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中国要从印度人的金牌中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2:01
2008年08月17日 09:25解放网(上海)【大中小】 【打印】
作者:薛涌,旅美学者
当我们的媒体对朱启南在男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痛失金牌而一片惋惜时,大家似乎忘了夺得这枚金牌的人:印度选手宾德拉(Abhinav Bindra)。当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大张旗鼓地报道宾德拉时,中国则对这位战胜自己的对手缄口不言。众所周知,本届奥运会之所以引起世界注目,就是因为她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不过,在世界的心目中,崛起的大国并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印度。甚至有人说,本世纪印度的实力可能超过中国。但是,拿奥运会一比,两个几乎平起平坐的崛起大国却是天上地下。中国队自1984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以来,共获得112枚金牌。印度则自1980年奥运会赢得一枚男子曲棍球的金牌以来一无所获。个人项目的金牌,在印度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两国的差距是百倍以上。所以,宾德拉这枚金牌,对印度来说也算是“零的突破”。
我们中国人一比起印度来总充满自豪。体育就更不在话下了。在中国的体育迷眼里,印度还不如一个非洲小国。偶尔撞上了运气,得了枚金牌,有什么值得说的?
其实不然。看看宾德拉,年不足二十六岁,在美国获得了企业管理的学位,现在是一家经营电子游戏设备的公司的总裁。他和朱启南比起来,我的同情心当然在朱启南身上。毕竟,朱启南出身贫困,父母靠卖水果为生。小时候被射击教练看中,选进了专业队,这才有了今天。宾德拉则是富家出身,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建个小射击场练习。同时,家里也有钱送他接受美国的教育,到德国进行长期的训练。这个要什么有什么的贵公子,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他的成功而高兴的地方呢?
问题并不在这种个人的层面,而在体制上。宾德拉的成功是民间的成功,不是计划经济式的“举国体制”造就出来的。印度的经济起飞,创造了一个新的中高产阶层。他们可以在赚了钱后走向“非功利”、追求自己的爱好、寻求自我完善。可以说,宾德拉的成功和印度社会的一个阶层的生活是有着深刻的关系的,反映着这个社会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起飞比印度早,势头也更猛,自然创造了更大的中高产阶层。但是,如果中国不靠国家供养的体校、专业队,就靠民间有闲人士通过追求纯粹的个人兴趣来作为奥运会的基础,那么,中国能够打造出多少印度这样的奥运金牌呢?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想。毕竟,中国正在大步迈向市场经济。靠计划经济来经营体育不可能维持太久。所以,在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体制转型势在必行。我们长期所依靠的举国体制,从小把个别有特殊素质的运动苗子送进体校,让他们从此和社会隔绝,并经常以放弃文化课为代价,专心训练。其实,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远没有参加奥运会的运气。即使是幸运的少数,拿了奖牌,在退役后因为荒废了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导致谋生困难。这种体制,最终使体育和一般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完全脱钩,创造不出什么社会效益。以射击为例,中国在法律上禁止公民携带枪支,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有摸过枪,更没有过射击的经验,当然也看不懂射击比赛的奥妙。这样的金牌,除了在金牌榜上跳了一个数码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本次奥运会,见证了中国的经济成就。中国的老百姓,也开始享受经济起飞的果实。中国未来的体育发展,应该落实到让老百姓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这一点上。具体而言,就是为各种社区建设良好的体育设施,让民间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未来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哪怕少些,但由这种草根的民间组织所创造的金牌,才更有“含金量”。印度的金牌虽然少得可怜,但在这方面,怕是已经走到了中国的前面。(本文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作者:薛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