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俗人名漫談--古漢語的活化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7:11:41

02 俚俗人名漫談

    為人父母的把心願寄託在子女身上,可以從為其初生嬰兒命名看出。時下流行的趨勢是無論男嬰、女嬰,
取名務求高尚典雅,最忌犯了一個「俗」字。至於讀音,概以國語為主,即使以方音讀來拗口,亦在所不顧。然而
在光復以前卻與今日大異其趣:    家中人丁不旺的,為兒子取名「添丁」;家中經濟情況欠佳的,為男嬰取名「進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已往農業社會,重男輕女,頭胎生女,常名「招治」,閩南語「治」音同「弟」,希望能招來弟弟。如果次胎
又是女兒,只好「罔腰」(姑且養育)、「罔市」(姑且養下來),或是「罔留」(姑且留下來)。如果第三胎又得了個女嬰,有些人按?不下心頭怒火,竟然連「恨」、「盡」、「玉」(音同逆)、「迎」(音同?),及「免矣」、「不纏」(不想持有)等,也都紛紛出籠了!有取名「足」或「好」者,實即「足矣」、「好矣」的意思。    過去戶政人員文字素養參差不齊,受理文盲申報戶口登記人名時,往往取其音近或諧音的字登錄。有的予
以雅化,如「弟」作「治」、「?」作「春」等。有的簡直談不上字義,如「飼」作「市」、「育」作「腰」
、「釵」作「猜」、「月女」作「月里」、「墜兒」的「墜」作「對」,「慢居」與「慢得」的「慢」作「萬
」、「居」作「基」或「枝」等。至於男孩子取名叫「洋港」的,實即「公羊」之意;而「水扁」者,意謂其只
要在水中「翻」(ㄆㄧㄢ\)就有也!<集韻>:「?,本作犅,特牛也,通作剛。」<玉篇>:「特,牡牛也。」<廣韻>:
「特,雄也。」<說文>:「牝,畜母也;牡,畜父也。」<集韻>:「雌,牝也;雄,牡也。」禽獸之牝亦曰母,<孟子>:
「五母雞、二母彘。」故謂「牡」曰「公」以為牝之對,閩南語公牛、公羊實應作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