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教化思想其实就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30:30

14、教化思想其实就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思想

【原文】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1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勉矣。是何邪?则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23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草木,枝叶必类本。”此之谓也。

【译文】所以不施行教化就采用刑罚,那么刑法就会繁琐反而胜不了奸邪;只教化而不采用刑罚,那么奸邪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只惩治而不奖励,那么对勤劳的人就无法劝导;有赏有罚但不分类别,那么下面的人就会疑惑风俗俭陋而百姓就无法统一。所以古代君王明白地显示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来统一百姓,尽力作到忠实诚信来爱护百姓,崇尚贤能使用有才能的人来排定次序,用爵位喜庆奖赏来激励百姓。按时令安排事务,减轻负担,来协调平等。广泛而普遍地保护百姓,养育他们,就象是保护天真的儿童一样。如果这样做,奸邪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出现,受到教化的人就会互相劝勉。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这种道路简单,所灌输的思想牢固,所行政的法令统一,所堤防的表记很明确。所以说:“上面统一那么下面就会统一,上面分裂那么下面就会分裂。就好象草木一样,枝叶必然与根同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本节亦是论述人才以及管理的作用问题。荀子这段论述即“现代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种职能。”荀子比现代管理学还要多出一项“教化”。所以,既然不能一昧地讨好人民、安慰抚恤人民,也不能一昧地建功立业而不顾民情,那么该怎么办呢?其实并不是后来秦国的商鞅提出了“以法治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荀子并不同意完全“以法治国”,因为“法”自古以来就有了,人们其实都懂得“法”,比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种田交税等等,尤其是现在,贪污受贿、贩卖毒品、抢劫杀人、偷税漏税等,人人都知道这是犯法,但还是有无数的人铤而走险,这就是法律无法改变人的思想的原因。所以古代君王明白地显示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来统一百姓,尽力作到忠实诚信来爱护百姓,崇尚贤能使用有才能的人来排定次序,用爵位喜庆奖赏来激励百姓。按时令安排事务,减轻负担,来协调平等。广泛而普遍地保护百姓,养育他们,就象是保护天真的儿童一样。荀子的这个说法就含有“以礼治国”的思想,也就是“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就是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进行治理,然后“依法治国”——依照法令法规进行治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弄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别,认为法律可以改变一切,法律可以高于一切,这无疑是很不对的。追究人类之所以聚集合群而组成人类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们之间的相互友爱和帮助,以及这个社会的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只有“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要靠“教化”,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来开展。而“教化”的思想,在《论语》里体现得很充分,如《论语·子路》: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卫国的以兄弟情谊处理政事的精神使卫国出现社会繁荣的景象。然而,为政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人民的繁荣富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古到今,古今中外,为政者大都是忙于使民安居乐业,但很少有统治者真正能做到使民“安居乐业”的。战争、犯罪迭迭频起,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民众的文化知识过于贫乏,人民的文化素质低所致。所以孔子要提出“教之”,就是想要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所以现在各国政府也在努力普及教育,但是,翻开世界教育史,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史,所提倡的基本上都是“技能教育”,鲜有社会思想品德的教化。所以,如果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普及,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会逐渐端正了。这个思想在《周礼·地官》里也有充分体现: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

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

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

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

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

教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

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所以荀子认为,法律只是惩处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条约,并不能起到教化作用。因为人们的行为源自于人们的思想,思想没有得到教化而只靠法律条文来制约人们的思想,无疑也就行不通了。这种教化思想其实就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思想。以现代企业为例,如果一个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行为规范,对职工进行一定的教化,那么这个企业必然是成功的企业。

——————————————————

【注释】1.潢:同“滉”。《荀子·王霸》:“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何赤子。”《集韵·荡韵》:“滉,水深广貌。或作潢。”这里用为深广之意。

2.防:《诗·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周礼·稻人》:“以防止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吕氏春秋·慎小》:“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说文》:“防,堤也。”这里用为堤防之意。

3.表:《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韩非子·安危》:“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本意为作标记的木柱之意,这里延伸为表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