觉得可能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上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可能中国人把这个神叫一个名字,西方人把这个神叫另一个名字,但是你要尊重心里的那个东西,要敬畏它。
强烈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信仰,一种是我特别怀旧、早晨半梦半醒时。我常常梦见以前的事,一半在梦里,一半知道这些事永远都回不来了,永远失而不能复得,我特别伤心。因为永远无法解决。那时我需要信仰,需要它给我一个解释。悲伤需要一个答案,信仰给我内心平安的立场。
为了买房子,为了买车,为了符合这个社会所谓成功标准,我每天干活、拍广告,经常一个礼拜飞这飞那,休息很少;跑东跑西,熬夜。那时觉得每天好象是出卖自己的青春,会扪心自问:生活就是这样吗?我已经29岁,生活每天就这么过吗?我应该去练练琴,应该旅行……都没时间弄,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忙,我确实缺少一个寄托。
   
    筷子兄弟 王太利:做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快乐就行,我觉得这算信仰。

 

1下一篇 >> 信力建:让公平正义照亮中华大地 孙玉龙:坚定共产党人信念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2010-12-24 09:47:00

浏览 218 次 | 评论 1 条

 


 

 

 

坚定共产党人信念,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用忠诚对待事业,以真诚对待百姓。

孙玉龙,中共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

【精彩语录】

  • 敦煌的优势是在文化上,特色也在文化上,将来的发展出路也是在文化上,而且它能够代表我们整个甘肃,整个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能力,所以这个城市是非常有希望,这个区域是最有活力的。
  •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设立的经济特区,使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快速的历史阶段,文化发展也是如此,像甘肃敦煌这么有文化历史渊源的地方,能不能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区域范围内,更应该有宽松的文化氛围。我们特别希望国家设立文化旅游特区。
  • 在现在人们重视物质这种现实条件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得有信心,有这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把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精神体现出来,我觉得信仰问题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得到一些印证。
  • 信仰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自己文化的背景上,我们是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它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足以让人不可能丧失,这种永久的信仰。它可能是阶段性的丢失和朦胧。
  • 我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国家公务人员,首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个是坚决不动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也是从文化的我们的基因上,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时代,这种方向性不会错。
 

国家应设立文化旅游特区   

    凤凰网:您是本届文化人物获选人中唯一一位国家公务人员,您对这个怎么看?

   

    孙玉龙:首先是非常感谢中华文化促进会各位理事对我的信任和推荐,我认为这个事情也不单纯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因为有敦煌这个伟大的平台,良好的平台,等于促成了我们做事的这种基础,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也发挥了我们个人的作用,在荣誉面前感觉到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既感到兴奋和高兴,同时也感到责任和压力。因为敦煌要做的事情很多,弘扬敦煌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全社会的,所以我感觉到,荣誉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所以我特别积极的就来参加这个活动了,反响也非常大,过来以后我说要参加一个授奖,其他的授奖大家可能觉不出什么来,但是这个奖大家觉得是跟自己的城市,跟自己的工作,跟社会的影响力是成为一体的,就是在文化工作上做一些推动,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凤凰网:2010中华文化人物这个奖,对您和敦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孙玉龙:作为敦煌来讲,它是四大文明交汇的地方,特别是敦煌文化影响着整个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敦煌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使我们在各个方向上选择自己的道路。特别是这几年来我们确定一个,就是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这个战略思想目标,使我们加快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来,在这个目标指引下建设三城一基地的思想更加加剧,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开启,刚刚各种会议都积极召开,确立了我们发展的思想,就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想,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同时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大漠光电城,文化艺术城和西北最具特色的葡萄基地这么一个宏伟的蓝图,使全社会各项指标和发展,都进入跨越式的这么一个阶段。支撑敦煌的可能有很多点,但是从整体来看能够对它生生不息地影响还是敦煌文化,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起了核心作用。

   

    因为敦煌最大的优势资源就是在敦煌文化上,这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源泉。我们个人来看,从敦煌文化的发展上,从弘扬它的精神上,从传承它的文化上,发展它的文化上,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特别是在敦煌的文化产业发展上,怎么能够有力的支撑、促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今后长期,在文化产业上面我们现在是省级文化示范产业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型目标,不仅它对于GDP的贡献上,更主要的还是在文化的发展特色上,要结合着其他的产业,特别是旅游的产业,特别是我们农业的产业,工业的产业,城市发展,城市经济产业等各个方面,要起到一个非常融合,非常互补和促进的关系,提出一系列的目标。

   

    我这里面有一些数字,是有一些想法的,包括对十二五有哪些指标体系,都做了一些要求,做了一些安排。总而言之一个概念就是,还是敦煌文化的促进会成立以后加快了敦煌文化的发展步伐,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因为我们处于西部内陆发展地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我们现在赶上特殊的机遇期,使我们对文化的工作越来越切除的看到,敦煌的优势是在文化上,特色也在文化上,将来的发展出路也是在文化上,而且它能够代表我们整个甘肃,整个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能力,所以这个城市是非常有希望,这个区域是最有活力的。

   

    凤凰网:今年世博会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您作为一个城市的建设者,您对这个理念有什么自己的诠释?

   

    孙玉龙:世博会我们去过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既看到了我们世博会这个主题鲜明性,同时也看到了我们提倡倡导的让城市更加美好这种理念的差距,我们这几次的活动,第一个是从文化角度去找和世博的关系,第二个从产业的发展上去寻找我们合作的机遇,特别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上,我们都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措施、发展的方向。从这个理念上来看,敦煌将来城市的发展,首先要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敦煌降雨量很少,这么大的一个水资源的瓶颈,生态环境的脆弱制约着它的发展,就更加要求对生态环境重视的同时,要理智的理性的去发展这个地方,就不能搞一些盲目的膨胀式的发展,就更注重它质的体质。所以我们这个城市要当作景观来建,整个建设要当景点来建的思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把文化元素、包装运用到我们城市各个环节去,把人的综合素质在文化层面上进一步提升,这是今后我们发展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我们也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实践者,因为我们开展了我爱敦煌教育活动连续五年,是个品牌性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广大游客社广泛的认同,同时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体现在一种特色上。群众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有了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问题,那么幸福指数不仅是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更主要还在精神因素上,我们市民的精神因素上的提升,还是来源我们在文化层面上给大家创造更多优秀文化的这种要素,文化的这种作品。这些年来我们城市的包装有了文化元素,我们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适应我们广大市民和广大游客的需求,包括我们自己创作出来的敦煌审美商演,就是中国第一个杂技舞台剧的商演,使我们这个城市也有了自己文化演出的这种曲目、剧目。同时敦煌曲子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敦煌能够保留住原汁原味的这些传统方面。同时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地丰富,使这个城市的魅力越来越彰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还标志着我们市民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城市,他的满足感,他的幸福感越强,对党和政府的依赖性就越强。不言而喻,也是对我们整个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我们在发展城市这种决策的思想,也是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更要求我们在发展当中,步子再迈得快一点,目光再远一点,定的方法和措施更切合实际一点,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我们整个文化的发展上,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想法,就是将来我们改革开放到了今天以后,我们特别需要要把敦煌像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文化的发展,要进一步的进行强化,就是能不能把敦煌变成一个文化旅游特区,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设立的经济特区,使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快速的历史阶段,文化发展也是如此,像甘肃敦煌这么有文化历史渊源的地方,能不能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区域范围内,更应该有宽松的文化氛围。我们特别希望国家设立文化旅游特区。

   

    凤凰网:您刚才提到百姓的幸福指数,既要有物质的还要有精神的。

   

    孙玉龙:还有精神文化的。

 

当今信仰缺失只是阶段性的丢失和朦胧

 

    凤凰网:正如我们的主题,我们年终有一个策划叫寻找中国人的信仰,我们之所以提到这个主题,是因为现在有一个现状,都说中国人现在缺少信仰。为什么缺少信仰,是因为缺少文化,敦煌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艺术融合的一个城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个现状?

   

    孙玉龙: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膨胀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有先有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点,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相应的来看,精神要素也必然的跟上。信仰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自己文化的背景上,我们是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它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足以让人不可能丧失,这种永久的信仰。它可能是阶段性的丢失和朦胧。

   

    另外经过我们建党以后,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特别需要赞美就是文化的百花齐放,文化的这种繁荣,带来了我们很多人在思想上的不断更新,也必然出现混杂的局面,但是经过我们若干年的调理,这种信仰会越来越清晰出来,这种信仰也越来越回归到我们传统的文化上,同时因为文化也是一种,像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的信仰者,他先进文化的思想始终是我们党的一个先进性所在。说你先进文化的代表,根本点就是中华文化精髓点的代表,因为他代表了这种发展的趋势,也必然会影响这一代人的思想。在现在人们重视物质这种现实条件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得有信心,有这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把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精神体现出来,我觉得信仰问题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得到一些印证。

   

    所谓的信仰危机,是因为它在一个阶段里面,走入了非常困惑的时候,一方面在物质的条件下,人们这种信仰的思想更加务实。另一方面从物质需求以后,也有从精神层面上,人们也有一个更加务实,这两个务实性走到一起的时候,它必然得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个人看并不矛盾。经过我们反复看,前一些年的发展,有时候还带有一些历史的痕迹,还带一些虚华的一些东西,但是现在看慢慢沉淀下来以后,人们还是追求这种比较优雅的,代表咱们民族精神的文化方向也越来越突出,我个人倒是很有信心对这方面。

   

    凤凰网:我们说社会,说国家,说历史,现在说个人,您个人的信仰是什么?

   

    孙玉龙:我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国家公务人员,首先是我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个是坚决不动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也是从文化的我们的基因上,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时代,这种方向性不会错。在个人的角度上,文化也对我个人的成长,对个人的修养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的阶级烙印时代背景,从骨子里面渗透出来这种文化精神、文化修养,都不会随着身份的改变,你的环境改变和改变。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骨子里面的东西,不能丢失。

    

    再一个从个人来看,我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化的信仰,还是在东方文化上更加信仰做人做事的这种坦荡真诚,同时也更加把敦煌的这种精神融入进来,也使自己能够在精神上,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上,工作的方向上更加朴实,更加真诚,更加的务实。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文化信仰与政治信仰不矛盾

我一直在琢磨,文化跟你个人的政治信仰是不是有一些冲突,有些人可能是拜佛的,有些人可能说我们是无神论,拜佛不是拜的那种需要的佛,它是佛教文化跟你能不能结合起来,它追求这种善良,追求这种朴素,跟你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这种思想不矛盾。它矛盾点在哪里?就是共产党人讲,就是在前进当中不畏困难,坚持斗争,坚持不断地克服困难而我们在佛教上以从事就是原谅、宽容,什么都是这个尽量的包容它,它是在人的本质上去做,可是我们是在社会事业上,为大多数谋利益的点上去做,我觉得结合起来并不矛盾。

   

    因为你做人做事都是向善的,社会就和谐,因为和谐一词都是来自于佛教用词,它有一个佛教文化。千秋万代,千秋也是佛教用词,它是鸟嘛,千秋鸟,我说的不一定对。

   

有些人的信仰危机出现了,对社会一些现象的解释有点庸俗化,有点虚化了。人们现在拜佛的,把朴素的这种思想没有去引导到一种更高级的阶段上去,就是把朴素的这种思想给它虚化了。虚化以后就认为拜佛就是升官发财,拜佛就是避灾避难,给它这种神化性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加以引导,如果读一下它文化的精髓,把佛教文化的精髓去读一下,它理解的是思想,而不是用这种简单的,潜意识的这种百姓所认可的这种简单化这种理念去思考,要不然佛教文化也不会发展到今天。释迦牟尼从出生从佛,他走到敦煌来以后,文化走到精神层面,到了敦煌来才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佛当时是画胡子的,到了敦煌以后,慢慢的它开始女性化,它认为是宽容、慈善、慈悲,但是这种文化是表象的,具象东西的一种演变,更深层次的它把一种向往性,寄托在了这种精神层面上。更主要的一点还有它形成了一个思想文化了以后,它这种思想能不能得到一个光大,我们这一点上没有人去挖掘它,没有人把这种内涵的东西给表现出来,停留在那种简单的烧香拜佛的表面上,我觉得这是当前的一个最大问题。说拜佛去小孩子很小就领着他拜佛去,你拜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去告诉他,等到他知道的时候就是可能是要向往最美好,最美好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他的美好也不一样,价值体系的问题,世界观形成的过程问题,因为共和国成立以后,共产党执政以后,我们给予的就是共产主义这种崇高的理念,而且又非常现实的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现实一点的就是每个阶段提倡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用这种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来解释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有时候在这方面结合的时候就没有向着更加通俗一点弄的太高级了一点。

 

    凤凰网:好,谢谢您。

 

0上一篇 << 寻找中国人的信仰——最给力的信…      下一篇 >> 李戡:我的信仰是“根”

我信仰自由、审美的生活

周云蓬:1970年出生于辽宁,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

【精彩语录】

不要把生活物质化,也不要工具化。生活本身像一个艺术品。一个建筑师可以将楼房在有限资金下设计得很美,包括木工等,他并不涉及更高的物质成本,西藏贫瘠的石头房子上都会雕刻一些美丽的图案。审美的生活并不仅涉足富人的生活,而是一种意识。知道什么是美的,才能了解什么是丑的。

比信仰更重要的是底线,可以没有信仰,但一定要有底线。信仰是更崇高的要求和约束。底线是不能越过的东西。

我看到社会新闻里,拆迁,杀子等等,很多匪夷所思的破坏底线的事情,越来越多,连更原始的鸿蒙时期的底线都缺失了,我们首先就应该强调。还不叫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应该叫做避免产生兽性。

谈到信仰,我首先想到了自己的给杜甫的一首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才是愉快的生活。

 

2上一篇 << 艾未未:我的信仰是自由      下一篇 >> 黎文英:为了这个家和儿子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