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官场“潜规则”(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6:56

戏说官场“潜规则”(十七)

 

 

能力强并非就可以被重用,干得好不一定就可以被提拔。

学生时代,学习好就会被老师和同学宠爱,就会被重视、被喜欢。考试成为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可能存在很大缺陷,但确实是目前为止相对合理的方式。可能恰恰出于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以为只要能力强,就会在机关得到最好的发展,只要能力强,就可以坚信被提拔重用,只要能力强就可以睥睨同事、孤高自傲。这实在是一个致命的误解。事实上,很多能力很强的人被“窝”在一个很难受的位置,废掉了。

如果把“干得好”理解为一个包含业务水平、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评价,而不是单一的业务能力评价,那在有些时候还是对的。但即使这样,至少还是有一半的可能是不对的,因为,重用不重用绝对不仅仅考虑“干”的情况,还要综合平衡其他各种因素。

表现好并非就可以被别人喜欢。与人为善不一定就可以得所有人欢心。

在机关,你干得好,就会有人感到威胁,就可能打破利益平衡,从而有可能招来嫉妒和白眼。这里边,关键是要明白,你现在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有着亲情关系并对你寄予厚望的父母,不再是通过你的成绩来体现自身价值的老师,也不是你的成绩可以给他人带来激励和帮助的同学,你面对的永远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以综合平衡为己任的领导,永远是你的进步就可能给他带来危机和压力的同级同事,永远是和你一样同样需要机会的同龄人。

机关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不想得罪任何人,结果你可能还是得罪了人,你想尽可能少的得罪人,结果还是得罪了很多人。一条铁律你不能不承认:在机关,你可以作出最大的努力,但你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好。这是事实,可能不是你的错,但你终将会得到这样的错误待遇。明白这一条很有好处,不必为一点点摩擦而伤感,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敌意是生活的一部分”(克林顿的母亲在他小时候这样告诉他)。

进了机关并非就拥有权力, 有时候跟对领导也不等于就可以飞黄腾达。

实话说,许多人是背着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重负而选择从政的,他们对权力有一种特殊嗜好和攫取的欲望,并以为到了官场就可以办很多事,就可以“君临天下”。这种状况使很多年轻的从政者失去位置感,变得不可一世。岂不知,连他自己也觉得心虚。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了什么资本。

领导是要常流动常调换的,而新旧领导者之间是可能有过节的;和领导交往过密,是容易引起其他同事厌恶的;一门心思地依赖领导,是容易忽视其他对自己成长的不利因素的;领导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有时候是会牺牲属下的利益的。

从政的命运并非自已可以完全掌握,机会不一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但在机关,这个命题却值得重新考虑。在种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你的政治生涯是难以设计路线图和归宿点的。也许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上努力,但你不会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达到怎样的高度。机关就是这样,机会无所不在,宠辱时刻变换,你可以努力做到不最差,但你却永远无法做到最好。

什么是有准备的头脑?作什么准备?这些问题是需要在机关重新认识的。另外,从这个说法所表明的态度来看,有消极等待机会的意味。在机关,消极等待常常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一个一门心思做事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公正的待遇,倒也不是说他们会吃亏到何种程度,关键是他们可能得不到最优的对待。而那些会“哭”会“闹”、善于表白自已、勇于推销自己的人,则可能得到意外的超出于辛苦准备者的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官场上“机会”是跑来的、是创造出来的、是请求下来的,正所谓:“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跑”“叫”“要”容易坏了风气,但也有合理的成分,所以,我们可以明文禁止,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被提拔并非就意味着被领导信任,组织的决定不一定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按照正常的逻辑,只有被重用才会披提拔,提拔自然也表明领导和组织对你的重用和信任。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提拔有各种理由,也有因为不受领导信任和待见而被提拔的情况。有时候领导实在不太喜欢你,看到你在他眼皮底下晃来晃去就烦,于是想到一个办法,把你提一下,让你离开。这个时候,提拔你实际上成了打发你的一个交换条件,你在比较舒服的心情下接受了这个条件,双方都很体面,矛盾也就随之化解。 

组织不是章程不是规定不是天条,它自己无法发挥作用;组织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象征,是由具体的人来代表并行使其职能的。有些不光明的人,在给你好事的时候,他去强调这个决定的个人色彩,告诉你这是他的功劳,是值得你感激和铭记的,而在给你坏事的时候,他会动用组织的名义,告诉你这是集体的决定,是组织的决定,从而巧妙地利用你对“组织”信任和服从的心理,来达到他自己的某些意愿。所以,当领导特别强调组织的时候,你应该更多地感到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