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内虚外”——大宋王朝不敢有敌人的原因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7:50

“守内虚外”——大宋王朝不敢有敌人的原因

    《解放军报》《富甲天下却丧权辱国》一文将宋王朝华丽的“繁荣”外衣彻底撕扯下来,人们看到的内瓤子却是:政治空前腐败,民众生计不堪;外敌如同接力,一拨接着一拨,终于以一种耻辱的崩溃作为结局。那么,造成大宋王朝这种不敢有敌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守内虚外”—“一以贯之”的国策


    《宋史•杜太后传》: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咽不能对。太后曰:‘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本人曾在前文的一则“评论”中说过:与此前五朝(梁唐晋汉周)一样,赵氏政权也是靠政变得来的,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政权不具备合法性。所以,赵氏兄弟建立宋王朝后的首要任务,自然是要防止类似的事变再次在自己身上发生。前些年看到一篇文章(出处忘了),说上述有关杜太后的记载恐不实。作者认为真实原因是宋太祖立国时,其兄弟赵光义的羽翼已经丰满,且富于春秋(年富力强),怕自己的儿子日后终究不免被杀,所以不得已选择赵光义为继承人,《宋史》这样写是为了替宋太宗打圆场。本人认为,两种因素都有,毕竟,保住政权是这个家族享受荣华富贵的前提。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妇幼皆知。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不久,同样感觉到了对帝位的威胁:太平兴国四年,宋军在高粱河(今北京外城一带)败于辽军,太宗走失,一部分官员以为太宗已遭不测,于是便在返京途中谋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帝。宋太宗回到开封后,立迫赵德昭自杀。后又将其弟赵廷美囚禁致死。
    丧失帝位的恐惧使宋太祖、宋太宗认定:危险主要来自内患。瑞拱二年(989),在太宗征询大臣的边备之策中,知制诰田锡提出:“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太宗也曾向大臣们讲了这样一段话:“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自此,宋朝“守内虚外”、以安定国内统治秩序为主要任务的国策正式确立,(用蒋介石的话说:攘外必先安内,稳定是硬任务)并被他的子孙们一直延续下去。自然,宋太宗所说的“奸邪”,除了朝廷内部的离心离德者,当然还包括对封建统治不满的广大劳动人民。(以上所引,除注明者外,均引自周宝珠、陈振主编的《简明宋史》,下同。该书虽名为“简”,对于宋史资料的征引却颇为详实。)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亡国的代价远远高于忍受一个腐败政权的代价,义和团、太平天国的经验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教训就是明证;而对于一个腐败政权而言,刁民造反的代价远远高于丧权辱国、认贼作父的代价。所以,“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二、鼓励官员们吃喝玩乐,“过更好的生活”

    如何使那些可能有异心的官员服服帖帖,不至图谋不轨,宋朝统治者祭出的法宝之一是:鼓励、倡导官员们吃喝玩乐、纸醉金迷;只要让他们醉生梦死,就没有人惦记我的王位啦!
    还记得赵匡胤在逼迫大将们交出兵权时所说的话吗?“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不过欲多集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有宋一朝,不但在兵制上严格限制军官的权力,不停地异地调动,造成将不识兵,兵不知将,在外战中形不成战斗力,而且对在朝廷任职的所有官员都许以厚禄,目的就是让他们整日沉溺于吃喝享乐,从而淡化对政治的关注,自然就不会“图谋不轨”了。立国之初就堂而皇之地鼓励官员腐化,连一点虚假的面子话都不要,这在中国历史上可称得独一无二了。
    同以前各代相比,官员制禄之丰厚,数额之巨大,款项之杂芜,都以宋代为最。朝廷不断编造各种理由为官吏发钱,以职位较高的官吏为例,除正俸外,又有服赐(服装费)、职钱(办公费)、禄粟(膳食费),公用钱、厨食钱、茶汤钱(犹今之“招待费”),乃至随从的衣服等,均由国家供给。此外,官员家庭消费的茶酒厨料、薪炭、食盐,饲马所需之刍粟、米豆等,也都由国家财政支出。
    与宋朝国力不断衰弱成正比的,是官吏数目的不断膨胀。
    面对朝廷这种鼓励享乐的伟大政策,官员们何乐而不为?今朝不行乐,更待何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嘛!于是,我们就看到: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集财钜万。”于是我们就看到“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循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媮情退缩,奔竟贪渎,相与为欺。”于是我们就看到达官贵人拥妓欢歌,文恬武嬉,一片祥和景象。于是我们就看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或许朝廷的这种政策也包含有“吏禄既厚,则人知自量”的愿望,但结果呢,“良吏实寡,贿求如故。”(《宋史.食货志》)清朝学者赵翼在谈到宋朝这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时,曾说:“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取材于万民者不留其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
    对于频频发生的边患,朝廷的态度又如何呢?拿钱买和平!
    1138年的第一次“绍兴和议”谈判期间,宋高宗赵构竟然对秦桧说了这样一段话:“敌人议和,熟思所以应之。若彼我之势强弱相等,如是而和者,彼有休兵之意。我强彼弱,足以制其命,如是而和者,彼有惧我之意也。”(大意是说:如果我们表现出强硬态度,敌人害怕我们,就有可能放回徽、钦二帝,这是万万不行的。而如果我们表现出一些软弱,强弱相当,敌人自然就退兵啦!)“姑了事,三百万亦可。”不惜花大笔的金钱向敌人示弱,以求和平,世界上还有如此无耻的政府吗?
    那么,花在官员俸禄及向敌人买和平所需的巨额开支从何而来呢?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了。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相比,宋朝是发生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个朝代,就不足为奇了。

三、大家都来考大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朝人在评论当时科举取士数量之大时,曾经赞扬这是一种高明的统治手段。“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宋]王叔永《燕翼诒谋录》)因为它把读书、考试、发财三件事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引诱青年学子们不顾一切为升官发财而读书,追求“成功”之路,从而使广大青年“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大学书”。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首《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谁写的?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任天子。
    在科举制度已经健全的唐朝,终其一代,每次考取都不超过30人,及至宋朝,则打开科举之门,较之唐代超出10倍乃至更多:
    太祖开宝五年,进士及诸科取士127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取进士(109人)及诸科共300人;
    真宗咸平三年,取进士(409人)及诸科共800人
    ……
    还在赵构刚刚称帝、迫于金兵南下到处流窜逃亡之际,就下令各地开科。定都临安后,宁宗时一次科考,竟有十万人纳卷。“十万人试,则有十万人仆,计二十万人,都在都州北权歇。”(《西湖老人繁盛录》)真是“盛况空前”。《宋史.选举志》也承认,南宋各朝的滥行科考致使“奸弊滋生”,作伪造假,舞弊狼籍,丑闻迭出不穷。
    这样的考试能考出一些什么人呢:恶棍、无赖;汉奸、卖国贼。因为士大夫之家教育子弟读书做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取高官厚禄。父母所教,师友所传,都归结到一个“利”字。(文天祥语,《续资治通鉴》)
    让我们来看一看:
    北宋“六贼”(有三人是宦官)中:蔡京 熙宁进士,王黼 崇宁进士。刘豫(伪齐王) 元符进士。秦桧 政和进士,史弥远 淳和进士。还可以举出一长串。
    而被称为宋朝抗敌“三大将”的岳飞、韩世忠、张俊(惜其追随秦桧迫害岳飞),均出身行伍草莽。像陆游、辛弃疾等一干文武志士,却被腐朽无能的朝廷一再迫害打压,空怀一腔抗敌热血不得施展,在无奈中赍志以殁。
    “一代文宗”欧阳修(也是一位进士)曾说过:“夫敌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患,深可忧。”让欧阳修没有想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前赴后继的农民起义没有打垮宋王朝,让宋王朝最终毁灭的恰恰是他认为“皮肤”的外敌、外夷。

“守内虚外”——大宋王朝不敢有敌人的原因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一个不敢有敌人的大宋王朝:富甲全球依然丧权辱国 一个不敢有敌人的王朝 开发商死扛不降价的10大原因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七大原因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绍兴党禁——秦桧专权期间的又一大罪行!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孤独的守候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故乡的小河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秋的颜色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故居情——上海忆旧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当今热门话题—戏说“夫妻夜话”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史上最短的中国简史——很经典!!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雪啊雪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新华博客wang - News Blog 人生哲理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花心老公有哪些细微征兆?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养老不公十大怪相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公务员的合理诉求可以有,但请放下傲慢与自大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出门最怕碰上的倒霉事有几多?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国庆节的思念--毛泽东的十大伟业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从高举“反腐大旗”到走向腐败,谁是蜕变的催化剂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缺了大鸣大放的技术民主,中国大飞机将变成大灾难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两千多名贪官吃掉三个省的财政预算的原因在哪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有些领导干部的“智商”值得讨论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