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何时能体面出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8:52
2010年12月19日 09:59:46  来源: 半月谈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印象就是车多、人多、地铁挤,当城市出行不能保证一个人基本的尊严,当堵车成为地上交通的常态,我们只能感叹说,城市病了!
到2015年,北京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561公里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开通的轨道交通线中心城占80%,并按2至2.5分钟发车间隔配备车辆。地铁线路多了,地铁里的人流却更加汹涌了,从快速出行到体面出行,大城市交通还需更多改善。
在北京治堵方案出台之际,北京汽车销售量创下历史新高,11月北京汽车销售量近9.6万辆,同比增幅达33%。如果说,交通拥堵反映了汽车对道路的渴求,汹涌购车大军的背后,正是人们对体面出行的需求。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尽管油价飞涨、道路拥堵、停车困难,但没车还是不方便。选择打车,碰上雨雪天气、上下班高峰,也许得等上半小时甚至数小时;选择公交地铁,高峰期间被挤成“肉饼”不说,“最后一公里”还得自己跋涉。
自己开车,显然可以免受上述苦头。至于拥堵,反正怎么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眼下的北京,如果你想过一种体面的生活,许多时候离不开私家车。
有评论认为,交通治堵是为了方便市民,就不能不考虑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北京治堵的思路恐怕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工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在鼓励人们选择自行车、步行出行的同时,给人们足够的环境和选择。只有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才会自觉选择公交,从而提高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
城市拥堵的本质是城市规划问题。北京有许多固定拥堵的地方,不是因为马路不够宽,而是因为车太多。这就反映出,这些地方功能太密集。比如亚运村、奥运村比邻而建,国贸附近建筑扎堆——这些地方都是地价最贵的地方。如果说此前城市规划因为认识局限,没有考虑到汽车社会的来临,那么今天的规划完全可以避免扎堆思路、分散城市功能区。这就必须反思“经营城市”的理念,抵制政绩工程的诱惑。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几十年前,著名学者梁思成就曾在日记里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不管畅通血脉还是医治心脏病,交通治堵是为了让人体面出行,因此,根本思路还应该“回到问题本身”,并借鉴中医思路:既要进行包括城市规划方面的综合调理,同时更要在未来发展中遵循“治未病”的理念,避免一边高呼治堵,一边继续造堵。
网友热议
目前看,大城市中交通出行工具首选应是公交。要改变公交的人多、车少、路长现象,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容量、提高公交服务水平。长远看,要合理布局规划,把交通作为功能定位考虑的重要因素,公共资源不要盲目扎堆。——迟宗才
这些年每个夏天郑州都会出现全城积水,一场大雨过后,绿城顿时变水城。曾经有人说过巴黎的地下水系统是三百年前建设的,巴黎的夏季降水量还比郑州高的多,但是人家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积水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巴黎的地下水系统设计是按全城五百万人,每人一天洗八次澡设计的,而郑州是按全城二十万人,每人一天洗一次脸来规划的。如此这般,怎能不积水?从这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城市规划是多么的没有远见,天天只听见要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的政府在发展面前还是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如果我们的发展继续这样下去,相信“堵城”“水城”还会不断出现,不断加重。——李特
我们学校有这样一句玩笑话:236上的空间就像海绵,挤挤就会有的。236是沈阳乘坐最频繁的一辆公交车,住在沈北新区离市区太远的我们只有靠这一辆公交车出城。现在的大学城都建在郊区,出门一趟实在是太不方便。基本上每次坐236都是站1个小时到终点站。出行都不方便,何谈体面?很多从小城市来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言,称大城市固然好,但小城市的交通还是方便的多。人很少,每次坐公交不用站,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不是每天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交通上。——胡倩
人多,车多,房多,路窄,路少,公共交通不便,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了大城市拥堵不堪的现状,农村的人还在往大城市涌,私家车、房子越建越多,马路越来越拥堵,所以的所有只会加深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要想像欧美国家那样体面出行,只有等到人口和房价都趋于平和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吧!——张欢
搜索更多堵车 的新闻
报告指出:北京六成公交场站未按规划建成
治堵:需要素质也需要关怀
北京求解“堵城”之困
一说“限车”,为什么又打起了“户籍牌”
治私放公,何谈公平?
北京这样“治堵”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