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1:52
郑板桥的兰竹情



郑板桥不仅书法自成一体,创立“六分半书”,而且作画也是独具风格,尤其水墨兰竹与众不同。郑板桥是“扬州画派”的领军人物。特别是晚年,去官回乡以后,在扬州卖画为生,使他得到一个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机会,一时声誉大著。有的博友在看我上篇介绍郑板桥的书法以后发表评论,认为郑板桥的画比他的字要好。

与当时流行的宫廷画、工笔画不同,郑板桥专擅水墨写意,未见彩画。他自己有题画诗曰:“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他的画不泥古法,师法自然,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可谓“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正如清代张维屏所说,郑板桥的画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他的写意花鸟虽形态各异,但多为兰竹,画其他花草的很少。有一幅《甘谷菊泉图》画的是菊花,传说南阳甘谷菊花能益寿延年,板桥题曰:“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类似的作品虽有但并不多见。而板桥所画兰竹无计其数,可以说郑板桥笔下有着一生写不尽的兰竹情。

郑板桥所画的兰竹少见盆中之兰、庭中之竹,而多是野生之兰、山中之竹,悬崖沟壑之兰、旷野山林之竹。所以,郑板桥所画的兰竹多以石为衬,或扎根于石,或相伴以石,成为兰、竹、石的绝配。郑板桥的这种画风决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他傲骨铮铮,不肯随俗俯仰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

郑板桥最喜画竹,一生画竹最多,并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也就是说,只有善于观察,意念在胸,才能出手传神。他笔下之竹挺劲孤直、傲岸不屈、疏放不羁,恰是他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郑板桥主张“书画一理”,书则间以兰竹画法行之,其撇捺如兰叶飘逸、竹叶挺劲;画竹叶、兰叶则借书法之中竖、长撇运之,“竹兰如同草隶然”。郑板桥画兰主张以重墨草书之笔,表现其“真意气”“真性情”。清代“江左三大家”之蒋士铨称,“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郑板桥画石多以骨法用笔,枯笔淡墨钩出外貌轮廓,稍皴几笔,以衬浓墨重笔之兰竹。

郑板桥之《墨竹图》,竹在前,石在后,竹实石虚,竹用浓墨,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长石瘦竹,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跃然纸上。
图片:20张    尺寸小图 - 中图 - 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