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乡宁传统宴席相关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2:20:44
发布:admin  2009年10月5日  点击:189  回复:0
传统家宴红白喜事,比较讲排场,一般家宴“八碗八碟”(即八大八小)就是比较上等的酒席。但一些大户大商人家还要多上三台。所谓三台,就是除了“八碗八碟”外,又有点心、水果、三炒三烩,一共 124种食品。这 124种食品分为三台,分别由鸡、鸭、猪仔各统帅一台,故称三台。
普通宴席吃三台,遇有重要人物光临则还要吃“官席”。官席与三台一样,数量也是 124件,但质量档次要高,碟盘摆放也有讲究,每桌菜品必须摆成吉祥字形,并切合坐席者的身份。如新郎新娘坐的桌子,124件菜肴要摆成“龙凤呈祥”四字样。男方迎娶新娘的吃客桌子, 124讲菜肴要摆成“一品当朝”字样。女方陪女送嫁的送客坐的桌子, 124件菜肴要摆成“得胜回朝”字样。宴请女婿的桌子, 124件菜肴要摆成“状元及第”的字样(《晋商巨族二百年》)。山西南部襄汾县丁村有一位咸同年间捐职的丁先登,与其弟丁连登合伙在甘肃宁县、陕西三原、泾阳等地经商致富。曾有赵官保、赵安生父子在丁氏家族中作过厨师、据赵安生回忆,丁氏娶妻嫁女家宴也有规定。娶妻嫁女,男女两家的宴席并不相同。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是“三抬”或“十五圆”。男方用六人为阴,女方用三五为阳,取阴阳相配之意。重八席的菜肴是(以上菜先后为序):
酒碟:四素四荤,计鹿角、洋粉、发菜、黄菜、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
八小:以羹勺食之,计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木须肉、捶鸡丸子。
八大:以乌木筷子夹食,计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
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圆子,也就是说“圆圆满满地结束了”。那么,为什么非重八,而不重七重九呢?除上述阴阳相配之意外,还因为七气同音,不利;九为至尊,忌用。因而宴席称谓多三五六八。据说重八,还有取“八珍八元”之意。所谓八珍,按《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号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而八元,即古代所谓有才德之士。《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可见,八珍八元指的是人和物,如果连起来,即珍善(真善)也,确实好也。以上解释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是一说吧。
三抬(以先后为序):
第一抬;五大碗,寓五登魁首;
第二抬:四冰盘,寓福寿康宁;
第三抬:四面碗,寓四季顺畅。
三抬共13件,又称13花。由于是女家专设的宴席,因而有预祝快婿登科及第的祈愿。
十五圆:这是专供新婿至公家迎娶时,为岳父母行大礼时的用宴,分三个单元上菜,程序为:
第一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第二单元:二大碗、一冰盘、二面碗,计五件;
第三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合计十五件。这十五件是十五道花色品种各异之菜,而且全用圆形器皿盛放,故名“十五圆”。它取意有二:一为每月十五月儿园,十五团圆,人圆月圆,千里共婵娟;一为连中三元,榜眼探花状元郎,是祝愿女婿早日及第登科金榜题名之意(《平阳民俗丛谭》)。
富商饮食每天山珍海味,但解决不了他们的精神空虚。有位为富商做了一辈子饭的厨师退休后,太谷县拔贡出身的商人并被康有为誉为华北第一笔的书法家赵铁山,曾为这位退休厨师写了副对联,云:
饿了就吃祗淡饭粗茶亦自甘美
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视安静
人常说:吃喝玩乐。晋商很注意吃,形成了晋商饮食文化,推动了饮食业的发展。但仅仅是经商谋利和大吃大喝,却解决不了精神空虚问题,赵铁山的对联正说明了这点。
家常便饭
丁村以产麦为主,故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蒸馍、烙饼、面条、米汤是家常便饭,改善生活或待客是包子、饺子、臊子面以及烙饼油炸食品。一般是早上米汤、笼馍,中午面条或蒸新馍吃菜,晚上又是米汤笼馍。早午饭叫吃,晚饭叫喝。馍有蒸馍、馒馍头、花卷、菜卷、油心卷;饼有起面饼、烫面饼、油炸饼、糖饼;面有干面、汤面、炒面、卤面、拨鱼、削面、刀拨面、臊子面等。下面仅将具有特色的蒸馍和臊子面加以介绍。
丁村人蒸馍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碱,而是用“酵面”,俗称“酵窝子”或“接面”。酵窝发面只要掌握适当,就不必担心馍会发酸,有时,也加入少许苏打以防酸。当馍切好以后,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中醒一会儿,待馍中的酵母菌发挥作用,馍略显膨胀时,就是上笼的最好时机。馍一上笼,立即加大火力,俗谓“上气儿”,否则,蒸下的馍是半起不起,呆滞死板。馍是丁村人主食的主食,往往一蒸就是许多,晾凉后存在铁铸的笼圈内,随吃随取,非常方便。丁村人急了就吃不馏的凉馍,俗叫“吃酥馍”。每天早晚喝小米绿豆粥时,就吃或泡吃这种馍。
馍馍不仅作为简便的主食为丁村人所钟爱,而且还可以以其为原料,做出更多的花样。如切片油炸,蛋炒馍丁,烤晒馍干,馍花丸子,烩馍,虎皮馍等等。村里人上集往往也是带上两个馍,在食品摊上吃羊汤泡馍,丸子泡馍,这就是一顿饭。馍蒸多吃不了,也别发愁,丁村人会将它们用水泡开,揉成颗粒,拌上时鲜青菜蒸着吃,俗名叫“蒸菜”、“拌馍馍”或“谷蕾”。四川人的爱吃辣椒固然有名,而丁村人的辣椒瘾也不逊色。俗话说,“四川人吃辣子名声在外,丁村人吃辣子实实在在”确实,“油烧辣子上等菜,滚水泡馍美的太”,一些儿不掺假。刚下笼的热馍,蘸上油泼的辣椒,在丁村人看来,并不亚于猴头燕窝,有的人家还将辣椒油卷在花卷内,红一层白一层,看起来象朵花,吃起来咸香辣,人们管它叫“辣卷子”。由于丁村人对馍的偏爱,因而把浪费馍馍看作是“造孽”,小孩扔馍块是要“爷爷(音牙)捏鼻子的”。有的老年人让孩子吃烤焦的馍,说是吃了烤焦的馍,能使眼睛瞳仁发亮,会拾钱。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这种崇俭,不浪费粮食的操尚,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优良习俗。
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浇“臊子”的汤面,因而“臊子”是其特色。臊子面在丁村,是有名的待客饭,喜庆宴席的“早面午席”,早面就是臊子面。
臊子面分清汤、混汤两种。清汤是凉面回锅,用调料汤反复冲涮浸热入味,再浇臊子加汤上码。混汤则是把热面捞在碗里,浇臊子开吃就行了。丁村人吃的就是混汤,基本上无人吃清汤,嫌麻烦。
臊子有荤有素。荤者以猪、鸡肉为主,素者以鸡蛋、豆腐为主。相同的是都要切成0.5厘米方的方丁,加油盐等上锅烹调成汤剂备用,备好葱蒜、姜沫、香菜等是为苫码。面要“和硬咂软”,手工擀好切得细如鞭稍。过去切面有专用的“蹲刀”,长有60厘米,切时拉刀往复,切成的面条细长不断,是一种绝技。今天,丁村人已经不用“蹲刀”,改用普通厨刀,切出的面条基本一致。一切备好,剩下的就是下面盛碗浇臊子开吃。
喜庆宴席
人生礼仪中,婚丧尤为大事。因而丁村人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礼数。而礼数之一就是大摆宴席,让客人们吃饱喝足,好像这样才对得起人。
娶妻嫁女,男女两家的宴席都是不一样的。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则是“三抬”或“十五园”。男方用六八为阴,女方用三五为阳,取阴阳相配之意。过去的重八席为(以上菜先后为序)
酒碟:四素四荤,计鹿角、洋粉、发菜、黄菜、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
八小:以羹勺食之,计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苜蓿肉、捶鸡丸子。
八大:以筷子夹食,计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
请注意,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园子,也就是说“园园满满地结束了”。其实,为什么非重八,而不重七重九?除了上述阴阳相配之意外,还因为七气同音,不利,九为至尊,忌用,因而宴席称谓多为三五六八。据说,重八还有可能取“八珍八元”之意。所谓“八珍”,按《周礼?天官?膳夫》:“取用八物”,后世则以龙肝、凤髓、豹胆、鲤尾、饕灸、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而“八元”即古代传说中的有才德之士,《左传?文公18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疏:“元,善也”。可见,八珍八元指的是人和物,如果重起来,即珍善(真善)也,确实好也。这种解释用于重八席,看起来未免牵强附会,但习俗已久,谁也一时难以说明白。
三抬(以先后为序,用料不外上者,不另叙及。)
第一抬:五大碗,寓五登魁首;
第二抬:四冰盘,寓福寿康宁;
第三抬:四面碗,寓四季顺畅。
三抬共13件,又叫“13花”。由于这是女家的专设宴席,因而有予祝快婿登科及第的祈愿。昔谓娶妇为“小登科”这和女家的设席寓意也颇吻合。
十五圆
这是专供新婿至女家迎娶时,给岳父母行大礼时的用宴,分三个单元上菜,程序为:
第一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第二单元:二大碗、一冰盘、二面碗,计五件;
第三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合计十五件。这十五件是十五道花色品种各异的菜,而且全用圆形器皿盛放,故名“十五圆”。它的取意有二,一为每月十五月儿圆,十五团圆,人圆月圆,千里共婵娟:一为连中三元,榜眼探花状元郎,是祝愿女婿早日及第登科金榜题名的隐喻。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个很讲究饮食文明的民族,不但在选料烹调等技术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所作菜肴还都敷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使菜肴具有了一定的内涵并派生了许多禁忌,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的道德的传统。
今天,时代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而丁村人喜庆摆宴的习俗非但未改,反而有引伸扩大的意思。不过,今天丁村的喜庆宴席内容与往日已大有不同,试以重八席为例:
八酒碟:冷拌莲菜、油炸或五香花生米、豆芽、炒豆腐、凉粉或粉皮、凉拌粉丝、猪头肉、牛肉、香肠等;
八小碗:鸡丝汤、苜蓿汤、过油肉、三丝、鱿鱼汤、耢糟、拔丝山药或红薯、炒肉片、胭脂肉等;
八大碗:整鸡、整鱼、红烧肉、酥肉、肘子、烧鱿鱼、八宝米、蜜煎葫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