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激发民众爱国主义(国际先驱导报 2008-8-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7:08
北京奥运激发民众爱国主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09:47  新华网

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这是各国代表团在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 费茂华/摄

“海外兵团”归来。8月9日美日女排之战,美国队主教练郎平为队员做指导。 本报记者 王建华/摄
体育激荡下的爱国主义  体育和爱国主义,虽饱受争议,却始终无法也不能分割。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进展,拥有主场之利的中国观众,也完成了一次心态和认知的飞跃。他们一边齐声高唱国歌为中国选手加油,一边也为外国选手的表现赞赏或惋惜,他们宽容地看待“海外兵团”归来,也充满自信地为在自己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喝彩。爱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冷静和宽容
八月,我爱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童声《歌唱祖国》过后,躺在沙发上的夏黎下意识地站了起来。此刻,千里之外的“鸟巢”,一面五星红旗正伴随着国歌声冉冉升起。
“不为别的,就觉得应该这样做,或许是在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吧。”夏黎记得,他上一次对着电视画面肃立,还是三个月前的5月19日。那天下午,29岁的他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忍不住垂头落泪。
与灾难激发的强大爱国热情相比,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和随后展开的各项赛事,看上去令这个湖南小伙子感受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骄傲。“没法用语言表达,真的,就是很自豪。”夏黎说。
奥运激发民族自豪
夏黎在家里起立看升国旗仪式的时候,北京王府井的大屏幕前已是人山人海。
已经来北京工作4年的王彦方,当天下午6点就到了王府井,一直到开幕式结束,“足足站了6个半小时”。“整个王府井全都是人,站在人群里像蒸桑拿一样。”而全场不约而同地随着“鸟巢”升旗仪式高唱国歌的盛况,更是令他激动异常:“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正在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就这样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情绪。无论是为了寻找身份认同还是团结一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个国家的人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一次体育激荡下的爱国精神洗礼。
为了探寻奥运会对中国人的意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杰夫·代尔来到了河北省平泉县的北井村,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村民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让他非常惊讶:北井村或许没有令人羡慕的新建筑,没有需要接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也没有铺张的焰火表演令人称奇,但这个小小的村落,却完全沉浸在中国奥运的狂欢气氛中。
杰夫·代尔看到,这个村庄周围环绕的是玉米地和像姚明那么高的向日葵,靠养老金生活的村民赵丽伟一家坐在院子里的砖堆上看奥运会比赛直播。“为了奥运会来到中国,我们等了太多年,我没法告诉你我们有多激动。”赵丽伟说。
“即使在这样一个贫困和偏远的地方,村民也清楚地感受到,举办奥运会是对中国全球地位一种迟来已久的承认。”杰夫·代尔对自己的探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也深深影响着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来自青岛的庄昀筠正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攻读研究生,几个月前她就在办公室里挂上了北京奥运会会旗,虽然无法同步收看开幕式直播,但她和室友一直通过互联网浏览各种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我们还自制了‘中国印’剪纸,贴了满满一屋子。”庄昀筠对媒体说。
两个孩子感动全中国
体育与爱国主义,曾经被广泛争议,却一直无法分割。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燃火炬的时候,旅法华人钢琴家宋思衡泪流满面。“我觉得这一百年来,我们国家走着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但是我们用一种很飘逸很自信的步伐走过来,谦逊而不自卑,这种感觉让我在点火那一刻百感交集。”
同样是奥运开幕式,更多国内的网友则因为其中的两名中国儿童而沸腾。
9岁女孩林妙可在五星红旗入场时表演的童声版《歌唱祖国》,不同于过去激昂旋律的舒缓节奏,赢得了中国年轻人的热情追捧:“原来爱国歌可以唱得这么好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一名“70后”网友看到林妙可演出时则给朋友发了这样一条短信:那个小女孩慢节奏“歌唱祖国”的时候,56个人拥着国旗走向升旗台,很想哭,中国太不容易了!
“我希望当我老了的时候,儿孙围着,我给他们讲新中国的传奇和故事,把我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骄傲与文化传承下去,而这也是我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这位名为“zhengminlive”的网友在天涯论坛这样写道。
相比之下,与姚明一起引领中国代表团入场的9岁儿童林浩,则勾起了人们对汶川地震的记忆。这个曾在地震中救出几名同学的小英雄,随中国代表团绕场一周后汗水湿透衣背。“看到小林浩出来的时候,我想到了5·12,想到那么多受难的同胞,不禁想哭。”网友“shfaylei”说。另一个网友则称赞开幕式因林浩的出现展现了汶川元素,“以这种方式亮相感动了我”。
国歌大合唱响彻赛场
随着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争金夺银,现场观众自发营造的火爆气氛也渐入佳境。除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加油”声外,凡是中国队夺冠的颁奖仪式上,全场同唱国歌的场面都成为其中一道绚烂的风景。
8月9日,中国女子举重选手陈燮霞摘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首金后,全场观众都高呼为她庆祝。随后的升旗仪式上,全场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场面温馨而动人。新加坡《联合早报》将此称为“额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认为这种气势的感染力“远非官方组织的国歌演唱所能比拟”。
的确,与过去的含蓄内敛相比,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习惯在公共场合高唱国歌。其慷慨激昂的旋律,不仅是对运动员的鼓励,也是中国人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方式。“我觉得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最大好处就在这里,万人同唱国歌,万众一心!”夏黎认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通过汶川地震、奥运会等大事件体现出来,“中华民族必将崛起”。
还有的国外媒体则注意到,赛场上高唱国歌的队伍以年轻人为主,而这批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在韩国《朝鲜日报》给出的定义中,这些中国人是指为奥运学习外语、擅长与外国人对话、爱国心强的20多岁年轻人。
“满怀爱国热情的他们,对‘独立’分子近期发起的几起恐怖事件表现出绝不能姑息的坚定态度。”《朝鲜日报》引述一名中国大学生的话说:“我们完全信任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妨碍奥运会的行为。”而在“堪称爱国主义前哨”的各大学留言板和网站上,到处是“不能容忍恐怖行为,奥运会必须成功举办”一类的文章。
宽容而非狭隘地爱国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向来是西方媒体最愿意“混淆”的两个概念。动辄给中国人自发的爱国热情扣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并危言耸听,向来是西方媒体的“强项”。这一次,率先发出怪声的是日本的《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两家媒体不约而同地杞人忧天,称“中国的民族主义喷发”可能“变成狂暴的情绪”。
事实上,中国这波因体育而激发的爱国主义热情,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足够的冷静:不以金牌为惟一尺度,对失败者、海外兵团,甚至赛场上的“敌人”,都能以宽容和理性的心态对待,是这次中国人在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怀间找到的最好支撑点。
比赛开始首日,中国预测中的首金旁落,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观众,除了惋惜外,没有出现任何指责赵颖慧和杜丽的声音。相反,人们都是在安慰她们,寄语“美女神枪手,你永远不会老”等等。而对于包括郎平、栾菊杰等在内的“海外兵团”代表他国参加奥运会,中国人的冷静更是出乎意料。比赛场上,为郎平和她率领的美国女排高声叫好者绵绵不绝,50“高龄”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出战女子击剑,更是赢得网友的热情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观众的心态也正越发“国际化”。当发现电视转播过于集中地报道中国选手时,网友们就强烈要求电视台多介绍外国选手的风采。而一些外国运动员的优秀表现,也总能引起场内外中国民众的欢呼。
网络经常被一些人认为是所谓狭隘民族主义的温床,但现在的中国网民正越发成熟起来。在天涯社区,一网友刚发帖子称“遗憾中国选手领奖不能穿着自己国家的品牌而穿外国货”,就遭到其他网友的反驳。“楼主的思想真是狭隘,丢人!”“商业的就交给市场,千万不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类似的回复比比皆是。
另一个网友则表示,中国选手穿国外品牌领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你还想中国闭关吗?李宁的服装不是也穿在很多国家的运动员身上了吗?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有颗中国心就可以了,还要强求其他什么形式?太狭隘的民族主义!”连串的反问除了让人感叹中国民众心态的自我调整和净化外,大概也足以令那些喜欢“忧天”的西方“杞人们”闭嘴了。
爱国主义的大脚印如何走到今天
【作者】叶海林(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场景1:韩国举重运动员李培勇第三次出场时,受到全场观众雷鸣般掌声的鼓励,因为他是在腿部严重受伤的情况坚持出战的;
场景2:中国运动员朱启南在为自己“失去”了金牌而落泪时,全场观众用欢呼祝贺他为祖国“赢得”了银牌;
场景3:北京奥运会没有仿效悉尼为运动员提供免费的安全套,也没有人理会报道此事的某家海外知名非八卦媒体。
这三件事情本没有什么直接关联性,但却可以组成用来观察奥运会、观察这个夏天的一面三棱镜。透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另一面奥运金牌在闪闪发光——不是张艺谋导演赢得的那面开幕式金牌,也不是中国运动员们赢得的那些金牌,而是中国的观众、志愿者获得的。这是因为中国人将“我们”的爱国主义和地主之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获得的,其背后则是开放、宽厚和自信,也就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成长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外国选手加油不再是“崇洋媚外”
奥运会之所以受到万众瞩目,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奥运会永远和国家的荣誉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折射一个国家国民的最基本情感——爱国主义的绝佳镜子。
而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且有理有节。前面提到的三棱镜如果和过去对比一下,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这一点。就在几年之前,在中国举办的男子足球亚洲杯决赛赛场上,中国人热情地为本国球队加油,几个斗胆为日本加油的观众差点遭到了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当然,为本国球队加油无可厚非,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能为自己的对手喝彩鼓劲更彰显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大度和宽容,体现了竞技体育最可宝贵的“费厄泼赖”(英文Fair Play的音译,意为公平竞赛)精神。李培勇便在北京享受到了体育的至高精神境界。在今天的北京,为外国选手加油不会再被认为是“崇洋媚外”了。要知道,李培勇可是中国运动员夺冠的最大拦路虎。
不过毕竟还没有到四海一家的地步,中国的观众当然更希望为自己的运动员加油。中国人仍然将体育作为爱国情绪的最佳载体之一,但早已不是唯一载体,而且早就能够区分国家荣誉与国家尊严之间的区别,做到爱国主义和“费厄泼赖”的兼容。
开放和宽容间学会自信
既然奥运会是世界的——就意味着也是“他们”的,那就总有习惯、风俗和认知差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顺着“他们”。一家媒体在照例批评完北京的天气、空气和中国民众的士气之后,大概是觉得还需要点别的新意,于是开始将澳大利亚和中国作比较。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前面的第三个场景。
真正值得高兴的不是奥组委没有跟从这个所谓的“国际化”,而是面对责难,中国人选择了不予理会。这种自信的沉默远好于自我辩驳,实际上是在告诉对方:不要无事生非,我们没空搭理你。
从对海外兵团的冷淡甚至敌视,到对竞争对手充满“费厄泼赖”精神的尊敬,而不问他们是否曾是我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家是否就在不久之前还曾冒犯我们;从对自己运动员的苛求甚至责骂,到给予出战不利的健儿们毫不吝惜的掌声;从把“国际化”挂在嘴边上,到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什么是诚挚的建议、善意的批评,什么是恶毒的咒骂、傲慢的偏见……应该承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更开放、更宽容、更自信,最为重要的是,更与中国家今日的地位相适应。
三个阶段成就精神内核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7年来奥运会在中国走过的历程,也折射了中国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成长历程。
最初,我们努力地改变自己,以实践对世界的承诺,取得别人的信任。我们曾经以为只要改变了自己,就可以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当这个目标未果后,我们开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变化,去澄清误解、消除敌意。我们终于认识到,要想实现一个和谐的世界,至少是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仅仅改变自己是不够,还要改变别人。这个春天之后,全世界的华人都自发地行动起来,去展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奥运的诚意。这一次全球炎黄子孙的同声一气,的确影响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我们改变了自己,也部分地改变了别人,但我们不可能全部改变我们自己,也不可能改变所有的别人。这个中国人自我认知的新阶段,在奥运会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和谐共处,但不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从改变自身,到争取别人承认我们的改变,再到宠辱不惊地走自己的路。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在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同时,锻造了成熟的爱国主义所必需的精神内核。
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就不会有今日的宽容与开放。正如奥运会开幕式上那29枚巨大的焰火脚印一样,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日臻成熟的,要是我们当年不曾狂热,今日的宽容便成了冷漠,要是我们当年不曾愤怒,今日的开放便是懦弱,要是我们当年不曾坚持,今日又何来自信?今日的中国为今日的中国人提供了精神上保持开放、宽容和自信的物质条件,而保持我们的精神则将使这个国家向前走得更远。
7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从来也没有说不该实行。奥运会来了,且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更多些“费厄泼赖”,且让我们狂欢去,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得到的。
掌声送给“郎平们”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在北京奥运会上,多个国家均派出了华裔选手参赛。他们中有的在他国土生土长,有的则是曾经代表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即“海外兵团”。与过去的“敏感身份”相比,这一次“海外兵团”到北京参赛却收获了很多理解和支持。
“这正反映了中国民众愈来愈开放和成熟的心态。”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社会学专家毛志雄教授看来,民众对“海外兵团”的宽容,说明“体育无国界已被大多数国人认同”。
聂卫平“炮轰”郎平遭指责
这样的变化在奥运会之前就已开始。
8月4日,刚刚返回北京的“棋圣”聂卫平在机场向媒体抱怨:“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很有意思吗?”聂卫平提醒的“海外教练”,矛头更多指向的是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
但令聂卫平始料未及的是,当他这番“爱国”言论发出后,却是和者少,反对者众,而他本人则被网友们扣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为体育赛事赋予不必要的政治意义,实际上却暴露了狭隘民族情绪。”网友“龙之心1115”指责道。而另一个网友则表示,“如果郎平能够把美国排球推上本届奥运的巅峰,尽管荣誉是美国人的,但其中鲜亮的中国元素无疑会让世人侧目。”
此前,郎平接任美国女排主教练之初,便有“怕回国以后遭人骂”的担心。如今看到网友的支持后,她淡定地回应指责:“其实排球是一个大家庭,现在体育已经没有国界了。”
郎平身后,还有数十位教练“海外兵团”参加北京奥运会,例如,培养了名将肖恩·约翰逊的体操教练乔良、中长跑世界冠军拉加特的教练李犁、韩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矛等。
“这恰恰说明中国在这些项目上的优势有目共睹。”在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的刘境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14年,从谩骂到理解
不过,如果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以“体育无国界”的心态面对“海外兵团”却不能想象。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当原中国乒乓球国手何智丽(后改名小山智丽)代表日本战胜邓亚萍时,遭到了诸多中国球迷的唾骂。
“我当时也在诅咒她,骂她是叛国贼。”14年后,已参加工作两年的田野对《国际先驱导报》回忆说,“当时小,不懂什么,只知道都是中国人,不能让金牌成为别的国家的。那时真是恨死小山智丽了。”
但田野没想到的是,十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又出现一个翻版“小山智丽”,夺走了中国的女垒奖牌。2004年8月22日,曾担任过中国女垒队长的任彦丽,改名“宇津木丽华”,以一记“强棒”终结了中国女垒的雅典奖牌梦。赛后,愤怒的中国球迷言辞激烈的称她是“中国的败类”。
“其实,现在看来,应当尊重这些球员的个人选择。”田野说,“尽管我感情上还不太能接受这种事情,但我理解他们的选择,不会再谩骂他们了。”
2006年,“棋后诸宸代表卡塔尔参赛”成为体坛热议事件。只不过,网友们开始表现出克制和冷静,反对因此批评运动员的爱国热情。诸宸亦对媒体表示:“如果我伤害了大家的感情,我想还是要向大家道个歉。”此后,“国籍之争”划上了句号。今天的北京奥运会上,为郎平和她执教的美国队加油,为代表加拿大出战的栾菊杰助威,都已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中国人的心态越来越成熟
“中国对‘海外兵团’的宽容心态主要基于自身竞技体育强大的表现。”毛志雄进一步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以前,优秀选手转移国外对中国代表团是很大的威胁,但现在这种威胁已经大大减少。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外兵团”在乒乓球项目中人数众多。华裔运动员40人,占参赛球员人数的一半左右。其中,原中国国家队队员、现美国女子乒乓球队主力王晨,新加坡的北京姑娘李佳薇,都是乒坛女单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毛志雄认为,现在很少有中国人指责“海外兵团”和中国选手抢金牌,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也引进了不少国外优秀教练。8月10日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的张琳正是师从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而12日夺得击剑金牌的仲满,则是法国教练带出来的。
“他们令中国人的心态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认识到体育交流是正常的国际交流活动,就不会像以前那样苛责运动员了。”毛志雄说。
体育感召各国民众热情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看台上,拉拉队可以连续数小时重复同一动作;比赛开始前,参赛国国旗早已销售告罄。所有这些都表明,体育最能够激荡民众的爱国热情,这一点同样不分国界。
为了鼓励运动员勇创佳绩,借助体育来提升民族的整体凝聚力,各国政府最先考虑的是竭力提高奥运金牌的吸引力。
出征北京奥运会前,俄罗斯总理普京特意为奥运军团大幅提高了奖励:奥运会金牌的奖金由5万美金提高至10万欧元。俄罗斯各地方政府也将对本地区的运动员给予奖励,形式包括房子、汽车和现金等。
不过,就奖金数额而言,俄罗斯较于新加坡还过于“小气”。为了打破金牌荒,新加坡开出了巨奖:只要运动员拿到金牌,就能获得50万欧元的奖励。这是所有参加奥运的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金钱奖励。
北京奥运会上,古巴、朝鲜对冠军的奖励形式最保密。虽然具体数额不得而知,但这些运动员如能获得奖牌,无疑能获得英雄般的待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年仅16岁的朝鲜姑娘桂顺姬获得奥运冠军。凯旋后,数十万市民在平壤夹道欢迎她,朝鲜政府还授予她代表最高荣誉的“金日成奖”及“劳动英雄”奖章。
参加110米栏金牌争夺的古巴小子罗伯斯,从未掩饰过他对冠军的渴望,他说:“以前赢得的所有冠军都无法与奥运会相提并论。因为,只有拿到奥运会的奖牌,整个国家才会将你当作国家英雄。”而几天前,韩国游泳选手朴泰桓在北京夺得金牌后,总统李明博亲自打来电话问候。
正是意识到体育对整个民族的提升和感召,主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也成为各国成就梦想的重要举措。1988年汉城奥运会,曾获第11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76岁的孙基祯手持火炬进入会场,在场的韩国民众刹那间热泪盈眶。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纽约警察代表演唱了《天佑美国》,随后,一面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美国国旗被护送进会场。至此,“9·11”激发起的美国人爱国热情在盐湖城再度高涨。(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http://news.2008.sina.com.cn/c/2008-08-15/0947161215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