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国有很好的历史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7 06:32:41

2、周国有很好的历史传统

【原文】既1生魄,庶2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3曰:“呜呼!群后4,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56前烈,至于大王789王迹,王季10其勤11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1213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14。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15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16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17民,为天下逋逃主,萃181920。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21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2223,罔不率俾24。恭天成命,肆25予东征,绥26厥士女。惟其士女,篚27厥玄黄,昭28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既戊午,师逾29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30天休命。甲子味3132,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一戎3334,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35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36商容闾37。散鹿台之财,发矩桥之栗,大赉38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译文】月亮生出微光,众多的各邦君主及百官,接受政命于周国。

周武王这样说:“呜呼!众位君主,我先王后稷建立邦国开启疆土,公刘能够忠实于前辈君主,到了太王古公亶父则开始王者的基础,他的儿子王季则勤苦于王家。我先父文考文王,能够成就功勋,诚信接受天命,安抚各方夏民。大的邦国畏惧他的力量,小的邦国怀念他的恩德。文王即位九年,统一天下的大业未能完成,我小子继承文王遗志。把商的罪恶告诉皇天后土和所经过的名山大川,我说:“有道的曾孙周王姬发,将有大的政事对商国。如今商王受残暴无道,暴弃灭绝天物,伤害虐杀百姓,成为天下逃犯的主人,商都成为天下罪恶汇聚的地方。我小子既然已获仁人帮助,愿意敬承天意,遏制混乱阴谋。华夏大地及四方各国,无不率先遵从使用。我奉行上天的定命,所以兴师东征,安抚那些读书人和妇女。那些读书人和妇女,用筐装着玄黄布帛,显示出我周王的仁慈。上天的美好震动民心,因而都归附我大邦周。希望你们众神,能够帮助我救济亿万人民,从而不使众神感到羞愧。

“过了几天是戊午日,周大军渡过孟津。癸亥日,在商都郊外布好军阵,等待天晴。甲子日黎明,商王受率领他如林的军队,会于牧野。没有谁愿意与周师为敌,前面的军队倒戈来攻击后面的军队,因而商军败逃,血流成河可以浮起舂杵。

“一次战争就可覆盖,天下就可安定。于是废除商国恶政,政事采用周国旧制。释放被囚的箕子,重修比干的坟墓,效法商容的街道环境。散发鹿台积聚的财货,发放钜桥贮藏的粮食,大大赏赐天下,万民心悦诚服。”

【说明】本节是记叙周武王在周接见四方诸侯及百官时的讲话,这一节只是前言,是伐商战争的一个简单回忆,说明周国有很好的历史传统,说明周国是秉承天意而伐商。

——————————————————

【注释】1.既:《易·临·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孟子·告子上》:“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五:“既,犹其也。一为指事之词。”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

2.庶:《书·皋陶谟》:“庶明厉翼。”《书·召诰》:“厥既命殷庶。”《诗·小雅·雨无正》:“庶曰式臧,复出为恶。”《诗·小雅·巧言》:“乱庶遄沮。”《诗·大雅·生民》:“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诗·大雅·卷阿》:“既庶且多。”《易·贲·象》:“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国语·周语》:“制义庶乎以行之。”《尔雅·释诂下》:“庶,众也。”邢昺疏:“谓众夥也。”《春秋考异郵》:“明庶风至。”《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这里用为众多平民百姓之意。

3.若:《易·丰·六二》:“疾有孚,发若,吉。”《书·汤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诗·齐风·猗嗟》:“抑若扬兮。”《诗·小雅·裳裳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老子·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荀子·王霸》:“出若入若。注:“如此也。”《战国策·秦策》:“织自若。”这里用为如此、这样之意。

4.后:《书·舜典》:“班瑞于群后。”《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5.公刘:人名,传说是后稷的曾孙,周朝创业便是从他开始。《诗·大雅·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公刘好货。”

6.笃:(dǔ堵)《书·洛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诗·大雅·公刘》:“笃公刘。”《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梁惠王下》:“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荀子·修身》:“笃志而体,君子也。”《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史记·五帝纪》:“尧九男,皆益笃。”这里用为忠实笃厚之意。

7.大王:指周国先王古公亶父。

8.肇:(zhào赵)《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书·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尔雅·释诂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楚辞·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这里用为开始、最初之意。

9.基:《书·太甲上》:“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诗·小雅·南山有台》;“邦家之基。”这里用为基础、事业的根本之意。

10.王季:即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是姬昌的父亲。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

11.勤:《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穑。”《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论语·微子》:“四体不勤。”《礼记·玉藻》:“勤者,有事则收之。”《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说文》:“勤,劳也。”这里用为劳累、劳苦之意。

12.诞:《书·大诰》:“殷小腆诞敢纪其叙。”《诗·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广雅·释诂一》:“诞,信也。”王念孙疏证:“诞者,《文选》陆云《大将军讌会》诗‘诞隆骏命’,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云:‘诞,信也。’”这里用为信之意。

13.膺:(ying莺)《书·君陈》:“惟予一人膺受多福。”《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这里用为服从接受之意。

14.德:《书·盘庚上》:“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韩非子·用人》:“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战国策·秦策》:“是不敢倍德畔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乐府诗集·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里用为恩惠、恩德、庆赏之意。

15.厎:(di纸)《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厎行?”《书·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尔雅·释言》:“厎,致也。”《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玉篇·厂部》:“厎,致也。”这里用为致之意。

16.正:通“政”。《书·咸有一德》:“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墨子·兼爱下》:“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荀子·大略》:“虽天子三公问正。”《尚书大传·皋陶谟》:“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这里用为政治、政事之意。

17.烝:(zheng真)《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奸。”《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蒸也无戎。”《诗·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尔雅·释诂下》:“烝,众也。”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18.萃:《易·萃·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管子·中匡》:“三王失之也,非一朝之萃。”《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杜预注:“萃,集也。”《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韩非子·说疑》:“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这里用为汇聚之意。

19.渊:《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说文》:“渊,回水也。”这里用为打漩涡的水之意。

20.薮:(sǒu叟)《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举。”《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鸠薮泽。”《国语·周语下》:“薮,物之归也。”《尔雅·释地》:“十薮。”《说文》:“薮,大泽也。”这里用为湖泽之意。

21.祗:(zhī支)《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商颂·长发》:“上帝是祗。”《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左传》:“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鲠固慎完。”《说文》:“祗,敬也。”《广雅》:“祗,祗敬也。”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22.蛮:(mán瞒)《书·禹贡》:“三百里蛮。”《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周礼·大司马》:“蛮畿。”《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说文》:“蛮,南蛮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之意。

23.貊:(mo莫)《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孟子·告子下》:“子之道,貉道也。”这是古代称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24.俾:(bǐ比)《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诗·邶风·日月》:“俾也可忘。”《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宁俾我遯?”《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诗·鲁颂·閟宫》:“俾民稼穑,有稷有黍。”这里用为“使”之意。

25.肆:《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尔雅·释诂下》:“肆,今也。”王安石《皇后册文》:“肆朕受命,奉循前烈。”这里用为如今之意。

26.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27.篚:(fei匪)《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孟子·滕文公下》:“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仪礼·士冠礼》:“洗有篚。”《仪礼·燕礼》:“设膳篚。”《仪礼·士虞礼》:“受肺脊实于篚。”本义为圆形的盛物竹器,这里当动词用,即装进筐子之意。

28.昭:《易·晋·象》:“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荀子·王霸》:“以兼复之,兼昭之,以观其盛者也。”诸葛亮《出师表》:“昭陛下圣明。”这里用为显扬,显示之意。

29.逾:《书·禹贡》:“逾于洛,至于南河。”《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管子·牧民》:“礼不逾节,义不自进。”《说文》:“逾,迈进也。”这里用为迈越之意。

30.俟:(si四)《书·金滕》:“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论语·宪问》:“原壤夷俟。”《仪礼·士昏礼》:“俟于门外。”《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公孙丑下》:“君命召,不俟驾。”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31.昧:《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老子·十四章》:“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广雅·释诂四》:“昧,冥也。”这里用为昏暗之意。

32.爽:《书·大诰》:“爽邦由哲。”《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说文》:“爽,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33.戎:(rong荣)《易·夬·辞》:“即戎,利有攸往。”《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书·泰誓中》:“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这里用为征伐、战争之意。

34.衣:《书·康诰》:“绍闻衣德言。”《管子·问》:“弓弩之张、衣夹锬、钩弦之造、弋戟之紧,其厉何若?”《老子·三十四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说文》:“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这里用为遮盖、覆盖之意。

35.由:《书·康诰》:“乃由裕民。”《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高亨注:“由,从也。”《诗·大雅·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梁惠王上》:“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荀子·成相》:“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这里用为遵从,遵照之意。

36.式:(shì世)《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诗·小雅·车舝》:“虽无好友,式燕且喜。”《诗·大雅·思齐》:“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韩非子·内储说上》:“勾践知之,故式怒蛙。”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37.闾:(lǘ驴)《管子·立政》:“审闾闬,慎筦键,筦藏于里尉。”《公羊传》:“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韩非子·扬榷》:“木枝扶疏,将塞公闾。”《吕氏春秋·仲夏》:“门闾无关。”《说文》:“闾,里门也。”张衡《西京赋》:“便旋闾阎。”《汉书·陈胜传》:“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这里用为里巷的大门之意。

38.赉:(lai赖)《书·汤誓》:“予其大赉汝。”《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诗·小雅·楚茨》:“徂赉孝孙。”《诗·商颂·烈祖》:“赉我思成。”《论语·尧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说文》:“赉,赐也。”《诗·赉序》:“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这里用为赏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