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中兴祖庭与天下第一戒坛之考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6:57

律宗中兴祖庭与天下第一戒坛之考证

 


  南山律宗创始者为唐代道宣律师,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曾一度大盛于世。但在北宋末年,由于禅宗的盛行,使得律学无人问津,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数千卷悉皆散佚。元、明之际,私度泛滥,戒律几于埋没,法系失传。直至明万历年间,古心如馨律祖崛起于南京古林寺,大宏律宗,戒律为之一振,南山宗遂得以重光。
        据《古林寺志》记载:“古林庵岗峦环抱,树木蓊蔚,明末黄山孙鼎隐居于此。庵自梁代高僧宝志公搭棚其间。”时称观音庵。故古林寺的最早开创者便是萧梁时期的著名高僧宝志禅师,其历史渊源可想而知。其后,“宋淳熙中(1175—1189年)改古林庵”,至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古心律祖化庵为寺,三年告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赐额“振古香林禅寺”[①],并赐紫衣、锡杖。古心在寺内大宏戒法,登坛传戒之时,“感坛殿放光,五色霞彩直冲霄汉,众山群楼,三日不散,夜明如昼,莫不骇异赞钦”。古心又受到邀请,于诸大寺院开坛授戒,戒弟子逾万人,因而远近驰名。特别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帝延请古心赴五台山永明寺开建皇坛,传授“千佛大戒”,钦赐“慧云律师”号,并颁赉“金顶毘卢帽”。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皇帝下诏禁止僧尼开坛传戒以来,这是明政府首次正式同意佛教寺院开坛传戒,也是明末律学重兴的重要契机,同时表示朝廷肯定了古心宏扬戒律之贡献,使他的宏律事业达到颠峰,久已湮没的中国佛教律宗得到恢复和发展。南京古林寺也因此名声大噪,是公认的“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寺内的戒坛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戒坛”[②]。古心律祖圆寂前,召寺众于座下,“嘱累上首,以延律制”,并将其所创述的传戒正范、仪规、坛仪等著作,授于座下十二位法嗣
[③],命其外出宏扬律宗。古心的十二位大弟子皆是“法门龙象”,如愍忠寺大会海祖、宝华山三昧光祖、五台山澄芳清祖、报国寺茂林祗祖、古林寺印含璞祖等,皆为古林寺之一脉。他们受命分住各地,“南到鼓山,北至燕京”,古林律学之所以遍行于天下,影响及于全国[④]
        古林第十七世辅仁友祖云:“古心馨祖,行道金陵,香公请为庵主,宣扬戒法,是为明季中兴律学之祖庭也……维时诸护法缙绅,与名蓝尊宿,遂请开戒,振律古林,登坛说戒……故古林为中兴戒律之祖庭也……嗣法诸祖接席分灯,相继宏扬律学,遍行于天下,无不本古林之一脉……我二世隐微理祖,以及八世普悟澄祖,师终徒及,兄逊弟承,圣圣相传,贤贤继主者……”[⑤]
        古林第十九世学愚慧祖云:“后世咸知吾国律门之第一祖庭,古公道场常耀于金陵城西之凤凰山上,而永垂不朽矣……每岁春冬,四路清众以及来求戒者,争先恐后。[⑥]
        《古林寺志》载:“……后逮明季僧之古祖,步叩五台,传授戒法,创造古林庵,每年春冬传戒,实为东南丛林传戒之祖……僧之古祖,本优婆离尊者重来……创建古林,为一大梵刹……乃天下戒根所系。
        黄智海《中兴古林律寺重开戒坛记》云:“南山宗十三传至古心馨公,以优婆离尊者之化身……行道金陵,驻锡兹寺,开坛说法,大振宗风……是为古林振兴律学第一代祖。
[⑦]
        胡祥翰《金陵胜迹志》载:“古林律寺,在定淮门内……自明万历间,僧古心改庵为寺……而宣扬戒法,依律传戒,又为明季中兴律学之祖庭……”
        汪真如《律门祖庭汇志·序》:“慧云律师,倡明戒律,阐扬释旨,栖霞发轫,古林振锡……实为祖庭之首屈一指者矣。

        潘宗鼎云:“古心律师,崛起古林,承接南山之绪,所著传戒正范、仪轨等书,传于十二弟子……使无古心律师奋迹于绝续之交,天下将不知戒律为何事宜乎。
[⑧]
        释虚云《法系考正》:“古林庵慧云古心如馨律师,律宗古林第一世……专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兴戒法。[⑨]
        释震华《中国佛教人名大词典》载:“如馨,明僧,字古心……馨以佛法住世,功在毗尼,因步礼五台,得悟戒旨,南返金陵,创古林律寺。
        宝华山隆昌寺的开创者亦是宝志禅师,初建时名莲花庵,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妙峰、南宗、天空三师化庵为寺,十年告成,后明神宗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⑩]。古林寺化庵为寺是在1584年至1587年间完成的,宝华山隆昌寺则是1605年至1615年间完成的,故在建筑上,古林早于宝华二十八年。

        古心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驻锡古林庵,化庵为寺,宏扬戒律,此为古林律学之初嚆。三昧寂光得古林古祖真传,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登宝华山[11],开创律宗道场,为宝华第一代律祖,因此古林寺律宗道场的开创比宝华山早五十五年。
        释守一《诸家宗派》云:“南山律派,自终南山道宣律师,为律门第一世,十三世传至金陵古林庵慧云如馨律师,馨传三昧寂光律师,为宝华山第一代。
        《南京古林寺与第一戒坛》云:“慧云法师有名弟子十二人,分住各地名刹,以推广其师所复兴之戒律……三昧寂光律师由扬州石塔寺移住龙潭宝华山之隆昌寺……宝华山近世日趋繁荣者……其实律门之祖庭仍为古林,虽山河有沧桑之变,而此传统的隆重典礼,仍不失其为发祥的地位。
[12]
        释印顺《华雨集》:“宋元以来,律制久衰,得明末古林馨公而振之,后乃有宝华山之崇律。
        释真华《参学琐谈》云:“古林寺是南方的律宗道场之一,寺址坐落在南京城内西北隅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好像是叫凤山)中,建筑堂皇,环境幽美,是一座不可多得的都市丛林。如果以历史来说,它还是宝华山的老前辈哩!因此,佛教界人士,大多知道‘先有古林,后有宝华’的两句话。又因为寺内有一个曾经放过三天三夜光明的戒坛
……”
        从法系传承上讲,古心是中兴南山律宗的初祖,古林寺是古心的根本道场。而三昧寂光则是古心的法嗣,得古林寺法脉后,开创宝华山。所以,追根溯源宝华山是古林寺的分灯,进一步讲,今日所有律宗法系应皆源出于古林。而宝华的开山第一代三昧律师得古林寺戒律之真传,所以宝华山的传戒正范、律腔板眼、日常规约,皆效仿古林寺。

        从戒坛的建立上讲,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13],古心助雪浪洪恩修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顶,并得《宝志说戒图》,古心仿图中模式,于古林开坛传戒[14],大宏律宗,由此法会云兴,各地延请,以至天下无不知有戒律。这件事情在《宝华山志》中也有记载,“往三怀大师修大报恩寺,患顶不能升,值古心律师……三拜而举,遂有优婆离尊者之目……时塔藏中获铁函,函《宝志说戒图》”[15]。因此,古心在古林寺建立戒坛,不会晚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明神宗赐“万寿戒坛”额,并“敕绘坛仪”[16]。此后,雍正九年(1731年),有富人闵君,来古林寺造访方丈鲁玉(1736—1813年),“仰其清望,咨访要妙,既聆法语,便尔心折,因请易青石戒坛,筑矾成之”[17]。从这段文献可以明显看出,古林寺原来的戒坛是用青石筑建的,于1731年时,将青石戒坛改用矾石建造,“雕刻精工,时世罕匹”[18]
        宝华山戒坛初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岁次丁亥四月三日,与护鹅珍之嘉士,同守系草之英贤,结界立坛……凡遘因缘,放戒登坛……”当时戒坛在大雄宝殿右侧,“高四丈,深三丈六尺,前设照壁,两旁翼以走廊,上有‘佛制戒坛’额,坛始以木为之”[19]。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见月又将原来的木戒坛改建为石戒坛,“周以层栏,承以莲座,上下花纹,镂刻极其工丽”。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圣祖仁皇帝南巡,赐“精持梵戒”额[20]。由此可见,宝华山于1647年才正式建立戒坛,而三昧寂光于1645年就已圆寂,所以在寂光住持宝华山期间,还没有正式的戒坛。后来见月继承法席,建立正式戒坛,但仅仅是木制的,第二次方改建为石坛。
        据《律门祖庭汇志·戒台名称》记载:“南京江宁古林寺,天下第一戒台,开基建筑时,佛光曾照耀三昼夜……俗说天下三个半戒台,惟宝华山放光一夜,故称半也。”所谓“天下三个半戒坛”者:南京古林寺万寿戒坛放光三昼夜,其天数最多,且是古心律祖开创,故称“天下第一戒坛”;北京西山戒台寺天然戒坛,曾放光两昼夜;杭州昭庆寺地涌戒坛,曾放光一昼夜;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戒坛,曾放光一夜[21],即半天,故称之为“半个戒坛”。
        潘宗鼎《凤台山馆骈散文集》载:“古林律寺,今仍之溯自南朝以来,千有余载,独为天下第一戒坛,律学肇兴,灵从迭著。
  据释显成《参学知津》载:“金陵定淮门内古林庵,礼古祖天下第一戒台,看轩辕镜等宝。

  张通之《古林寺志》题词:“南朝四百八十寺,过眼已为瓦砾场。访寺无如古林古,绀宇屹立鲁灵光……池涵潋滟功德水,青松翠柏郁苍苍。海内戒台推第一,衣钵授受遍遐荒
……”
  《南京古林寺与第一戒坛》云:“南京古林寺以第一戒坛著名,明万历四十一年,神宗皇帝曾赐给江南古林庵古心法师紫衣……当其登坛授戒时,有五色云照耀殿坛,三日三夜,继续不绝。本来戒坛放光的灵异,如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宝华山的戒坛,均曾见过,并不为奇,但照耀三昼夜之久,却是只有古林戒坛……因为古心法师所筑戒坛的灵异,所以以天下第一戒坛著名。
[22]
  苏茂邦《古林寺访贝叶经》:“佛牙动游机,古林访贝叶……戒坛现佛光,天下此第一……”
  从贡献影响上讲,古心律祖的崛起,使唐、宋、元、明四代律学得以延续,近世戒法得以宏传,在律宗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尊奉为“中兴律祖”。南京古林寺为古心之根本道场,在古祖的十二位嗣法门人当中,由隐微理祖、印含璞祖继承古林寺,两位皆赐紫还山,独树一帜之人
[23]。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御驾南巡,赐寺额“古林律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钦赐 “古林律寺”额。历代祖师皆以宏扬戒律为己任,自明末古心律祖起,历清至民国,高僧辈出,代不乏人,世系传承详载谱牒,固信有徵。每年春冬依律传戒,戒弟子遍布天下,同戒录等书,历历可稽[24]。而宝华山第一祖师三昧乃古心之法徒,得古林律学真传后,开创宝华,影响与古林并齐。可以说,古心律祖中兴戒法以后,凡近四百年,而坚持以宏律为己任、每年春冬两期传戒者,惟古林、宝华两家。
  南京古林寺与第一戒坛》云:“凤山古林寺……此寺在首都的南京,和其他的寺院不同,其性质为专门戒律之寺,每年春秋两季,有严肃的放戒仪式,皆在此寺行之。[25]
  《律门祖庭汇志》载:“吾古林第一世古心律祖,乘愿再来,志求三聚,步礼五台,诚感文殊,摩顶授衣,续南山宗……律风丕振,撰《传戒正范》、《仪轨》等书,以授十二大门人,分化一方,赫奕天下,垂四百年,今此岁岁踵行者,则推古林、华山云。
  《敕赐凤山古林律寺同戒录》序:“谨按自我古祖中兴以来,每岁春冬传戒,历三百余年之久,法乳相承,未尝或辍,足徵南山宗之日兴,人天共仰。

  因此,从律宗道场的建立上讲,古林早于宝华山早五十五年;从法系上讲,宝华山为古林寺分灯,其戒法乃源出于古林,其历代祖师皆为古林之子孙门人;从戒坛的创立上讲,宝华要比古林寺晚四十七年,而石戒坛的建造,比古林晚六十三年;从贡献影响上讲,古林、宝华本是一家,皆以宏律传戒为己任,代有贤哲,并驾齐驱。佛教界中因此才会存在“先有古林,后有宝华”、“古林、宝华一脉传,本无二致”的俗语
[26]。兹者,古今诸方学者之著作,有云宝华山为律宗祖庭,戒律之中兴全赖宝华;又云中国寺院唯宝华山春冬两期传戒,天下律宗法系尽属宝华。此乃谬误,盖不知律学戒法之由来,以及明、清、民国律宗之宏传事实。故笔者冒昧作此考证,以明木本水源。


  [①]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期《敕赐凤山古林律寺同戒录·序》、《律门祖庭汇志》

  [②] 《律门祖庭汇志》

  [③] 《律门祖庭汇志》

  [④] 《古林中兴律祖事迹考》

  [⑤]  民国十八年(1919年)春期《敕赐凤山古林律寺同戒录》、《律门祖庭汇志》

  [⑥] 《辅仁友公太老和尚赴告》

  [⑦] 《净业月刊》第十四期

  [⑧] 《重修古心律祖塔院碑记》    《凤台山馆骈散文集》

  [⑨] 《虚云老和尚法汇》

  [⑩]  刘名芳《宝华山志》

  [11] 《一梦漫言》

  [12] 《国艺》第三卷第三期,1941年出版

  [13]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节刊)》

  [14] 《古林中兴律祖事迹考》、《律门祖庭汇志》

  [15]  刘名芳《宝华山志》卷十

  [16] 《律门祖庭汇志》

  [17] 《清江宁古林寺沙门释普璠传》    《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八

  [18] 《清江宁古林寺沙门释普璠传》    《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八

  [19]  刘名芳《宝华山志》卷三、卷六

  [20]  刘名芳《宝华山志》卷三、卷六

  [21]  在释读体《敕建宝华山隆昌寺戒坛铭》中有记述:“于是月廿日初夜分,阴雨晦暝,山岚迷障,倏然坛殿,交光五色,直冲云霄……经时始散。”不难看出,宝华山戒坛确实是半夜“放光”,且经过一段时间即消失,并没有持续一整天。(《宝华山志》卷六)

  [22] 《国艺》第三卷第三期,1941年出版

  [23] 《律门祖庭汇志》

  [24]  民国十八年(1919年)春期《敕赐凤山古林律寺同戒录》

  [25] 《国艺》第三卷第三期,1941年出版

  [26]  参见《参学琐谈》、《律门祖庭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