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9:46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肖洛霍夫

奉化二中     应佩娜

 

教学目标

1 体会战争带给人的伤害,特别是心灵的伤害,培养学生祈祷世界和平的思想;

2 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特别是坚强、善良的心理以及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从多方面体会战争的破坏性,特别是心灵伤害;

2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从中反应出来的问题;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导入:(一张图片)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士兵

总结:是的,一大群士兵,一大群年轻力壮的年轻士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前线,他们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红军。在左边的标志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一定被粉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年轻的士兵去了,他们抱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去了,但他们中有多少回来了呢?“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进行的正义战争”夺去了近三千万的苏联士兵。战后,苏联全国上下,没有一户人家的餐桌的亲人是到齐的,他们的餐桌上往往放着空的碗筷,那是他们为了纪念亲人,为了怀念历史。(奠定基调)

作者介绍

虽然我们无法亲历这场战争,但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这次战斗,并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听听一个中年男人的倾诉。

肖洛霍夫(1905-984)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1965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因为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包括两个信息点,一个是“遭遇”,一个是“一个人”。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事情?

    (被俘)①成功逃脱②妻女被炸③找到儿子④儿子牺牲⑤领养孤儿⑥发生车祸

请同学们根据“我的心理变化”来设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图。

 

 

 

 

 

 


(重点分析:

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

④一道电流刺透我的身体;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⑤我的眼泪怎么也忍不住了,心理科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⑥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

总结:通过这个图表,我们看到了索科洛夫坎坷不幸的一段人生经历,而这正是由战争所造成的。战争让他失去了儿子,失去了深爱的妻子,更让他奔波辗转了大半辈子。

文本研习

战争还给他的日常生活、心灵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皮肉伤害:①没有受过人的待遇。

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

②他们给我吃得很少,但是次数很多,尽量吃会胀死。

心灵伤害:③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走一个地方长呆下去。(战争已经让他伤痕累累)

          ④差不多天天夜里做梦,总是给泪水浸透了,每时每刻他都在想念亲人,但无时不刻他的心都震荡得厉害,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战争造成了人心中永恒的伤害,永远也抚不平)

面对这样的伤痛,索科洛夫是怎样面对的呢?

白天我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喔唷”。

这说明了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坚强,即使内心无比痛苦也要坚强面对;即使受尽摧残历经磨难也仍坚忍不拔,执着追求幸福生活。

对小儿子凡尼亚的爱,对亲情的珍惜。(找出具体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战后,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永恒的伤痛,这样的伤痛会随着人一辈子痛苦的梦魇。主人公索科洛夫无疑是这样不幸的人的典型代表。但作者之所以要详写他和凡尼亚这段相识的人生经历,是要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面对苦难,即使我们正在苦难中,我们也要用人间的真情温暖这个世界,温暖这个世界中的你我。

文章中,集中体现这一意图的是在第几自然段?

最后一段(深情的朗读)——让战争停止在这一刻,停止在这一代吧。

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遭遇”,那我们现在来看“这个人”,“这个人”指的是谁?

索科洛夫、凡尼亚等受到战争伤害的人——一代人——整个人类

作业

作业本P80—81,《一个人的遭遇》阅读语段。

板书

一个人的战争

[苏联]肖洛霍夫

0

 

 

 

 

 

 

 

 


课后反思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肖洛霍夫根据一位家破人亡的苏联普通士兵的叙述,创作了这篇小说。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战争带给人类的严重创伤,只能说那是一个“灾难”,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索科洛夫面对战争时候的态度,这也是作者认为的人类面对苦难时候应有的态度,坦然接受,并用真情感化真情。让心灵的温暖之泉感动冰冷的伤痛。并且作者通过倾听者我的感叹,在小说最后一自然段,说出了希望。《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在研习中,要注意:可以从索科洛夫的遭遇和他的内心活动入手,思考为什么所克罗恩那个用比较平静的语气述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在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倾听了其他老师的评课后,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我认为我的课堂只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很多老师对“主人公情感变化曲线图”提出了异议,认为量化阻碍了情感的体会。我认为这幅曲线图的存在还是有其必要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明确主人公的遭遇变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心理起伏变化。但在课堂中,这幅曲线图的讲解花去了课堂太多的时间,使得课堂后面本为重点的内容匆匆而过,因此在课堂时间的调配上不够合理,使得课堂重点发生了倾斜。

其次,本次课堂设计了两个重点:1 体会战争带给人的伤害,特别是心灵的伤害,培养学生祈祷世界和平的思想;2 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特别是坚强、善良的心理以及人间的真情;应该是第一个重点为辅,第二个重点为主,第一个是第二个的基础。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时间上的安排,第一个重点完成的较好,学生也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罪恶,并形成了祈祷世界和平共同的心愿。但第二个重点的展开过于匆忙,是本次课堂的缺陷之一。

再次,作为一名新老师,课堂的预设性过于强烈。在学生没有回答出确切答案时候,往往急急忙忙地就接上话,或者直接让学生坐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养成学生不会自己思考的问题。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有充分的备课,同时又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现,充分畅言的机会。一堂优秀的课堂,不光要有教师风姿的展现,更需要学生精彩的表扬。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要好好思考如何创造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候要如何启发。

语文课堂重要的是要有“一得”,只要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一点,把这一点感受好就好。作为一名新老师,往往怕遗漏了一两点,但最后的结果却常常是学生一点没有得到。在这堂课上,学生得到了多少,我并没有做过调查。但在课后,我觉得这堂课的容量过于大,要全部上完,其实也许每个重点只能蜻蜓点水。因此,在分析完战争的伤害后,离下课时间也近了,所以造成后半段的匆忙结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我还是一个新手。这次公开课无疑暴露了我课堂教学中许多缺陷,但这正是我前进的动力。虽然路途遥远,但我正一步一步踏实地走着。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