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4:39
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从世界强国沦为弱国。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外国侵略。于是,一些人就开始从文化上找原因,最后将罪魁祸首锁定在儒家学说上。/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儒家学说真的是中国衰落的原因的吗?

 

    一个学说对社会的作用不能只截取某一个点或一个片段来看,要从历史的长河中纵观此学说的全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儒家学说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学说的真实面貌。

 

    儒家学说的中心就是五经四书,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是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儒家学说涉及文学、历史、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等,也可以说,除了自然科学,其他所有学科都是儒家学说的研究对象。

 

    易经是儒家学说最基本的经典,易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学说,儒家其他所有理论都是阴阳理论的延伸。易经同时也是道家最基本的经典之一,最初的道家与儒家学说是相似的,只是修行的方式不同,道家主张“修内”,儒家主张“修外”,就向内家拳和外家拳一样,修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何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为万事万物下了最基本的定义:万物有阴阳组成,阴阳和谐则物存,阴阳失调则物衰。

 

    对于“天、地、人”如何认识?易经早就给出了答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儒家学强调“天、地、人”和谐共存,即“天人合一”。

 

    儒家的个人终极理想是“内圣外王”:通过内修而成为圣贤,通过社会活动推行王道。

 

    儒家的国家终极目标是“大同世界”,即“天下一统、国泰民安”。

 

    儒家认为“仁与义”是做人的根本,仁者爱人,义者助人。仁为体,义为用。

 

    儒家认为“仁与礼”是立国的根本,仁为和谐的政治,礼为合理的社会秩序。

 

    儒家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总之,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根本是“仁义”。

 

    二、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它的生命力如何?看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就知道了。

 

    古代埃及文明已经消失,古代巴比伦文明已经消失,古代印度文明尚存,但奄奄一息。四大文明唯一继续发挥巨大作用的只有中华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就是儒家学说。

 

    在儒家学说的指引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最强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军事上虽然一时很强大,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只能说明军力强大,不能说明国家强大。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实力最强大的王朝。所谓相对实力强大,是指相对于同时期世界其它国家来说,汉朝的实力属于超一流。

 

    从汉武帝开始,统治者开始尊崇儒家学说,排斥其它学说。

 

    汉朝存在的将近四百年时间内,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汉将陈汤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比诛”映射了汉朝的自信与实力。匈奴的历史也证实了汉朝的强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绝对实力最强大的王朝。所谓绝对实力强大,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封建王朝来说,唐朝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相对于同时期世界其它国家来说,唐朝的实力属于一流(同属一流的还有阿拉伯帝国)。

 

    与汉朝一样,唐朝统治阶级照样尊崇儒家学说,但同时接受其它文化,如道教、佛教等。

 

    与汉朝的强大不同,唐朝的实力有“大起大落”的特点。巅峰时期,“天可汗”的称号足以证明唐朝的实力。衰落时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足以说明它的凄凉。

 

    也许有人对汉唐盛世不以为然,很羡慕突厥人的亚欧大帝国和蒙古人的大蒙古国,认为那才是强大的象征。其实那种强大是外强中干,虽然一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中国的强大与游牧民族的强大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推行的是“王道”,游牧民族推行的是“霸道”。让我们假设一下,汉朝推行霸道会有什么“收获”:汉武帝时期,汉朝反击匈奴胜利后,对匈奴不采取“内附”、“内迁”、“安抚”等政策,而是象游牧民族一样,采取“三光”政策,那么匈奴民族早就消失了,中国也不会有以后的“五胡乱华”了。汉朝再顺势进入中亚,继续推行“三光”政策,继续西进,相信汉朝的军队很快就会出现在地中海东岸,世界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版本。但汉朝不会这么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推行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统治者如果推行霸道,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会招来各方面的反对。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汉朝推行“霸道”,依靠那时打下的基础,现在的中国会很强大。其实正好相反,看看今天的蒙古国和土耳其就知道推行霸道的结果了。

 

    同样是以儒家学说为思想指南,汉唐盛世与晚清衰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汉唐时期的儒家与晚清时期的儒家:

 

    汉唐儒家特别讲究“仁义”,政治上也提倡“王道”。士族阶层也讲究“义”,不仁不义会被人看不起,汉唐儒家学说是锐意进取的学说。唐朝文化传至日本后形成了日本的武士文化,也可以说今天日本的“武士文化”是唐朝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

 

    晚清儒家特别推崇“中庸”,其实“中庸”本意是“中道”、“和谐”、“阴阳平衡”的意思,但经过歪曲,变成了“中庸之道”。这样就导致士族阶层明则保身、不思进取,最终导致国家衰落。今天流行的“厚黑学”真实反映了晚清时期士族阶层的堕落。

 

    由此看来,导致中国衰落的不是儒家学说,而是统治阶层。如果没有儒家学说,现在的中国就会象欧洲一样分裂为众多的小国,就会像伊斯兰世界一样一蹶不振。

 

    以前是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了中华文明,现在是儒家学说保护了中华文明。

 

    三、儒家学说与其它文明的比较

 

    在古代,曾经产生了一些影响巨大的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历史演绎到现在,还继续存在并发挥巨大作用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现将这两种文明作一下比较:

 

    希腊-罗马文明的创建者是希腊人,发扬光大者是罗马人,现任继承者是日耳曼人。

 

    最初创建希腊-罗马文明的希腊人最终被罗马人击败,从此以后,希腊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将希腊-罗马文明发扬光大的罗马人无力保卫罗马,最终被外来的日耳曼人征服。从此以后,日耳曼人成了欧洲的主人,罗马人淹没在日耳曼人的浪潮中,逐渐消失。

 

    文明的创建者没有享受到文明的成果,受益的反而是入侵者,能说这种文明是一种优秀的文明吗?

 

    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的核心是民主与律法,后期融入了基督教。从个人层面来讲,这种文明没有为个人树立什么远大的理想,仅仅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这种文明的指引下,个人的现世终极理想也许就是当个一国之君,来世终极理想仅仅是上天堂。从国家层面来讲,希腊-罗马文明也没有为国家制订值得称道的远大目标,不管是古代的希腊人、罗马人,还是如今的日耳曼人,其国家的最宏伟的目标是“征服世界”。但结果如何呢?征服者反而被征服,最终亡国灭种。如今的西方人还沾沾自喜,认为西方文明战胜了东方文明。其实不然,西方文明真正的主人已经消失了,入侵者反客为主,窃取了主人的成果。

 

    相对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的儒家学说为个人制订了远大的理想:退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内圣外王”。从个人层面来讲,个人内修可以成为圣贤,外行王道可以“平天下”而成为“圣王”。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的最终目标是推行“王道”,使世界成为“大同世界”。

 

    至此,我们已经看出了这两个文明的区别:

 

    希腊-罗马文明的个人理想是成为君王,儒家学说的个人理想是成为圣王。

 

    希腊-罗马文明的国家目标是“霸权”,途径是“征服世界”。儒家学说的国家目标是“大同世界”,途径是 “平天下”。“征服世界”与“平天下”的根本区别在于:“征服世界”的目的是破坏,“平天下”的目的是建设。

 

    由于希腊-罗马文明自身的原因,罗马人无法同化入侵的日耳曼人。结果,日耳曼人反客为主,摧垮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成了少数民族,最终融入日耳曼人。现在,欧洲也许没有人会自称为罗马人。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统治者都以“平天下”为己任。也许统治者个人的做法会有偏差,但从国家层面来讲,统治者的最终目标是推行“王道”——即“平天下”。从整个国家来说,统一是民心所向,,割据是与“王道”相违背的。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的影响,进入中国的入侵者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驱逐,这就是中国保持国家完整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西方国家比中国富裕强大,这就说明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如果仅仅从近代两三百年来看,也许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结论会是相反的。现在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一个个体户同时经营自己的企业,开始,企业家的企业蒸蒸日上,个体户勉强度日。某一天,突然发生战争,企业家的企业破产。个体户通过倒卖紧缺资源大发国难财,瞬间成了暴发户。现在,企业家一无所有,暴发户腰缠万贯,能说明暴发户比企业家优秀吗?如果仅仅从这一个很短的时期来看,大多数人会得出暴发户比企业家优秀的结论。但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暴发户与企业家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暴发户仅仅是暴发户,他的财富不能证明他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的失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无能的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水波一样,有波峰和波谷。巨人跌倒的时候,他比侏儒还要矮,不能仅仅凭这一刻就断定巨人比侏儒矮。

 

    三、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的作用

 

    在今天的中国,儒家学说同样有巨大的价值。

 

    1、在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社会个人道德素质已经降至历史新低,社会风气败坏,这对我们提出了严竣的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打破了旧的秩序(也可以说是以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为基础的旧秩序),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新的秩序还没有稳固,所以思想上出现了茫然,导致社会道德堕落。欲解决中国社会道德堕落问题,唯有重新推行儒家学说。但推行儒家学说要有选择,必须是原始儒家学说,重点是“仁与义”,抛弃“礼”,赋予“仁与义”新的内涵。

 

    2、政治方面

 

    欲稳定国内,必须推行“仁政”,要赋予“仁政”新的内涵。如此可使国内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欲成为世界强国,同时又反击“中国威胁论”,必须推行“王道”,要赋予“王道”新的内涵。如此可发展壮大,又可避免钻入西方国家给中国设的套。

 

    3、军事方面

 

    在军队推行“仁义”,以“义”为主。此处的“仁义”不是后期经过歪曲的“仁义”,而是原始儒家的“仁义”,就象孔子的“仁”,荆轲的“义”。在军队中特别要训练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是荆轲的“无畏”,而不是秦武阳的“无畏”。

 

    四、儒家学说的发展

 

    宋朝以前,儒家学说基本沿袭原始儒家的观点。到了宋朝,儒家学说开始变异,变成了一种思辨哲学。儒家学说的变异是中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儒家学说返本归源,还儒家学说的本来面目。

 

    儒家学说是修身的学说,也是“平天下”的学说,为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为更好地领导世界,引导世界进入“大同世界”,必须利用儒家学说,并赋予儒家学说新的内涵,使其符合时代潮流。

 

    对于儒家的“三纲五常”,要有取舍。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完全可以抛弃,“五常”则必须保留。抛弃旧“三纲”后,必须建立新“三纲”,为“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家庭与个人”建立新的伦理标准。

 

    纵观世界形势,只有儒家学说才能引领世界走向和谐,只有儒家学说才能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