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夺得了荣华富贵就幸福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0:36

6、夺得了荣华富贵就幸福了吗?

【原文】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天。”此之谓也。

【译文】所以君子没有爵位也是尊贵的,没有财禄也是富有的,不说话也是有诚信的,不发怒也是威严的,虽然处在穷境也是荣耀的,虽然独自居住也是快乐的,难道不是最尊贵、最富有、最庄重、最威严的东西都聚集在这里了吗?所以说,高贵的名声不可以靠结党营私来争取,不可以靠虚张声势来保有,不可以靠权势地位来威胁,必须要诚心于此才能达到目的。争夺就会失去,谦让就会得到,遵循一定的道路就能积聚,夸诞欺诈就会空无所有。所以君子必须要修养自己的内心而且外表谦让,必须要积聚人生的规律而且外表要遵循一定的道路。如果能这样做,高贵的名声就会象日月一样升起,天下人响应的声音就会象雷霆一样。所以说,君子虽然隐居却名声显著,地位虽然卑微但却显明,虽然辞让却能胜利。《诗经》上说:“鹤在沼泽地里鸣叫,声音响彻四郊野。”说的就是这种人。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荀子在本节所说的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只要有了知识学问,才是真正的富裕,这种精神上的富裕是任何物质上的富裕所代替不了的。然而,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权势、有地位,就能有荣华富贵,而有了荣华富贵,也就有了幸福。因此,为了这种“幸福”,这种“荣华富贵”,他们就不惜采取任何方式、任何手段而巧取豪夺,甚至于杀人越货。但是,真正夺得了荣华富贵就幸福了吗?几千年来的无数事例证明,靠巧取豪夺甚至于杀人越货而得来的权势和地位,并不能使人幸福,只会使这些人越来越担惊受怕,越来越恐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人采取的是不正当手段,没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在人群之中结下仇怨,而这种仇怨就能使人恐惧害怕。而君子——大儒采取的是什么手段呢?他们好学从而有了智慧,知道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知道在人际关系中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知道仁爱、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没有爵位也是尊贵的,没有财禄也是富有的,不说话也是有诚信的,不发怒也是威严的,虽然处在穷境也是荣耀的,虽然独自居住也是快乐的。快乐的精神是精神适意、安宁、自足,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些东西不属于性命本身的。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内心是坦荡荡的。自然而然地顺乎人性,是快乐的人格内涵。快乐是与对人生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而享乐则是缺乏生活目标,没有人生信念,更没有创造乐趣。享乐者认为人生没有什么信念和意义可言,人生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享乐则从来没有安宁和自足感。享乐的背后是病态和失望,旧的刺激刚过去又得马上寻求新的刺激,否则,享乐者就会百无聊赖,就惶惶不安。之所以许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丧失了自我,甘愿把自己作为商品推销,失去人的本性,其根源是想以此换得金钱物质,以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还自以为精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相互的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这就是荀子所鄙夷的人。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或是管理者,并不要去在意物质上的富裕,那只会让人堕落,而要在意自己精神上的富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人或者是管理者。

——————————————————

【注释】1.皋:(gāo高)《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司马相如《上林赋》:“亭皋千里。”《史记·孝武纪》:“河溢皋陆。”《汉书·贾山传》:“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这里用为沼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