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熨斗烫7名幼儿老师被拘10日 罚款500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6:04


本报17日A4版曾报道。(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



捧着儿子受伤的脸,程思侠心疼不已

两受伤较重幼儿赴上海治疗,脸上是否留疤仍未可知
本报讯14日,兴化板桥幼儿园一名幼儿老师,用电熨斗惩罚上课讲话的学生,先后有7名幼儿脸部被熨斗烫伤,事后兴化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肇事易老师所用的电熨斗是一只用来熨烫鞋垫的小熨斗,触碰幼儿脸部时该老师误以为熨斗的底板不再发热。新闻见报后,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众多读者关注。昨天下午4点,兴化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易某并罚款500元,两名伤势相对较重的幼儿已被送往上海治疗。
江苏一幼儿园教师用熨斗烫烂7名学生脸部
发布会上,该市公安局负责人通报了事件的调查结果,并当场宣布了对肇事幼儿教师易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昨天,7名幼儿中已有两位正常上学,另有两位伤情较重的幼儿应家长要求往上海治疗,其余患儿伤情恢复良好。昨天上午,该市教育局还召开了城区民办幼教场所业主的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学校要强化管理,杜绝发生此类事件。板桥幼儿园的负责人已经对肇事的易某作出辞退决定。
小崔是当天被易某烫伤最严重的孩子之一。昨天晚上,其父崔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7日上午,他带着小崔和另一名烫伤严重的孩子小亮及其家长,在板桥幼儿园陆园长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下午到达上海后,陆园长给他们两名家长各留下3000元治疗费后即离开了上海。昨天上午医生仔细诊断后,称两名孩子需“分期治疗”,一周后复检。至于两人脸上会不会留下疤痕,专家目前还不能确定。带着医生开的药,他们和孩子昨天下午即赶回兴化。板桥幼儿园两名园长还专门赶来,详细询问了孩子在上海医院治疗的情况,并表示还将请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
伤情未定,为何匆匆处罚?
这名幼儿园老师伤害了7名孩子,到底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抑或是更严重的刑罚,应当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依据法规,行政拘留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在这起事件中,7名幼儿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是否留疤还未有定论,而此事给幼儿留下的心理伤害短期也是难以化解的。
据了解,伤情鉴定虽不是处罚的唯一依据,但却是重要依据。在没有确定的伤情鉴定的情况下,警方就作出处罚,可能有点“操之过急”了。此前,山东曾发生过一起老师打学生事件,先是鉴定轻微伤,警方匆匆做出“行政拘留15天罚款500元”的处罚;而第二次鉴定为轻伤,则上升到刑事案件,当事人随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不知兴化这起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京华时报评论:别让教师的熨斗烫伤教育精神
在我国普及基础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最终决定教育高度的,不是阳光下教学楼的物理高度,而是讲台上执教鞭者的精神高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反映了人们对教师保有一份天然的爱的瞩望。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情地冲击着道德底线和社会心灵。
在江苏兴化一所幼儿园,一名幼教老师用熨斗接连烫伤7名幼儿的脸,对家长谎称“厕所滑,挤倒摔伤的”;在北京房山区一所小学,一名美术教师让成绩不好的孩子排队领受嘴巴和侮辱。这些残忍冷酷的行为,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师的“道具”是粉笔、是地图、是折尺、是幻灯机。它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也在无形中凝结了一份温暖的记忆。然而,在近年来的教育暴力事件中,少数师德败坏者,用拳头、棍棒、胶带、紫外线消毒灯、注射器针等道具上演“全武行”,要么将其视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要么丧心病狂地折磨孩子,要么把个人情绪、生活不满宣泄在孩子身上。
从这些事件中,人们感受不到为人师长的丁点儿爱心,相反,那些受害孩子伤心的哭喊、累累的伤痕、受惊的眼神,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彻骨的冷漠。没有爱,就没有温暖与光明,也就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滚烫的熨斗,烫坏了孩子的脸,也烫伤了教育精神,更烫痛了整个社会一再受到刺激的神经。
教育暴力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也在侵蚀他们的心灵。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老师滥用暴力,学生又将如何?不可忽视的是,在“老师打学生”新闻此起彼伏的同时,“学生打学生”事件也层出不穷。最新的例子是,西北大学一名大一女生因对同宿舍两名同学“霸道”的行为表示不满,深夜遭到对方纠集的众多女生围殴。被打时,她发短信向爸爸求救,却不敢道出实情。
更值得反思的是,教育暴力事件中,一些无良教师行为恶劣,处理却很宽松。许多恶意伤害孩子且造成人身伤害的暴行,不仅有违师德,而且涉嫌违法,却常常被解释成“误伤”“不小心”“不认真”“好心办坏事”,结果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可见,治理教育暴力,固然需要重铸师德、弘扬师风,更需要彰显法治,依法问责,软硬兼施,方能匡正风气。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教育家霍懋征老师,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跟一个学生动过气。斯人已逝,其教育理念和精神却不能成为绝唱,我们的民族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孩子的好教师。尤其在我国普及基础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最终决定教育高度的,不是阳光下教学楼的物理高度,而是讲台上执教鞭者的精神高度。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