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gh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9:17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是一个复杂而精深的课题,它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琢磨提高,并不是讲几个要点就可以掌握的。因此,本书仅从党政信息文体的逻辑结构上,对信息文稿各要素的把握上,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常识和基本要求,希望能给信息工作者以启迪。
(一)标题的写作技巧
标题是对信息需求者提示和推荐信息正文的窗口。信息文稿标题的特点,除了同其它体裁的文章一样具有准确性、生动性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其一,它要以信息的具体事实的内容来命题,注重“体现内容”这一实效,而不象其它文体,如文学写作那样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其二,信息标题通常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对信息内容中重要或需突出的要素进行完整表述,这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
1.标题的种类
标题反映信息内容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直述事实,又可以概括重点,还可以加以议论等等。在拟写标题的时候就要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最适宜、最有力、最能突出信息内容的形式,因此,熟悉掌握信息标题的不同类型对于写好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1)直述内容型
直述内容型的标题,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即不宜把这一形式的标题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2)概括归纳型
概括归纳型,是拟写信息标题常用的方式。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例如《某某县护林防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某某省计划生育工作有三忧》等等。这里“三忧”就是省略语,只有用这种概括归纳的手法,使标题反映出信息内容的诸方面,令读者从中了解事物的整体情况。
(3)评论建议型
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这样能够直接帮助领导了解正文的内容和观点。这一标题类型带有信息写作者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因此要求写作者要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慎重品评,以免给领导造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引导。
(4)题文承接型
题文承接型标题的显著特征是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许多写作者往往爱犯这一毛病,其实这样做不符合信息文稿标题简洁实用的原则;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题文承接型有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叫做题文合一型标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句话信息。这一句话既可以看做信息的标题,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全文,它是精炼正文与标题完整反映信息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类信息(或标题)也被称作标题信息或无标题信息。
(5)趋势预测型
趋势预测型标题多用于预测型信息连续反映的动态型信息文稿。它重在对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趋势、走向作科学的预测,以其所特有的急迫性引起领导重视,以及时作出反应。这类信息标题的制作尤其要重视准确、客观、科学,不能由于信息写作者的错误判断而使领导误入歧途,造成损失。
关于信息文体标题的分类,并不是泾谓分明的,有时候很难说某个标题就一定能归入上列某一类中,有可能它有上述两种或几种标题的特征,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特征都不明显,但只要这个标题完成了表达信息内容的任务和要求,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
2.标题写作的要求
(1)题文一致
标题是从信息内容中概括出来的,因此,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做到题文相符。这是对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它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即二者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一致。可以选取某一事实或某一侧面作标题,但不能脱离信息事实的基本思想。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如,《某某村10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10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精炼”标题后让人误以为10户共存万元,与原义相去甚远。因此,在这一点上,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把事实交待清楚。二是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标题可以是写作者对事实的看法、评论,但这一论断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的原则。论据不足,即使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也会缺乏说服力甚至让人感到文不对题。这就要求写作者把下论断的主观性充分地与信息事实的客观相结合,对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再下论断。不能搞倾向性评论以至作出错误判断。
(2)突出精华
标题不能超出信息内容的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该选取哪些作标题呢 答案就是突出精华,从信息内容中选取对信息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制作标题,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什么信息对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呢
①突出最新鲜的事实。信息中的事实通常不止一件,而最新鲜的事实往往是信息需求者最关心的。
②突出最重要的事实。一条信息中的事实有主有次,抓住最主要的事实,也就是介绍最有价值的部分,激起读者了解全貌的欲望。
③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特点经常是事实本质的最显著的反映,突出特点也就是突出了信息内容的实质。同时,特色也往往是人们较有兴趣的。因此,突出特点也有利于吸引者。  标题要做到突出精华,除了掌握信息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外,还要了解与此相关的政策和事实,把信息放到广阔的背景中衡量,分辨主次,抓住本质,找出新鲜的事实,从而达到既涵概全篇又有所突出的目的。
(3)简洁明快
标题要充分起到提示全篇的作用,必须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增强可读性。信息的标题通常是一个包含了主、谓、宾语的完整句子,在这个构架上应尽量少用文字。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而要做到标题的简洁、明快,就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适当省略。就是去掉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结果,省略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和过程。
②适当概括。即锤炼字句,采用那些富有概括力的语言表述。直接表达内容的文字不可删减,减则会失去一部分意思的程度。
③适当采用简称。在行文中遇到较长的词组,特别是某些组织、活动的名称,可以进行简化压缩。如“计生委”、“创三优”活动等。在简化时要注意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随意生造。
(4)音节整齐。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因此,信息写作者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在音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文稿的可读性,以便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
(二)导语的写作技巧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这与导语在信息文件中的重要性是极不相称的。因此,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对信息写作者来说就成了一门必修课了。
1.导语的种类
(1)叙述型
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
(2)提问型
提问型导语就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它的特点是导语中必有问,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3)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4)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2.导语的写作要求
上承标题、下启主体是导语的基本要求。导语的位置也决定它担负着这一任务。
(1)紧扣事实的主题
信息导语的作用在于反映信息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详细的叙述事实和全面的铺陈材料并不是导语的任务。任何信息,都有其最重要的内容。信息写作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或叙或议,将这一核心内容写成导语,给信息需求者以提示。如果只是罗列材料或只写一些格式化、公式化的套话,信息导语就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失去存在价值了。
(2)导语要简明扼要
信息导语是对一则信息的核心内容的简要勾勒。它决不仅是对主体或其某一部分的重复,而是整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写作导语要做到就算不看信息主体,读者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即使是只问不答的提问式导语,也要给读者心灵造成撞击,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而如此重要的任务,都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来完成,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因此,信息写作者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熟悉材料,然后下笔;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打好语法、修辞的文字基础,提高概括、归纳能力。避免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三)信息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熟练地掌握它的运用技巧也会对信息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背景材料的种类
背景材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现实背景;按材料内容来分,可分为人文背景、地理背景等。在这里,我们以它的功能为划分标准将背景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
它是在信息中,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对它们进行注释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的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背景材料
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标题、导语不同,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背景材料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毕竟不同于信息的主要、内容,它对信息只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如果不认清这一点,把与信息沾得上边的背景全部纳入文章中,势必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因此,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如果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
同时,在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时,用语也要以简洁明了为标准。“不惜笔墨”是在“说清楚问题”的前提下对背景材料的要求;而简明扼要是指在说明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尽量节省文字,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四)信息稿件的修改
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光包括编写信息的技巧,还应包括如何修改信息稿件。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部分,是信息筛选的继续。选定的信息稿件,其内容已基本符合要求,但它的文章结构、修辞不一定也符合要求,用这样的信息报送给领导,其利用价值必然不高。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增删或改写,使它既保持有用的内容,又增加可读性,真正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1.稿件中常见的问题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
(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
(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
(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
(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的目的就在于使难于发挥其价值的信息重放光彩,文章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修改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深入实际的经验,才能完成修改任务,取得成功。
2.修改的程序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1)看,即通读。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工序。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原稿。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原稿形成初步认识;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这一步是修改文稿的基础,多花一点时间通读原文,考虑成熟再下笔修改,会使修改工作更加顺利。切忌匆忙动手,边看边改,不能兼顾上下文,结果来回返工,事倍而功半。
(2)改,即正式修改。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在修改中要遵守先改大处、后改局部的步骤。首先撷取内容,删削多余;其次调整结构,安排段落;然后修改细处,润饰文字;最后再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3)查,即查读。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一是检查改稿是否符合原意;二是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发现,立即再修改。
3.修改的方法
(1)主题思想的修改方法
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稿件需要有政治上的正确性和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因此,消除信息在思想政治上的差错,修正事实,是修改信息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以政策为准绳。这是信息稿件修改中的首要一点。搞信息工作的同志必须注意经常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防止违反现行政策或混淆政策界限。
②防止片面性
修改信息稿件还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如果信息内容带有片面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歪曲,就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在对信息稿件进行这方面修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形式的片面性。
——强调一点,不及其余。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忽视了矛盾的另一方。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片面强调成绩,忽视问题;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出真知等等。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是一种常见的片面性的表现,把个别情况夸大成普遍存在,或把处在萌芽状态的事物说成已经成熟的东西,并过早做出结论。甚至用个别点上的情况完全代替一般情况,把小说成大,把一说成十,这不仅不利于领导参考决策,还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代表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也不能这样来概括。因为尽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它毕竟不等于就是大海了。
——忽略事物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离开了这些限制,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有的稿件在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成绩、经验或问题时不讲清它们的条件,或只讲怎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一个地区的经验即使再好,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很多事物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局部看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有好处的,但从全局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只有讲清了事物存在的条件,信息才有价值。因此在介绍、推广某项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要那种“一切地方都要……”之类的提法。
——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有些稿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某些特定的需要来报喜或报忧。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好感,就只报喜不报忧;但到了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则又只报忧不报喜。总之,在修改稿件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克服这种片面性。
(2)辞章结构的修改方法
信息文稿的修改,同报刊文章的修改不尽相同。它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每篇稿件的文字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但这并不是说信息稿件就应该粗糙一些,相反,信息文稿结构的调整和辞章的修饰也是修改稿件时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的修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缩和改写。
①压缩
信息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篇幅短小的特点,因此,将篇幅较长的稿件加以删削和精简就是修改信息稿件的重要任务了。通常压缩的对象主要有议论过多、引文太长、枝蔓横生、前后重复、用语罗唆等等。压缩掉这类多余的东西,才能使文章精炼简洁,效用更高。压缩稿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紧扣主题。文章应有明确的主题,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舍取。信息文稿针对性很强,更需要把握主题。应该对主题分散或主次不分的稿件加以适当修改。
主题分散,即把主题以外的东西作为信息内容,冲淡了要说的主要问题,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修改时应本着一文一事的原则,将主题以外的内容删去。
主次不分,即主要问题没讲清楚,而并非一定要交代的内容却写得详细,使文章的主题被淹没。修改这类稿件,要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突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如果主要部分交待不清,就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第二、摘取精华。就是保留信息稿件中的精华部分,而舍弃其余部分。所谓精华部分,就是指含有较大信息价值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稿件中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或段落的梗概。与此相应的摘取方法也就有局部摘取和概要摘取两种。
局部摘取,是修改有些整体看来价值不大,但其某一部分却很有价值的信息时采用的方法。它将高价值部分抽取出来,单独成篇,而将其余的部分全部删去。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发现和摘录其中的精华,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概要摘取,是修改那些反映的问题很有意义,但篇幅过长的信息稿件时采用的方法。它既可以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也可以取其骨架舍其筋骨。前者是总结信息稿件的全文的概要,浓缩成类似新闻导语的短文;后者是将信息内容中每一要点压缩成一两句话,既保留原意,又精简了文字。
第三、精选事例。一篇稿件为了说明其观点,往往要运用一些事例、材料,为了压缩篇幅,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材料必须进行筛选,能用一个事例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个。要做到精选必须舍得割爱。因为稿件中举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相关观点,似乎并不多余。但信息稿件的写作又要求事例不但要精炼,还要尽可能的少。这就要求修改稿件时或者只选取一两个最典型的事例,或者将若干有其同点的事例概括起来,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第四、删节文字。在信息稿件中,时常出现因为文字水平不高,或没有精心锤炼文字、语义含混或语句冗杂、罗唆。因此修改稿件时也应把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精炼压缩。
首先是删去词义重复的字,使之达到清晰表述即可。如“1995年一年的产量”、“目前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全部都”、“而且还”等等。在这些词组中,有着重号的文字都可以省去(当然也可以删去另一半,只要词义通顺即可)。
其次是删去罗唆的字句,精炼文字。比如,“XX店经营的商品品种有100多个”,用字既繁复,读起来又拗口,如果改成“XX店经营商品百余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仅仅删字不能达到消除繁冗的目的,那就将意思重复、交代过详的句子删去。
最后要删去套话、废话和一切与信息事实无关的话。比如,有的宣传经验的信息开头总是写上:“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XX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对信息内容的阐述没有任何裨益,应该一律删除。
②改写
有的信息文稿反映的事实很有价值,但写得不好,只适于综合或分篇报送,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改变角度。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角度,写文章也是如此。同一件事,着笔角度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时信息稿件的写作角度不足以完全发挥信息事实的价值,这就需要修改稿件时帮它转换一个角度。改变信息稿件的角度,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信息内容并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定。常见的角度转换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互换;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送成果;从报告工作情况角度改为研究问题;从某个具体、局部的小角度改为全局的大角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角度转换只是在信息事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恰当的表现手法,它一定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要根据事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来选择写作的角度,决不能从主观需要出发来强换角度,让事实来凑和这种角度。如果这样做,将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报送成果、经验时要注意,不能制造万能性经验。
第二、改变结构。有些信息文稿结构紊乱,使人看不出层次,很难理清头绪,遇到这样的稿件也要进行改写,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一般来说,改变结构就是使稿件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清晰的关联,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写。具体改写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层次不清的稿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原文各段落重新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提前的提前,该移后的移后,使全文各个层次按一定顺序有机地排列起来。二是,对缺少层次的稿件,要根据原文的基本思想,提炼出若干观点,分出层次,顺理成章。结构调整好后,还要用一定的文字将各个层次贯通起来,使之互相照应,过渡自然。
第三、综合。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一篇新的稿件。需要进行综合的稿件有三种: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各个不同地区、部门的稿件;二是对某一动态事件的连续报道,由于时间或篇幅关系,不能逐一报道,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方式;三是正反对照的稿件也可以综合起来,写成对比的综合情况报道。信息综合处理后,往往会使情况更全面,领导对全局的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四、分篇。有的信息稿件写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从一定意上讲,这是不可取的。但也应看到,有时同一事实确实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而且每一个都很重要,这时就需要对这类信息稿件进行分篇,即把一篇稿件分成几篇来报送。最常见的例子是某一单位、部门的工作总结,就常包含有两个或几个主题,在修改时就可以采取分篇的方法,写成一文一题的新信息。
信息写作技巧
邓小平同志曾说:“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吗?确实很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所以,我们做信息的,从事的就是一项为了领导“耳聪目明”的事业。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信息工作,是机关内部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属于办公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政府系统,称作政务信息工作,在党委系统称作党务信息工作,两者统称为党政信息工作。
下面,我就信息的编写、采集及信息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谈一点个人的工作经验。
一、信息编写的基本方法
写好信息,关键在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多练、多体会。在总体把握上,我感觉要做到三点。
1、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宣传工作上有几句行话,叫“紧跟上头,摸清下头,握紧拳头,快打快收”。信息工作与宣传工作有相似之处,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是做好信息工作,也是搞好信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是写给领导和领导机关看的,如果不了解党的中心工作,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就不能紧紧围绕领导和领导机关的需求收集、提供信息,写信息时也会离题万里。写信息,同时也是反映基层贯彻党和国家政府有关情况、反映基层群众呼声愿望和重大的社情民意的过程,如不注意了解基层的情况,写信息时就会“手中无粮,心里发慌”,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总之,吃不透两头,就写不好信息,就会给工作带来被动。信息工作人员只有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情况,才能自如地应用收集到的信息素材,写出对领导决策有用的信息来。
2、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因此,编写信息时必须真实准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对一些关系重大的信息素材,还要经过核实,数字要准确无误,结论要符合实际,办法要切实可行。在这里假不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也不行。编写信息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关键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对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3、文字要讲究,条理要清楚。信息的编写要中心突出,有主有次,语言文字规范。实际写作时,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可能出现的一些通病(7忌)。一忌面面俱到。不要总担心说得不够全面,把摊子铺得很大,在大问题里套小问题,过于繁琐。二忌语言不够简练。编写信息要“惜墨如金”,凡与表现主题无关的话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和解释应坚决删去。三忌穿靴戴帽,入题太慢。信息写作应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把事实写清楚。四忌结构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信息是把主要事实放在前边写,然后再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适应领导工作快节奏的需要。五忌详简不当。信息需要简练,但在表达上哪些需要简述、哪些需要详谈,要根据信息所表达的主题来把握。把握不好,就有可能详简不当,空洞无物,影响原意的表达。六忌使用语言和标点符合不准确。编写信息时要用词恰当,符合语法,逻辑严谨。切忌生造名词,乱加形容词。七忌行文不规范。在编信息时,引用人名、地名、机关名称不要随意简化,所用字体、统计数字、计量单位要统一规范。
这里着重谈谈信息标题与主体的写作方法:
(一)标题就是表明信息内容的短语。是信息的眼睛,在一篇信息中占据首要位置。因为一篇信息是否有份量,价值是大还是小,读者首先是从标题上作出估量的。一般情况下,标题有四种,数字型、词汇型、杂合型、短语型。
1、数字型标题数字最有说服力,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能充分表明信息本身朴实无华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结果、结尾或一个段落过后所取得的成绩。这类信息标题制作,要在文中找出全篇信息最具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以达到直截了当,以点带面的效果。如:“××市首季引进农业项目资金6.74亿元”、“××市一季度旅游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87.1%”等,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要避免出现“效果显著”、“形势喜人”“开门红”、“上台阶”等模糊的带有形容性的字词。如“××市首季引进农业项目资金形势喜人”、 “××市一季度旅游收入实现开门红”等标题就非常模糊,不知道具体情况,比较起来就没有前者更有说服力。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作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2、词汇型标题
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从标题的逻辑性看,能统领全篇,不含糊其辞,真正能够起到一眼看去就明白这条信息要反映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重要的情况,所言之事的缓急程度如何等。在制作此类标题中且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其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遇到较长的词组,尽可能的把它加以压缩、简化,经过压缩达到标题内容不能再削减,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不能再精炼的程度。如:“××市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四化’”、“×ב六改、四配套’抓粮食生产工作”、“××三项承诺打造亲民政府”等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中心内容。一般避免出现“强化措施”、“认真做好”、“从几个面入手”、“多种形式”等不能明确表述信息内容的词句。如:“××市强化措施扶持四类民营企业”、“××从几个方面入手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着力打造亲民政府”等标题虽然能说明问题,但显得平铺直叙,很可能因为题目的原因把这些好的信息变成常规性的、没有新意的信息。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标题
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表述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从标题的结构上看,更趋严紧性,逻辑性更强。如“××民企安置13.67万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就业和再就业主渠道”、“国庆期间全市餐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较为常见。
4、短语型标题
这类信息标题不仅内容要有新意,而且标题要突破定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反映的信息事实新鲜,其内容所含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因此,在制作此类标题时,一要合乎语法,尽可能用主语、谓语、宾语齐全的完整句。二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要“顺”着写,一般不用倒装句,尽可能使其节奏明快,有可读性。如:“××市委办实行“8+2、5+1”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办公室”、“××市构筑四省交界商贸中心”、“基层建议在推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等。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专题性、反映性、建议性等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二)主体是信息中叙述和展开事实的主干部分,也是决定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
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其基本结构形式有:①动态信息,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敌情、社情、灾情、突发事件等,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②经验信息,即介绍可资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也可把“经验”和“做法”揉在一起,使主体成为成果——做法(经验)两个部分,或是把“成果”写进导语中,主体就是“经验”或“做法”介绍。③问题信息,即反映领导机关需要关注或加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的信息。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问题——原因——建议(意见)”,或“问题——原因”,或“问题——建议(意见)”。④意见信息,是指某地(单位)或某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意见——理由”或“事由——意见”等。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以上哪种信息,都力求短小精干,要在几百字中把一个问题讲具体、讲透彻、讲准确。要做到能几百字表达清楚的,不用一千字,能用一千字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一千几百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一字不要,少一字不行。
在主体的行文上,要把握好三个字。一是行文要“准”。内容反映要准确,观点归纳要准确,政策依据要准确,不能用个人观点代替政策。二是写信息要“全”,即信息的要素要全,时间、地点、数量,反映什么问题,已经做了什么事,这些要素不能少。三是文字要“精”。信息写作有句行话叫“砍头斩尾紧肚皮”,也就是说,信息写作一般不要引言,不用导语,这是“砍头”;结束时一般不要用“总之”,“总而言之”,这是“斩尾”;“紧肚皮”就是中间的文字表述要尽量减少文字、精练文字。
掌握信息写作技巧
信息承担着上传下达、沟通反馈、反映情况、展示业绩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做信息工作人员要有进取意识和责任感,千方百计寻找挖掘信息,绞尽脑汁提高采用率。
协作的技巧很多,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在技,而在巧。采用率和质量高不高,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巧的不够。我们主要在“巧”上下功夫。总结起来,就是巧借、巧改、巧用、巧报。
巧借。通常说得收集和筛选素材,有时觉得素材不多无从下手,那就借,借蛋孵鸡,把本地区各部门有关资料材料都收集起来,看哪一条与统战有关,顺手牵羊。比如,我们中小企业局发了一个简报,介绍80家企业成立诚信协会、成立融资协会。这条消息立即改成搭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平台解决融资难问题,发了就被采用。
巧改。有句话叫做“过眼即是拥有,阅读即为己用”,帽子不论大小,自己戴着合适就行。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县五策并举力促农民增收”,题目非常好,就改成“我县六策并举力促民营经济发展”,题目有悬念,一投即中。
巧用。巧用是反映特色,一个地区都有一个地区工作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应当深化、不断的挖掘。比如,在县领导体制建立上做好文章,先后向省委报送三篇这类信息,最后,在全省统战会议上,我们介绍了建立领导机制的经验。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是趋势,我先后从不同角度报了“派驻党建联络员”、“一帮一活动”等四篇信息,均被中央和省采用。
巧报。针对上级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的情况,提炼综合信息,对号入座。《建设者杂志》需要新社会阶层这一块信息,统战一般动态就不往这报,省委统战部需要了解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走向,我们就变化角度报了“抓住四个点做民企党建”信息。
从“提、思、研、新、高、挤”字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信息的质量
一是要在“提”字上下功夫。提就是总结提高,提炼总结归纳的意思。每一项工作当成一场战斗,战斗进行一阶段或结束后,必须及时总结归纳这阶段的战果,打死了多少敌人,敌我伤亡情况如何,扫平了多少障碍,起到多大的震慑作用,下一步如何打。我们的工作进行中或结束后也须及时归纳总结,提炼出做法经验,每当干过一阶段工作时,都要及时回头总结,我们可以围绕我局整体工作情况进行梳理,看一看我局在业务方面、机关管理方面、人才管理、机关文化建设方面等都有什么新特点,创新成果或重大有影响的东西能分类归纳成多少条,有时时间还可跨度大一点,近几年,近3年等,这样写出来的信息就有概括性,全面性,综合性,就有经验性,别人或我们自己看了以后,就会有启发,对面上的工作就有指导意义。“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总结是回顾,是梳理,是提高,是升华,其中贯穿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思维。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其他部门工作,凡是能力提高快的同志,一定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如果只知埋头苦干,不懂回头看,不注意在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这样的同志,要想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那只能是个人的美好愿望,因为你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功夫”。
二是要在“思”字上下功夫。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人人会做,但是能够意识并发现自由落体定理的存在,仅有伽俐略一人;苹果落地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人都能看到,但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顿一人;泡澡可能人人都泡过,但发现浮力定律的只有阿基米德一个。历史与现实惊人相似,过去和将来血脉相承。伽俐略、牛顿、阿基米德他们之所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出这样那样的定律,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十分注重研究和思考的人。搞信息工作同样离不开思考,事实证明:那些审深查透能力强的同志无一例外都是思考研究能力相当强的同志,要不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别人发现不了,他们却能发现?为什么同样是干了这些工作,别人发现不了的信息他能发现等。那么在信息写作时如何思考?拿过一篇信息究竟如何入手?我认为首先是思考一下领导和读者关心问题是什么,要思考一下领导和读者的需求是什么,要思考向党政领导机关,上级机关上报信息侧重点是什么,要思考工作计划时应该出什么信息、执行中出什么样信息,结束后应出什么信息,应围绕领导“应知、欲知、未知”的事项布局谋篇。所以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把信息当作一项多么神秘的工作,要跳出信息看信息,要袖手于前,明确思路。
三是要在“研”字上下功夫。即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就是调研的过程。
四是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信息跟新闻一样,不新就不能称新闻,不新就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不但事实要新,观点要新,分析问题角度要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新,站得角度更要新。角度很重要,据说一部《红楼梦》古典名著,养活了方方面面的人。红学研究会中的文学家们从中看到了诗词的韵味;社会学家们读到晚清的兴衰史;医学家们从中发现了不少的民间秘方;青年学者从中发现了爱情原理等。信息也一样,必须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六是要在“高”字上下功夫。就是立意要高,层次要高,要能对宏观起指导作用。我们在写论文,写建议性材料以及发言材料时,必须有一定理论高度。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高于实践。不知道大家平日留心没有,领导的一些发言材料,之所以听起来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领导的发言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他们讲话的每一个大题目或小题目都有几句总结出的理论性观点。大家写的时候可以参考,理论的观点既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观点,特别是引用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法规做铺垫,这样才能增强材料的可信力、说服力。
六是要在“挤”字上下功夫。平日不管是业务科室还是行政科室的同志都很忙,想拿出专门的工作日来写信息的机会都不多,这就要求大家忙中挤出时间来搞好这项工作。事实证明,工作忙、工作干得多,信息来源就多,就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发明这样一个定律:提交信息数量和质量与一个人工作干多干少、耗费业余时间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一些信息写得多的同志大多是结合自己所干的工作来写的,并且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写信息的。事实证明:那里有过人的精力,那里就有不凡的工作业绩,那里有疯狂拼搏的工作精神,那里就有可喜的信息科研工作成绩。
吴燕妮曾说:她可以向大家传授推销知识,但永远教不会将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人。信息写作技巧别人说的、书上写得再好,但永远教不会具体每一篇信息的写法,克服高台跳水的畏惧,只能靠勇敢地跳下去。只要肯于实践、肯动脑,每天努力一点点,一定能把信息工作搞得更好。
抓住“重点、难点、热点、亮点”,搞好信息材料的搜集工作
认识和意识问题解决好以后,就要解决写什么东西的问题。实际当中,不少同志觉得无东西可写,为什么?就是平日没有搞好素材的搜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一是抓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党委、政府、行业系统某个阶段举足轻重、影响大局的工作。这就需要大家平常就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地方政府落实上级政府指示精神情况,了解地方的工作重点,贴近我局的工作目标找重点。
二是抓难点。所谓难点,是指长期难以解决而又影响整个工作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些问题开展信息工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三是抓热点。所谓热点,是指社会各界比较关注、党政领导又急于解决的一些问题。
四是抓亮点。所谓亮点,就是工作经验和成果。要善于进行挖掘。我局机关绩效考核管理、机关文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