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汪顺亭院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3:57
心怀报国情 身系惯导业——专访著名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汪顺亭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顺亭
简介:(1935.l.7-)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研究院第707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担任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创造性地设计了原理方案,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三点两组位置误差信息精校准等先进技术,应用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奇点校准"难题,提出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系统监控),仿真证明可行,有工程实践基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于我所从事的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业的发展,一个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的工作融入到集体劳动之中,才能有所作为,作出一些贡献”。   

          ——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 汪顺亭院士语   

    1995年,时任国防部某研究所研究员的汪顺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只有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的某领域的专家,才可被提名,并由选举产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顺亭,以其对科研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令这份荣誉实至名归。同时,他也感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汪顺亭院士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专业。他长期从事于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的科研、制造工作,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任务。他担任了我国第一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是我国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主任设计师。 

2009年两会召开前的一天,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著名的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我国自行研制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及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顺亭教授。在与他近距离接触之后,我们了解到:汪院士的很多独特气质,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及其所从事专业的特点紧密相连。

从被迫停学到圆梦“包曼”: 

艰辛求学,不言放弃

1935年1月,汪顺亭出生在饱受侵华日军蹂躏践踏的大连。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那段时间里,他所在的旅大地区的百姓生活十分艰难。“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我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很坎坷。”还在上小学的汪顺亭,被无奈的父亲要求停学。望着老泪纵横的双亲,小小年纪的汪顺亭明白,不是父亲不疼惜自己,而是生活的困窘让父亲作出了这样痛苦的选择。作为家里的男子汉,有责任面对并承担起苦难的重压。懂事的汪顺亭,选择了默默地忍耐与承受。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每天一早背着个柳条筐子就出门了,直到天黑才回家——他去火车站捡煤屑、煤渣、煤球,从海滩上攒海蟹、海虾、毛蚶子等海物,背回来,以缓解紧张的家用。而他一天中唯一的干粮,仅仅是一块杂合面做成的菜叶饼子。然而,奔波、饥饿、寒冷,并没有消磨掉他求知的欲望,反而令这种心情日益强烈!必须去读书!他深深懂得,只有知识的强大力量,才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 

1948年,辽沈战役告捷,东北全境解放。美蒋反动派对旅大地区的封锁被彻底粉碎。大好形势下,汪顺亭重新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校园。1950年,他以4门全优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第三初级中学。1952年,汪顺亭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连第一中学念高中。当时,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拿到每月10块钱的一等助学金,这为汪顺亭中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解决了不小的问题。艰辛生活对他的磨砺加上强烈的求知欲,让汪顺亭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倍加珍惜。中学期间,他将自己的理想化作点点滴滴的行动——钻研难题是他的乐趣,勤奋刻苦是他的座右铭。勤恳的态度、踏实的学风以及扎实的基础,为汪顺亭日后留学苏联,学习“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当时这一新兴、重要的专业,作好了准备。振兴祖国的强烈愿望让汪顺亭深深懂得,只有将自身的专业和技能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读大学,学有所成之后,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55年,汪顺亭中学毕业。这时候,他所在的大连第一中学,开始选拔留学苏联的学生。在参加了全国统一考试等层层筛选之后,品学兼优的汪顺亭顺利地成为留苏预备生中的一员。经过一年的俄语学习,1956年9月,他踏上了去苏联的道路,进入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学习。从此,他便和“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在“包曼”学习的六年时间里,汪顺亭始终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兴趣和激情,每一天,他都当做几天来用。曾经遭遇停学打击的他,尤其感到时间的宝贵。在知识的殿堂中,他竭尽全力地汲取着营养,努力拓展和提升自己对这个学科的认识面和理解度。终于,在导师别列鲍尔教授的指导下,汪顺亭不负众望:1962年,他以一份精彩的毕业设计——论文《航空用陀螺方位水平仪》,获得了答辩最高分,顺利地从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陀螺导航专业毕业,并获工程师称号。他,为祖国的培养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就好比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汪顺亭,从被迫停学到圆梦“包曼”;从一个穷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科技人才,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他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忍耐力,才开辟出了光明的大道——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深信不疑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是他全部力量的源泉。

从陀螺玩具到惯性导航专业:
 

小物体,蕴涵大学问

对于汪顺亭院士所从事的“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这一专业,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陌生。人们无法想象,“陀螺”怎会成为某一重要学科的组成部分,更不要说将之与惯性导航技术联系起来。汪顺亭院士在回忆起1956年他刚开始学习和从事这一专业的情景和心情时,笑着说:“那时的我,对它并不十分了解。很多人都是如此,记得那时在国外碰到老同学问起所学专业,他们听到‘陀螺’这个名称后十分吃惊:‘这有什么好学的呀,陀螺也会是一门专业? ’” 

“三九四九冰上走,抽着陀螺混地溜”。中国北方的深冬季节,每当河床结冰的时候,民间就会流行起一种传统游戏——“抽陀螺”。“陀螺”这个名词,对于像汪顺亭这样一个自幼生长在北方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幼时的他在冰上玩陀螺,兴致最高的时刻就是能把这个小小的东西用鞭绳抽起来,滴滴溜溜地旋转,使它能稳稳地、笔直地树立着转动几分钟,而后才慢慢地摇晃着,不情愿地倒下来。那时候的顽皮孩童怎能想到,正是由于这种特性,陀螺才具有了为运载设备进行定位导航的神奇功能;他又怎能想到,自己终生的职业,都会与这一看似简单小巧的玩具密切相关!因此,直到1956年,当汪顺亭迈入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仪表制造系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门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陀螺仪及惯性导航技术”,那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小玩具——陀螺,实则蕴涵着大学问! 

要说明陀螺仪及其在惯性导航中的功用,还得先介绍清楚惯性导航的用途。“惯性导航”这一专业名词是根据其原理和功能定义的,其实质就是帮助运动的物体在空间进行自主定位。“我们可以把它和自主计时仪作一类比。”什么叫自主计时仪?汪院士列举了几个例子,让我们茅塞顿开——古代的人们依靠太阳对日晷的影子计时;中世纪人类制造了钟表。前者谈不上精确,更谈不上自主;后者的误差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以“分”计。由于材料和工艺的改进,今天,一个普通的晶体电子手表,已具有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累积误差不超过“秒”的量级。自主定位和自主计时在这一方面很相似,即是说,自主计时仪是帮助人们在时间上定时,而惯性导航是用来帮助运动物体在空间上定位。但自主定位要解决更多、更困难的工程技术问题,并追求在空间上的位置精度。 

要做运动物体的空间定位,就不能少了陀螺仪的帮助。在运载工程学中,它是一种很关键的器件。海洋里、天空中、陆地上,许多运载体都需要靠陀螺仪来导航,这就如同人类需要用眼睛来辨别方向、寻找道路一样,须臾也离不开它。因此,为满足运载体的空间定位需要所延伸出来的惯性导航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知道,导弹、飞机在空间里可以得到卫星导航或天文导航的信息,而在水下行进的潜艇,此类信息是无法获取的。这时,就只能依靠惯性导航的“指引”了——惯性导航自主测量载体自身的运动信息,从而确定姿态和位置,其特点就是自主、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协助。相比较来说,卫星导航则不自主,易受干扰,这就造成了军事战争期间,交战国双方可能会运用技术干扰对方的卫星,使对方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的结果。而将惯性导航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在确定定位信息时,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可以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果大大提高。 

然而,惯性导航也存在一个问题:其误差会随着时间积累——工作时间越长,误差越大。潜艇往往要在水下航行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这个累计误差不可小觑。所以,关键的技术难点,还是陀螺仪的精准度。因此,运用于导航系统的陀螺仪,是非常精密、复杂的器件。把一个机械陀螺的漂移误差做到小于每小时千分之一度或万分之一度,绝非易事。这也就难怪,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当美国有人根据核潜艇在水下的需求发出研制惯性导航的声音时,立即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责难。在美国研制惯性导航技术的早期,普遍应用的陀螺仪符合理论力学给它的定义,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刚体,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但是要把这种陀螺仪的漂移误差减小到能作为核潜艇惯性导航之用,在工程技术上确实难以实现。美国的德雷珀教授设计了一种“单自由度液浮陀螺仪”,它不完全符合力学中陀螺仪的定义,虽然它也有一个高速旋转的机械转子,但独立存在时并不具备定轴性和进动性。可是如果把这种陀螺仪安装在一个刚性平台上,用他们作为敏感元件和控制元件,通过稳定回路去控制平台,则能使平台在惯性空间保持稳定并按陀螺特性进动。借助这种陀螺仪,美国实现了第一代惯性导航系统。尽管工程艰难、耗资巨大,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核潜艇终于还是借助惯性导航系统,首次完成了历时21天、长达8000余海里、穿越北极的水下航行。

从“开辟荒田”到“精耕细作”: 

情牵导航,心血浇灌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惯性导航事业,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1962年,汪顺亭在圆满完成留学苏联的任务后,回到祖国,进入原国防部某研究所(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某研究所)工作。他和同事们一起,为中国的惯性导航事业做最初的创建工作。1965年,他担任了新组建的惯性导航系统专业组组长,并历任研究室副主任,所副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将自己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无限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中,这一干,就是40多年。 

1965年,汪顺亭担任了我国第一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课题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相关系统的原理方案设计:此系统分别用来装备各类舰船,并多次成功地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试验和测控任务。 

1982年,汪顺亭作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主任设计师,主持设计、研制了试验的全过程,改进了系统的原理方案,成功地进行了简化、人机工程和物理设计,独创性地设计并首次实现了双重信息工作方式,提高了系统定位定向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他还提出了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系统监控”,即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综合处理两套动态备份系统的信息估计漂移校准系统,有工程实践基础,仿真试验证明可行。这一成果,为我国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顺亭还主持设计了第二代派生产品惯导系统的修改设计和研制工作,在该系统的参与下,相关装备圆满完成了同步卫星和澳星发射等重要测控任务。 

在汪顺亭主持设计下的惯性导航系统,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在的集体和本人,也因此多次获得国家的奖励。他们所取得的荣誉有: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91年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汪顺亭是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当记者问到他获得这些奖励的感受和心得时,汪院士淡然地说:“这个专业所取得的进步,是同行们共同付出的结果,我只是其中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而已。” 

而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只有汪顺亭自己体会得最为深刻,理解得最为透彻。 

执著追求,艰辛打磨。不经实践检验的理论不是科学。一项研究,推论是否正确、设备是否达到要求,都经不得半点马虎和含糊,严谨的试验必不可少。为了获得科学的数据,为了验证设备的可靠性,汪顺亭和同事们一道,做了数不清的室内实验和试验台试验。20世纪80年代初,汪顺亭和同行们在从事船舶导航研究时,还需要经常在海上进行船舶航行试验。这种试验的特点是时间较长、条件艰苦。一般来说,他们出一趟海、做一次试验,通常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作为主任设计师的汪顺亭,跟踪研究是自己的职责。而连续几天几夜在摇晃的船上工作,使得没有受过任何航船适应性训练、又严重晕船的他,时常呕吐、虚脱,什么都吃不下。此时,妻子吴凤仙腌的咸菜萝卜干,就着稀粥,在汪顺亭看来,就是最可口的饭菜。然而,即使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试验的过程却始终令汪顺亭兴奋不已!特别是当他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的时候,可以让他忘掉一切困难,迅速集中精力、霎时抖擞起精神!而最终克服难题,取得试验成功的时刻,足以令他高兴得像个孩童——所有的辛劳在此刻都变得微不足道,唯有欣喜和畅快充溢在胸中!也只有在这一刹那,汪顺亭才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然而,汪院士却平静地告诉我们,在科研工作者中,达到忘我状态的人,其实并不鲜见。因为,真正能够投入精力作科研的人,一定有着相同的,为专业发展付出自己、燃烧自己的欲望;在取得研究成功后的欣慰感,也是大体相似的。 

科研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成功与挫折总是相伴而行。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汪顺亭一路走下去,那就是坚信目标定能实现的信念和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精神,且这两种动因缺一不可——只有信念,没有精神的支持,研究也许会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只有精神,却缺失了信念的引导,科研工作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发生倒退! 

也正是通过上述鲜为人知的工作,我国的舰船惯导系统成功地完成了海上鉴定试验,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回顾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它和惯性仪表及计算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汪院士介绍道,由于光学陀螺精度的提高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得到了实际应用,这种系统消除了物理结构的惯性平台,运载体的航向、姿态、速度、经度纬度等各种导航信息都可在计算机中输出。而现在,以激光陀螺、光纤陀螺为代表的固态陀螺正逐步取代机械转子陀螺,它们可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具有陀螺仪的功能,所以人们仍习惯把它们称为陀螺。随着材料和工艺的改进,它们的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惯性导航专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是因为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惯导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国防建设的贡献上,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急需这一专业的协助。汪顺亭院士举例说,若干年后,人们佩戴的手表,不会单一地只具有计时功能,而能够根据需要,同时输出以自主导航为核心、组合产生的多种信息。因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些信息是非常需要的。他指出:“将来有一天,在各种类型的运载体,包括像汽车这样的民用交通工具上,装备一个以惯性导航系统为核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组合软硬件,输出各种不同功能的小型仪表,会成为现实。可以说,惯性技术的巨大作用和发展速度已远远超出了当年人们的想象。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创新、占领科研的制高点,就不仅要着眼于长远,在落实到具体的科研实务时,科研人员手中的这把‘钢钻’,还得挖得更深、凿得更细。” 

的确,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没有终点。汪顺亭这样一位伴随着我国导航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科学家,在他接近半个世纪的科研征途中,始终一以贯之,把全部的身心都交付给了惯性导航事业:他曾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对俄技术引进领导小组高级顾问,国防科工委惯性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军用惯性技术标准化技委会主任,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委会主任。他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顾问,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与汪顺亭共事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思维敏捷、工作细致,在遇到问题时,总有一股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韧劲,不翻过这座山、越过这道岭,决不罢休。而多年兢兢业业的科研设计工作,又使汪顺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他是一名具有解决本专业多种技术难题的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然而,丰富的人生不需要角色定位。汪顺亭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导航技术专家,除了在工科领域做出巨大成就外,他还是一名出色的外国语专家、学术交流专家。他精通俄文和英文,多次参加惯导技术的国际会议,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多年来,他担任过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学术交流部主任、中国造船工程会理事等职,并主持过学术交流和学报的编辑工作。“能文善武”的他,无怪乎被很多人称作是:一位具有人文气质的工程院院士。然而,他将这一切能力,也全部运用在了对学生的培养和促进惯性导航专业的发展上。

从尊敬的导师到学生的翻译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汪顺亭院士目前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人才的培养和辅导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心得。他特别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年轻人,经他培养的科技人员中,已经成长起一批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我在研究所待的时间比较长,但学校里面有学校的情况。在我看来,作为导师,给学生出题目来做,首先我对这个题目的具体情况,必须十分了解。老师都不懂,怎么起指导的作用呢?而且,确定要研究,就要有一定的成果,要能够成功。” 他指出,工科专业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要顶用,要能解决工程当中的实际问题,哪怕最终未能解决全部问题,也应该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的科研经验让汪顺亭院士懂得,“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专业的应用面很广,实用性非常强,研究的选题若没有实际用途,就等于根本目的没有达到。果若如此,研究的选题就有问题,就存在调整的必要。只是空洞地写几篇文章,或者是理论上说一说,就是在应付。一项结论,没有经过验证,没有付诸实践,就不能算是成功。 

正是抱着如此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汪顺亭院士每每给学生出题目前,自己必须首先考证研究,而后才布置下去。学生的研究成果若有半点虚假和欺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这是诗人臧克家挥笔写下的《老黄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的两句。作者借助于不辞辛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一切的豪情壮志。

然而,这两句诗用来形容汪顺亭院士,也不为过。 

在中国科学院的电子公告板(科苑星空站BBS)上,人们会发现这样两则主题帖。其中一则的标题是:“敬佩汪顺亭院士。”帖子写道:汪院士“人真好,问他什么问题都很耐心地回答。几乎每年都利用他的威望从俄罗斯请专家来做讲座,那么大岁数的人心甘情愿为学生作口译,一翻译就是一个周。他为我们学校(北京理工大学:笔者注)做了很多实事,光纤陀螺生产线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成功。早晨去6号楼的路上经常能遇到他,他去得总是很早。为我们学校能拥有这样的院士而自豪!” 

另一则写道:“今天早晨,汪院士匆匆从云冈33所赶来,为大家翻译。到10点半的时候,他已经很累了。他对外国专家说:pereriv(俄语:休息一下吧)。外国专家意犹未尽,一直讲到11点45分。汪院士后来累得撑不住了,还在坚持为学生作翻译。” 

我们都知道,翻译不难,难的是在工科领域进行专业的学术翻译。汪顺亭认为,自己是一名院士的同时,也是一位导师。学科要发展、要延续,一要进行及时的学术交流,二是要重视对青年的培养,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很好办法就是:组织外国专家来华,在我国的青年学生中开展双向的学术互动。汪院士曾留学苏联,精通俄语,加上自己在惯性导航技术领域有着很高声望,俄国专家常被他邀请来华,在学校给学生们讲课、与学生交流。而此刻的他,就从一位导师,变成一位翻译员,为年轻的学生们进行俄语口译、讲解。现在,我国某一工科领域俄语比较好的学术专家,大都年龄偏大,很多已赋闲在家,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再做外联和专业翻译的工作;年轻人中,精通俄语口译的人数量少,且缺乏实战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在青年人中开展中俄间有关惯性导航技术的学术交流,就显得阻碍重重。但越是不容易,汪顺亭院士越感到自己有责任来给学生们操这份心,尽全力把国外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信息、新观点,传播给年轻的学生们,以开拓他们的眼界,带给他们新的动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们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这些落在地上、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果实,便形成了一条小路。汪顺亭院士甘愿为专业的交流发展化作一条桥梁,更情愿为年轻的学生们在知识的殿堂中前行做颗铺路的石子。他为学术交流和青年培养所付出的努力是悄无声息的,但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默默的努力,为他赢得了来自同行和学生们的沉甸甸的敬重之情。

从“一头青丝”到“满首斑白”: 

韶光贵,自奋蹄

从为我国的惯性导航事业做最初的创建工作,到为祖国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再到将惯导系统不断拓展,使其功能发挥于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汪顺亭院士在科研中迈出的每一步,都走得刻骨铭心。回望自己在这一专业领域几十年来的科研历程,他长舒一口气,感慨道:“这么多年过去,想到我能有机会在这一领域里做些工作,感到自己十分幸运。自从进入这一专业之后,我就意识到,不是没什么好学的,而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并且,随着它的发展,该学的越来越多,每逢想到这一点,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就在心头涌动。” 

事实的确如此。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外延到海、陆、空各处运动着的物体。它的技术内涵确实太广泛了:机械、电子、光学及与其有关的各种材料和工艺,还有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着实令人历数不尽。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小的技术难点,汪院士常常需要翻阅多种不同专业的书目、做多项试验。他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一领域,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一些问题、锲而不舍地探索实践求得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所涉及的各项技术跟踪了解、广泛涉猎,才不致落伍老化。 

“我常常想:惯性导航专业真是宽广无际的大海,我站在岸边除了欣赏和赞叹它宏伟壮观的景色之外,只能捡拾几枚贝壳。”提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汪院士显得神采飞扬,对专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他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知识海洋之浩瀚和自身时间之宝贵。

谈到汪老平时的业余活动,汪院士的夫人吴凤仙阿姨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汪老偏爱闲庭信步。年轻时候的汪院士,在俄罗斯留学时,最喜欢滑冰。吴阿姨笑称:他留苏毕业回国时,还专门从俄罗斯带回两副冰刀和一副哑铃呢。我们注意到,非常注重锻炼身体的汪院士,虽然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铄、笑声爽朗。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汪院士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由于时间关系,害怕过多打扰汪院士及吴阿姨休息的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了本次采访。但汪院士的质朴、宽厚、严谨、博学、谦逊,依然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著名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汪顺亭院士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 惯性与觉性 邹承鲁、王志珍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 权力自肥的逻辑与惯性 教你如何购买GPS导航设备 高阶光速核物理与夸克核聚变(简报) - 国际院士 - tskeji - 专家博客 - 中国... 薛澜 陈玲:制度惯性与政策扭曲——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制度转轨挑战-专家观点-中国公共政策... 专家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已成定局 工程设备安装技术方案 2008国际风力发电技术与设备(山东)展览会-行业资讯-中国电力环保网 著名股市专家经验谈 设备与器材 国学司南 - 国学导航专家 专家透露中国隐型轰炸机技术与俄罗斯相差无几 专家:中国航天技术正缩短与欧美差距 契约解构、惯性依赖与企业理论的一般阐释 契约解构、惯性依赖与企业理论的一般阐释 惯性破位应对策略与操作手法-大盘-证券 程序员不成熟的若干个特征 - Windows 平台资深软件构架师,CSDN著名技术专家,黑... 科技公司的57条经验 - Windows 平台资深软件构架师,CSDN著名技术专家,黑暗伯... 影响燃气汽车发展的技术要素分析之一——LPG汽车加气站选址与设备选型 邮包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物流设备/电梯/货架技术论文-佳工机电网1 影响燃气汽车发展的技术要素分析之一——LPG汽车加气站选址与设备选型1