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下海与翻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16:17
文人下海成了时兴名词,随着是艺术家下海,不知何解?文人下海比艺术家下海更能引起人们的注目和争议。很可能艺术家多是抛头露面,当中有卖艺的味儿。既然如此,亦不会太过违反常规。
可是文人下海真是个大话题,文人是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来说,士大夫之谓也。土可杀不可辱,做生意讲钱谋利,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文人能否度过清高的心理关口?
笔者从来对文人做生意带有极大的存疑,文人所做的是学问,而生意人所做的是人的生存所需。文人的学问是从书本得来的,生意人的生意眼是从社会结构得来的,一切都讲求实际效益。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书生论「政」、论「经」。理想多于现实,很容易犯上纸上谈兵的毛病。
再者文人性格感性多于理性,容易动摇及动感情,一旦这种性格带入你争我夺的商场,便注定了失败。
但在中国大陆的文人,他们证明了一个新定义,文人一样可以从商赚钱。其中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大陆的文人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文人在心态和气质上有了一大段差距。在「文革」期间,文人纷纷被动员上山下乡,有的被派往当工人、苦力、售货员等……以及当时盛行开会检讨批斗,可以说是使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起了一定的改造和变化。
在深圳、上海和北京,我常接触到这类文人商人,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善于词令,做生意的手法稳、准、狠兼而备之,其中可以说是良莠不齐。良的文人商人善于运用学识,及处事有常理常规,当然因为有的是文化,很容易把平凡的说成不朽。在讲求包装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司空见惯的,这也是大陆文人商人的另类包装罢了。此外,他们一反文人本色━━讲钱失感情。当他们涉及到生意利益时,绝对视赚钱为神圣的目的。他们知道实况社曾━━一切经营目的脱离不开人的生活需求,再进一步善用知识,扩阔了运筹帷幄的思维力量和决策焦点。如爱恩斯坦说他自己的一半大脑是科学,另一半是文学。助长他们成功是了解生活及能屈能伸。
坏的是,有些下海文人,那副刘佬佬初入大观园的嘴脸,真吓怕人。就以去年在深圳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今年春节寄来一张贺年咕,第一句问好,第二句开宗明义谈生意。上月在深圳我们约见,他侃侃而谈商业大计。希望找到外商投资由上海市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我不懂地埋学,也不懂科技,他边说边探索寻找在香港和外国认识的人物。
最后他问我父亲是否大商家,我随口说是学术研究者,谁知这位前大学教授言语马上失掉光采,面孔一沉,说话节拍顿时减慢了一半,我心知肚明,研究学问的人那里有足够金钱往国内投资,心头一转,其实可笑其人俗气。我告诉他父亲是经济学者,啊!这一来他又神气起来,希望我的父亲能详读其计划书,及有机会多结识一些香港及外国财团。
他乐此不疲以其文人不烂之舌说这项工程。若然集资成功,必然是赚大钱的项目。
其实这位大学教授我初认识他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很不错,他觉得一个国家若真要富强起来,音乐、文化、艺术必须不容忽规,只要人的质素好起来,政治才变得合埋。这是颇有深度之言。但短短几个月竟然转变成只谈利益不谈文化的人,也许是好些文人下海的一幕生活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