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32: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节音乐与作文整合课的思考#TRS_AUTOADD_1291964477082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964477082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964477082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964477082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964477082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91964538831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P.MsoHeader{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TEXT-ALIGN: center;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PADDING-LEF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RIGHT: 0cm;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DIV.MyFav_1291964538831 LI.MsoHeader{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TEXT-ALIGN: center;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PADDING-LEF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RIGHT: 0cm;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DIV.MyFav_1291964538831 DIV.MsoHeader{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TEXT-ALIGN: center;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PADDING-LEF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RIGHT: 0cm;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DIV.MyFav_1291964538831 P.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LI.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DIV.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964538831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案例背景】

 

据作文网的网上调查,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城市(镇)约39.5%,农村约52%,且年级越高越害怕:三年级为33%,而六年级达50%。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55.736%人认为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只有9.938%的人认为是写作文没有方法。看来,拓展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那么,怎么解决作文材料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呢?

 

我们先看看学生一天的生活,早上一起床就背起书包上学,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五六点钟回到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剩下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不多了,算上两天的假期,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比起在校时间,仅占10%左右,而且这种和社会的接触,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及相关的认知心理准备,往往对事物的知觉,缺乏目的,没有系统,把握不了重点,深入不到细节,感知的时间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后,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建构、叠印,导致感知的信息模糊、错误、消失,结果对客观事物不会感知、无效感知,或者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错知,在头脑中没有多少客观事物的真实表象,形成不了知识经验或者作文的材料。

 

再看看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自然课中学生观察动植物,做科学实验,制作有趣的东西,开展科技竞赛;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又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音乐用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音乐课训练学生灵敏的耳朵,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体育课上,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观察动作,学习动作的要领,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开展各种游戏,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情景,这些生活,学生熟悉,感受深刻,写起来自然容易。

 

看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挖掘作文的源泉是明智的选择。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作文作为工具,作为桥梁,可以成为学科沟通的纽带。同时,新课标还指出: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生活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寻作文的素材,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于是,我着手尝试作文与学科的整合试验。

 

下面是一节音乐与作文整合的案例。

 

【案例描述】

 

第一节音乐课片断:

 

(师放音乐,打拍子指挥。学生极有兴致地模仿狮子的动作、叫声)

 

师:听了音乐,谁来描述一下你对狮子的印象?

 

生:狮子很威武。

 

生:狮子很骄傲。

 

生:狮子光明磊落。

 

师:狮子是百兽之王,给人的印象很威严。谁想上台露一手,运用肢体动作表现狮子的威严?(学生纷纷举手)

 

一学生走到讲台上,先伸了个懒腰,然后抬头挺胸,双手叉腰,瞪大眼睛威严地扫视着大家。(师生大笑)。

 

一学生戴上头饰,昂着头,张着大嘴。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弧线一比划,该生晃动着脑袋夸张地大吼一声。(众人鼓掌,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一学生戴上头饰,并拿来一根绳子绑在腰后当尾巴。(笑声不断)老师一放音乐,极有节奏地扭动着腰肢,还时不时用手握着绳子模仿狮子用力甩动着尾巴。同时和着音乐,大吼几声。(众生受了感染,听着音乐,坐在座位上用脚有节奏地跺地,掌声四起)

 

(一段旋律,一幅画面,一次想象,一番体验,在音乐中再现森林的画面,在表演中融入自我的情思,在交流中理清写作的思路,这是音乐的欣赏课,也是艺术的表演课,更是口语交际课,同时也是习作直到课,先听后演,演完再说,用耳朵感受音符,用眼睛捕捉精彩,用行动表现画面,用心灵感悟音乐的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学生感受音乐,学生在领悟音乐的内涵,在这欣赏活动中,有环境,有情景,有细节,有过程,有线索,有高潮,内容丰富,学生熟悉,感受深刻,学生的行为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这些恰恰是作文的鲜活的素材,把它形成文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第二节习作指导课片断:

 

师:对音乐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当你们听了《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前面一段引子以轻快的节奏描述在狮王未出现前,森林里一片欢乐,你们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先四人一小组说一说,再指名说。)

 

生:我仿佛看到一轮红日普照着大地,森林里一片欢乐。

 

生:小鸟儿早早起床,站在树梢上快活地唱着歌。

 

生:鸟妈妈非常勤劳,飞来飞去给出生不久的小鸟捉来又肥又嫩的虫。

 

生:在不远处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上一群猴子在玩耍,你看那只母猴子在给小猴子喂奶,有几只小猴子正在玩荡秋千,玩得可欢了。

 

生:一轮红日普照着大地,森林里一片欢乐。艳丽多姿的小鸟儿,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愉快地唱着歌。两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绕着一棵大树在追逐打闹。不远处,一只只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树上跳上跳下,蹦来蹦去……

 

师:曲子后面的一段音乐有了变化,原来狮子出现了,狮子是百兽之王,给人的印象很威严。回忆刚才表演狮子的同学运用了什么动作表现了狮子的威严?

 

生:狮子昂着头,张着脸盆似的大嘴,打了一个哈欠。血红的舌头舔着牙齿,仿佛在说:“我大王肚子饿了,哪里有美味?”

 

生:一声狮吼,一只矫健的狮子从树丛中窜了出来。它晃动着身躯,棕色的狮毛好像变成一只只利爪。

 

生:狮子不停地甩着大尾巴,一声怒吼,山石也会颤抖。

 

师:刚才的音乐欣赏课十分精彩,同学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了自己地才华,说出了自己地感受,看到了很多精彩地画面,心里也积聚了很多的话要说。下面请同学写一片断,可以是音乐的感受、课堂的收获、上课的情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故事。

 

(有了音乐课的铺垫,习作指导只需稍加疏理和深入,让学生理清一下欣赏课的程序,把握上课的重点,明确要写的内容,知道写什么,把要写的话说一说,进一步降低难度,为学生搭建成功的桥梁。学生因为有了生动的情景,丰富的情感体验,说起音乐的画面,仿佛深入其中,小鸟唱歌,小兔子打闹,小猴子蹦来跳去,挺拔的松树,鸟妈妈喂食的镜头,十分真切自然。狮子出场,一声怒吼,一个懒腰,脸盆似的的大嘴,狮王形象跃然纸上,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这样的作文起步不会有什么障碍。这样随手捡拾的作文素材,不仅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细细的回味中完成习作,恰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整合学科内容,确定共同目标

 

音乐作文课并不新鲜,以往的做法是由语文老师选定一首乐曲放给学生听,然后学生自由想象成文,教师对音乐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理解、表达难以协调统一,结果音乐内涵没有领悟好,作文又表达不清。本节课由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共同设计,立足于两者的共同点,音乐需要领悟,需要用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感受,语言成为学生与教师、音乐作品的桥梁,这正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第一节课由音乐老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再现音乐中的情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领悟、感受,用自己的行为表现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心中之景,既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又达到音乐欣赏课的目的,训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为学生的习作打好的基础。学科整合既强调对学科特征的继承,使整合的学科不丧失其自身特性,又强调了学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在共同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这节音乐和作文的整合试验课就围绕共同的目标,精心选择上课内容,两种课堂互相调节,相互适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创设丰富情景,强化表达训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过程,是个性展示,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认识,具有丰富的情景性,包括:问题的情景、游戏的情景、合作的情景、表演的情景、练习的情景、动手操作的情景、交流的情景等。音乐欣赏课上,师生一起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再现情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相互间的沟通、碰撞,彼此间的会意、共享,音乐在流淌,情感在升华,认识不断深入,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各学科教学都需要学生用完整、顺畅、清晰的语言回答问题,把课堂所得,所见,所想说出来。听了一段音乐,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课堂上,每个同学是怎样表现的,老师是怎么和同学交流的,每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等,这样的表达交流,不仅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显然,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习作指导课上,老师同样让学生多想多说,想清楚,才能说明白,写也就顺理成章。

 

美国的梅耶、莱斯特和普拉多在三人合著的书《学习写作/为学习而写作》说: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他们建议: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写作成为学校中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即要让写作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这次实验课正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90%的同学喜欢这种音乐作文课形式,60%同学认为这次作文比平时老师布置的作文好写,48%的同学认为今天的作文写得好。真可谓“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采学习生活之菊,装点作文的百花园,把学习生活当作作文的素材,思路豁然开朗,下笔水到渠成,在不经意间悟到作文的捷径,同时又享受学习的快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