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0:55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秦时为北地郡,隋代改庆州,宋代定为庆阳府。当地流传的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溯源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800年以上。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2003年时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庆阳香包的绣制普及到家家户户,庆阳女孩儿多"七岁八岁学针线"。20世纪60年代,庆阳香包开始走向沉寂。近二十年,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制作工艺 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其制作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及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方法。 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其显著特点有:
1、原始生态文化味浓
庆阳位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间工艺刺绣中,大量蕴藏着人类童年期的多神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痕迹,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个梅花,便是龙的化身。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民间刺绣中的遗存。
2、表现手法奇异多样

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如肩头狮虎,一般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又不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

3、比喻象征,托物言志
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
4、审美观点独特
它不从物质生活着眼,而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与专业美术有天壤之别。很多专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庆阳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比如香包"猫吃老鼠",在猫肚上绣几个小老鼠,在他们意念中,猫吃掉老鼠后,老鼠还活在猫肚里。香包"两面人"头上前后都长鼻子、眼睛、嘴。这是他们对人体五官功能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阳妇女对生活、对环境,观察相当熟稔。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素材,比如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比如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及人物,都作为自己绣制的范畴。通过一针一线一把剪刀,活灵活现的龙、凤、金鱼、胖娃娃、小老虎、狮子、老鼠、蛇、青蛙、螃蟹等常见的图案,就飘摇在我们无比温馨的世界里了。
在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传统的鬼神妖魔观念,使人们认为要使孩子平安成长,无灾无难,就得靠神灵或吉祥物避邪驱鬼,消灾护身。庆阳虎、狮图案的单体香包和五毒簸箕、五毒帽等群体香包,都属于这一类。除此而外还有鸡,鸡鸣天亮,古人因此便把鸡与鬼魅的消失联系起来,认为鬼魅是怕鸡的,鸡能避邪驱鬼。此外蒜头香包(蒜骨朵)亦是避邪的象征。在葫芦香包里面缝入葫芦籽,也被认为是法力无边的护耳之宝。
传承意义
综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重,工艺精湛,立体感强,动静互补,民俗意识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民间艺术瑰宝。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庆阳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习俗。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在庆阳,香包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它挂在农村老汉的旱烟袋上,戴在乡里孩子的头上,穿在农家姑娘的身上。端阳节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缀满了各种各样表示吉祥祝福、驱邪镇恶的香包。这一天的庆阳,大街小巷和岭上塬下,犹如一个香包的博览会,城镇乡村香气四溢,可谓“香飘十里,陶醉八乡”。
庆阳香包是一门传统工艺,现在主要的传承人有李秀娥、贺梅英等。目前庆阳香包绣制面临着手工产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绣工艺渐已失传,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极少数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近年来,庆阳市以香包为名片,大力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名片,大踏步迈向全国,迈出国门。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每年在端阳节期间都要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客商云集庆阳。目前,庆阳已被命名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千家万户的香包生产基地,遍布城乡的香包开发公司,使庆阳香包名片传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庆阳香包节

庆阳香包

丝绸之路甘肃这段“西有敦煌,东有庆阳”, 石窟与香包,是丝绸之路的双宝两翼,特别是民间珍藏的早年绣品,多为旷世奇珍!香包是丝路文明最直接的印证,是庆阳人把香包广而大之的。庆阳香包,粗犷如歌,浪漫如诗,深藏中国艺术之精髓,有大意境!香包是飞天裙裾上的灿烂,是女神撒向人间的花瓣……沧海南迁,桑田依然,香包高悬。范仲淹知延庆府有《劝农》诗云:“烹葵剥枣古年丰,莫管时殊俗自同。太守劝农农勉听,从今再愿诵豳风。”范仲淹在庆阳缘何“再愿诵豳风”?原来,庆阳人“好稼穑,勤本业,民醇不讼。士笃悫,有文礼。重丧祭,尚文举,有古豳之遗风。学以明性,穷理为功,尚博闻强记,文体有汪洋俊逸之气。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婚丧仿古礼,不惑於释道异教。”

仲淹先贤镇守延庆,身处陇上,从生活中找到了《诗经》“豳风”的源头。“庆土风俗之美,古之遗化存焉。”范仲淹明白了庆阳。懂得为什么中华厚土是能养育出《诗经》和《离骚》的土。诗人的体验与清人在《庆阳府志》中对陇东风俗的概括,互可证也!

佩挂香包便是北豳遗风流韵之一种。我用四幅裹肚拼成了一个“锦绣田园”图。娃娃骑驴,老婆打桑,兔儿啃青草,猫儿追蝴蝶……您若回故园,散步陌上桑田、陇头坂亩之间。此时,日出东南,罗敷撷桑,我们都是脱帽着帩头的人了。看吧,董志塬头,青年男女投桃报李;听吧,泾水洲中,关关雎鸠,唧唧和鸣。暖日也融融,崖头,母女扎花绣叶拉家常;槐荫也爽爽,树下,老人把酒话桑麻。人不由想起儿时的歌谣,“高高山,山高高,高山上,有人家,又有牛,又有马,还有一树好桃花,两个羊羔在玩耍。”陇上风情如画,难怪“八百里秦川,顶不上一个董志塬边!” 舒坦哟!这肯定是走州过县的人,涉过泾河,躺到我们的黄土高坡上,最真心的感叹!香包是女人培植的另一类植物,香包是女人心灵的灯盏,是人类梦里最美妙的音乐和果子。

有了桑就有了丝,有了麻就有了布。以针牵丝,绣于布,布上生出了红花花绿叶叶,便成寄托情怀的尤物了。男耕女织,含辛茹苦,这才有了香包,所以我说线有多细,心就有多细,线有多长,香包的历史就有多长。香包就是福!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的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平安归来合家团圆的幸福,远离祸端万古长青的幸福。人以香包表达祝福——祝您幸福,这是多有诗情画意的表达?生活因爱因幸福因香包而美好!给人绣衣,给神绣花。人生有福,别无所求了。香包是大地之上我们祖祖辈辈高照的福星!

香包是什么?有人用英语翻译成了“装有香料的包儿”,这样一翻译,外国人还以为我们搞了个卖香料的节日。还不如译成“用彩线绣成的有香味的表达祝福的民间艺术品”,你看,这问题还不好回答嘛。这样说吧,这包一般是“红包”,红包里可能有钱,有时候里面要缝上一个成色好的“麻钱”,就是古代的铜钱,就像我们现在饺子里包上个“分分元”。有钱好,富裕好;钱是圆的,团圆好。只有钱还不够,还要“香”,这香字,就是烧香的香,这香是用神农百草中能驱蚊逼蝇、洁身香体以至祛邪降福的草药制成的,和《离骚》一样,民间也叫“香草”。以美人喻君子,以香草喻品行的高洁,我又感到这豳风里也融合着徐徐楚风。香包什么样?像心一样的最多,一颗香包就是一颗心。一颗心有一颗心的心思,所以香包千姿百态。“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偷偷送你一个香包,和公开抛你一个绣球一样,还用说?爱上你了。香包是最温馨的缠绵,是现实中可以把握的神话。

香包为啥又叫荷包?庆阳民歌《绣荷包》这样唱:“正月里闹元霄,荷包绣开了……”合水民歌《走西口》里说:“哥哥你走西口,扯下二尺红绸绸,若有人回家走,捎给你的巧手手。”巧手手要红绸绸干啥?绣荷包,绣下荷包干啥?荷包之荷,我猜想,谐音“合”,藏百年合好之意。荷包之荷,叫人想到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女孩儿洗丝归来,笑语玲珑,并非江南独有的风光吧?月光下,玉荷临风,婷婷玉立的女子“想你想得见不上面,只有拿起针和线”嘛。荷者,荷花,并蒂相莲(恋),比翼欲飞,待到那年那月那一天,你看“我”“穿哪大红袄,我辫子红绸扎。绿色裤子红鞋红袄袄,活活一朵牡丹花。” 嗨!——上轿了!藏在荷包里的粉红心事,就出落成了浪漫香艳,被小伙子们抬着煽着颠到了婆家。荷者,莲里生子,含娇藏羞,寓意生命之美,生命之源。

会绣香包就是会“绌”。绌,就是穿针引线在布上绣花花的动作,动词转换为名词。巧手绌出来的刺绣艺术品就亲昵地叫“绌绌”了。因己及人,先前那一双给自己扎“陪房”、给新郎纳鞋的巧手,给娃开始绌小衣小帽小裹肚了,给娃开始绣玩具了,给掌柜的扎烟袋了,给闺女精心勾画披肩了……看啥绌啥,想啥绣啥。丝者,思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天高日月长,闺女等成媳妇,媳妇熬成婆,艺到老来俏,一出手都是独一无二,绝难复制的精品。“五月端阳耍线哩,八月十五耍面哩。”仰艺术为生活,视生活为艺术,都耍成大师了!陇东妇女一辈子就“耍”了个为生活锦上添花。这样广义的香包就包括所有的刺绣品。从实用衣物的装饰转向纯粹的艺术,从民间窑洞民居走向艺术的大雅之堂——庆阳香包成为华夏刺绣艺术品中一个独特流派:陇绣。无论叫香包,还是叫荷包,叫猫叫咪咪都行,都是陇绣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大类。更随和的叫法是“耍活子”,就是布做的娃娃玩具。藏之于箱底的是爱的秘密,馈之于孩童的是爱的布施。陇绣中主要是这一大类中的生肖、五毒等等成为农耕社会民间自创自做的儿童玩具,现在又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居室、轿车和节日喜庆活动的装饰品,成为普及庆阳千家万户的文化产业。香包是高原上最鲜艳的旗帜,招展我们的崖畔!香包是我们鸽子一样飞翔的名片。

一提丝绸之路,人们就想到敦煌,想到古代的丝绸贸易,细一想,人们用丝绸干什么?荆钗布衣要刺绣,绫罗绸缎要刺绣。收藏家的珍品似可分两类,一类是民间自用自赏的粗布绣品,另一类呢,绸缎之中绣花,掺以金丝银线,镶金簪银,多为官员、书生房中的挂件,犹如书法、字画悬而赏之,这一类里更具豪华富贵气派的如刺绣中堂,我姑妄猜之,由先周而大唐,由远古而现今,庆阳,近距长安,千针万线,大约绣了不少锦衣绣袍,给朝廷如武则天们吧?物以稀为贵,艺以精为上乘。有一点是最要肯定的,丝绸之路上有丝绸,怎么能没刺绣?有人来过庆阳后说甘肃“西有敦煌,东有庆阳”,石窟与香包,确是丝绸之路的双宝两翼,特别是民间珍藏的早年绣品,多为旷世奇珍啊!香包是丝路文明最直接的印证,是庆阳人把香包广而大之的。庆阳香包,粗犷如歌,浪漫如诗,深藏中国艺术之精髓,有大意境!香包是飞天神女裙裾上的灿烂,是天女撒向人间的花瓣瓣……

庆阳人倡导了个香包节,意义非凡!“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就是庆阳人大红大绿的浪漫想象。民间节日本身就是活的动态的人间瑰宝,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节日都不会过,没兴趣过了,悲莫大焉。过端午节,兴香包节,弘扬民族节日的价值,其功不可没!赛香包,赠荷包,送粽子,赛龙舟,祭屈子,弘扬爱国精神,华夏同识,南北一俗,美莫大焉。香包节,既有传统承继,又有现代蕴含,它是端阳节,是情人节,又是诗人节,还是华夏民族传统的敬师节,每逢此日,学生给老师送香包、家长给老师送粽子以谢师恩,意堪重也!一节多能,满足了不同年龄的人情感交流的需求,而其聚万众于一节的媒体便是“香包”!糯米包红枣,粽子蘸蜂蜜。一年中,我们共同拥有香包的这一天,是最有诗情画意的一天,最甜蜜的一天。这一天是千千万万的母亲带着她的闺女绣出的,这一天是全中国妇女的节、母亲的节!

诗骚传国,香包传情,沧海桑田,生命长青!吸引天下巧手手都来庆阳赛千姿香包,展生花妙艺,何等壮丽动人?庆阳香包香天下,天下香包汇庆阳。我看香包节咱们就搞个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巧手手”刺绣香包大比赛,来个别一种“选美”吧!香包节,母亲笑得最甜,父亲笑得最憨。女儿笑得最美,男儿找到初恋。人类漫步自己的童年,仰揽高山流水,找到情感的喷泉……

感谢每一位父亲,从大地上捧出那一丛艾蒿,插在门楣,用一生的爱迎接游子的归还。感谢每一位母亲,从大海里捞出那一苗针来,用一生的心血,刺绣我们灵魂的家园。香包是什么?香包是最嘹亮的灯盏,香包节是人类用亿万年时间,淘洗出的我们感情的金子打制的灯盏!今夜,月光里,香包女神,美目流盼,高擎着一盏盏香包神灯,蹑足人类灵魂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