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也会生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7:35
    山崖会不停地生出石蛋来,这事情说来谁也不信,可是在贵州就有这么一处峭壁,每隔三十年就会自动掉落出一些石蛋,而且形状特别像恐龙蛋,纹理、大小、颜色都和恐龙蛋化石十分神似,这是怎么一回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究竟是谁赐予山崖神秘力量,巍巍陡崖里又藏着怎样的千年之谜呢?
   
    在我国贵州省三都县有个叫姑鲁寨的水族村,每户人家门前都有几个圆滑的石蛋,这些石蛋大小不一,非常沉重,小的也有几十公斤,大的有上百公斤。这些石蛋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村民都把它当做“宝贝”呢?原来,村中登赶山上有个会生石蛋的石壁——产蛋崖。在靠近溪边的一壁上,平整的岩壁三三两两地排列着向外突出的圆溜光滑的石蛋。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一排母鸡按先后顺序生蛋一样,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水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晰。最后石蛋会自己脱落下来,滚落到河滩上,经河水的冲洗和河中碎石的碰撞与摩擦,越发显得光滑圆润。据当地村民讲,一只石蛋要经过三十年左右才能出生,所以能亲眼看到石蛋降生是吉祥有福的福兆。
    这些石蛋,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中带一些淡黄,很像恐龙蛋,无论从形状还是从大小上看,石蛋和恐龙蛋化石都很相似;虽然没有恐龙蛋化石的蛋壳结构,但石蛋的纹路和恐龙蛋化石因长期风化形成的纹理也极为相似。如果这些石蛋果真是恐龙蛋的话,那问题就出现了:恐龙最早出现在中生代,侏罗纪时种类和数量最多。三都这个地方是5亿年前的古生代的寒武纪时形成的岩层,恐龙蛋怎么可能先于恐龙而出现在寒武纪地层里呢?经过专家的调查,这些石蛋极有可能不是恐龙蛋化石。因为恐龙蛋通常是有“蛋壳”的,但这些石蛋没有“蛋壳”,内部的结构比较均匀,不具备恐龙蛋的基本特征。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外形又为何呈规则的蛋状?石蛋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慕名而来的许多游客对此大惑不解,啧啧称奇,有的外国游客为了弄清石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还特地敲开看个究竟,但最终也没有找到答案。对于岩石生蛋这一奇观,地质学家们考察后做出了不同的分析。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先生认为,因此处山岩处在“下泥盆纪”地质层上,它的形成已有四五亿年,在岩石最初的形成阶段和此后的挤压中,由于原始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在地质运动中逐渐产生了石蛋;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沉积礁石透镜状的岩石,由于与周围岩石不同,经过亿年的沧桑风雨,它们相继脱离原岩石而产生;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对石蛋外表纹路的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岩石中含矿物质的差异在地壳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在地热运动中逐渐脱离原岩石;贵州的地质学家认为,当地在久远的年代是汪洋大海,有些物质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成球状,当沧海变桑田后,由于球体的密度与其周围物质的密度不同,周围的岩石风化较快,球体失去依托,于是脱壳而出,形成了“石蛋”。他们的分析均有道理,但至今没有一个成为科学的最后论断。
    2005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总工程师王尚彦博士,解开了这个谜题。王尚彦采集了产蛋崖上的岩石样本及周边类似的岩石样本,并广泛勘查了三都县附近的岩层。通过分析测定,他发现产蛋崖的石壁是由一种泥岩构成,而石蛋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灰岩成分。经过对岩石特性的充分测定和反复实验,王尚彦告诉人们,在距今5亿年前,当时贵州三都地区是一片深海海底。一些游离在深海软泥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的物理化学作用下逐渐凝聚成坚硬的结核。同时,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使软泥和结核都变成了深埋海底的岩石,软泥成了泥岩,而结核成了石蛋。再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它们最后露出地面。当石蛋形成并露出地面后。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风化,但由泥岩构成的崖壁的风化速度要比由结核形成的石蛋的风化速度快30年,因此每隔30年,当外部的泥岩层层风化、完全剥落后,石蛋就慢慢露了出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落下山崖——这就是产蛋崖千年石生蛋的秘密所在。
    
    虽然产蛋崖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但这种神奇的地质现象仍然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去参观,如果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去看一看,亲眼看看这些历经沧海桑田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