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替代孩子体验快乐的认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14:56
和云峰博士/文        人是感性的,通过感知探索、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世界和他人。感知虽然是人最初级的认知本领,但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所以,聪明的父母总是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孩子各方面感知的发展,积极引导孩子通过感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我们看一个案例,这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写过一篇观察日记:
  一天,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地观看和议论着。圈子中间放一个水盆,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
  这时,有个两岁半的男孩,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对于大伙都在观看的东西,他也充满了好奇。但他太小了,没有足够的力气挤进去,他四处张望着。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小椅子上,脸上露出了希望而神气的神情。他向那把椅子走去。可正在这时,一位老师走了过来,一把把他举起来,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使他能看见中央的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男孩虽然看到了那个水盆和漂浮物,可是他脸上原来那种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尽管小男孩终于看到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机会体验成就感。本来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然而这个机会却被老师在无意中剥夺了。其实,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做了和这位老师一样的事情,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替代了孩子去体验,告诉了孩子结果,直接说教,最终的效果反而越来越差。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当自己的体验被剥夺了都会失望的,父母的做法正是缺乏了同理心(没有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假如父母能够少一些经验之辞,给孩子体验的机会,感性探知会让孩子在认识和学习中更进步。很多父母在教育中最易犯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孩子体验教育的细节,一些不经意的细节甚至给孩子造成了终生的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从最低的生理(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到社交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要求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在竭尽所能地使自己趋近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当实现了目标,他们会感受到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不理解孩子需求的父母,往往处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

       其实,爱子之心,举世相同。然而,传统、经济、生活态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却造成了父母们不同的爱儿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关键是让孩子都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的生活,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看待孩子认知问题,父母切勿用成人的眼光,对成人来说,那些琐碎的或毫无用处的东西那么感兴趣,实在是稀奇古怪,甚至不可理解。比如,当一个儿童发现桌布歪了,他就想桌布应该怎么摆平,他表现出自己最大的耐心,慢慢地试图弄好它。这对于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是一种令人兴奋的行动,这时,父母要避而远之,不去制止和妨碍他的努力,保护他体验成功的机会。

       阻止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行为,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精神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父母要需配合孩子的认知,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探索,引导孩子探索,而不是替代。即使有些做法明知道是错误的也不要替代孩子体验,只有孩子体验了失败,体验了错误才可以更深刻的体验成功。

 更多文章见和云峰博士博客:http://blog.sina.com.cn/pkuh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