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23:42
六一儿童节,办公室楼下的电影院、商场、游乐场和快餐店挤满了小朋友和家长。也许是因为外头下着大雨,虽然这些孩子们手上抱着新买的玩具、快餐或爆米花,但我在他们的脸上却找不到笑容。

  我当天在肯德基用餐时就目睹了一名七八岁不到的小女孩,不管婆婆怎么哄,都不吃眼前的炸鸡。过一阵子,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婆婆哭诉:“一年只有一个儿童节,我只有这一天不需要上课,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能请假陪我。”

  婆婆解释道,妈妈爸爸是为了她的未来着想,因此得努力上班赚钱让她上课。对此,女孩回答:“我不喜欢上课。我不上课,妈妈爸爸就可以陪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小学“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运动开始,中国大城市便刮起一股给孩子们报“补习班”或英语、音乐、体育、绘画等“特长班”的风潮。望子成龙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争取上个好学校,却忘了给孩子们自由发挥和进行创意思考的空间。

  中国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中有这样的台词:“孩子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孩子的一辈子就完了”。

  媒体报道,山东一名九岁的女孩因为连上五个“特长班”,压力过大,每天呕吐十几次。为给孩子治病,家长四处奔波花掉60余万元积蓄,得不偿失。

  下周一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有报道称有家长为在家照顾考生而辞职。然而,这样极端的做法,不但让孩子得承受父母在家晃来晃去的干扰,压力也倍增。

  除了被课业和父母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外,许多独生子女也经历心灵危机。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待人处事的习惯, 不易与他人沟通协商,也无法有效抗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失败。这也是舆论指造成富士康“N连跳”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富士康等流水线工厂上班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出来的17岁至22岁青年。他们虽然讨厌自己的工作,却不希望回到家乡,但城市又实现不了他们的梦想。对走上轻生之路的人而言,生活的成本比死亡的成本更高,因此最后选择自寻短见。

  至于顺利考上大学并有幸找到工作的青年,努力念书了大半辈子,一套婚房还要花上夫妻十几年的薪水,甚至得向并不富裕的父母伸手,这样的残酷生活现实让一些中国年轻一代难以接受。

  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转型和高增长,并非幸福指数的上升,而是精神病患者的增加,单是抑郁症患者已达2600万人。有调查显示,在中国,九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七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八成家庭付不起子女学费、七亿多人受到职业伤害、47%母亲无力养育孩子、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富士康“N连跳”就是一个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不等于人民得到幸福和尊严的缩影。

  更糟的是,他们对别人的看法特别在意,孩子从小到大听到的是“你看看别人做得多好”。对许多人而言,幸福不仅是自己的感觉,还要看到自己被看作是成功的。比上不足的痛苦只会让幸福的感觉离得越来越远,影响个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状态、生命价值。

  孩子们的幸福若不获得重视,课业、生活和就业压力只会透支他们的健康、情感和生活,以致悲剧式的牺牲。

  要让中国孩子体会幸福,还给他们一个童年,也许可以借鉴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胡野秋的建议:“有些人觉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幸福,但其实不想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