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篇14养生文献——《孟子》、《千金要方》、《马王堆古医书》《寿世保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1:40
         养生篇(十四)养生文献——《孟子》、《千金要方》、《马王堆古医书》《寿世保元》        九、《孟子》       《孟子》是记述战国继孔子之后最出色的儒学大师孟轲的言行以及他与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的一部典籍。《孟子》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孟子养神得法,其寿高达84岁。

  (原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上》

  (按语)

  此段原文指出,养生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如若欲望太多,必致形累神耗。

  (原文)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1),非义袭而取之也(2),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予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4)其苗之不长而揠(5)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1)是集义所生者: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于义,日积月累,然后自然产生浩然之气。(2)义袭而取之:平日积义,却靠一时装出合乎义的样子,从外面掩取这种浩然之气。(3)慊(qie):足。(4)闵:忧虑。(5)揠:拔高。

  (按语)

  此段是说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是指具有重道德、讲仁义特点的儒家养气法。而养气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为主导,只有胸怀坦荡无私的人才能使气保养充盛。这种精神养气法比佛道两家“万虑皆空”的养气法更符合社会需求。         十、马王堆古医书中的记载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简书,其中有不少是医学和养生学著作。这批出土古医学养生书共约二万余字,依据内容可分为15种,分别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甲本)、《脉法》、《阴阳脉死侯》、《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性》(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其中《却谷食气》为气功文献,记载的是古代一种以却谷休粮结合呼吸吐纳的气功养生祛病方法,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却谷食气文献。

  《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书中用红、蓝、棕、黑等多种颜色,描绘了44种不同姿态的导引人形。由于图谱是绘在《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同一卷帛书上,表明它是结合食气,使精气按一定的径路在身体运行。此即《云笈七签》所说:“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目的是“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养生方》记载了33种疾病或事项的九十余个养生方,其中有食疗、食养方,有内治方,有外用、外治方。主要部分是房中养生方,即通过药物的摄养或治疗,以消除某些性功能障碍的方法。也有少量房中导引养生理论的内容附于全卷之未。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为古代房中术著作,讨论的是通过夫妻性活动和谐并辅以导气以求健身延寿的养生方法和理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代房中术著作今存者甚少。这三种文献,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房中术著作,对于研究养生学史以及性科学,都是可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在马王堆医书里的主要养生思想是什么呢?

  马王堆古医书里的养生思想是很丰富的,其特点之一是主张祛病健身以延年益寿,若身体有疾病损伤,则不能奢谈摄生益寿,此即所谓“欲修长生之道”“禁忌之至急,在不伤不损而已”。其观点即是:医疗与摄养,同为养生的两项重要内容,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因此,马王堆出土的各种书里,或疗病,或避疫,或摄养,无不与养生有密切关系。特点之二是,讲究兼修众术,反对偏执一法。其修养方法有服食、行气、导引、房中、禁呪(祝由),认为只有数法兼行,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功效。特点之三是:“气”(精气、神气等)是马王堆出土养生书中最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食气、行气、养气、治气、接气等,无不与“气”有关。如养生所服之药,多为补精益气之药;所食所行之气,为天地间自然之精气和人体自身先天之精(元)气,导引可使精气有规律地在全身运行;房中术则可蓄养精气,使之生化而勿泄。总之,作为古代养生理论中最基本而又有着丰富内涵的精、气、神思想,始终是贯串在马王堆出土养生书中,而且通过这一基本理论将气功、房中、服食融会贯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三项内容又在出土养生书中占有主要位置。除上述几个特点外,其养生学思想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房室养生。

  在马王堆出土的15种医书中,属于古代房中医学的有5种,帛书整理小组分别定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这些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房中医学著作。因为,班固《汉书·艺文志》虽载有房中著作八家之目,但早已荡然无存。因而,这些著作的出上,填补了我国秦汉时期这方面文献的空缺,为我国性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房室之事也是一门科学,它包括有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医疗卫生学等多学科在内的学科。但由于它是人类“性情之极”,往往在实际生活中不易正确地认识和理智地控制,常有太过或不及之虞。对此,出土医书中很有研究,并为之制定了一些法则:以节制房事,使之为健康服务。如帛书《养生方》里说:“问‘男女之齐至相当,毋伤于身者若可(何)?’合(答)曰:‘益产(生)者食也,损产(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必有法厕(则)。’”简书《天下至道谈》也说:“人产(生)而所不学者二:一曰息,二曰食。非此二者,无非学与服。故贰生者食也,孙(损)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由此可知,出土医书认识到性生活虽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必备手段和生理的基本要求,但却不能恣性放纵,否则为害非浅。出土房中术著作的所谓“法则”,实乃性活动的方法、技巧与理论,也就是“房中术”,又称“房内术”。在古代,房中术已不再局限于作为人类繁衍和生理的需要,而已经成为一种养生的手段。在这方面,出土养生书中有较多的论述,其主要理论和要领有:顺察天地,以合阴阳;接阴合气,导气而行;安神定志,心静如水;盈舍虚补,治气积精;补惜阴精,翕腹充脑等。

  第二,提倡药疗药养服食。

  以现在尚能辨识的文字计,《养生方》与《杂疗方》共载方128首,计各种补益方56首,男性用房中壮阳药方12首,女性用房中药方13首,房中补益方9首,男女合用房中药方10首,去体毛、守宫砂及疗阴茎肿等杂方共6首,避蜮虫及疗蜮虫蛇蜂螫射方14首,治疗未详方8首。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分类统计数。其主要补益思想和服食方法是:治中益气,健力强身,补疗兼施,以养肾精。

  第三,注重倡导食气导引的方法。

  马王堆出土养生书的气功导引术有着鲜明的特色,即施行的是先秦至秦汉荆楚盛行的所谓“食气术”,以呼吸吐纳一年四季、一日四时之佳气和日精月华为主,并兼以辟谷服药。其要领和理论主要是:效法天地,行之以身,无微为积,形神相葆,深息而久,去旧布新。

  第四,值得一提的物理疗法。

  在《五十二病方》里记载了许多物理疗法,据初步统计,全书记载各种物理疗法45方,归纳起来可分为五类:水疗4方,熨疗9方,熏疗8方;火灸疗18方,灸疗6方,共占283方的15.9%。45方中涉及病名30个,占103个病名的28.1%。可见我国古典物理疗法应用之广。45方中除灸疗6方外,各方用药1~3味,最多达8味,涉及药物56味。45方中除冷药水浴一方外,都采用不同方法给药物等加热后施治,或先涂药后火灸。总体上讲,《五十二病方》中的物理疗法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如既往在讲水浴疗法时,常从公元652年成书的《千金要方》中引用冷水浴法,《五十二病方》的出土,将我国的冷药水浴史提前了900年。

  (原文)

  气有八益,有(又)有七孙(损)(1)。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卌而阴气自半也(2),五十而起居衰(3),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4),七十下枯上(脱)(5),阴阳不用(6),深泣留(流)出(7)。今之复壮有道,去七孙(损)以振其病(8),用八益以贰其气(9),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君子居处安乐,饮食次(恣)欲(10),皮奏(腠)曼密(11),气血充盈,身?(体)轻利,疾使内,不能道(12),产病出,汗揣(喘)息(13),中烦气乱;弗能治,产内热;饮药约(灼)灸以致其气(14),服司以辅其外(15)强用之,不能道,产痤种(肿)橐(16);气血充盈,九?(窍)不道(17),上下不用(18),产痤睢(疽),故善用八益,去七孙(损),五病者不用(19)。八益:一曰治气(20),二曰致沫(21),三曰智(知)时(22),四曰畜气(23),五曰和沫(24),六曰窃气(24),七曰寺(待)赢(26),八曰定顷(倾)(27)。

  七孙(损):一曰闭(28),二曰泄(29),三曰渴(竭)(30),四曰勿(31),五曰烦(32),六曰绝(33),七曰费(34)。

                               ——《天下至道谈》

  (注释)

  (1)气有八益,又有七损:谓在性生活过程中,有八种做法能对精气有补益,有七种做法能对精气有损伤。(2)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作“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行年,指经历之年岁;阴气,在此指人体的阴精等营养物质。(3)五十而起居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作“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4)六十而耳目不聪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作“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5)下枯上脱,虚脱之意。(6)阴阳不用:此处指生理功能衰退,性器官不能勃起,阴阳交合之事不能进行。(7)_深位留出:当为涕泣流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作“涕泣俱出”。涕位本皆指眼泪,此处涕谓鼻涕,位指眼泪。(8)振其病:谓救治其疾病。振,《说文》:举救也。《增韵》:拯也。此处有预防疾患之意。(9)贰其气:补益其精气。贰,《说文》:副益也。此处有增益、补益之意。(10)饮食次欲:次,当作恣,恣意、任意。此处谓食欲旺盛,能随心所欲地进其饮食。(11)皮腠曼密:皮肤肌理美丽而细密。(12)疾使内,不能道:内,犹言行房交媾,亦为古代房中交合的术语;道,同导,通畅。此句言疾速交合而精气不能导行畅通。(13)产病:生病。产,生也,下文“产内热”,为生内热。(14)约灸:当为灼灸。此处谓吃药,用艾火熏内灸炙,以使精气来到。(15)服司:犹服食。司,通饲。古时,食、饲通用。《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由此可见,司为食的同音假借字。(16)产痤肿橐:产痤,即生出痤;橐,即囊橐,此指阴囊。此句谓产生痤和阴囊肿胀之类的疾病。(17)九窍不道:即九窍不通。道,通也。(18)上下不用:指人体上下的手足四肢因气滞血瘀而导致麻木不仁,不能行动。(19)五病者不用:五种疾病不会产生。五病,系指上述阴气自半,起居衰,耳目不聪明,下枯上脱、涕泣流出等五种体弱衰疾,或指五脏之病。(20)治气:导气运行,调治精气。系指操练房中气功导引。(21)致沫:导致津液,即含漱津液服食吞下。(22)智(知)时:知道,把握住最适宜交合的时机。(23)畜气:蓄养精气。畜,通蓄。(24)和沫:当指男女双方互相亲吻而舔其津液。《洞玄子》曰:“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时相吮,茹其津液。”又据本书下文“为而勿亟勿数,出入和治,曰和沫”。依此,乃指交合动作舒缓而阴液绵绵不绝。(25)窃气:可理解为聚气。窃,潜取之义,在此于义不谐。下文为积气,或恐窍当为积之误。(26)寺赢:寺,当为待或持;赢,盈也,满也。此处等待精气盈满或保持精气盈满之意。(27)定顷:即定倾,谓使倾倒者能够得到安定。《国语·越语》:“夫国家大事,有持盈,有节事,有定倾。”此处借用作为防止阳痿之意。(28)闭:谓精道闭塞不通。(29)泄:谓男精早泄。(30)渴:当作竭,言精气短竭或精液竭尽之义。(31)勿:后文作弗,借以形容阳痿不举。(32)烦: 谓交媾时心慌意乱,烦躁不安。 (33)绝:依后文所述,是指当女方根本没有性欲时,男方强行交合,因而有损身心健康,如同陷入绝境。(34)费:意谓交合时过于急速图快,徒然耗费精力而已。

  (按语)

  此段原文是关于“八益”、“七损”的论述,又可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论述了“用八益,去七损”的重要意义,能使老者复壮,壮者不衰,五病不作,否则会加速衰老,产生五病。第二、三小节分别论述了八益和七损的具体内容。所谓八益,是指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种做法于人体有益,其要点是操练房中气功导引,使气血流畅,津液不竭,男女双方情和意感,配合默契,务使交合时能收补益之功。

  本段原文的意思是说: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又有七种做法能损伤人的精气。如果不能运用八种益精之法和除去七种损精之法,那么人到40岁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减半,50岁生活起居能力就显得衰弱,60岁就耳不聪。目不明,70岁就下体干枯,上体虚脱,精气丧失,性功能器官失去作用,眼泪和鼻涕一齐流出。要想使人恢复健壮也有办法,那就是除去七损以救治疾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因此就能使老年人恢复健壮,壮年人不致衰老,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安定快乐,能食欲旺盛地进其饮食得到滋养,使皮肤肌理健美细密,气血充盈旺盛,身体轻便灵决。如果行房事疾速随便,不守法度,精气不能畅通,就会生病,体虚出汗不止,呼吸气喘急促,内心烦闷而神昏意乱;倘若不能及时治疗,就会产生内热之症;如果服食药物或用艾火熏的就可使精气导行,但服食只能辅助外力,强行用于交媾,精气还是不能通行,会产生痤或阴囊肿胀之类的疾病;气血充盈,但九窍不通,上下四肢就会麻木不仁,也会生痤疖和痈疽之类的毛病,所以善于运用八益、除去七损,五虚的疾病就不会发生。

  所谓八益:一是调治精气,二是产生津液,三是掌握交接的适宜时机,四是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聚积精气,七是保持气血盈满,八是防止阳痿。

  所谓七损:一是精道闭塞,二是精气早泄,三是精气短竭,四是阳痿不举,五是心烦意乱,六是陷入绝境,七是急速图快,徒然耗费精力。          十一、《千金要方》         此书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生于公元581年,卒于682年,享年逾百岁。其终生不慕仕进,隐居山林,研究医学、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思想、方法和养生实践,影响极其深远。

  孙氏把“治未病”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并曾反复申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在“治未病”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孙氏提出了多种养生方法,如既强调静养,又重视动养;既强调食养,又重视药饵;既强调个人卫生,又重视环境居处。孙氏为我国养生史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养生学家。

  (原文)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1)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飡霞(2),其在兼于百行(3),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4)。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5),未能延寿。

                              ——《千金要方·养性》

  (注释)

  (1)大经:指常道或不变的规律。(2)飡同餐。飡霞:指道家修炼术所服日之精华之气。(3)百行:许多方面的品行。(4)遐年:高龄,长寿。(5)玉液金丹:道家为之长生不老的药物。

  (按语)

  本段原文说明了孙氏把修身养性看作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性善”实际上是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养生大法应以德行为主,德行周备则可延年益寿,服饵养生则居次要地位。

  (原文)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1);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2)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欲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暮常护气(3)也;凡气冬至起于涌泉(4),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5)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放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6)常欲使气在下,勿欲泄于上,春冻未洋(7),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则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8)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云晏起,莫在日出时。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9)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即免患也。

                            ——《干金要方·道林养性》

  (注释)

  (1)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这里指出了顺时养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缺此不可。(2)晦:每月的三十日。(3)暮常护气也:由于夜晚阳气运行至阴分,阳气很虚,故在夜里要注意保护阳气。(4)涌泉:即涌泉穴,在足底部。人的阳气,冬至时起,自涌泉穴发。(5)三阳:冬至为一阳生,农历十二月为二阳生,正月为三阳生。三阳升时,春天开始。(6)勿令下冷无生意:是指要重视下肢保暖,以利阳气萌生。(7)泮:意为溶解分离。(8)晏:迟也。(9)天行时气:指时令性疾病。

  (按语)

  这段原文着重讨论了应该顺时摄养,人的衣着、起卧等方面都应与四时变化相适应,发挥和充实了《黄帝内经》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大法。

  (原文)

  卫汜称扁鹊云: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1)。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故孝于须深知食药二性。

                            ——《千金要方·养老食疗》

  (注释)

  (1)四气:谓心、肝、肺、肾四脏真气。

  (按语)

  本段原文指出了食疗的重要性,如“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同时还应食疗与药疗相结合,“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十二、《寿世保元》          为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著。其享年九十余岁而卒。一生著作甚丰,《寿世保元》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亦可充分反映其养生观。

  龚的主要养生思想是:固肾气,保根本;调脾胃,养后天;饮食重在有节,气血贵在流通;此外,亦很重视房室养生。

  (原文)

  齐大夫褚澄曰:赢女则养血,宜及时而嫁;弱男则节色,宜待壮而婚。

  男子破阳(1)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2)太早,则伤其血脉。

  书曰: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3)。又曰:“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则成劳。

  彭祖曰:美色妖丽,娇姿盈房,以致虚损之祸。知此可以长生。

  《阴符经》(4)云: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世之人若不能秉灵烛以照迷津,伏慧剑以割爱欲(5),则流浪生死之海,害生于思也。

  书曰:年高之人,血气既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纵心恣意。一度一泄,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欲,火将灭,更去其油。

  书曰:恣意极精不如异惜,虚损身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则折;将溃之岸,值水(6)先颓。苟能爱惜节情,亦长寿也。

                            ——《寿世保元·保生杂志》

  (注释)

  (1)破阳:指男子的初次性生活,(2)破阴:指女子的初次性生活。(3)难状之疾:指难于描述的疾病。(4)《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是道家古代名著之一,文辞简朴,对后世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5)秉灵烛以照迷津:指手持灵异的烛光去照亮迷妄的境界,比喻用正确的理论去唤醒迷妄的心灵。慧剑:佛家认为智慧如利剑,能斩除一切烦恼与劳累。(6)值水:碰上大水。

  (按语)

  本段原文论述了气血精对人体的重要性,并由此出发,提出了人的婚配与性生活,即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的性生活当有差异,如原文所说:“年高之人……不可纵心恣意”,“赢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则节色,宜待壮而婚”等。原文最后提出了“苟能爱惜节情,亦长寿也”的重要论点。

  (原文)

  养生之道,不欲食时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食后……越趄(1)缓行数百步……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然也。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府……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血气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饿莩(2),饱食即死,是其验也。嗟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府(3),调顺百脉,使一身之气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欢,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机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热之气内蚀脏府,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致遐龄(4)?庄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5)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过也。”其此之谓乎。

  (注释)

  (1)趑趄:原指走动困难,此云行步舒缓。(2)饿莩:饿死的人。(3)以恬脏府:指会养生者,要使五脏六腑安宁和顺,功能正常。(4)遐龄:高龄之意。(5)衽席:睡衣与卧席,借指色欲。  

  (按语)

  此论饮食养生,提出“不欲食时便卧及终日稳坐”及“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痰癖”的观点,否则“久即损寿”。 (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